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论语》有感1
一直以来,“宽容”一词是被我这样诠释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不与人斤斤计较,就是时时与人为善,就是宽恕别人的过失。再次很认真很仔细地拜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后,我不禁为自己的知识浅薄而惭愧不已,我也终于明白了宽容的另一个真谛: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宽容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于是我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中停下来对照对照,反思反思。
古人说: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西方人则说:“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的确,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对此,我是深有感触。记得我曾经的一位闺中密友,我们从小玩到大,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后来仅仅因为单位“评优”事件,她竟致多年的情谊于不顾,深深地伤害了我。当我得知真相后那种痛楚、伤心、失望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那次的.打击使我开始怀疑我一贯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我认为许多人在利益和友情之间选择的是前者,所以从那以后原本快乐的我变得沉默了,经常生闷气,脾气也越来越差,我甚至曾想过与她绝交、也想过对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善良的爱人却巧妙地告诉我遇事要理智、要冷静,要学会宽容,并让我学着宽容那位朋友。他说:“你现在就是在拿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你才会那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你要学会宽容。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宽容地对待自己,你就能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于是,在独自痛苦地思索和反省之后,我发现那件事对我而言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糟糕,因为它教会了我认识人,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走得更稳。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对待那位闺中密友。记得在我决定宽容她的那一刹那间,一直以来压在我心头的怨恨、愤怒、悲伤,全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宽容使我又恢复了以前的快乐。那位女友后来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向我表示歉意,并表达了她也要学会宽容待人,善待他人的意愿。多好的结局呀!它让我们都明白了,学会宽容,对别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我们仔细想想,为使别人痛苦,而自己的痛苦仍然存在,甚至比别人更痛苦,那又有什么快乐而言呢,有什么满足可言呢?要降低伤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只有宽容了。
因为学会了宽容,我给自己的心路找到了出口,我找回了失去了的快乐。所以,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自己。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宽容自己,首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我们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趴在地上懊悔,而是站起来擦亮眼睛继续往前走;当我们的路走错方向了,我们也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停留在原地转圈,而是迎着日月星辰,明辨方向不动摇;当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宽容自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一切,而不须急于解释那一时难以说清的误会。
再读《论语心得》,我明白有了“宽容”随身携带在自己的左右,既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那么我们将是拥有了灵丹妙药,我们可以时刻施展妙手回春,让自己的心活得更健康,让自己的一生更加“顺水顺风”……所以,朋友,请带着“宽容”前行吧!
读《论语》有感2
从二年级暑假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背《论语》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一句是第一篇第一句,原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这句话我是读的好多启遍,今天再读才有一番感悟。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学习知识以后,时常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我记得我刚上一年级读课外书的时候对成语特感兴趣,一看到成语就很高兴。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让我把喜欢的'成语和句子抄在小本子里。那时兴备,我是记了很多,但是我没有像孔子说的那样“学而时习之”。妈妈当时也说过:“记,就得在有时间的时候翻出来看看,要不然就和没记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我也没把妈妈的话当回事,只记不看。现在想想那个小本子所记的东西,什么也不记得了。当再次背《论语》时,感觉妈妈说的话还真是对的。
