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那一夜,我坐在明亮的灯下看完《穆斯林的葬礼》时,仰望星空,看到一轮新月从云中探出,在繁星点点中露出自己美好皎洁的脸庞,轻柔地俯视大地。我发出了一丝轻轻地叹息,概叹着人间世事,沧海桑田,变化莫测;惋惜着韩新月和楚雁潮伟大纯洁的爱情;悲哀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但在这一小部阴影的背后,我却发现了伟大的令人震撼的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冲击着我的思想,震撼着我的灵魂,那些伟大的爱,让我唏嘘不已。
那些伟大的爱中,有手足之间亲密无比的真情,韩天星与韩新月,本不是亲生的兄妹,这些在哥哥韩天星心里一清二楚。但是富于善良与责任感的天星没有因此而嫌弃厌恶新月,他用心呵护新月的点点滴滴,怕她受伤,怕她受欺。他因为父亲与战争的缘故,没有上得了大学,去当了一个累死累活的工人,而这与他想上大学的夙愿背道而驰,而新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了父亲的大部分关爱,但他一言不发,同时真心的为新月祝福,竭尽全力想要让妹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他真心地爱着,疼爱着自己的妹妹。在妹妹生病时,他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地帮助妹妹,帮助她努力的摆脱病魔,他也是最了解妹妹新月的人,他知道妹妹的苦,了解妹妹的心。只有这样的哥哥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哥哥,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样的兄妹之爱让我们唏嘘。
那些伟大的爱中,有血浓于水的父女之爱,韩子奇一生最爱的莫过于玉和女儿,女儿又占了他生命的绝大部分,所以,为了女儿能够得到上大学的权益,他甘愿为了女儿舍弃一部分自己珍爱的玉,为了女儿的病能早日康复,对医学一无所知的韩子奇,挑灯夜读,揉着干涩的双眼与病痛的身躯研究医学书籍,因为女儿的死,韩子奇流干了泪,痛碎了心,从此一蹶不振,他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韩子奇,一个一生疲于奔波,为女儿操劳一生的男人,用一颗充满无限父爱的心,打动了我们,这样的妇女之爱,让我们唏嘘。
那些伟大的爱中,最坏了的,也是最让人感动的是韩新月与楚雁潮的伟大爱情。楚雁潮,刚出现时是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场的,但是通过逐渐深入,我们还看到了他内心的隐忍、坚强,以及他和韩新月的强大的爱情。他成为新月活下去的希望,他给新月人生的道理,生命的'哲思以及对爱的无限甘露,他为新月带来了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对光明的希望。他甘愿为新月付出他的一切,他从新月这个纯洁的少女,品尝到了爱的美好,他不仅是一位教师与人的老师,更是一个对感情至死不渝的恋人。即使在新月死后,他也竭尽所能的为新月付出,尽自己对爱的许诺,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向前,为爱奉献,这样伟大的爱情,让我们唏嘘。
有多少爱让我们唏嘘不已。从现在开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起有美好的爱,享受爱的美好与温暖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其实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礼》是那么厚一本书的时候,手停住了,那么厚一本书,我能看完吗?但在我看了几页后,这个疑问就消除了,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笔,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让我爱不释手。
整本书穿插着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从第一代,梁亦清为玉献生,韩子奇成家,成为玉王,出国护玉,带新月和玉儿回国,壁儿促使家产尽毁,到第二代,韩子奇为让新月上大学付出代价,新月与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脏病被发现,与楚雁潮相爱,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信仰,有着许多习俗,不过要细说习俗,也就只知道忌口猪肉、烟酒罢了。作者作为回族,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在这本书中,让读者们深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礼拜都朝着穆斯林尊贵的天房——克尔白,在每个穆斯林的一生当中,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前往克尔白朝觐一次,以此获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后进入天园的门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然而在礼拜前,还必须进行“大净”,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后,由清真寺专管洗“埋体”的人为尸体洗浴,然后用三十六尺白布覆盖全身,安卧在“埋体匣子”中,由不少于八人抬着,一路念诵着古兰真经来到坟坑,坟坑是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从一壁向西挖半圆形的洞,称为“拉赫”。穆斯林只允许用竹子和没有烧制的土砖或者一块小小的薄石板封闭“拉赫”。在亡人下葬前应由他的亲人下去“试坑”,以确保亡人能躺的安稳。他们对汉人有一定的偏见,就像汉人对他们有一定的偏见一样,他们并不欢迎汉人,并不赞同汉人与穆斯林结婚生子……
两代人的命运都十分悲剧,韩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让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两代人的悲剧就是壁儿,或者说,是璧儿和韩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韩子奇对他的玉的沉迷导致他最后逃到国外,还和玉儿生了新月,玉儿就不会走,壁儿也不会因为家中无主而乱了脚步,冤枉了家里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风景也不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为壁儿和韩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会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为壁儿对汉人和穆斯林的结合的极力反对,新月的病情也不会加重,要不是因为新月是韩子奇和玉儿的孩子,新月也不会死,至少,不会抱憾而死……
