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

时间:2021-10-22 08:18: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1

  得知电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说看了一遍,气势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是我的初次感觉。

  今天,看了电影,前面的铺垫很长,故事也完全改变了,其实一开始我是失望的,但后面慢慢渐入佳境,到了韩朵朵通过广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情节老套,但画面唯美深邃,苍凉悲壮,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动容。

  回来后,又看了一遍小说,觉得修改故事也很正常,小说中的原故事确实不适合搬上大银幕,用上这个故事,虽然是老酒,也算用了个新瓶。只是不知道大刘对于这个改编是否满意?

  再说句题外话,得知这篇小说是《三体》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里面寻找它的影子。当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刘的名字时,我甚至为他感到骄傲,那么多年的坚守,最后的成名,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一个心中有着整个宇宙的人,应该不觉得写小说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应该不只有赚钱和买房吧!但是,他肯定是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书的。

  硬科幻,我无法企及的领域。我甚至已深深觉得能将自己写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这小说,不是小情小爱,而是———硬科幻。

流浪地球读后感2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看这本书,电影也已经上映了,想着在看电影前预热一下,没想到书并不长,手机页面也就刚到一百页的样子。看完的总体感受是:作者脑洞真大。

  宇宙的浩瀚是我们无法用脑子想象的出来的,人类从一次次的提出假说到验证到探索,越来越发觉自己在宇宙(之前还没有这个概念)中的渺小无知。

  书里的为拯救地球而开启的流浪地球计划在实施不久后却被民众发现是私利阴谋。一些人为了统治世界,不惜一切的想要用给地球装发动机把它变作一艘巨大飞船的做法来控制它。是的,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阴谋而这样干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花这么大的代价,费这么大的劲?如果真是想统治世界而,那么像美国大片里演的,研发核武器,控制某些政府机要都比这个来的容易很多吧。但是之所以他们向公众说出太阳已经出现问题,就是因为人类在安逸的生活下根本不会相信这种推论出的真理,所以更不会去支持,当局者只好说未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这应该是个善意的谎言。就像现在人们常说要居安思危,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只是极少数吧。而那些发现这一“谎言”的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压抑,惶惶不可终日的惶恐之下已经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能力,就像人过于向往会产生幻觉一样企盼着好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是鸡汤总结一下吧,人生命的长度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细砂一粒,人生存的环境在恒远的宇宙中更是小到不如尘埃。所以时刻提醒自己,眼睛要看的更远一些,思维要想的更广一些。

流浪地球读后感3

  电影很棒,却并不棒在电影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社会意义,开创性且完成得还不错,便成就了票房奇迹。

  但我始终认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不该高于其艺术价值。

  很多人并不这样觉得,觉得一定要有深刻意义要影响社会到什么程度才能堪称伟大堪称经典。但是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太过于功利性,文艺作品给人带来的力量不是标语性,更不是一步到位的。文艺作品是给人以灵魂上的共振,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意识形态的。甚至很多时候,文学作品是滞后性的,是在思想萌发之后才有相应的作品产生。所以,一昧追求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籍能有多大影响力,是我一直不认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电影并不让我觉得符合高票房的期望。

  而电影过后反观原著本身,却让我惊喜。深度比电影高出几个等级,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好像比起三体在文学叙述上的流畅性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文中很多地方对人类依然是一针见血,集体无意识下的愤怒被讽刺得淋漓尽致。地球派真的是错的吗?无法被证实。

  但世上只能存在一个真理。

  很值得一看的大刘作品,推荐。

流浪地球读后感4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这一切都很自然。因为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个行星的这种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人们称发动机为“上帝的喷灯”。发动机分为两大类,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

  书上的一句话很触动我——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我明白了,只要抱有希望,才不会绝望。

  地球上有两个帮派,一个是地球派,另一个是飞船派。他们抱有自己对地球的不同看法,所以互相斗殴、排斥。

  《流浪地球》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我们真如《流浪地球》一样!我们会那样团结吗?会那样奋不顾身吗?