当学到的知识增多,读完的书也慢慢地推满了书柜一格又一格时,却想不起那本书里说的是什么故事,有什么精彩的地方,读完的书就如同交过一次手的球友而忘的一干二净。再背《论语》时我明白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会学的牢固,理解的透彻,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论语》的深澳,我还不能好好体会,但我想,我以后会继续一遍一遍地背下去,不断地学习。
读《论语》有感3
《论语》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每当我读这句话时就会想起寒假的.一件事。
“咚!咚!咚!”有人敲门了,会是谁第一个来拜年呢?我打开门,看见姑妈一家人先来,奶奶就叫我带六岁的小妹妹去玩。我就带她去堆雪人,正在滚雪球时,她问我:“娟娟姐姐,你觉得我聪明还是你聪明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聪明呀!我比你懂得多。”她又问我:“那我就问你两个问题,好吗?”“可以呀!”我心想她是个孩子,问的问题我一定能回答,就爽快地答应了。
她一开始问我:“雪是什么颜色?”“白色呀!”我肯定地回答。她又接着说:“雪不管怎么样,都是白色的吗?”我说:“只要不加有颜色的东西,一定是白色的。”只见她把雪放在手上,走进屋里,她手上的雪就溶化了,变成了透明色。“哎哟!”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哪,真后悔。
接着她又问第二个问题:“雪和冰一样吗?”这是我沉思了一下说:“不一样。”她又说:“只要不加任何东西,都不一样吗?”“对呀!”我笑着说。随之,她把雪和冰放在手上,又拿进屋里,雪和冰都变成了水,她说:“这不是一样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脸红耳赤。
这件事后,我又想起了《论语》当中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也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聪明的。
读《论语》有感4
有人说,阅读是汲取精神的食粮;有人说,阅读是接受灵魂的洗礼。但我说,阅读是开启新阶层的人生,每读一本书,我都感到自己在蜕变,在成长。书,就像一个引路者,它引导着我脱去幼稚的外衣,变得更加沉稳,智慧,向着知识大道走去。而《论语》这本儒家名著,是众多书籍中给我启发最深的一本书,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人生智慧。童年,在阅读中慢慢成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的名言。那时,我才七岁,但也懂得了“自尊”,经常满怀嫉妒愁闷,老是想着如何超过别人,抬高自己,这时,我看到了《论语》中的这句话。顿时,我如同挨了一记闷棍,我明白了整天想着如何抬高自己,想这想那,成天忧虑是小人之举,不仅没能如你所想,还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而君子,心胸宽阔,宰相肚里能撑船,与小人相比,显得多么有气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时要“制怒”,拥有宽广的心胸。从此以后,我一旦发现“嫉妒之魔”出现,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是平庸的表现,只有市井小民才会这样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怀如天般宽阔,我要克制住自己。从此以后,我生气的次数大减,一直保持着广阔的胸怀。《论语》,是你教会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长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着一个身影——《论语》。它将不慎落入沼泽的我拉出,将卷入漩涡的我拉出,它几乎帮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难。我一见到它,就像见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见到了父亲。它就是一把利剑,帮我将拦路虎一一击败。记得三年级,在三月一日那个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语文成绩跌到了历史最低点,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记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时的我,就像失足坠落悬崖那般绝望。在这时候,《论语》又给了我以无尽的动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啊,我怎么能如此之快地失去了斗志,变得绝望?难道失败不是暂时的吗?人的志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绝不能轻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复了信心,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试中,我的成绩又恢复到优秀水平。《论语》啊,是你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抛弃坏品质!
看似普通的一本《论语》,却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有了阅读,我相信,我将会迅速成长,有了阅读,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将精彩!
