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

时间:2024-09-03 08:46:28 欧敏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洗澡读后感(精选11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洗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洗澡读后感(精选11篇)

  洗澡读后感 1

  小说《洗澡》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运动。杨绛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小说中,杨绛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诙谐的语言贯穿全篇。写知识分子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

  本书第一部分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搜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分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分写运动中这群人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个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洗澡》并不是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 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

  洗澡读后感 2

  书名虽为《洗澡》,而实际对于“洗澡”的描述只占全书的十之八 九,前面都是对后面的洗澡的铺垫。从开始的各个人物依次的引出,人物矛盾的挨个呈现,到姚宓与彦成的恋情的揭露到了一个小高潮,正在不知他们将如何继续处下去的时候,接来全文的高潮——“三反”的开始,打断了这个揪人心肠的故事,也从而将注意点引到另一个更加激化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大的矛盾,反映出了人性的本质。书中对于各个人物性格的刻画,惟妙惟肖,罗厚的敢作敢当、仗义而为,敏的小心算计、伶牙俐齿,姚宓的少年老成、待人真诚,彦成的憨厚固执、谦虚负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余楠,这个全书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贯穿始终,他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抠门儿、计较,爱占小便宜,生性多疑,爱拉小帮派,他的“神童”智慧,全都体现在他的吹嘘拍马和算计他人上面,他毫无真才实学,却骄傲自大,他追名逐利的劲头比他做研究的劲头大何止千百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最终胜利的却总是他这种人。

  对于这种人,起初是鄙视,然后是愤怒,最后看到他临了争来的一百斤米的时候,是可怜,他这一生都在为这种虚名,这种小利而绞尽脑汁、献丑表演,完全无法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着实可悲。

  洗澡读后感 3

  《洗澡》讲述的是关于解放时期北京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全书分为了“采葑采菲”、“如匪浣衣”和“沧浪之水清兮”三部分,其中“葑”字直接不会读,且三部分的名称我也不明其义,但看到小说正文是大白话,便忍住了去先行搜索考证的冲动,试图通过阅读完每个部分上百页的“词语解释”来理解其中含义,结果不得要领,灰溜溜地上网找解释去了。

  回到书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人物悉数出场亮相,第二部分讲文学社的'“战争”,第三部分的故事内容则贴近书名主旨,而书名的隐喻和弯绕似乎恰到好处地体现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当时境遇下的自处。

  我发现,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笔下的“高知”形象大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他们都像是镀金的泥人,外表光鲜,扒了皮也接地气,有里有面,这样的人物反倒有了血肉,活了起来。

  另外,读《洗澡》的文字总能让我感受到钱钟书先生式的文风,波澜不惊地表达着巧妙的转折,是我喜欢的风格。在最后摘抄几句:

  “他下跪求饶,说从此只把她当做神仙膜拜。好在神仙可有凡心,倒不比贞烈的女人。”

  “除了向家里要钱,和爸爸界限划得很清。”

  “丽琳不复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而是一个暖烘烘的人。”

  “她从心上扫开的只是个影子,这时袭来的却是个真人。”

  “余楠觉得自己像是一块经烈火烧炼的黄金,杂质都已炼净,通体金光灿灿,只是还没有凝冷,浑身还觉得软,软得脚也抬不起,头也抬不起。”