  还有,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地球,其他生物才能够延续、发展。

流浪地球读后感5

  在今年春节档电影中,最为火爆的无疑是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看得许多国人热血澎湃。而这部电影正是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

  对于作者刘慈欣,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并非文科出身的他在20xx年凭借《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而为人熟知,在他之前的写作生涯中他写就了这部获得中国银河奖特等奖的《流浪地球》。

  这本小说发生在未来,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人类不得不离开太阳系。与其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带着地球一起逃离。为了实现这一史诗级计划,人类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推着地球前行。这个计划分为五个部分,但是在第二个部分“逃逸时代”之时,意外发生了:地球上发生了空前的分歧,决裂成了两派,一个是支持“流浪地球计划”的“地球派”,一个是反对这个计划的“飞船派”。当地球脱离太阳系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相较于之前并没有什么变化。疑惑与猜忌在人群中蔓延,“地球派”惨遭剿杀。正当剩余的人们准备转向返回之际,太阳氦闪爆发了,太阳系将逐渐灭亡,人类将不得不带着地球去流浪。

  当我开始阅读这部小说时,一直感觉是普通的科幻小说,具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并具备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当读到叛乱之时,画风一转,变成了人类的材积与矛盾,展现了灾难面前人类的道德与人性,最后又转回了“流浪地球计划”,让人具有遐想。对我而言,这是我所看的最震撼的小说。

流浪地球读后感6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价值,亲情也可以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道路上,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并不能致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本身。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保护好地球,足矣。

流浪地球读后感7

  说实话,我是学渣。评论里面各种物理学霸的科普其实我都不是很懂,虽然有些是高中物理知识。

  小说很精彩,但我更喜欢电影的版本。

  作为一个物理白痴,我只有以下这些感想:

  1.如果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建立在后代子孙痛苦之上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觉得高兴。本书的男主提到,当他听到那首赞颂太阳的歌时,想到将来他的第一百代子孙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感动到流眼泪,即便第一百代子孙的福祉是建立在前九十九代子孙的痛苦之上的。

  2.在看到电影里莫斯向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宣告失败时,里面有的人用枪自杀;有的人则稍微幸福一些,能跟家人相拥,度过最后的时光。我则握着我的爱人,试图记住他脸庞上的每一根毛发,每一条皱纹。虽然这只是电影,虽然还没有到世界末日,但影片结束时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能握着自己爱人的手,而且大家都还活着。真是太好了。

  因为我是又感性,又矫情,物理又不好的人,所以在我看来,整部戏的内核就是在表达家人的重要性。

  如果问我死前我最想做什么事?我想应该就是这件了——再好好看你一眼。

流浪地球读后感8

  看过电影后再看小说,感觉不完全一样,还是说说电影《流浪地球》观影体验:越来越喜欢吴京塑造的每个角色!整部电影看完哭了三次,朵朵发自内心的求援,对希望做出了最好的理解,唤醒了那些为了与家人最后短暂相聚而撤离的救援队伍,诠释了希望的意义;在一切都是程序控制、测算精准的分析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感叹在危急时刻只有中国人勇敢的站出来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在最怕死的人身上看到了对生的渴望和对全人类的贡献;在经历了17年领航出征任务,已经办完交接手续的最后一天,刘户口的爸爸选择了牺牲自己冲向木星、点燃木星、带全人类回家的时刻泪流满面……我们的地球是需要每个人去爱护和保护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教养,在灾难面前只有我们的祖国才能真正的保护我们!看了流浪地球为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有了这么大的突破而开心,更为了那些让我们可以在这和平发展的时代里实现梦想的人而自豪,为我们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庆幸,中国雄起,中国威武,中国最棒!!!

