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03 17:14:4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啸山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一、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虽然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用肝肠寸断这几个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也并不以为过。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二、特殊性格决定特殊命运

  拿破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有人嘲笑我个子矮,我就砍去他的头,这样他就和我一样高了”。相信希斯克利夫和拿破伦的想法一样:与其没有尊严,任人欺凌地度过一生,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既然弱者不得好活,强者也不得好死。正是爱与恨的鲜明反差,正是特殊环境下的爱恨情仇造成了希斯克利夫那份独特的个性,而那份独特的个性,又如火山的迸发,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希斯克利夫既然播种下了仇恨、残忍的性格,就将收获悲剧的命运。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他的复仇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对他而言,只有占据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才有了的财富,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利,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他屈服于了周围的环境,他的心灵因此而痛苦,因痛苦而扭曲,因扭曲而变得固执、残忍,他的恨难以抹去……

  的确,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如果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鄙视,又怎会形成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如果没有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导致他疯狂的复仇?只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于猛烈罢了,燃烧了别人,也燃烧了自己。只要人性的物质导向还继续着,痛苦的心灵还挣扎着,反抗就会不断高涨着……这是一种现实妥协中的残忍个性!

  可是,希斯克利夫除了残忍,天性中仍具有善良的因子,他在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善的可能。临死前,他能够放弃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就表明了这点,甚至于他自己最后也承认:“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这使人们不得不深思:在罪恶、仇恨、怨毒的土壤里,能否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任何富有魅力的个性,都应包含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在环境的突变里,性格中隐蔽的因素就会爆发,与环境一起构成合力,扭转命运。当弃儿希斯克利夫获得老庄主的关怀和凯瑟琳的爱情时,他是善的,满怀感激的,但老庄主的去世,特别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改变了他生存的环境,他的性格为之突变,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可当他不断报复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已经成为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主人,他的仇人也相继死去。身份的转变加之仇人们的死亡,使他复仇的动因一点点的瓦解,残存的爱再次萌发,他走向了“善”。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具有了丰富性。如果没有希斯克利夫向善的过程,这个人物也不过是个“扁形人物”1)罢了。

  希斯克利夫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命运揭示了环境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物真实的行动轨迹。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真正遵从了他本人的生活法则,毫无自己的主观臆造。对于这一点,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谈到:“你将不是要求诗人矢忠于他所强加于诗人的倾向,而是要求他矢忠于他自己的倾向,不要违背他自己的天性,不要逃避他的天职”。2)

  可以说,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可感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贫穷小人物的缩影与象征,他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个富有社会中贫穷小人物的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不断向人们警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与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这是希斯克利夫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是这部小说所显示出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它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原则。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关于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一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说之所以被不断争论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厉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内心阴暗狂野,耍尽手段报复世界的魔鬼。

  他从出场就是个被欧肖家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后受到凯瑟琳兄长亨得利的长期虐待和压迫,性格扭曲变态,仇视人类,甚至仇视世界。在他得知深爱的凯瑟琳嫌弃他而选择嫁给富有贵族林顿后,愤然离家出走,三年后重返呼啸山庄,开始了邪恶的复仇计划。最终,他用龌龊卑鄙的手段毁灭了两个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惩罚下一代的生活,在这片野风肆虐的平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话来形容克厉夫的人格最为贴切:“克厉夫先生他可是个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疯了?如果不是,他可是个魔鬼?”

  为什么,为什么女作家要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作为第一男主角?又或者,她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过程?

  我更倾向于后者。

  克厉夫也曾经被鸥肖家的老主人疼爱过,也曾和凯瑟琳一起平等的读书、学习,生活得很快乐。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完全剥夺,他过着被亨德利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猪狗不如的生活,唯一关心他的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是凯瑟琳,唯一能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也是凯瑟琳。她是他的朋友、爱人和偶像,是他为之生存的一切。可是,凯瑟琳却在选择婚姻时,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理由很简单: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克厉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欢林顿,但并不真心爱他;她全心全意爱着克厉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在那个夜晚,克厉夫没有听完凯瑟琳的所有表白,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伤心之地,他不知道凯瑟琳其后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但是,即使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激情折磨的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克厉夫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克厉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克厉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

  克厉夫终于完成了从人到魔的蜕变,完成了人性的彻底扭曲和堕落。而这在这惨痛的变态过程中,是仇恨还是狂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

  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是对凯瑟琳背叛爱、逃避爱的恨,把克厉夫从人折磨成了鬼。

  至今无法忘怀凯瑟琳大声宣称:“克厉夫是我快乐的源泉,是维系生命的灵魂,我就是克厉夫!”的迷乱和痴狂;至今无法忘记,在凯瑟琳死后,克厉夫用头猛撞大树,绝望的自语:“没有了生命,我如何活下去?失去了灵魂,我如何活下去啊?!”