  洗澡读后感 4

  洗澡的本意是用水洗去身体的污垢。先生的小说洗澡,是洗去心灵的污垢,书里满满的讽刺意味。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人的风骨气节,视他们为国之重器,担负国家兴盛的责任。先生的犀利描绘下,文人的众生相表露无遗。脉脉温情描写姚宓与许彦成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恋。姚宓是清冷理性坚强自信的`美好化身,吸引着正直有担当彦成。因为彦成的已婚身份,他们的爱恋注定不被祝福,隐忍的他们最大胆的一场是香山之约,两人的自我控制没能成行。洞察一切的彦成夫人丽琳放下自尊,聪明的处理婚姻危机,彦成,姚宓最后的擦身而过,保全了家庭完整。对三人而言也算好的结局吧。洗澡的高潮在于夸张的自曝其丑。抛开当权者的初衷,在怀疑一切的年代,知识分子对专权的屈服,放下自尊任人践踏侮辱。人人自危,人是不能有隐私,还要满足看客们的窥伺心理。看客们无疑是聪明的,他们对肮脏的人点到为止,让这些人能交代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客可以得到更多黑资料黑历史。余楠,朱千里之流为了表明自己是肮脏的,需要洗澡的人夸大其词,争先恐后把莫须有之名揽上身。连一百零一个情人都交代出来啦,看到这忍不住笑了,但也知道那是又真实又残忍的。这些知识分子懂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不由自主的担心,他们在以后各种运动中的命运。

  洗澡读后感 5

  读完《洗澡》瞬间,有点淡淡的难受,但又挺满意的。

  许彦成和姚宓的分离,让我感觉到的只是淡淡的难受,可能是因为其实在前面他们就已经透露出来认命的迹象吧,并且这两位的性格也是顶温和的,在倒数第三面姚太太说的一番话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感受。“哪里都是一样,“莫安排”。”当时还有点奇怪,为什么,莫安排要加引号,后面到最后姚宓猜想妈妈已经猜到这件事的时候也给了我点线索,或许就是暗说她和许彦成吧。并且在许彦成接受洗澡的期间他对杜丽琳说的那番“牢骚”,或许也可以感受出他的态度了吧…

  所以,只是有点淡淡的伤心和遗憾,毕竟姚宓抿嘴偷哭和彦成想退回来叫姚宓擦眼泪但有退回去的那个场景真的很动人。不得不说杨绛先生的人物形象刻画的真的很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前面彦成和姚宓的形象深入人心,才能在这最后一刻感到万分的共情吧

  最后的一点小转折也让人不禁称奇:

  比如杜丽琳在知道许彦成和姚宓心心相印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刻提早离开留一点时间给他们,又比如突然给出一点姚太太知道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一点事…

  但感觉最后的结局也挺让人满意的,姚宓终于可以有机会去学习专业赚个名正言顺了,许彦成和杜丽琳也去了一个好学校当老师,最最最最最好奇的是,罗厚居然真的报了和姚宓一样的工作,他们在一个读书馆工作!

  洗澡读后感 6

  轻启这本书,微微抚摸着米黄的纸页,感觉手下的文字有了生命。

  寥寥几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我便将这本书读完了,甚是回味无穷。这是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留给这世间的财富,是何等珍贵。

  《洗澡》分为三部:《采葑采菲》《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该小说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在建国之初至“三反”运动的时间跨度内众多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与思想变化。作者通过xx运动的描写,呈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革命与精神探险,并审视与反思这场思想改造。

  作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形色色,余楠虚荣势利、见风使舵,朱千里愚笨无知,许彦成学识渊博,杜丽玲面貌美丽、善于交际,姚宓娴静美丽、聪明能干……这些人都聚在了一个文学社里,是旧社会知识分子的缩影。

  当然,这个文学社里也少不了尔虞我诈、栽赃陷害的把戏。余楠、姜敏等人是典型的反派,余楠在家里嫌弃忠实的妻子,在外风流成性,在文学社里处处排挤老实本分的社员。可以说,他是旧社会知识分子中,集花心、腹黑、愚昧于一身的伪君子,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不过,我也为他们感到可惜,他们何尝不是可怜的呢?身处那个教育水平低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大多数都是粗浅、庸俗的,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的教育,没有经历思想的洗礼,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必然的趋势。自然,胸中无书气,腹中无笔墨,人们便整天沉沦于政治和心术的.斗争中去了。

  不过,读到《洗澡》的高潮部分“洗澡大会”,也是大快人心。“洗澡大会”就是知识分子批判自身缺点的场所,让自身所有的缺点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由于对余楠的厌恶,我尤为期待这场大会,想要一睹他的难堪之态。原以为他会厚颜无耻地矢口抵赖,意料之外的是,余楠为了过关,倒也是搜肠刮肚地将自己批判了一通,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朱千里等人也是如此,闹了不少笑话。虽说这“洗澡运动”对于余楠等顽固的知识分子来说,究竟是治标不治本。但不可置否的是,“洗澡大会”有力地推动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和思想革命,大大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是一次成功的革命活动。