读《论语》有感5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孔子说,君子不器。于是“不器”二字便犹如珠穆朗玛峰顶的星星,从古至今的人们思考着它,仰望着它,为它作注,设法践行,那些在我们耳中那些顶顶大名的贤者们无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它,而更加无一例外的是,每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黄河的血脉的中华儿女都坚定地向着它,像每天从不会迟到的越过地平线的第一缕阳光一样坚定地向着它,向着东方。
第一《易经》有言:“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未成形的抽象的叫做“道”,已成形的具体的叫做“器”。是以“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拘泥于教条,不仅仅有一技之所用,他要去领略万物之道,追求道器不离之境。万物之道是个极广泛而抽象的概念,而孔子说要去其中有所参透的人是君子,从这里来看,儒家中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便渗透了出来,君子是读书人,有仁有德的人,这样的人长于世便要去领略万物,要去感怀天地,所以这样看来君子是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的,但也是束缚的有着清晰地道路的与方向的。这似乎便与我们今日所谈的新青年,新思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以自由的'灵魂驶向坚定地远方。
第二,古代的“器”,专门指具有某种功能事物。于是从这个维度来看,“君子不器”便有了另一层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样,有着局限的用途。君子该是广博的,君子的才华该是海纳百川的,这好比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短暂的生命与绵延的厚度,君子当以其生命之有限丈量真理之无限。
第三,而“器”又有刀剑武器之意,所以这样看来,又有了第三层意思,君子当智慧清明,心中坚定有规,不成为小人的工具,不为任何人所利用。而若以此为意,其另一重要思想“中庸”也似乎也在此得以体现。
第四,“器”也有气量之意,若以此延伸,便有君子心怀天下,气量没有固定的度,包容四海之意。古时君子多为有知识的阶级或更有统治阶级,他们是人民的牧羊人,当以容恕之道福泽天下,庇护万民。而今之君子更当以仁之心,恕之方,向着道。
综上所述四点,谓之“君子不器”。
读《论语》有感6
千年枪林弹雨掀起一股股腥风血浪,史书页页更新追溯历史的跌宕起伏,不论是楚大人的沉吟泽畔九死一生亦或是屈原的含冤投江,任何一代皇帝的前朝千丝万缕的纠葛与暗藏杀机,波波不止的沙场,皆未动摇自汉武帝立《 论语》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位。
如厮,儒家宝典的代代相传,铸就了有助成长为仁恕兼备的礼仪之邦的基础。可笑的是现实总是背道而驰,历史一直如孕育盘古般地微妙变化着,“仁,义,礼,自,信”逐渐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一番言辞,“恕”缺乏了人们客观意识的反省以及主观能动性,不务实地以自我为主力从而扼杀反对自己的势力。积少成多,当今的社会才表面风平浪静实则一团污秽。个人所得以及美貌、物质享受的独揽,无不揭示着自己的丑行,空负儒家传承子孙的冠冕。
人走茶便凉,月也有阴缺,红颜弹指老,岁月纵去,人老珠黄,狡兔死,走狗烹,一切只是过眼烟云罢了。人赤条条的来,终是赤条条的去,不管你是否富驰骋的奥迪,硕大圆润的珠宝,还是倾城倾国的美貌,德高望重的地位,亦或者是叱咤风云的权利,一切终了,你带不走什么,也无法再带来什么。毫不掩饰的说,与其如此,倒不如好好塑造自己的品尚举止,天然去雕饰的气质总比端着红肥绿瘦满头珠翠要清新爽朗得多。
亡羊补牢尚未晚,放下你的私欲与俗世红尘的念头,宽下心来,坦荡地接受“论语”的.洗礼。自然了,并非日夜废寝忘食地吟诵,更讲究的是“悟”。《论语》其实不需要刻意记住,依照着画葫芦,那样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若修身养性,静默中思考孔子的教诲。
闲余时,我喜欢伺候笔墨。每每在砚台前,一切尽在不言中,皆仿佛平静如水,只余墨锭与墨块水乳相溶的糅合,那“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的墨迹斑斑点点,透露着平和安宁的韵致。也许,品味人生,就只是在一点墨渍的袅袅尾迹中隐隐彰显的。品墨“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墨道似心如止水文趣兼备.儒学经典皆以墨宝凝聚传承,儒士更是不能一日无墨,兴许这样的闲适人生也只有儒士墨人品茗追求了。于丹曾云“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我愚见作“心平气和”。