可惜没有如果,不过,就如作者所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应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治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这篇小说,一口气读完,看完觉得余味未尽,仍然想再看一遍,带来的感触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全面。
故事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宏观地回顾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描绘出血肉丰富、栩栩如生的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炼第一个词“信仰”,文中说:“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走向生命的归宿。”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们每日五拜,兢兢业业。可这篇悲剧的长篇小说,带给我们的道理是,“当信仰已经无法改变人们的灵魂的时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仪式上,而永远无法达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样的信仰是肤浅的,经不起考验的,对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
提炼第二个词“物质”,人如果过分地留恋现实的物质世界,忘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忽视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彻底走向世俗化。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死亡带给这些人的只有恐惧和担忧。就如同小说里的“玉王”韩子奇一样,生前存宝玉,死后遗无物。他为了玉,抛妻弃子;为了玉,紧守心中苦痛的秘密。最后,他珍藏了一辈子的宝玉,都被红卫兵搜夺了去,什么都没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无限……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
提炼第三个词“爱情”,这场穆斯林的`葬礼,就是爱情的葬礼,这场悲剧不亚于Jack和rose,文艺的浪漫、炽热的表白、痴恋的爱情,新月和楚雁潮的真挚感情,他愿意为了她去制造希望给她活下去的动力,尽管自己内心忍受煎熬极其痛苦,欺骗着心爱的人。他告诉她:“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说的真美好呀!可是后来,一切都美好都被毁坏,在她离去之后,他扔去看望她,为她拉小提琴曲《梁祝》——她最爱的曲子……新月的离开让我也很难过。是什么阻隔了他们的爱情?因为新月的心脏病?因为韩太太的从中作梗?因为隔着“族门”不是同教派?最后,他打破了穆斯林的禁忌,韩太太也阻止不了,但是她永远地走了……
故事以时间双线为逻辑,老一代和上一代为一线,上一代和下一代为一线,于结尾处两线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体发展过程都清楚了。构思新,表达流畅,感情自然流露,文笔功底深厚。很好的长篇小说,因为悲剧结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闲暇之时品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无法释手。当我把全书仔细研读后,泄出压在心头的沉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深刻的内涵以及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我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正如刘白羽先生所说,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她所憧憬的。作者追求美,那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作沉雄浑厚、凝练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品味着作者为什么掌握了这种美,我发现,作者是一个有自己美学观的人。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辩,奥妙无穷。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想到新月为了追逐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想到天星为了追求爱情而提起的勇气;想到韩子奇为了儿女的前途而无私的奉献……这些无不牵动着我的心,渴望自己也能够像新月那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飞向梦想的蓝天!但是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得不流下眼泪。人生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只有在短暂的生命长河中完成自己的向往与本应该做的事情,才不至于愧对自己,愧对他人。人生的真谛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只是需要我们选择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页一页读下来,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君壁、韩子奇、梁亦清等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却扬起穆斯林美的灵魂,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一个形象轻盈而出——新月,唯有这一形象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正是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命运的剧变由此掀开……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