  而书中的一股清流——许彦成和姚宓等人,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的先锋者,他们都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不慕名利、光明磊落,拥有先进的思想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几个先进的知识分子中,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三角恋。杜丽琳和许彦成是一对夫妻,他们表面平安好和,但实则话不投机,许彦成对杜丽琳没有感情。后来,许彦成和单纯善良的落难小姐姚宓在借书、还书、整书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但最后发乎情止于礼,他们成了忠实的朋友。

  杜丽琳是位可怜的女人,她一直用自己的智慧维持着家庭,甚至不惜包容丈夫的过错,但她终究没有得到丈夫的爱。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许彦成,偏偏在这一方面成了可恶的负心汉。他随意答应了杜丽琳的求婚,这是对这场婚姻的不负责,也终究辜负了妻子对他的爱。

  但对于许姚两人的爱情,我无从指责。他们的感情无关名利、无关美色,是纯洁的,是思想精神上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且这种感情一直被克制、压抑着,最后转变为了莫逆之交。我想,这也是许姚两人为杜丽琳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吧。令人感叹,姚宓终究是个善良单纯的女子,也是她,一直在维护着许杜两人和谐的夫妻生活。

  为了不让许姚两人这段纯洁的爱情被他人污蔑,已过百岁的杨绛先生倒也是可爱,特意编写了续集《洗澡之后》。虽然故事情节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也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许,这也是杨绛先生明净淡雅的心境和那份对纯洁爱情的崇尚的至高体现吧。

  《洗澡》见证着知识分子的思想焕然一新,见证着爱情观念更新换代,见证着那段革旧维新的革命岁月。这是杨绛先生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欣赏。

  我轻轻地合上《洗澡》这本书,书卷的淡淡香气萦绕在我的脑畔,历久弥香。

  洗澡读后感 7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洗澡》,记录些零星感触,权作笔记。

  读之前只知道《洗澡》是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受思想改造的书,至于人物、故事一概不知,所以初读以为余楠、宛英是故事的主角,可随着余楠无奈之下举家北上,各形各色的人物在鹅脖子胡同的“文学研究社”汇聚、纠葛,我才发现,故事或许没有主角,有的只是一组群像。不过正因为这一概不知,读来反而颇有兴味——一种主观猜测与既定事实之间相互较量的趣味。所以呢,有时读书不妨跳过各种书评与简介,或许更能读出自我。

  先生在《洗澡》出版后,因为某些读者的误解,坚持写出了《洗澡》的续篇《洗澡之后》,为的就是“不想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这般糟蹋”。可见先生对于姚宓和许彦成是有着偏爱的。之所以用“偏爱”一词,是因为所有的人物中,最吸引我的并非姚宓、许彦成,所以觉得先生在文字中对他们给予的关照多了。相照余楠、朱千里、丁宝桂,许彦成身上是有许多优点,比如怀着一腔赤诚归国,潜心学术,不搞政治争斗,待人和善,可是这也掩盖不了他对待感情的自私懦弱。很多人认为姚宓和许彦成是真爱,是“灵魂伴侣”,我不否认他们在精神志趣方面的契合,可是我看不上许彦成对妻子杜丽琳的态度。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忍无可忍的时候想到离婚,还是希望妻子先说出口。在与姚宓的'感情中,也是姚宓更有主见些。

  那所有的群像中,最吸引我的是哪个呢?