墨是个和气淡泊的秉性,与谁都志趣相投。老百姓的门槛儿也进得,官府机构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在儒家士人眼中,平和、宽恕、仁爱是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即在墨道讲求要身心皆“怡”、融于其身的哲理就与《论语》的真谛不谋而合了。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理论就蕴含在这看似来来回回就几句轻描淡写的“子曰”“曾子曰”“自贡问曰”中,然而却使受益者充分享受生活,度好人生春秋。我不敢趾高气昂地说自己嗜儒如命,但也是乐于的,我真心相信当人能拥有像论语一样高洁的气度,坦荡的胸襟,旷达的心志,超逸的性情和淡泊的心态时,那么自己的情操和生命亦就融入血浓于水的自然状态,与山河流水大地灵气仿若指甲与肉般形成不可分离的贴合,才无愧于祖先,无悔于自己,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享受人间世道,尊崇“仁,义,礼,自,信”,找到内心深处的安宁。
读《论语》有感7
《论语》这本书是关于孔子还有许多名人在有生之日说的各种对我们一生有益的哲理。【应改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示的作用。”】于是【把“于是”删去也很通顺。】我很快就把这本书给浏览了一遍,【“其中”的前面应有一个全面的概括,不然,前后联系不紧密。可以加上:“真的,这本书尽管是古文,但很是通俗易懂,况且书中还有注释及补充故事,我一下就明白了很多,”】其中,有一篇令我深有感触。他是这样说到的:【应删去,免得与下文重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释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这句哲理,具体【话的意思】就是讲人的一生要讲信用,如果不讲信用,那么他就等于没有了人最重要的品质。我听了【读到】这句哲理,隐隐约约想到了一件和这一句话相照应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的兄弟黄子航在和我玩弹橡皮。他拿着一块很大的橡皮拍着桌子,说道:“黄汉阳,你有本事就用橡皮把我的橡皮震飞。要是你能把我的橡皮真的震飞的话,我就给你十块钱!”我听了,灵光一闪,便站起来冷静地【心头一震,“蹭”地站了起来,】对他说:“真的`吗?”“真的!”他点了点头,态度还十分坚决。顿时,我心中对黄子航和我开玩笑的戒心降低了。我伸出双手,用眼睛瞄了瞄敌人,便神速般地用手震了过去。“啪!”一声巨响带动着黄子航的橡皮一起飞了出去,这一场面使黄子航变得一脸的不可思议。过后,我将左手伸到黄子航肩膀边,“钱!不许赖账。”黄子航回过神来,便说:“兄弟,但是我们没拉钩啊?”【这里写得非常细致,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听了,简直【有一种被戏弄被污辱的感觉,这个人还是我兄弟吗?……要揉进想法,将当时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就是欺骗我,搞得我满脑子都是。
“兄弟,再练练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遗憾地说。“好你个黄子航,竟然敢坑我。”我抓住他生气地说道。他挣脱【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他想耍赖的态度。】出我的手,并说:“为什么你当初要这么急,我本来是要和你拉钩的,可你……哎!”说完,他便走了,我听了这一番话,这时出现了两个我。一个说:“喂!你应该跑过去继续去跟黄子航说清楚,直到他给你钱为止。”另一个说:“哎,你还是算了吧,同学之间没事赌什么钱呢?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啊。”我想着想着,觉得应该把这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好了。但是,黄子航欺骗我的这件事,是让我终生难忘的。【过于夸张,可改为:“我怎么也难以忘记。”】
通过了这一件事,我感悟到人不讲信用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关心的,欺骗人家有什么好处呢,就像黄子航一样,让人看着就很不舒服。【这一段进行总结,是不错的。但是你这篇文章是读后感,要与你读的内容相挂钩起来。可改为:“是啊,这和孔子说得多么地相像,一个人不讲诚信,会导致多么可怕的后果。我原来还和黄子航是好兄弟呢,现在,这样的‘兄弟’我还会继续交往吗?”】
但说到不诚信,我也干过一个近期发生的一件事,不过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也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那天,我在忙着输入作文,妈妈过来说道:“儿子,你输入完之后到二楼来找我,我连忙点点头,便继续输入作文了。过了一个小时,我输入得不耐烦了,况且我的草稿写了四面多,而且还修改得密密麻麻,完全让人眼花缭乱。我想着想,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抄袭作文的念头,这时,我的两个“小心魔”又出现了,有一个说:“哎,想抄就抄呗!这是你的抉择,总而言之,你想轻松点就试一次吧。”另一个争论说:“你这明明是在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啊,万一老师查了出来,你的面子就被毁了,而且那么少的同学抄袭都被发现了,所以三十二计,走为上计。”我听了,最终选择了“邪恶”的一方,因为我很快就要回家了,没多少时间了,况且才打到第二面,只好尝试一下了……..