是的,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我们要向前看,看到未来,看到希望,不能拘泥于过去的一切,人生如此短暂,我们要好好珍惜,毕竟,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展望充满着希望的未来吧,为此而不懈努力,奋勇向前!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在跳跃的时间中缓缓地讲着故事,在爱与被爱中来回: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大约远在公元七世纪,一群群头上缠着白布的中亚和西亚商人,追寻传说中东方帝国的繁华,辗转数千里,来到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让他们从此停留。岁月流转,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在千年的历史中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对于这个民族本觉陌生,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在一个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这本书带着我与一个穆斯林家庭一起,走过时代长河中的许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韩子齐嗜玉如命,战乱年代,为了保护自己的藏玉,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抛下妻儿,远渡重洋。仿佛命运的作弄,在异国他乡,他与妻子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起。战争结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国,带着爱情结晶女儿韩新月。他的妻子纵有再多的委屈,面对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怎么可能让自己没有丈夫,让儿子没有父亲?只有梁冰玉知道,这个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韩新月便失去了亲生母亲的陪伴。韩新月委屈,不解,为什么照片上的妈妈看着那么慈祥,而现实中的妈妈,却是那么的陌生……随着新月的长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渐渐落幕,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又在上演。
韩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丽,聪明,善良。与一个女孩的所有的赞美词汇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夸张。她爱她的家,却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却被无常的生命,斩断了所有的梦想……
在新月离去多年之后,远走异国他乡,做了一辈子如无根飘萍的'梁冰玉回来了。这个不被人承认的妻子和母亲,为了寻找遗失的亲情,为了寻找日思夜想的女儿,踏着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来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见到的和不愿见到的却都已被岁月带走。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结构形式,单数章节写“玉”,双数章节写“月”。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玉”的章节写是主人公韩子奇从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月,象征着纯洁、善良,写的是韩子奇的女儿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爱情。
两个世界被一道无形的大门所分割,却又不得不重逢。读者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到动情处,这一章节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绪,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读。这种交替式的叙述带给人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读者就这么跟着霍达,仿佛穿梭在一条两面墙壁在上演两条命运线的细长胡同中,当走到尽头时,胸中是一股硬实的填在心头,挥之难去的忧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两代人,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两段悲剧,两行热泪。
——题记
“人生是一条路,路走错了可以重来,人生可以重来吗?”她,脚步轻踏,一路红尘飞舞,踽踽独行的她,如黄粱一梦过,洗尽铅华,为她的女儿,在她生日那天不负天下。她迈入阔别二十年的故园,耳边的蝉儿喧嚣着重拾起那些年。有人来了,玉儿心头一喜。新月,我的新月!璧儿姐姐呢?奇哥哥呢?你们去了哪里?“完了,一切都完了,新月早去世了,你来晚了!”怀着二十多年的期待和执念不远万里奔赴此地,却被这样的噩耗击垮。一瞬间,所有的努力和执念付诸东流。眼泪柔软了她曾经的一身疏狂,从布满灰尘的脸上跌落,击在长草的坟头上,撞击的声音令天地也为之动容。“新月!新月!妈妈还是来晚了啊!”她声嘶力竭地狂吼着,回答她的,只有咆哮的风和墓碑的阴冷……远处流淌来梁祝的旋律,天上,云雾朦胧;地上,琴声缥缈。不知新月在九泉之下,能否和曲而歌?那些事呢?那些人呢?怀着饱经风霜的脸孔归来,携着笑颊粲然的遗像离去。追梦而回,方知恍如隔世。
情绵长,命苦短,香消玉殒琴声颤。寻望故园处,肠断。人世纷,愁绪乱,滚滚红尘人羁绊。重走来时路,已难。
一个人看似坚强了多久,却又被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把玩了多久?他们是否知道,稍微走错一步,就会被它拍得粉身碎骨?也许我当时不那样做,也许我不该意气用事,也许我应该先想想再下决定……但,时光的冷峻,在于它永远不给你后悔的机会,并且只能把也许永远置于也许。你永远没有抱怨自己命运的权利,只恨自己薄如纸,脆如花,担当不起命运无常。谁又知,造成这悲剧的,仅仅是韩子奇和玉儿当年铸成的一个大错?
新月的出生并没有给她的父母带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如果韩子奇出于有妇之夫的责任没有接受玉儿的爱,也就不会降生新月,他和璧儿也不会决裂,两姐妹也不会从血浓于水变得反目成仇,也就没有了新月和楚雁潮水晶般纯洁却脆弱的爱情悲剧,更不会亲眼看着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英年早逝,最后郁郁而终。“如果我们不曾相见,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恋;如果我们不曾相误,我们就不会彼此相负。”面对人生中多少错爱,仓央嘉措叹息出这样的感慨。没有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便不会曲终人散……
使我最动容的是新月与楚雁潮天地可鉴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睥睨天下傲狂;她,柔情似水,纯真无瑕,看淡尘世浮华。她生病时他寸步不离,她驾鹤西去他静候归来,琴声传自遥远的天堂,纵使阴阳两隔,也要相思凝望。你曾扬言要饮遍世间所有的美酒,最后才发现白水最长情。他们的爱情,不就是一碗淳朴却回味无穷的白水吗?淡淡的,暖暖的。最美的爱情莫过于阴阳两隔的忠贞不渝,等来世,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便是穿越两界的肺腑之言!
