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读后感

时间:2022-06-20 08:39: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逍遥游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1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但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

  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时代如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里去了么,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很多人价值迷失,心灵恍惚。他们终日忙忙碌碌,钻营谋取,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

  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天道日浅,人欲日深。人类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马尘埃”,如何才能和蜩与学鸠相区别,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他们需要澄明的'智慧,人们对抗物欲横流的社会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那里得到启迪社会的进步。

  如何才能达到绝对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呢,庄子无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无名”、“无功”“无己”。真正的自由,在庄子这里,不是由否定世界而获得的,而是由主观上的超越世界达到的,真正的自由者是在精神上得到自我的解脱。

逍遥游读后感2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一则故事:尧让天下,许由不受。

  庄子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用现在的话说: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作为君王的尧,让天下让的不能说不够诚恳,他把许由比作太阳和月亮,而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炬火;他把许由比作天上的及时雨,而把自己比作徒劳抗旱的人。他心甘情愿地让贤于许由。

  尧让天下让的诚恳,直接,许由拒绝接管天下拒绝的坦率、干脆!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不愿意在天下大治的情况下,担一个君王的虚名,他宁可象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仅仅占用一棵树枝;象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庄子借连叔的口,讲出了许由的心里话:“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用现在的话说:“神人的德行,能包容万事万物,使整个世界成为太平境界,他怎肯为天下俗事忙忙碌碌呢?这神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的尘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又怎么会把外物琐事当一回事呢!”

  在尘世中,还有什么职业比君王荣耀?在尘世中,还有什么功名,比君王治理国家的功名更大?尘世中、还有什么样的地位能够享受君王一样的利益?连君王都懒得做的许由一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够对他的身心有所羁绊呢?

  我想:许由、应当是老子眼中第一逍遥的人!

逍遥游读后感3

  鹏之大

  初读《逍遥游》,感受到鹏的“肆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它磅礴大气,体积大、目标也远,翱翔在天空之中。在飞翔的过程中其他鸟儿碰到的困难,像闪电、强风,对它来说不足一提;当它俯视大地时,地面的一切多么渺小,目之所及,或许就是地球另一端的“天池”。每每看到这些文字,我的脑海总想勾勒鹏的画面,鹏有多大才能“翼若垂天之云”?这样的庞然大物,它内心所思考的问题肯定和其他动物甚至人类不一样。

  当我有烦恼时,我也想成为鹏,用它的视野去看看这一切,展翅飞翔,能看到许多美丽的大地景象——田野、山脉、海洋……又何必困扰于这些点滴,世界广大还有许多美好要去追求。庄子穿越千年,借由鲲鹏铺设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图。图片

  鸠之小

  在《逍遥游》中和鹏不同的是蜩与学鸠,“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了前者鹏的对比,蜩与学鸠显得渺小、目光短浅。

  鹏是庞大的,则鸠是渺小的;鹏是宽广的,鸠是狭隘的;鹏是远大的,鸠是短浅的。鸠的视野所及就是“榆枋”,渺小的它和庞大的'鹏所领略的是不一样的景色,人们说“见多识广”,鸠所思考的定是和鹏不一样的事物。大小之辨,一目了然,鹏与鸠让我联想到普通民众和时间长河中的豪杰,豪杰志存高远,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一样,他们的思维也不同。图片

  鹏与鸠

  庄子的文字非常玄幻,每一次读似乎都有每一次的感受,每一次读文字都发生着一次变化。他极力描述着鹏的磅礴,又提到鸠的渺小,让人无比羡慕鹏,但转眼间提到“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仿佛前者都是虚无。

  比较永远是片面的,用尺子量的是刻度、用量杯量的是容积,用称重器量的是重量,当我们被庄子的文字拉近大小之间时,无意间进行了比较。故在《庄子的现代解读》中,提到这一句:“心知执着人物的才性气性,也执着人间的名利权势,由是而有大小多少的分别与比较,此成为生命的自困自苦。”比较常常给人们带来困苦,但其实无需困苦,不用比较。此为“逍”,消解心知的执着与分别。

  逍遥

  逍遥应该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在执着和比较之外,那更为广阔的天地,我认为是人的本心和善意。怀揣着人性中最纯真的善意才能像大鹏鸟一样翱翔在高空之中。

  电影《生活多美好》中,男主角每当遇到冲突与困难的时候,他都会选择成全他人,凭借着自己的善意舍弃另外的东西。最后当他面临困难时,天使、身边的朋友都出手相助,他也度过了难关。人性中的善意让他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带着他走向不一样的世界。

  正是心中的善良正义能让人生有另外的可能性,那份善意推动着抉择,推动着周遭的变化,人生也就因此变得广阔。

逍遥游读后感4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读着这令人激情澎湃的文字,眼睛仍停留在书本上,心却已经随着庄周去那南溟逍遥的畅游一番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其邪?假如我是那展翅欲飞的鹏鸟,我会不会去艳羡天空的湛蓝和云朵的洁白?亦或是仅随本心,飞向广阔的南溟?