  答案并不单一。

  所有的女性中,我最欣赏余楠的妻子宛英。因为姚宓一次无心的帮助,她便真心实意的感激帮助姚家母女;对于丈夫的种种黑历史,她看破不说破,却也不再对他抱任何希望。她有自己的积蓄、朋友,即便失去丈夫,依旧可以谋生。宛英虽不是知识分子,但我觉她比某些知识分子活的清醒明白、真诚通透。

  我同情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故事的开始,许彦成对她就只有感激,没有爱意,但她还是耍了心机嫁给他,“如偿所愿”。倘若没有归国,没有姚宓,或许他们可以一生相伴,客客气气,还会被赞几声“神仙眷属”“贤伉俪”。可是许彦成碰到了姚宓,“灵魂伴侣”面前,源自感激与计谋的婚姻岌岌可危。许彦成为了真正的爱情想要离婚,却又自私地想要杜丽琳先说出口时,我多么希望她潇洒地成全他们,也成全自己。可惜她没有。但我理解她,毕竟已倾注了那么多赌注,怎会甘心输得分文不剩?我终究是带了自己的思维去臆断了。据说《洗澡之后》里,杨先生安排杜丽琳遇到真爱,提出离婚。之后许彦成才和姚宓结了婚,这样的圆满结局依旧看得出先生的偏爱——你看,是杜丽琳先幸福了,我们才敢幸福的。“我们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们没有向下,我们纵然分离,但也坚持着向上攀登,没有往下滑。”可倘若映入现实,又有多少圆满呢?

  所有的年轻人里,我最喜欢罗厚。从一开始的某个人名,到后来十点十分的眉毛,再到后来他对姚宓所说的那段话,罗厚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丰满,他像热忱直爽、仗义执言的邻家大哥,一直尽量护姚宓周全。我想他是喜欢姚宓的,可不一定爱姚宓,不然他不会说等他们结婚,由他来成全姚宓和许彦成。我想喜欢才会纵容,爱应该想要占有吧。我不知道《洗澡之后》里,先生给了罗厚怎样的结局,但我愿他找到那个“粗粗壮壮,能和他打架的夫人”。

  而所有的知识分子里,我最欣赏朱千里。朱千里并非完人,比起许彦成,他有各种明显的不足,可是几个知识分子的“洗澡”中,只有他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该有的那种“痴傻”。“你们连真假都分不清,叫我怎么说呢?”是呢,群众追求的真实是一纸文凭、一张证书,是客观的存在,朱先生所坚持的真实是知识的占有、思想的自由,是主观的感受,几千年来的哲学命题又怎能在一场闹哄哄的“洗澡”中说清呢?倘若真的说得清,那就不是“洗澡”而是“布道”了。

  开始时我讨厌余楠,觉得他投机取巧,心机深重,自私钻营,可后来看到他在“洗澡”运动中的遭遇,却也生了几丝同情。余楠似乎是杨先生用来进行说教的一个人物:营营碌碌一场,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之前好友读完《洗澡》后,曾说我像姚宓。读的过程中免不了反躬自省,思考自己究竟哪里像姚宓。对于姚宓,我的羡慕多于喜爱。她出场时在吃生活的苦头,可始终有人肯护她周全;她有开明睿智的母亲,有真诚相助的朋友、恋人。很多人肯帮助她,说明她是个被人喜爱的善良的人。但我不欣赏她做谁的“方芳”,背上道德的枷锁。我想,我不像她。

  大学时看《士兵突击》,讨厌成才,也讨厌许三多。我喜欢高城,佩服袁朗。多年以后,经过生活的打磨与浸染,我渐渐理解了成才,对于许三多也只剩下佩服。但我知道,我成不了许三多,也成不了高城、袁朗。欣赏与喜欢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想要与得到之间还需要做到,而我所能做到的只是仰望着他们的高度,提醒自己,如果成不了许三多,尽量像高城那样,眼睛看得到黑暗,心却始终向着阳光吧。

  或许这就是文学、影视作品的意义所在吧——借由你的情感好恶看清自己的内心,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认可的样子。

  洗澡读后感 8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杨绛先生的《洗澡》,一直没时间拜读。这两天把自己憋在小屋子里,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