时光蹉跎了记忆,命运模糊了过往,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命运虽能摧毁人的肉体,但爱终究会在孤坟上渐滋渐长,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一些东西不可挽回,另一些却永不磨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伏天里,我相信古人的话,心静自然凉,所以备了几本书,静心读。其中就有这一本:《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成书于1986年,50余万字。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中国历来把君子之德比之于玉,把月比喻成相思与美好。但玉易碎,月有缺,所以书中的人物,梁冰玉及其女儿韩新月,都蒙着悲剧的色彩。
我看书,容易动情,容易变成书中人物的朋友,所以,看到新月离世那一章不免泪流。一个20岁的女孩,不得不与恋人、与人生作别。在去世的前一刻,她已经失明,但她不停地问:天亮了吗?天亮了没有?冬日晨5时问起,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外面下着雪。天亮了,她的恋人楚雁潮从北京大学冒着雪狂奔,但终究,他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穆斯林的葬礼》,纵横捭阖的小说风格让刘白羽大为赞赏,他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这50余万字,容易激动的散文大家曾数次流泪。
人同此心,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善良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天星与容姑娘,也许不少读者会忽略他们的爱情,善良木讷的天星还是让我同情到心痛。一个在复杂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思必定是细密的,他爱怜妹妹新月,所以面对疼爱自己却对妹妹冷嘲热讽的母亲,他常用沉默来对待。
书中经历最传奇、情感最隐忍的是韩子奇,他来自南方,是个流浪儿,本该跟着老回回到处朝拜,一生乞讨,但偏偏梁氏一家让他突然改变人生的方向。从此,韩子奇做了一个琢玉师傅,娶了师傅的大女儿梁君壁。战乱时韩子奇带着妻妹梁冰玉远走美国,然而美国也遭到了轰炸,妻妹冰玉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对子奇哥哥的爱恋,亲人生死未卜,远在美国的他们不免苟且。两年后,两人回到老家,等来的是姐姐梁君壁的'痛骂,妹妹从此失踪,两岁多的新月做了大姨梁君壁的女儿,一直到死之前新月才知道她喊的妈不是自己的亲妈。
33年后,当50多岁的梁冰玉找到老家奇珍斋时,迎接她的是,女儿新月与韩子奇早已作古,她爱恨交加的姐姐梁君壁也已离世十多年,来开门的是天星的女儿绿儿,一个酷肖新月的女孩。
都在说轮回,都在说因果。人生多么短暂,所以割舍不下爱,万般留恋活着。但爱情像蛛网,受不得外界的一点风雨;人生又如蜡烛,分分秒秒总在燃烧。
《穆斯林的葬礼》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冰心称之为奇书,这也是她晚年唯一“能一口气看下来不能舍手的”文学作品。她说:“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是位多产的作家。愿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它是我最喜欢,也是另我感动最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对它记忆忧心仿佛昨天还在看这本书呢!
生命的挽歌总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情让人无言以对,韩新目一个唯美的易碎,或许从易碎种,才让我永久的回味书中所述的纯洁的爱情与无畏的生命。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无意间看了它,却再也无法从中拔出来,一任泪流满面,它不煽情,但却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气读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为什么总是挥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更重要的是由爱而衬托出生命的价值!这本书里,两条轨迹穿插着前行—“月”与“玉”,两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命运无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这白纸黑字,着无尽的爱。梁冰玉,韩之奇,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有谁能体会。看着小心越可爱而安详的脸庞,而断然离去的冰玉的心情呢?更有许多感受,当他重回故居为了女儿,却只能面对一片连坟都难以发现的“墓地”的悲楚呢?正义,何以能让你生,或是灭呢?正义站在新月身边,但同时死神也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去,为什么?为什么?复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个悲剧,一个宿命,有轮回到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人理解这样的家庭。
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和呻吟毁灭的人?逃离了战火,梁冰玉猛然的发沉:比战争更恐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制着人生,那么有力的诠释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清无畏……人生从来没有轮回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历史,他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志奇流浪,本来就是一种悲哀,女儿的离逝,正如那含苞带放的花蕊。花还未开,花枝失折了。永远不能弥补。葬礼时一切的终结,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在为谁而唱,为谁而熄?一条是私怨不停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分明的死胡同,韩子琪而韩子琪,就这样被生命捉弄,新月与子淇儿女之间无尽的爱。但也无法改变决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一开始就错了,韩新月与楚艳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东北大圆内未明湖畔!她的师生恋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呼喊,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韩子琪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丝一毫之前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亡,已经不住流泪,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久久没有为一本书感动了,是他让我找到了一份纯真的感动,哪一点希望那一份爱,以及那一缕生命,生命的挽歌为谁而唱,生命的挽歌为谁而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进大学以来,好像很久没有好好地读几本书了,特别是这种长篇小说,整天各种忙碌、奔波。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地读本书了,于是,怀着一种无比激动地心情翻开了这本沉甸甸的书。
由于时间不够用,读这本书是断断续续的。在持续了大概两个星期的今天,终于读到了这本书的尾声,内心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悲痛、无奈之情笼罩着。“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飘渺;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我在为这个世界惋惜新月的离去,楚老师的《梁祝》无尽凄婉,梁冰玉漂泊的一生再也找不到寄托。可是,内心另一种声音也在为新月庆幸,她离开这种充满悲痛的世界,去了穆斯林令人神往的后世天园。