到了快上学的时候,我抄袭的事情被发现了,结果被妈妈大骂了一场,我也觉得这样做不对,便按照妈妈的指令把真正的作文输入了上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这个作文完整地打了出来,妈妈也说:“你有那么多时间玩,为什么没时间做作业呢?”我明白了,这样对我没有好处,这么做,那么那个作文也不是自己写的,老师夸赞我也没有意义,这样欺骗了老师、同学、家人,也欺骗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意思,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的。【这里写了想法,写了对这件事的认识,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很好;从文章的角度来说,是又打开了另一个通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论语》这本书果然是有许多人生哲理,不仅这些,还教了我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做、客人来访时怎么做、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怎么做………但对比一下,我从小到大的行为都几乎没有《论语》里面的哲理相同过,所以,我要继续看《论语》,把里面的知识都引用到生活中去,并用《论语》的哲理改正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本身。我多么希望,要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论语》里的哲理一样该多好啊,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个“文明社会”!【这一段的总结很好,进行深入地对比与抒发感想,使文章提升了一个层次。】
总评: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从读《论语》中领悟到道理,再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写事情中,写得非常详细,将人物的动作及语言、神态都写了出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结尾又进行总结,使文章的层次上升了一个台阶。要是在事例与《论语》的内容在语言上多加联系,就会更好了。
读《论语》有感8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一本书,寒假的时候我看了这本书,书中有很多道理,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孝敬长辈……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希望我们在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教育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说到就要做到。
书中还有许多道理,我现在还搞不明白,但我相信,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我会领会到其中的思想,对我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还会继续看这本书的。
读《论语》有感9
今天在乡下爷爷家呆了一天,除了做饭外,我把自己关在房间,安安静静的读《论语心读》和《了凡四训》感觉时间真的好快!
“君子藏器于身,伺机而动。”《阳货第十七》开篇讲到了孔子如何应对阳货?从孔子面对尴尬局面,灵活应对,不失礼也不得罪,足可以看出孔子超常的智慧,并非一般人理解的迂腐、木讷、、、、、、其实,读到此篇,最值得我反思和学习的就是面对各种人,所应采用的不同态度,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让自己不失礼同时又不得罪对方?尤其是生活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会保护自己应该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智慧又是何等的重要,由于自己这方面缺失的太多,不知不觉会让自己陷入一种焦虑之中,想的多了,反而让人的心真正无法静下来,越是那样,越感觉自己信心不够,底气不足,无形中感觉自己不光进步不大,甚至退步了。那天在饭桌上,我的亲戚们都指责我把我的儿子操的太忠厚老实,现在是孩子最天真烂漫的`时候,就天天操他洗碗呀、叠衣服、做家务之类的,将来我的孩子大了,就只有照顾别人的份,男子汉要让他学会享受、、、、、当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争辩,我只说了一句:“凡是慎于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切以孩子说话!”(当时,我就在反思自己,亲戚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孩子的表现未能赢得大家的真正认同,说明我的平日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也许是好事儿,问题尽早暴露,便于更好的去正确引导,说明我需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感谢每一位的诚恳意见,我一定和孩子一起加油!)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说这些话,既是玩笑,也是表扬,孔子对子游在如此小的地方,如此认真的、如此执着地实施礼乐教化,深感自豪和骄傲。因为儒家非常重视音乐艺术教化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乐教是儒家重要的教育模式。非常之遗憾的是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重视乐教对心智、心志、性格、道德、风尚的陶冶作用,中小学音乐课始终处于边缘化状况,高效乐教更加边缘化,只是玩音乐,玩艺术而已,缺乏系统的建构和规划,也缺乏悄然无声的引导和润物无声的熏陶。不仅知识处于碎片化,艺术也处于碎片化。此种局面,如何不叫人忧心忡忡!从柳局的解读中,也能读出作为一名教育局长对于好多事情的无奈,这是一位有远大理想、责任和担当的好局长。也特别特别感恩吴教授带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伏羲教育。虽然目前来看咱们的伏羲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伏羲教育的大方向一直没有偏离,“一切以孩子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努力奋斗!很愧疚的是:“今天儿子都还在跟我讲,他一直都很想要一个”葫芦丝“,考虑到没有专人去教他们,也就没有帮他买,更主要的还是希望咱们伏羲班的娃娃们都能有幸去学习一门乐器,大家一起学习(我校目前没有这方面专业的老师,一直都在”物色“,但愿九月份开学,我们能感召一位可以教孩子们器乐的好老师,这是我的愿望,一直都在默默祈祷!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是如此,因为庄重而敬畏;因为宽厚而爱人;因为诚实而备受学生信任;因为勤敏而令学生敬佩;因为慈惠而让学生感动。如此,定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能有幸成为伏羲班的老师,更有机会朝着这些方面而努力,在此除了感恩就是感谢,带伏羲班两年来,真的让我改变了太多,也收获了不少。虽然与前面的目标还距离很远,我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读《论语》有感10