  全书的背景是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百废待兴,一群知识分子围绕着文学研究聚在一起。这群知识分子里,有丁宝桂这种老学究,有凡事为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余楠,也有因为父亲去世而放弃学业的姚宓,给别人写学位论文自己却没有学位的“留洋博士”朱千里,一身正气,好打抱不平的罗厚,还有放弃国外优渥待遇,一心回来建设祖国的许彦成以及追随他来的丽琳等等。总之是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高潮,前两部分是铺垫。小说主要情节推动、人物性格、思想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于我而言,整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姚宓和许彦成的朦胧感情线,还有就是“三反”运动来时倒逼知识分子做思想“洗澡”的部分。

  姚宓本是大家闺秀,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后,从学校退学,做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她虽没有学位,但看书极多,也极有才,后来在大家的推荐下,担任了文学社的研究员。也曾有一个想要霸占她,劝她放弃生病母亲的未婚夫,被姚宓果断拒绝了。遇到许彦成时,她就觉得两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是有五百年的交情,认识了好几辈子似的”。看书时,书上也突的多了一个影子,一直挥之不去。

  许彦成一开始只把姚宓当朋友,只是觉得聊得来,便总喜欢往姚家走走。直到有一次他邀请姚宓去游香山,才发现自己好像是喜欢上姚宓了,吓得自己急出汗。看到姚宓和罗厚一起出去,彦成便觉得“心肉绞痛”,想起余楠那句话“爱情就是占有”。

  杨绛先生把许姚两人的感情写得很高雅,“发乎情,止乎礼仪”。毕竟许彦成已经有了妻子,姚宓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伤害到丽琳。

  到了最后,“洗澡”运动结束后,两人即将被分配到不同地方,许彦成和妻子丽琳去姚家赴宴。杨绛先生这里细节描写极精彩。

  他们俩并肩走向门口,彦成觉得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铁墙。姚宓开了走廊的灯,开了大门。

  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得。”

  姚宓没有回答。她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等彦成出门,就缓缓把门关了。

  彦成急急走了几步,又退回来。他想说什么?他是要说:“快把眼泪擦了?”可是,这还用他说吗?她不过以为背着灯光,不会给他看见;以为紧紧抿住嘴,就能把眼泪抿住。彦成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绕远道回家。

  姚宓在门里,虽然隔着厚厚的`木门,却好像分明看见彦成逃跑也似的急走几步,又缩回来,低头站在门前,好像想敲门进来,然后又朝反对反向走了。她听着他的脚声一步步远去,料想是故意绕着远道回家的。

  这一部分描写,差点看哭我。分明是爱地真切,却也不得不保持克制;分明是很在乎,却也装作若无其事;分明是很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让人看了既揪心又心疼。

  最后一部分的思想“洗澡”,是小说的高潮。本来思想“百花齐放”,知识分子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为傲,但是运动一来,就由不得你了。人人自危,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检讨自己所谓的思想毒瘤。也出现女儿检举自己父亲的“大公”之举。

  杨绛先生借许彦成之口表达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只为爱国,所以爱党。因为共产党救了中国。不求名,不求利,不肯做应声虫,不肯拍马屁,不肯说假话。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带头改造自我。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我只是不赞成说空话。为人好,只是作风好,不算什么;发言好,才是表现好,重在表现。我不服气的就在这点。”

  写到思想“洗澡“后,全书就戛然而止了。悲剧之后,还有更大的悲剧。杨绛先生是过来人,她自己的女婿也在后来的运动中丧生。

  洗澡读后感 9

  《洗澡》是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似乎没有《我们 仨》的知名度高,但真的完全展现了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文风辛辣幽默,各种暗喻讽刺,一针见血,让人一边发笑一边拍手叫好,越读越入迷。