是的,读这本书时,心情是矛盾的,是随着小说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命运而百转愁肠的。
作者运用交叉写作的方法写了两代人的人生命运。一代是韩子奇这一代人的命运,另一代是他的儿女们的命运。很感叹作者的手法与笔触,将各不相同的场景极度跳跃性地描绘出来,彼此呼应但又不牵连影响;小说的场景描写真的很重要,出色的场景描写仿佛让那个时代活起来了,仿佛小说中的人物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了。在读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真挚的感情笔调与出色的场景描写,我嫉妒激动不已,感动地落下了怜惜的泪水。
韩子奇的一生我觉得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个人认为他的这一悲剧的一生皆是由他个人信仰不坚定拥有矛盾的人格所造成的。刚开始的时候,他辜负了吐罗耶定巴巴的瞩望;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他离开了吐罗耶定巴巴,被虚幻的凡尘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之后他将自己的信仰投掷在玉上,对玉如痴如醉的他,复兴了他师父的家业,并成就了风靡一时的“中国玉王”。可是,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对生活、对女儿的无奈、对生活表现出来的懦弱与妥协。和他光鲜的表面成就比起来就显得太过悲凉了。正因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为了玉抛弃妻子;正因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葬送了冰雨母女;正因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垂死之际剩下的只是惶恐与不安。我想说的是,这两代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就是韩子奇,或许这个看法有些许偏颇绝对。
韩新月的一生虽然有点悲情,但我觉得活出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生长在一个文化如此不受重视的回族环境中,她仍然拥有自己的梦想;尽管实现梦想的道路很坎坷,但是她依然坚韧地实现了。面对世俗,她没有放弃;面对美好纯洁的爱情时,她也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可是,令人扼腕的是,这样绽放多彩的生命,竟然那么早地陨落了。她的离开,让这个世界都失去了光彩,尽管短暂,却仍然被她灿烂的生命所感动着。
两代人的感情命运纠葛在一起,一个人多重人格纠葛在一起。这是一个纠葛的故事,在这个纠葛的年代里,有人丧失了自己、懦弱地过完了一生,而有人却在纠葛中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平衡点,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穆斯林的葬礼,有人葬的是信仰;有人葬的是世俗规则;有人葬的是青春。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它是我最喜欢,也是另我感动最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对它记忆忧心仿佛昨天还在看这本书呢!生命的挽歌总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情让人无言以对,韩新目一个唯美的易碎,或许从易碎种,才让我永久的回味书中所述的纯洁的爱情与无畏的生命。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无意间看了它,却再也无法从中拔出来,一任泪流满面,它不煽情,但却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气读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为什么总是挥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更重要的是由爱而衬托出生命的价值!这本书里,两条轨迹穿插着前行—“月”与“玉”,两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命运无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这白纸黑字,着无尽的爱。梁冰玉,韩之奇,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有谁能体会。看着小心越可爱而安详的脸庞,而断然离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许多感受,当他重回故居为了女儿,却只能面对一片连坟都难以发现的“墓地”的悲楚呢?正义,何以能让你生,或是灭呢?正义站在新月身边,但同时死神也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去,为什么?为什么?复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个悲剧,一个宿命,有轮回到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人理解这样的家庭。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和呻吟毁灭的人?逃离了战火,梁冰玉猛然的发沉:比战争更恐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制着人生,那么有力的诠释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清无畏……人生从来没有轮回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历史,他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志奇流浪,本来就是一种悲哀,女儿的离逝,正如那含苞带放的花蕊。花还未开,花枝失折了。永远不能弥补。葬礼时一切的终结,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在为谁而唱,为谁而熄?一条是私怨不停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分明的死胡同,韩子琪而韩子琪,就这样被生命捉弄,新月与子淇儿女之间无尽的爱。但也无法改变决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一开始就错了,韩新月与楚艳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东北大圆内未明湖畔!她的师生恋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呼喊,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韩子琪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丝一毫之前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亡,已经不住流泪,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久久没有为一本书感动了,是他让我找到了一份纯真的感动,哪一点希望那一份爱,以及那一缕生命,生命的挽歌为谁而唱,生命的挽歌为谁而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记挂着那条玉的长河,爱的长河,生命的长河,我知道这条河将会流向所有心灵的干涸,温柔地填补所有空缺,滋润所有因为爱滋生的欲望和疼痛。我总是记着奥利佛那句“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整部书仿佛也是因爱而生,各种自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爱的光辉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时光的长河里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刘白羽先生为这本书写的评,我虽不懂一些专业性评语,可是先生读书之细致之思考态度真正值得赞扬。并且因为有几点看法与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过仍然惭愧我学识浅薄不能对故事之外的含义有自己的阐发,对故事之内的看法又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向刘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论一本书不能以眼泪来评价,否则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总裁小说岂不成了绝世经典。眼泪分为怜悯和感动两类,怜悯似乎只要有惨不忍睹的场面就可以,可是感动需要人的经历和感情产生共鸣,需要人深深体会到在某种特定场景里的感情才会有流泪的冲动。而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流泪的是三场死亡。