  自古以来,大鹏便被人们赋予各种深刻的含义,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可是我却觉得,此“逍遥”非彼“逍遥”,“逍遥”在词典中的本义便是悠游自得的样子。而拼尽全力去追梦的路途注定无法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当鹏鸟不再逍遥,它还愿意去那如梦般玄幻未可知的南溟么?

  读逍遥游,最羡慕的,最喜爱的自然是鹏鸟的逍遥,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主张不争名夺利,主张隐逸避世,他笔下的鹏鸟自然是他思想的化身,他笔下的《逍遥游》自然是绝对逍遥的。其实鹏鸟御风而行,它的最终目的'地可能并不是任何一个固定的地点,途中经历过的风景也好,北冥也好,南溟也好,天下之大任我逍遥,这难道不是自由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么?

  在《逍遥游》中,除了鹏鸟这个主角,蜩,学鸠与斥鴳这几个配角也让人眼前一亮。“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而彼且奚适也?”斥鴳最多只能飞到数仞,它的眼界必定不能与大鹏相比,所以嘲笑大鹏南徙也情有可原,它的眼界被自己仅能看到的一小方天空束缚着,他不能够向鹏鸟一样尽情的遨游。文章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不仅仅是学鸠与鹏鸟,还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对比,还有小智和大智的对比,小年和大年的对比等等。但这众多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强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定乎内外之分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御寇之间的对比。先扬后抑,先对宋荣子和列御寇大加夸赞,然后再通过贬低他们来引出文章中真正想要推崇的人,那就是修养最高,物我不分的至人,无所为无功利的神人以及不立名的圣人。这三者都是庄子的夸大之词,亦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人物,因为人活在世间根本就做不到完全无我,庄子所追求的绝对逍遥也是无法实现的。

  虽然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能够达到,但对于庄子本人来说,拥有豁达的情怀,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被凡尘俗世所侵扰,保持一颗超然于外的心,难道不是另一种践行逍遥的方式么?正所谓“子非鱼,安之鱼之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庄子笔下的大鹏需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够飞行,待到风停歇下来的时候,鹏鸟虽然不能够御风而飞,但仍然可以簸却沧溟之水。在顺境时可以乘风而上,在逆境时也可以不必狼狈度日,这才是真正的潇洒。庄子虽贫,其广阔之胸襟足以支撑他笑看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逍遥?

  愿鹏徙南溟时,逍遥任我行。

《逍遥游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逍遥游读后感】相关文章:

《逍遥游》读后感06-20

《逍遥游》课后教学反思01-29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06-21

逍遥游读后感14篇12-23

逍遥游读后感7篇04-24

逍遥游读后感10篇11-19

读逍遥游有感03-01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5篇04-04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5篇)04-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逍遥游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1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但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

  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时代如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里去了么,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很多人价值迷失,心灵恍惚。他们终日忙忙碌碌,钻营谋取,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

  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天道日浅,人欲日深。人类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马尘埃”,如何才能和蜩与学鸠相区别,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他们需要澄明的'智慧,人们对抗物欲横流的社会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那里得到启迪社会的进步。

  如何才能达到绝对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呢,庄子无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无名”、“无功”“无己”。真正的自由,在庄子这里,不是由否定世界而获得的,而是由主观上的超越世界达到的,真正的自由者是在精神上得到自我的解脱。

逍遥游读后感2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一则故事:尧让天下,许由不受。

  庄子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用现在的话说: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作为君王的尧,让天下让的不能说不够诚恳,他把许由比作太阳和月亮,而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炬火;他把许由比作天上的及时雨,而把自己比作徒劳抗旱的人。他心甘情愿地让贤于许由。

  尧让天下让的诚恳,直接,许由拒绝接管天下拒绝的坦率、干脆!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不愿意在天下大治的情况下,担一个君王的虚名,他宁可象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仅仅占用一棵树枝;象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庄子借连叔的口,讲出了许由的心里话:“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用现在的话说:“神人的德行,能包容万事万物,使整个世界成为太平境界,他怎肯为天下俗事忙忙碌碌呢?这神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的尘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又怎么会把外物琐事当一回事呢!”

  在尘世中,还有什么职业比君王荣耀?在尘世中,还有什么功名,比君王治理国家的功名更大?尘世中、还有什么样的地位能够享受君王一样的利益?连君王都懒得做的许由一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够对他的身心有所羁绊呢?

  我想:许由、应当是老子眼中第一逍遥的人!