  一开始以为自私吝啬的余楠是主角,谁知只是以他为引子,后面各路“神仙”悉数登场,一个比一个鲜活有趣。余楠的妻子宛英是我目前看过的最讨人喜欢的旧式女子。她传统却不闭塞,通俗点说就是心大又不傻。一般情况下,旧时的妻子知道丈夫出轨后,要么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丈夫与小三断绝往来,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隐忍着过日子眼泪往肚子里吞。可她一点也不憋屈,不哭不闹,没用多长时间不仅想通了还做好了被丈夫抛弃后的打算。但是后来丈夫被小三抛弃了走不成了,她反而感到失望,让人哭笑不得。余楠以为自己聪明,宛英好糊弄,但其实宛英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看透了他的虚伪。后来还暗中帮姚宓,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哈哈。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鉴定一部作品的优劣,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作品里好人的上限和坏人的下限。”我非常赞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多面的.,但很多编剧往往把主角写得正义凛然洁白无瑕又傻又天真,而把坏人写得十恶不赦禽兽不如坏得没下限,这样就背离了人性,很不真实了。《洗澡》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很真实。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读者可以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物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自然地存在着人性恶的一面。比如,我很欣赏姚宓的孤傲清高,坚强独立,她说:“不能公然做的事,暗地里也不做。”但转眼她就和有妇之夫许彦成暧昧不清,气得我直想扇她耳光。我很心疼“标准美人”丽琳,嫁错了人,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唱着独角戏。我想起了《围城》里孙柔嘉和方鸿渐失败的婚姻,得出了一个结论:感动不是爱情。一时感动促成的关系薄得像蝉翼,等他遇到他喜欢的人,你的付出就显得很廉价了,他会毫不犹豫追求他喜欢的人,跟你说声对不起并让你心疼得死去活来之外,并不能用什么报答你。

  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很新奇有趣的,比如罗厚的“十点眉”,还有把丑女人打趣成“俊俏的河马”。人物的神态描写绝了,很佩服先生能用如此平实的语言描写得那么传神,一下就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知识分子自我检讨那段让读者回到了那个疯狂又压抑的时代,理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故事的最后,知识分子被磨平了棱角,去到各自的新的工作岗位。一群人聚了,又散了。

  洗澡读后感 10

  此前看过杨绛先生的《我们 仨》,很温暖,还有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也都看过。《洗澡》这本书知道,家里也有纸质书,但一直没有看,在看《南渡北归》时知道了知识分子还有一段“洗澡”的历史,才在kindle上下单买来看了,纸质书在书柜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懒得去翻。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采葑采菲;第二部、如匪浣衣;第三部、沧浪之水清兮。前两部是人物一个个登场,介绍他们各自的背景及相互结下的一些恩恩怨怨、卿卿我我,其笔法和风格让人禁不住会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及其中的那些知识分子,形形色色。

  第三部才是真正“洗澡”,写那些被要求洗澡的一个个是如何过关的。相对于后面的文革,“洗澡”这一段历史算是最温柔的'了,就是要通过思想改造,把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其中也充分暴露出了知识分子的本性。

  “每个人都得洗澡,叫做‘人人过关’。至于怎么洗,她也说不好,只知道职位高的,校长院长之类,洗‘大盆’,职位低的洗‘小盆’,不大不小的洗‘中盆’。全体大会是最大的‘大盆’。人多就是水多,就是‘澡盆’大。一般教授,只要洗个‘小盆澡’,在本系洗。”“革命群众不断地号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别存心侥幸,观望徘徊,企图蒙混过关;应该勇敢地跳进水里,洗净垢污,加入人民的队伍;自外于人民就是自绝于人民,绝没有好结果。”而在这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人越丑越美,越臭越香。像我们这种人,有什么可检讨的呢。人越是作恶多端,越是不要脸,检讨起来才有话可说,说起来也有声有色,越显得觉悟高,检讨深刻。”

  许多人在看这本书时,将焦点放到了小说中三个人的三角恋上,并且在争论和评价两个女人谁好、谁不好,我想这应该不是作家所期待的,但是她在98岁时还是续写了一本《洗澡之后》,对这段感情纠葛有了交代,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对此,杨绛先生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但我想我是不会去看这个续集的了,《干校六记》倒是或许会买来看。

  全书虽然包含了三部分,但行文简洁,并不厚,静下心来,五六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因此读后感也没必要长篇赘述,也实在没太多可说的。只是,文革虽然已经过去,但类似“洗澡”这样的事情好像从未中断过。