流浪地球读后感9

  在未来,太阳最终将会变成红巨星,吞噬地球,人类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进行星际移民,目标星系是半人马座比邻星。但是对于移民方式存在飞船派和地球派之争。飞船派计划人类乘坐飞船逃离地球,但是依照当时人类的技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由于飞船设计的太小,内部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地球派则计划在地球上安装发动机,使地球飞向比邻星。最终执行了地球派的计划。

  依照地球派的设想,人类的逃亡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第二步,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到达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

  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本文为处于流浪时代I的我回忆逃亡过程的前三步。逃离过程中一方面要应对地球逃离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和飞船派进行抗争,使得地球逃离计划能够成功执行。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地球成功逃离了太阳系,进入流浪时代I,加速飞向比邻星,等待着地球的仍然是长达两千四百年的的漫长飞行。

流浪地球读后感10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这便是《流浪地球》这部小说富有诗意的开头,一段富有旋律的乐章,而沉浸其中,令人久久无法释怀的,除了人心,还有小说的内容。

  在这部小说里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大幅度地改变历史,正如人们不能操纵太阳氦闪随便爆发一样。而这个小说讲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学界和科幻小说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点发酸的问题——太阳爆炸,地球何去何从?全书讲述地球逃亡的过程则近乎疯狂——人类通过岩石,以重元素核聚变的方式将它们转变成燃料,而用无数的巨大的地球发动机来消耗这制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个发动机都堪比甚至超越当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就这样,人类带着地球上路了。

  在很多小说家的笔下,也有许许多多人类逃跑的办法,但是由于品种内容杂乱无章,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但是细细看去,才会发现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小说里面描写的人类在历经文明灾难的时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小说里面,人类不是异化了自己的身体就是异化了自己的灵魂。而在《流浪地球》里的人类,并没有赋予自己一个无比强大的身体,也没有歪曲各种人性。可以说,这是最符合人类价值观的一种逃亡方式。

流浪地球读后感11

  今天看完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前阵子大火的同名电影。电影我没看过,但刘老师的《三体》之前有看过,确实是脑洞大开。这次正好出差时再机场看到这本书,于是买来看看。

  《流浪地球》里有几个短篇故事组成,流浪地球是其中的一篇。故事依然超现实主义,读完了让人有种“哇,还可以这样操作!”的感叹!

  比如地球两极之间的通道,完全依靠地心引力来做动力,实现两地之间的'通行。简直不要太方便。可是,这个“南极庭院工程”充满了危险,于是,一艘“落日六号”的飞船就被困在了地壳中,形成了另一个故事。

  书中人们对宇宙、外太空的探索特别热情。当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前往地心、宇宙遨游、冷冻睡眠、电磁战争...像是一个个未来大片的感觉。不过,总觉得有莫名的熟悉感,不知道是不是在哪个电影里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情节。

  有的小故事之间有关联性,看一遍可能还理不清,多读几次会有不一样的领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12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电影即将上映了,于是一边期待书的情节一边期待电影的情节。

  一直很喜欢科幻的关于世界末日的美剧,因为会警示我们珍惜当下爱护当下的资源,警示我们千万要可持续发展,但人类啊,总是到了悬崖无退路才知道来补救,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类已经察觉到这警钟已经敲醒,于是他们开始去警示其他世人,但始终敲不醒他们的警觉。

  是说他过于乐观吗,如同他们觉得我们过于杞人忧天,感觉这世界的分化是理性乐观的人和过于乐观的人之间的较量,是聪明的人和假聪明的人之间的较量。

  或者我们都需要一个英雄或者一群英雄们,不顾一切地带领着大家义无反顾地前进,带着信念,带着正确的预知,带着无所畏惧。我们也需要正确的认识,我们选择站在真理还是假像的队伍呢?当然是真理,但我们究竟如何得知哪个是真理呢?不言而喻,学习,探索,求知。

  如果到达了那一天,没有了春夏秋冬,世界只是灰色,不停息的发动机,我们的信念是否依然坚定?