《论语》中的驳论文像来一语言精练,文峰古朴,引古鉴今,政理明当而闻名,而《季氏将伐颛臾》一篇更是具有弄好的论辩色彩。孔子和冉秋的三次对答是三次不同观点的交锋。孔子的三番论证很有特色,根据冉有的陈述和便捷,抓住季氏伐颛臾之非的主旨,层层驳诘,补补深入,有针对性的'阐明政见,申明大义,做到了批中有论,论中有批,使批和论融为一体。
在论辩中,善用譬喻,力避说教,辩理明晰,读来机趣颇多,发人深省。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应“力避说教”,更加不能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懂得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
另外文中所用的一些语言,也成了脍炙人口的格言、成语,如“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等,形象地表达了含义深刻的事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折射出哲理思辨的光芒,对厚实的文学语言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章的许多名言、警句综合或单独采用了比喻、排偶、反诘、呼告等修辞手法,匀整的局势,有没的文笔,峻锐的语势,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力量,而且给人以语言的美感。
通观全篇,既可鉴赏到理性的教喻,又可享受到渗透着理性美的陶染。孔子抓住“季氏伐颛臾”这一典型事例,批评弟子不能明辨是非,克尽辅政之责;抨击季氏攻伐颛臾无道,责其忧非所急;阐明自己主张修明文教,施行德化,以期安邦定国的政治思想。
《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同样也很明显的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治国以理这一政治思想。
读《论语》有感1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
读《论语》,我读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认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这种说法好像是不存与现实的,现世的人们尔虞我诈,把正直看成是讥讽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我。读《论语》,我读到了学习及教育的道理。首先,我开始明确学习方面的道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要求学习是建立爱好,以学为乐的基础上。只有以学为乐的人才是学者中的至尊,就像颜渊,“一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同时在学习态度上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不能感到满足,学习要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表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将学习进行的更深更透。然后是学习方法。孔子多次在与弟子交谈时提到学习方法,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精益求精则又是二种学习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对于现在的学生又是很适用的学习方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废,太多的不懂装懂,太多的“填鸭式”教学,让我们在学海里挣扎,寻不到真谛,找不回感觉,让学习成为恐怖的代名词。再者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教书育人。而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个任务,忘却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这句古语告诫我们:育人是在教书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而做得很好,在教授弟子读经的同时与弟子讨论“仁德”、“君子”、“为政”、“孝”的问题,也是间接的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为政孝悌的君子。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进的,至今一直在沿用:“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教育的贵贱,贤愚之分,将教育普及到民间;“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针对不同的情况与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是现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课堂教学,人锅饭教学忽略了各自的个性,将每个学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学生,无棱无角,当然也无创新可言。孔子还重视诱导式教学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触类旁通,希望弟子能举一反三,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尔”《子罕》。读论语,我读到了为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为政之人要用仁德;为政之法用道德用礼教来教化老百姓,这样百姓安居乐业。《论语》值得所有人去学。
读《论语》有感12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读《论语》有感13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办公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分每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虚,我们要珍惜它,不要看着时间让它从我们指尖流逝。每天我们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浪费的时间对那些已经到生命尽头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曾经听我老师说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时间。如果你浪费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如果你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后悔药,也不会有时光机,如果不想为未来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时间是宝贵的,但它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为了让将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我们,所以此刻要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读《论语》有感1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论语》这本书。