  洗澡读后感 11

  合上的小说《洗澡》和《洗澡之后》,一件心事终于了了。看到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完满的结果,没留下她所担心的后来人为《洗澡》主人翁的恋爱乱写续集的机会,这让我心安。不能不说,杨先生小说精巧的结构、生动的人物、若隐若现的幽默、惜墨如金的文字,让阅读者得到一次优美的享受。

  当然,整个故事让人高兴不起来。建国之后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件大事情,他们逃不过每次运动,他们在运动中运动别人也被别人运动。思想改造对旧知识分子是必要的,参加三反五反运动也有其必要性,但是那些投机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能够吃香,那些看风使舵、投其所好者总能捞到好处的现实,又总让我们看到解放之初党在领导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洗澡》以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一个文学社为背景,为我们展示了那一段时间,各种来历的人的各种表现、不同命运。作品通过国外学成回国的许彥成夫妇、朱千里、从南方投奔而来的余楠宛英夫妇、有苏联文学背景的施妮娜、积极分子江敏,还有姚宓和她的母亲、负责文学社的领导傅今等人物形象,把解放后知识分子中开展的所谓“脱裤子、割尾巴”活动在知识分子中产生的各种反应做了深刻而生动的描述。

  读完故事首先是有些压抑,感觉这种大呼隆的运动方式解决知识分子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办法不是那么高明,虽然有些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剖析了思想,但有些人被误解、有些人重新找到了钻空子的机会、有些人整人反被别人整的事情,尤其是老实人、踏实干工作的人、一心为了国家富强的人得不到肯定,总是叫人有说不出的郁闷感。

  其次是觉得人还是需要“洗澡”的,只不过方式方法确实要改进。《洗澡》前两部分内容“采葑采菲”“如匪浣衣”,就是讲知识分子中存在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的。他们有的思想动机、学术动机确实不纯,有的基本可以算做是混入知识分子队伍的文坛混混,有的不学无术、整天琢磨着整人不干事,有的教条主义一边倒、拉苏联文学的大旗狐假虎威……当年“洗澡”大约还是那种纠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方式,动辄上纲上线。也是,文革之前的运动,基本形势都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文革把运动形势升级到体罚与武斗的样式上了。

  再就是我们从书中看到,在那种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仍然熠熠生辉。我们看那位可爱的姚宓和她的'妈妈,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对母女,还有一直帮助她们的原地下党的王正夫妇,以及许彥成,罗厚,陈善宝,以及余楠的老婆宛英等,他们正义,有同情心,识得好孬,正是他们的互助相帮,让事情在恶化的时候得到转机,好人终有好报。《洗澡之后》写到了反右斗争,写到江敏因为大鸣大放被别人抓出问题而自杀,朱千里却因为被老婆看住不让去提意见而逃过一劫,许彥成夫妇终于分道扬镳,许彥成姚宓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是杨绛先生内心深处“善恶分明”的表现。当然,世界是复杂的。识人不清的傅今仍然是领导,余楠似乎还能吃得开,不过她的老婆越来越不那么听话了。

  小说分别于1987年和2010年写成,时间跨度算比较大的。洗澡算不到“伤痕”文学中,也不是揭露文学,只能是反思文学。它告诉我们,知识分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想更加细腻、敏感而怕误伤。他们是有普通人的一面,需要利益调整;他们又跟普通人不同,只有发挥他们的特长,就能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社会产品来。

  读过这两部著作,让我们能从另一个侧面了解1950年代的历史,特别是这段发生在知识分子中间的历史,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复杂与单纯、真挚与虚伪。

【洗澡读后感】相关文章:

洗澡的教案03-02

《洗澡》教案09-25

中班洗澡教案03-27

小鸭洗澡教案03-21

小班教案《洗澡澡》10-10

猪小弟洗澡教案02-02

小班教案动物洗澡08-05

我在洗澡教案范文01-06

小班健康教案《洗澡》09-29

小班洗澡教案音乐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