  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奢求。

  “不知是我身处噩梦中,还是这整个宇宙都是一个造物主巨大而变态的头脑中的噩梦!”

  还是更多地去想,怎么避免这么噩梦吧,希望这个流浪时代只是一个遥远的警示,希望更多的人提高意识保护地球吧。

  #全文有几处高潮,人物刻画轻描但深刻,

  这短篇小说跟三体对比,我觉得对于故事的情节性描述得更加到位,比较深刻,可能这也是短篇小说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13

  从《三体》知道大刘,看了一点点,篇幅过长还在阅读过程中,同是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也看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现今世界的解读。只有简单涉猎科幻的经验看完了《流浪地球》。

  大刘的想象力很是值得称赞,虽没三体精妙,但却能有人之不能想,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厉害。只是在这流浪途中,似乎没有了人情味。宏大叙事和全局观念虽在其中,但大刘因为这更大的灾难而放弃了生活中的最基本感情:夫妻之情。当妻子面对丈夫的出轨没有丝毫波澜时,让人不解。在我的理解下,地球流浪是个常年累月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在这长久的生活中,即便是大灾难情感这样的东西还是不会消失,不会不珍惜。也或许是大刘的短篇,没有空间去展开这样的情节。不,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描述中,他不抱有这样的家庭观念,心中因为有了所谓的全局观念就舍弃了小情怀(但却是不朽的情感)。但他也描述了其中主人公的爱情、后代……

  对于瞬间美好的描述(泡沫的绚烂),以及对地球的渴想,都是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14

  我们就退一万步说:人类将自豪地死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被这句话感动,一直相信这是人类面对浩劫时最大的骄傲。就像那5000名科学家一样,即使真的死去,依然像雕像一样站立!

  想起电影《绝世天劫》里的一段台词,我想这不是大刘笔下人类的傲慢,而是文明层面上,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今晚不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向各位发言,我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而是人类的一员,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圣经上说这是世界末日,万物毁灭。不过这是地球历上人类首次有能力避免遭到毁灭,我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已经尽一切努力避免这场浩劫,人类追求的知识结晶,对科学的苦心钻研,冒险飞向太空的努力,现代科技的成果和想象力,甚至来自战争的经验,都为这场生死战提供利器,在多灾多难的历史上,人类曾经犯过多少错,人类曾经受过多少苦难,经过这么多年。只有一种情操,能让人类继续存在下去,那就是勇气,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十四名勇士身上,他们将飞向太空。让全球的人类目睹你们的英雄事迹,愿上帝保佑,祝你们好运。”

流浪地球读后感15

  今天,我看了一本已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名为《流浪地球》。它讲述了一个从太空技术的视角探讨地球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把地球当成交通工具,向宇宙深处航行、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所讲述的未来,是生存环境非常严酷的未来;在种种有关与地球未来的设想中,“流浪的地球”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设想。但是,《流浪的地球》也对未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让更多青少年读者和科学家们来提供答案。

  对于《流浪的地球》这本书,我比较推荐“超新星际元”和“流浪地球”两段。因为“超新星纪元”写出了人世间的善与恶;“流浪地球”写出了地球人民面对危难时众志成城和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不放弃的精神。

  “超新星纪元”讲的是一颗直径为太阳的23倍、质量为太阳的67倍的恒星爆炸于离太阳系很远的宇宙中,但因为爆炸后产生的能量过大,那庞大的能量进入到太阳系,并对地球造成了伤害,令整个地球上13岁以上的人在它到来的几天后会死亡,届时,整个世界就只有13岁的和13岁以下的人了。

  这本书给了我面对挫折时那源源不断地勇气,也告诉了我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01-25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12-29

《流浪地球》观后感(集锦15篇)11-22

《流浪地球》观后感(汇编15篇)11-09

《流浪地球》观后感集锦15篇10-29

《流浪地球》观后感集合15篇10-28

《流浪的暑假》读后感01-11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14篇01-20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热】01-16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合集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