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一个让人悲痛的字眼。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与朝鲜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派出许多优秀儿女去援朝抗美,在这期间,他们中间牺牲了很多人,如今还埋葬在朝鲜的大地上。
在这些壮士中,其中就包括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的样子。对于毛岸英这个年龄段(28岁),是一个美好的阶段,而他却为了战争而不幸身亡。
而对于毛主席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失去了心爱的长子,也是一个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朝鲜首相说岸英同志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把岸英葬在朝鲜。毛主席十分犹豫,因为儿子奔赴朝鲜前,因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所以,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可是,这种想法又很快被打消了,他觉得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就这样,他在纸上写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如果将你换成毛主席,想必你一定会把儿子的遗体运回来见上一面吧!然而,毛主席却与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表示出了毛主席那种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我想,像毛主席这样的大领导,应该尊重他人,那,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更应该在生活中付出点点滴滴的爱,我相信,如果我们人人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2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主席——这位伟人宽大的胸怀。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毛泽东心爱的长子不幸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此后,毛主席一直寡言少语。
就在这时,主席的秘书走了进来,向主席汇报了两张电报。第一张是彭老总发来的',希望能够将岸英同志的遗体运回国。毛主席听后当然愿意,做为父亲,自己的儿子葬他乡,谁不想看看他的遗容,再说还是主席的儿子,就算运回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毛泽东主席的欲望很快便被克制了。因为,第二张电报——它是由朝鲜金日成首相发来的。在电报中,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岸英葬于朝鲜的土下……。.这两个完成相反的电报令毛主席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
作为一位父亲,作为一个领导,面对这两种选择,毛泽东心中充满了矛盾。但最后,还是强忍着失子的悲痛,做出了将爱子——毛岸英葬于朝鲜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使朝鲜少支出了一匹马匹,却令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到死也未能再见到儿子一眼。
如今,我们中国开放了,有了自己的土地,不怕再被别的国家欺凌了…….中国,这钢铁般的巨人站起来了!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够忘记那毛泽东常人的情怀与伟人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3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被血染红的旗帜。在1949年10月1日终于飘起,至今已看到那鲜艳的旗帜,我心中就会热血澎湃,似乎又穿越时空,看到伟大领袖毛泽东这血汗一生。他肩负着多么大的责任啊,一生要承担多少。
还记得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不怕分离之痛,让自己的长子参与了战争可是他牺牲了。
这对毛主席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啊,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痛。他也会为自己儿子担心害怕,和儿子聚少离多,国家大事缠身日理万机的忙碌,儿子却一去不复返。
失去儿子毛主席多么伤心,当他听到噩耗时,多么盼望儿子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心爱的长子离他而去,心如刀绞般心痛,像风浪中行驶的.小船迟迟无法平静。
主席对儿子无限眷恋,儿子生前无法相见,死后他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很难,他的心头肉怀中宝就真的不能相见了?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主席毅然决定将自己心爱的长子葬在朝鲜,这个决定又让主席多么难受,而在临死的无法相见,但主席却站在别人父母的角度上去想。朝鲜战场上的优秀儿女牺牲他们的父母不悲痛吗?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与圆了自己的愿望。
这位伟大父亲的抉择,足以看出一位领袖的理智。即使岸英是我儿子也不能破例,例外。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的艰难抉择,最终毛主席在痛苦和矛盾中决定把毛岸英安葬朝鲜的故事。我心想:“原来毛主席这样的伟人都有着如此平凡的'父爱”。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
在生活中我也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俗话说“父爱如山”,有时候爸爸虽然没有在我的面前表现出来他对我的关爱,但是我知道爸爸在默默地关注着我。
我是一个不喜欢洗袜子的小懒虫,每次洗漱完就把袜子丢在一边,但是每天早上袜子都干干净净的摆放在一起。起初我很好奇,还以为是妈妈给我洗的呢!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想去卫生间,走到门口看到灯还亮着,我心想:“这么晚了,是谁呀?”我推开门看到爸爸正在给我洗袜子,爸爸看到我还有点不好意思,爸爸说:“平时看你天天上网课已经很累了,不想洗袜子也能理解,就让爸爸来帮你分担一点喽……”。听到爸爸的话我心里暖暖的。
以前我总认为爸爸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父亲默默的关心,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毛主席虽然是一位伟人,但是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着一颗平常心,都有着对子女的爱。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父母。
他们养我长大,我陪他们到老。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5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同志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心中无比的悲痛,作为一个主席心怀国家的胸怀。
毛泽东主席是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也可以放弃一切。毛主席的父爱,是每个父亲都有的,但他那伟大的胸怀,却是平常人没有。毛主席的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把爱子葬于异国他乡,心中无比的不舍,但他还是依照了朝鲜人民的意愿。
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于疆场,长眠于异国它乡。他还是珍藏着自己孩子的各种衣物,表现了毛主席心中对毛岸英无比的不舍以及悲痛。毛主席知道,他的孩子是一位英雄,他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
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在失去孩子后人人都会悲痛、伤心、难过。12年后,毛主席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人。但他仍然思念着自己的儿子,他对自己的儿媳说道:“思齐,到了那里一定要替我对岸英说一声,说爸爸爱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的父亲。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有了战士们的牺牲和努力工作的人们,才有了,如今的生活。我看见了毛主席身为一位父亲的常人感情,和毛主席身为一位主席的伟大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6
