《莲花》读后感

时间:2022-03-22 03:41: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莲花》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莲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莲花》读后感

《莲花》读后感1

  人活着,难免会有诸多的事宜来扰乱你,没有人会做到波澜不惊,一直抱着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事。但最好是在遇到棘手的事时少一分鲁莽,多一份镇定,少一分失望,多一份从容。

  镇定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一般的人说:镇定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地解决任何事情。徐达等名将说:镇定就是在兵败之时,仍旧能有条不絮的指挥队伍撤退,并且不造成重大伤亡的能力。

  有一群这样的和尚,他们每天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在禅悟着一切,“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这才是禅悟的最高境界;有这样一群练武之人,他们每天练习,手中的.剑却越练越短,最后直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这就是自己,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从容、镇定。

  一位禅门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父请教如何悟禅。师父交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溶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说:“水太满,摇不得;葫芦口太小,筷子也无法伸进去把盐搅化。”

  “倒掉一些水,再摇它一摇吧!”师父说。

  于是,弟子倒掉一些水,只摇了一会儿,就没了盐块在水里碰撞的声音。

  “用功是好的,但参禅也须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不能摇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师父说。

  这就是从容,也许你感觉这并不是太难,但实际做起来却难得许多。有很多人因为最终做不到这一点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不努力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掉。于是,经过无数年的蜕变和进化,人类出现了。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学说》。

  心静,则本固;心平,则本静;心动,则本凝。

《莲花》读后感2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

  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

  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莲花》读后感3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莲花》读后感4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

  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只是觉得寂静巨大的寂静。时光轰然碾过悲戚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聚合离散醉生梦死死亡与奢靡的气息仿佛破页而出地萦绕周身。作者安妮宝贝毅然踏上行至墨脱的征程。墨脱传说中莲花隐藏的圣地但选择探询古老的神秘圣地无异于直视死亡。在路途上随时有可能遇到塌方或泥石流而丧命生命就像一支蜡烛燃烧到根底端一阵风即可将它熄灭。

  安妮宝贝就这样摒弃尘世间的一切走向一条坚韧而隐忍的路途。《莲花》一书中的庆昭就像作者一样与偶然结识的纪善生共同行至墨脱。描写旅途的同时叙述了两人各自的'往事如电影一般在眼前一一浮现。纪善生特殊的境遇使他与独断独行性情乖剌执拗的苏内河惺惺相惜。与苏内河有几分相似的庆昭与死亡擦肩而过从此远离尘世喧嚣在拉萨的日玛旅馆长期居住。两人的命运似乎早已在冥冥中系于一线相遇早已注定。当他们历尽千辛抵至墨脱庆昭才知道内河两年前因遭遇泥石流而死亡纪善生履行了来墨脱看望她的承诺。纪善生死了我相信。书中以一种玄妙的方式隐喻了他的死亡。没有内河的纪善生太孤独不敢轻易摘下生活的虚伪面具。他对生命早已倦怠。他老了他累了。

  涅磐即为一种超脱生死的意境。想追寻的就去追寻。不必考虑任何的负赘不必在乎任何人的言谈。书中的人挣脱了一切枷锁义无返顾地追寻真正的自由即使代价是生命也不曾踟躇。

  而我是否可以像他们一样执著且摧枯拉朽。生命短暂得如过眼烟云时光飞逝得如隙间白驹我应该把握住自己把握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生活真正的丑恶面目是平庸。浑浑噩噩地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尽头正如跌宕进一个意兴阑珊的琐味的梦。或许人生不过就是南柯一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而有的人无怨无悔有的人却蹉跎岁月庸碌一生。

  我想像内河一样我想像庆昭一样我想像安妮宝贝一样。让自由成为生命的真谛踏上一条自己义无返顾的征程。

《莲花》读后感5

  今天上课,学习的是《桃花心木》,作者是一名散文家,他就是林清玄,这篇《桃花心木》就是的作品哦,还有呢,如《莲花开落》、《冷月钟笛》……超赞!

  《桃花心木》主要讲了老家的一片空地用来种桃花心木苗,后来有一位先生培育,最后长成了坚强、高大的而不再娇嫩的桃花心木。课后老师还给我们读了另一篇他的`作品,那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使我受益匪浅,在一座万丈高的悬崖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一朵百合,它很小,只是一粒种子,而他的内心却有远大的理想:“我要开花,证明自己的价值,经过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开出了花苞,它很开心,又在洋洋得意,过不久,我就开花了。但附近的杂草们可不这样认为,还不停的嘲笑它:“放弃吧,杂草永远是杂草,不可能开花了,就算开了花,在这荒山野岭,谁也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哈哈哈哈!”尽管别人怎样嘲笑它,它的内心只有一个使命:“我要开花,证明我不是杂草,我是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圣洁的花朵代表光明、代表希望。”于是,它每天都努力吸收天地精华,这才开出了第一瓣花朵,杂草们不敢嘲笑它,这是信念给它的力量,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风雨无阻。许久,这朵娇嫩的百合开花了,花香弥漫在山谷及草地,它的种子也在各自的地区努力开花,但它们永不忘第一朵百合的教诲:“我们是花,而花的使命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很佩服这朵百合花的勇气,它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后终于开出圣洁的花朵,我也要学习它,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莲花》读后感】相关文章:

银莲花的养殖方法03-01

莲花经典语录09-21

阳澄湖莲花岛游玩攻略09-24

莲花安妮宝贝经典语录09-21

大班睡莲花开教案09-24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09-24

关于莲花灯的制作方法09-09

莲花池导游词12-16

安妮宝贝莲花经典语录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