梁亦清之死,是干将莫邪之死。一声铸剑,终为剑亡。他拥有一双成就艺术的手,虽然一辈子窝藏在一个胆小怯懦的躯体里,可是如果像韩子奇那样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因为不在清贫而走向与艺术越来越远的道路。作为回族,带着整个民族的少数的孤独感,梁亦清对于宝船的`制作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心情来制作的。负着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他把全部心血浇铸在宝船上。他的死其实可以预见,因为这死是海子卧在铁轨上,这死是海明威对着太阳穴举起了枪,这死是荆轲壮士一去。这死是宏伟的,是如波涛一样狂奔着怒吼着走向生命的尽头。一口鲜血,吐尽怀中悠悠长叹。生而为玉,梁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样的对玉的爱恋。
奥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样默默地等待,仿佛一片宁静的湖水,深沉,蔚蓝。他为梁冰玉每日带来的鲜花,绽放在她的窗台,香气像是一缕缕情思总是能投到人心深处。如果这时间有一个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保护属于你的一方空气之洁净,我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证明他的爱是是轻佻的。我们在这无常世间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钱与名利中忘记了自我,为财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数。而奥利佛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为爱而死。一个人,不管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多么卑微,多么狼狈,就算被爱抛弃过,最终能死在圣诞树下,死在玫瑰的芳香里,死在微笑与希望里,他就是幸福的。
终于,韩新月还是死了,如刘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台之死。悲壮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仪式里,新月带着对事业的向往对爱情的向往走了。新月站在梁君璧面前,是一个清澈而热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韩子奇面前,是一个勇敢而无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个坚强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个温柔却无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为爱,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时候,才让人无故那么多心酸泪流。人类存在于世上,如果不能因为孤独而永恒,就只能因为爱让时间有停下来的可能,爱才是永恒并且容易让人们达到的境界。
如果这一生不知道我们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们将死之际能笑着告诉上帝——此生为爱而活,为爱而亡。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看了文题也大概猜出了文章类型,但自始至终,情节没向着我所想方向走,总是出人意料。于是,我被它深深牵引着,进入人物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会为新月的命运,和楚老师的爱情所打动,或是对韩子奇一生所感怀。但我的心却被一个人物深深勾住——梁冰玉。
故事背景发生在战乱年代。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从封建腐朽转向新生,而梁冰玉就是新社会女性的代表。敢于同命运搏斗,敢于为爱情付出,同时也有迷茫,也有失败,但最终她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生活。
和璧儿一样,从小时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玉儿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坚强。姐姐被生活所迫,敢于当家作主,却没有主见,没有知识;而她学会了自强,她通过知识的汲取和自我的认知,重新定义了坚强。我想这才是新时代女性所应有的思想。
随着渐渐长大,我升入了大学。大学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恋人,也是深深伤害了她的恋人。面对恋人的打击,同学们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对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对爱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绝对她忠爱热爱的奥立弗,说明她曾迷茫于爱情,和现代的女性一样。但不同的是,她能从奥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视爱情,并能敢于追求真爱,这却是现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会说梁冰玉是个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起。但正如她所说,那个时候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活下去,只有两个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气。而她与韩子奇的爱,也不再只是为了生活和后代,而更多的是因为内心所感,心灵相通。虽然因为韩子奇的懦弱,没能最终在一起,但她的决绝足以让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韩子奇般曲折,但却折射了自己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碌碌无为或是大放异彩。也许你平淡地活着可以活到100岁,但轰轰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岁,但这50岁却比100岁值得的多。
我总以为自己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儿比起来,却差了天地,我曾觉得自己足够坚强,却没有经历过亲人的抛弃,战争的'恐怖,或许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些。不光是生活中,学习中也亦如此。玉儿凭自己的坚持考上了大学。我们坚持的不应该只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了。我们将来会有更多选择,学业上的,人生上的,都离不开坚强。
也会有风雨阻挡,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风破浪,不管是学习上的,爱情上的,总会充满挫折,想不为之所打败,只有努力扬帆,像玉儿一样勇敢,不为别人,但为自己。
书中的开头,便埋下了疑问,结尾的呼应才知道了前因后果。用玉儿的回来结尾或许是有深意的,她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几十年的代表。
一部悲剧书,看完没有哭,而是有了许多感触,学会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这周我一口气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50多万字的大书。合上书,看着封面上伊斯兰建筑与它上方的一弯新月,我一口大气也不敢出,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空气仿佛凝结了,只留下那袅袅的琴声在天地间、在月光下回荡,多美啊!