在上完《青山处处理忠骨》这篇脍炙人口的课文时,我不禁热泪盈眶。课文内容是毛主席收到自己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心中无比的悲痛。然而朝鲜人民请求毛主席同意他们将毛岸英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说毛岸英同志是为解放朝鲜人民才牺牲的。让自己儿子的遗骨安葬在异国他乡,这件事情让毛主席作出抉择是多么痛心疾首,但毛主席还是同意了朝鲜人民的请求将毛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这片土地上,这也许就是一代伟人胸怀。
我不禁想起就在几个月前,我敬爱的老太公不幸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而我却因为上学的原因,竟未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当我知道这件事情时,是多么的伤心啊,那种心情是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的。当我看着老太公那安祥的姿态躺在冰冷的.棺木上,仿佛任何纷争都于他无关。我不由自主的抱住妈妈失声痛哭起来,那声音仿佛是我送老太公走好最后一件礼物了。失去亲人的悲伤只有自己知道,此刻,我体会到毛主席失去孩子的无奈与悲伤。
而不经意间。让我又想起了那动人心弦的电影《长津湖》
那中间有无数英雄儿女在战场上拋头颅,洒热血。鲜血洒满了大地,将黄土大地染成一片红土。
是因为有这些革命先辈,牺牲自己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既为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骄傲,又为失去爱子的毛主席伤心。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毛岸英英勇殉职了,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悲痛欲绝,而且朝鲜的人还要把毛岸英埋在自己的领地里,毛主席的心又插上了一把大大的锋利的刀,可最后毛主席还是答应了他们。
从中我体会到毛主席可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只不过像常人一样渴望幸福,可命运捉人,让毛主席的亲人一一离他而去,我不懂,难道做主席要丧失那么多的亲人吗?毛岸英可是他的爱子啊!为什么老天不给他留住一个亲人呢?那天晚上,我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场面:毛主席躲在被窝里,失声痛哭,甚至把枕巾都给哭湿了,甚至把眼睛都哭红了,甚至那慈祥的微笑也跑走了,只剩下替他值班的伤心!甚至,甚至……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女儿在十一岁的时候突然死亡,而他的`儿子也得了白血病,无法治疗而死亡,对于失去两个子女的他,把儿子放进了冰箱,亲朋好友问他儿子呢?他只说:“他死了,我把他放进了冰箱了,只要我和爱人想见他,就打开冰箱,这也是给我们种安慰!”
呀!毛主席真是个伟人啊!长大之后,我会爱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毛主席那样的为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8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而此时的毛主席心里十分悲痛,如果换作其他父亲,肯定会号啕大哭,但毛主席没有哭,他强忍着悲痛,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之后,彭德怀来电,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又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作出选择。
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见面,那就让我看看遗体吧。可是这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他设身处地地想到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最后,毛主席按照朝鲜首相说的,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了朝鲜。老年失子失多么悲痛啊!可是他却深明大义,把儿子葬身朝鲜,这又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坚强的品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一身坎坷。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他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创作的曲子不计其数:C大调第一交响曲,B大调第三交响曲……世界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可他给人类带来了欢乐!
贝多芬这些伟人在悲痛面前选择了勇于面对。老年丧子;贝多芬双耳失聪,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9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讲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后,心情很悲伤。而我也看到了毛主席广阔的胸怀。
面对岸英遗骨是否归这一问题时,他却想到了志愿军,想到了朝鲜人民,他觉得,岸英是为朝鲜,为祖国牺牲的,应该把他安葬在朝鲜。说明毛泽东不搞特殊,胸怀广阔。
但是,毛泽东却非常舍不得岸英,做出这个决定时,他也是面临了艰难的抉择后才做出这个决定,他得知岸英牺牲后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他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
看到这儿,我觉得毛主席能强忍丧子之痛把儿子葬于朝鲜,说明他豁达无私,而有些人却搞特殊,区别对待每个人。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毛主席与岸英的亲近,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失去爱子后的悲痛之情。毛主席去世六年后,工作人员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了岸英的衣服,岸英在26年前牺牲的,这代表着他收藏岸英的衣服已藏了26年!这已经代表毛主席对岸英很思念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革命者把整个身心献给祖国,要不要归葬无需考虑,长眠于异国土地又如何?这句话体现了战士们为国家捐躯,战死沙场的精神,令人敬佩。正是因为有了毛岸英这样为国牺牲的人,我们才会平安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里面所写的内容感动了,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毛岸英在取作战图的途中被美军的汽油弹击中,不幸壮烈牺牲。远在祖国的毛主席收到爱子牺牲的那封电报起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一支接一支的不停地吸烟。
大家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家人去世了谁都会悲伤欲绝痛声哭泣都想见见亲人的'遗容。而毛主席却没有大哭,就连见一见儿子毛岸英遗容的想法也打消了。而是遵照朝鲜人民的心愿将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因为毛主席想,朝鲜那边正在打仗,战场上有多少的中华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的父母谁不想见一见他们儿女的遗容。我的儿子也应该像其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华儿女一样安葬于朝鲜。但是主席也是很矛盾的,如果把儿子葬在朝鲜,岂不是再也见不到他了么?最后主席还是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安葬在了朝鲜战场。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这一句诗里可以看出,毛主席非常的伤心,他也想再见一下毛岸英,但是他却把岸英永远的留在朝鲜。但如果换做别人,可能就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把自己的儿子运回国了。可见毛主席的胸襟是多么的宽广,毛主席也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相关文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8篇01-23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8篇)01-23
地震被埋困如何自救09-07
青山不老教案04-03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反思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07
青山不老读后感12-31
《青山不老》读后感01-22
青山不老读后感10-03
青山不老的读后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