在书中子曾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破陋地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可是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呀!”是呀,在现在生活安逸,收入不断增加的今天,人们不是住在高楼就是住在大厦里,还有谁愿意住在那破陋的小巷子里呢?就算是住在小巷子里的话,也不会像颜回那样好学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向颜回学习。
子还曾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样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以前甲和乙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甲生病没来上学,晚上放学时,老师让乙把学校发的通知告诉甲,可是乙回家后却只顾自己玩,没有去告诉甲。甲知道后就再也不理乙了。以前有两个人是邻居,有一在,一人问另一人要不要一起去旅游,另一个想也没想就同意,可是回家后他的妈妈不同意他去玩,于是他立即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和邻居去旅游了。
从这两句话中,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说话算话,不应该出尔反尔!《论语》里面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读《论语》有感15
论语之美,美在斯文,美在斯人。读《论语之美》,领悟到孔子的博学多识与深邃思想,一直沉浸在对孔子的崇拜欣赏中。从片面的点滴认识到系统的整体理解,有了层次的提高与质量的飞跃。每次的阅读,都会产生醍醐灌顶的顿悟。孔子思想,犹如一股清泉,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隧道”而历久弥新。
在第二章中,“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疲倦。这是孔子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大教育家的两个最基本的优点和特点。
“学而不厌”,指的是对自己。一个“学”字,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学而不厌,贵在“不厌”,不厌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境界,一种“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欢歌前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是教师适应生存的需要,也是完善职业道德的要求。我们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倘若我们在这信息时代不读书、不学习,岂不是“井底之蛙、萤火之光”?终将被时代所遗弃,何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呢?
孔子强调:学习要“学而能化”,“学而能通”,“不当书呆子,不学死知识”,要化知识为智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博学、笃行、慎思、明辨” ,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时至今日,难道不是至理名言、励志名句吗?对一个善于学习的心灵而言,人人是可学的老师,处处是可学的良机。
学习,不只是手和眼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心的功夫。无论学习什么,不仅要学其形,更要得其精神和灵魂,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使其“隔行不隔理”。 学无止境,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在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使身心不断臻于新的境界。当今时代,我们必须终身重视学习,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底蕴,进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三人行必有吾师”,是孔子对其弟子的.谆谆教诲,也是鞭策我们勤奋好学的座右铭。
诲人不倦,指的是对学生。难点便是“不倦”二字。不倦的动力来自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与对教育执着的信念。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个体,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跟不上了,那是因为他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脱节,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更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天长日久,孩子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么想融化这个大雪球非一朝一夕之功力,更要诲人不倦,耐心施教,既要帮孩子拾起以前丢下的芝麻,又要指导他们拣起现在的西瓜。西瓜与芝麻要兼得,必须在西瓜与芝麻之间搭建知识与情感的桥梁。
有了孔子,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他教无定所学无常师,山巅、水涯、居所、路途等,都是他传道授业的良好所在。孔子的“有教无类”,使文化的传承重心得以由官府转移到民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与帮助。教学上,孔子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
学而不厌,乐以忘忧,孔子集为大成;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孔子培育七十二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孔子对其弟子的谆谆教诲,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精彩解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们要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
《论语之美》语言朴实,含蓄隽永,简洁凝练。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与思想来源。孔子学说,在一步步引导着我们走向成功,收获智慧,创造诗意,把心灵修炼成一轮明月,从而光照乾坤。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心得03-22
读论语的心得04-22
读论语有感02-24
关于读《论语》有感03-19
读《论语心得》有感11-05
读《论语感悟》有感04-14
读论语有感15篇04-14
读论语有感(15篇)04-24
读了论语有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