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一场美的悲剧,催人泪下!作者倾心描写的这一出美的情景,震撼人心!
读罢此书,我顿觉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贫乏,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书中的悲剧,令人震撼、感动、遗憾、悲痛……而造成这一场场灾难的根本原因,是那两个残酷的字眼 战争。
细细分析书中的每场悲剧,其中总会有战争的原因,而战争,也将这一场场悲剧从头到尾串联了起来。
因为战争,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于是就有了沙蒙·亨特找蒲绥昌订制郑和宝船,从而蒲绥昌找到奇珍斋,最终导致了梁亦清在水凳上的惨死。一场家庭悲剧的序幕便因失去了顶梁柱而就此拉开。
因为战争,导致海嫂(姑妈)的丈夫与儿子失踪,使这个家庭悲剧中又多了两个角色。
因为战争,梁冰玉的初恋被迫失败,因为她的男友出卖了同胞,从而使她对爱情失去信心,于是在异国他乡毫无原因地拒绝了另一个青年奥利佛,间接导致了亨特夫妇的意外丧子,同时又更加重了梁冰玉的孤独感,让她更加依赖于她的奇哥哥。于是,便有了全书最主要悲剧人物新月的诞生。而话说回来,梁冰玉与韩子奇离家出走、远赴他乡的原因,还是那两个字 战争!
新月在灾难中“有罪”地降生,使更多的灾难降临这个家庭,让新月从小就在这种气氛中成长;家庭的不和,亲生母亲的出走,父亲的痛苦,爱情的'失败,姑妈的死,乃至新月自身的死都是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而楚雁潮的命运,又何尝与战争无关?他的工作晋升不顺,正是由于他那因战争而“身世不明”的父亲!
再回到奇珍斋。因为战争,奇珍斋关门倒闭,产生了一系列悲剧,甚至牵扯到了另一个家庭侯家,导致了老侯的死与两家的怨恨,为韩子奇死前那一幕“红卫兵抄家”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了冲掉之前的那些晦气,韩子奇拿出自己随身漂泊万里的珍品中的一件大办儿子的喜事,结果没想到又一次见到了那块玉,导致了他的摔伤与女儿心脏病的突发,由之而来的又是一系列的悲剧!
如此多的悲剧同时降临在一个家庭,不能不让人觉得这是作者的安排,但这一幕幕悲剧,却又如此真实,令人无法不相信!
战争!悲剧!
战争创造了悲剧,悲剧来源于战争!
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是战争,创造了这些悲剧!是战争,改变了这个家庭!
战争,这个我们不愿面对却又必须面对的无情而残酷的字眼,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现在,我拿起了《四世同堂》,再次走进那段混乱的历史,去了解、感受那场改变了千万人命运的战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一天花了八小时,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八小时,如果算一下的话,从早上六点醒,除了早饭、午饭和体育课没看之外,其他时间一直都在看他。
这本书我不觉得有什么春秋大义,至少不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雄伟,也不像《红楼梦》那样令人着迷,但是他也有他的美。有时是文字美、意境美,而有时则是哀伤美,作者好像在说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不管是爱情还是新月,或是玉儿。
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到各种情绪的交杂,体会一番情绪美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好像一杯上好的酒,有许多种层次,互相掩映。很多人都呼吁在看小说时要悬置道德判断,这本书完全不需要注意这点,因为根本无法使用道德判断,他美的你找不到判断依据。
作者采用先后相差一代人的两条时间线交替讲述,在你为书中人物唏嘘不已、担忧时,作者忽然跳到了另一条时间线上,在读的时候总想直接跳到下一章,接上这一时间线。但是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觉得跟着作者的脚步,可能会看到更美的世界,所以就没擅自主张。
说到书本身,我一直在喊这本书很美,上面也说到了很多方面的美,但是书不光是美,还进行了很多话题的讨论,虽然没有春秋大义,但是依然在讲述作者对于爱情、家庭的理解,能看到作者在这上面的思考,尤其是对爱情的分析,非常精辟。
爱情这一条复线,时时刻刻牵动着人心。这里面有许许多多本以为是爱情剧的地方,但这时候往往会发生转折,像相恋的人被母亲从中作梗拆散,男的最后和母亲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女的结婚,最后发现是母亲的谎话才拆散他们,但是最后因为一系列原因不得已只能履行母亲的.要求。
这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爱情剧: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屈于生活,一辈子很短,有人爱着你,有家庭需要你负责,你可以选择不顾一切的恋爱,但是还有一种选择是让你坚持现在,最后主人公选择了后者,有了遗憾,这才是现实。有的,因为一方患有绝症才表白,却遭到养母的阻挠,最后也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世界没有奇迹,女生还是离开了世界,这才是世界上占最大多数的现实。
有的是结婚多年才发现彼此之间根本不是爱情,而是亲情。男的阴差阳错离开家庭,意外妻、子不知下落,这时却恰好遇到了爱情,懂得了爱情的真谛,一段时间后果断的选择了爱情。
但是最后却与原配相遇,这时候爱情、妻子两者该如何选择,家庭、相当于性命的玉石、女儿、儿子、自己挚爱的府邸,又该怎么选择?谁能说哪个选择就一定符合道德,一定好,又有谁知道该如何选择不后悔,哪种选择该是我们该做的呢?