逍遥游读后感3

  鹏之大

  初读《逍遥游》,感受到鹏的“肆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它磅礴大气,体积大、目标也远,翱翔在天空之中。在飞翔的过程中其他鸟儿碰到的困难,像闪电、强风,对它来说不足一提;当它俯视大地时,地面的一切多么渺小,目之所及,或许就是地球另一端的“天池”。每每看到这些文字,我的脑海总想勾勒鹏的画面,鹏有多大才能“翼若垂天之云”?这样的庞然大物,它内心所思考的问题肯定和其他动物甚至人类不一样。

  当我有烦恼时,我也想成为鹏,用它的视野去看看这一切,展翅飞翔,能看到许多美丽的大地景象——田野、山脉、海洋……又何必困扰于这些点滴,世界广大还有许多美好要去追求。庄子穿越千年,借由鲲鹏铺设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图。图片

  鸠之小

  在《逍遥游》中和鹏不同的是蜩与学鸠,“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了前者鹏的对比,蜩与学鸠显得渺小、目光短浅。

  鹏是庞大的,则鸠是渺小的;鹏是宽广的,鸠是狭隘的;鹏是远大的,鸠是短浅的。鸠的视野所及就是“榆枋”,渺小的它和庞大的'鹏所领略的是不一样的景色,人们说“见多识广”,鸠所思考的定是和鹏不一样的事物。大小之辨,一目了然,鹏与鸠让我联想到普通民众和时间长河中的豪杰,豪杰志存高远,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一样,他们的思维也不同。图片

  鹏与鸠

  庄子的文字非常玄幻,每一次读似乎都有每一次的感受,每一次读文字都发生着一次变化。他极力描述着鹏的磅礴,又提到鸠的渺小,让人无比羡慕鹏,但转眼间提到“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仿佛前者都是虚无。

  比较永远是片面的,用尺子量的是刻度、用量杯量的是容积,用称重器量的是重量,当我们被庄子的文字拉近大小之间时,无意间进行了比较。故在《庄子的现代解读》中,提到这一句:“心知执着人物的才性气性,也执着人间的名利权势,由是而有大小多少的分别与比较,此成为生命的自困自苦。”比较常常给人们带来困苦,但其实无需困苦,不用比较。此为“逍”,消解心知的执着与分别。

  逍遥

  逍遥应该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在执着和比较之外,那更为广阔的天地,我认为是人的本心和善意。怀揣着人性中最纯真的善意才能像大鹏鸟一样翱翔在高空之中。

  电影《生活多美好》中,男主角每当遇到冲突与困难的时候,他都会选择成全他人,凭借着自己的善意舍弃另外的东西。最后当他面临困难时,天使、身边的朋友都出手相助,他也度过了难关。人性中的善意让他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带着他走向不一样的世界。

  正是心中的善良正义能让人生有另外的可能性,那份善意推动着抉择,推动着周遭的变化,人生也就因此变得广阔。

逍遥游读后感4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读着这令人激情澎湃的文字,眼睛仍停留在书本上,心却已经随着庄周去那南溟逍遥的畅游一番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其邪?假如我是那展翅欲飞的鹏鸟,我会不会去艳羡天空的湛蓝和云朵的洁白?亦或是仅随本心,飞向广阔的南溟?

  自古以来,大鹏便被人们赋予各种深刻的含义,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可是我却觉得,此“逍遥”非彼“逍遥”,“逍遥”在词典中的本义便是悠游自得的样子。而拼尽全力去追梦的路途注定无法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当鹏鸟不再逍遥,它还愿意去那如梦般玄幻未可知的南溟么?

  读逍遥游,最羡慕的,最喜爱的自然是鹏鸟的逍遥,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主张不争名夺利,主张隐逸避世,他笔下的鹏鸟自然是他思想的化身,他笔下的《逍遥游》自然是绝对逍遥的。其实鹏鸟御风而行,它的最终目的'地可能并不是任何一个固定的地点,途中经历过的风景也好,北冥也好,南溟也好,天下之大任我逍遥,这难道不是自由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么?

  在《逍遥游》中,除了鹏鸟这个主角,蜩,学鸠与斥鴳这几个配角也让人眼前一亮。“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而彼且奚适也?”斥鴳最多只能飞到数仞,它的眼界必定不能与大鹏相比,所以嘲笑大鹏南徙也情有可原,它的眼界被自己仅能看到的一小方天空束缚着,他不能够向鹏鸟一样尽情的遨游。文章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不仅仅是学鸠与鹏鸟,还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对比,还有小智和大智的对比,小年和大年的对比等等。但这众多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强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定乎内外之分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御寇之间的对比。先扬后抑,先对宋荣子和列御寇大加夸赞,然后再通过贬低他们来引出文章中真正想要推崇的人,那就是修养最高,物我不分的至人,无所为无功利的神人以及不立名的圣人。这三者都是庄子的夸大之词,亦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人物,因为人活在世间根本就做不到完全无我,庄子所追求的绝对逍遥也是无法实现的。

  虽然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能够达到,但对于庄子本人来说,拥有豁达的情怀,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被凡尘俗世所侵扰,保持一颗超然于外的心,难道不是另一种践行逍遥的方式么?正所谓“子非鱼,安之鱼之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庄子笔下的大鹏需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够飞行,待到风停歇下来的时候,鹏鸟虽然不能够御风而飞,但仍然可以簸却沧溟之水。在顺境时可以乘风而上,在逆境时也可以不必狼狈度日,这才是真正的潇洒。庄子虽贫,其广阔之胸襟足以支撑他笑看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逍遥?

  愿鹏徙南溟时,逍遥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