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世界,老天也不欠我们一个终成眷属,往往意外更多,痛苦更多,这才是现实,是我们应该面对的生活。
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个话题,书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容。这本书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会给你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本书的跨度非常大,现在看来非常有借鉴意义,能够启发我们思考。
懂得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最大意义。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我所有读过的小说中,应该会排进前十。我总觉得,这本书很多元素和日本小说很相似,像樱花一样,绚烂但极为短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一个是月,一个是玉。”我看着目录,喃喃地说,“首先是‘月梦’,接着是‘玉魔’,往后都是有关于‘月’和‘玉’的词语,”我顿了顿说,“这是一本奇书呀!霍达是个厉害的作家,就连每一章的名字都起的耐人寻味。”我无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翻开一页,两页,慢慢地读着。不掺乎半点儿假,说实话,这真是一本好书,我入了迷。
三代的回族人,三代穆斯林。一个穆斯林家族,经历的六十年兴衰,都展示在这本书上。霍达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内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催人泪下!看了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完全焕然一新的世界,我并不了解回族,也不了解伊斯兰的教,就连‘穆斯林’这个词也没听说过。虽然不知道‘穆斯林’这词,《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名号却是响当当。从前,我也不把它当回事,但最终还是“百闻不如一见”,不愧是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奇书呀!看得我真是如醉如痴。
从最初的梁亦清到英年早逝的韩新月,作者写了一个多么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虽然悲伤而且催泪,但是,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真情实感。月,是韩新月,玉,是韩子奇,父亲和女儿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同样都那样凄惨。韩子奇从一个流浪的回族孤儿变成了梁亦清的徒弟,几乎成了梁亦清的儿子,从此,韩子奇在不显赫的“奇珍斋”里摆弄玉器。因为蒲老板让梁亦清在三年时间里作出郑和下西洋的玉器,玉器倒是做好了,人却没了,玉器也毁了。一场生死离别,从这里开始。韩子奇忍痛离别,随了蒲老板。我无法诉说自己心中的心情,也不知该怎么形容。
主人公之间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让我感动肺腑。新月的母亲并不是梁君璧,看到这里时,我也不由得大吃一惊,梁君璧的妹妹将新月托付给梁君璧和韩子奇,又是一场离别,我的心波荡起伏。新月的死讯,更是让我心灰意冷,再一次催人泪下。霍达仅用四个半月将整本书写毕,却把回回民族一大家子的生死离别描绘得栩栩如生,触动了我的心灵,塑造了一位位坚强的人们。我怎能不爱不释手呢?一本令人赞叹的书,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一种不败的信念。六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以及韩新月,霍达完完整整地描绘了出来。
而韩子奇的逝世,又是一种令人完全不能说出口的悲痛;新月考进大学,我也不禁欣喜。主人公高兴时,我也会高兴;主人公悲痛欲绝时,我自然会伤心。我仿佛已经融进了这个凄美的故事里。月和玉,霍达运用穿插的写法,一边儿描述韩子奇年少的年代,一边儿描述新月年少的.年代,给我强烈的震撼。
在这本奇书里,不仅看见了两代人凄美的爱情,我还看见了那时人们对爱情的无奈与悲哀,更多的是离别。失去的韩新月、梁亦清、韩子奇,作者塑造的那么几个人,淳朴的爱情,让我为之一震。如果没有这些锦上添花的悲伤离别,这本书又怎能堪称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一本好作,更是回回民族伟大的爱!
慢悠悠的合上这本充满诗意的书,眼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书中的一言一词印在我的脑子里。《穆斯林的葬礼》的那股幽香久久没有散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5-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13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经典语录12-30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18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1-04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12-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4篇01-17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篇02-1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