  这是怎样的爱与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彼此谋杀。凯瑟琳至死还对克厉夫当年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对克厉夫为了复仇娶她人为妻怀恨在心。她折磨他,用明知残酷却伤透了心的冷言冷语刺激他、伤害他;克厉夫对凯瑟琳当年的背叛深恨不已,对凯瑟琳至今还怀疑他的深情而伤心绝望。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

  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彼此的泪水洗刷彼此的爱和恨,用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彼此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激情燃烧彼此的生命。

  这是怎样没有终结的爱和恨?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厉夫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后,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克厉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在这十八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到她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触碰。他的神智被无时无刻地幻觉折磨,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他怀疑她没有离开,她只是在故意和他捉秘藏……。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

  如果说克厉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万劫不复……。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2

  其实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因为它的叙述方式和沉重的故事情节,之所以会读完它,是出于一种对勃朗特家族的崇拜和一种既然开了头就读到尾的职责感。

  但是渐渐的就喜欢上了这本关于感情和复仇的书,觉得虽然是复仇的阴谋,但是这份阴谋让人觉得掺杂着一种让人无奈和敬重的幼稚般的的纯净。个性的喜欢这本书里的三个大男孩,希斯克利夫,埃德加林顿和哈里顿肖恩。希斯克利夫是主角,但是由于受《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他的那份对于感情的执着和狂野归咎于他的吉普赛血统。他的这份感情让人觉得珍贵而又难以承受。

  虽然说艾米丽有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一种不受羁绊的野性散发出来,但是不得不说,她的写作最后还是妥协了现实生活的,有点像老师上节课讲的《红楼梦》,虽然有创造但还是无法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和阶层。当读到书的前半截的时候,按照书的主线,在我看来,希斯克利夫是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的,感情的这种渴望和执着不会允许他出现这样的一个安排。有的时候我会把他和《飘》里的.白瑞德做比较,我觉得他们是很相似的,只但是是遇到了不同的宿命的恋人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凯瑟琳和思嘉都是渴望感情的,都有生而具有的占有欲。但是凯瑟琳缺少思嘉那样的勇气,她总是轻易的伪装自己的感情,她把自己自动归咎于自己的贵族阶层,这是第一次从画眉山庄回来之后就体现出来的,她的举止,她的着装,让人觉得生疏。直至之后她答应埃德加的求婚和对希斯克利夫的拒绝都让人觉得重复了以往别的小说的桥段,但是事实上,她还是喜欢希斯克利夫的,要不她也不会在希斯克利夫归来之后有那样的表现。

  所以她是礼教和感情的矛盾体,正是她的这种犹豫不决,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悲惨结局。而这正是她和思嘉不同的地方,思嘉最终能够不顾别人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她却做不到,她始终没有抛却道德外衣的束缚。而这样既骗了自己也最终造成了三个人的杯具。再来说说埃德加,埃德加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在这个小说中并不是作为男一号,也并不是艾米丽所着重塑造的典型,但是他的温文尔雅,古典的绅士风度正是我所欣赏的类型。他深深的爱着凯瑟琳,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和潜力去直面凯瑟琳内心深处的那份反叛、斗争精神,他内心的凯瑟琳是被束缚在18实际道德枷锁中的淑女,而这正是希斯克利夫一向想要撕破的她的伪装。

  埃德加缺少那样的手段,但是他是想要保护他的妻儿的。凯瑟琳濒死前他冲上楼梯去找希斯克利夫的场景,他临死前想要保护凯西财产的场景,都是他在整篇小说中少见的他下定决心的热血场景。哈里顿是亨得利的儿子,他和凯西都有着凯瑟琳的眼睛。这是希斯克利夫在死前见到他们在一齐是的错觉,但是我想其实哈里顿和凯西的那种反叛和对感情的向往是来自肖恩家的传统,而那份安享和谐的可能则是来自于画眉山庄。在整本书中,画眉山庄是礼貌是幸福的象征,而呼啸山庄则是斗争的场所。

  最后艾伦说他们要搬到画眉山庄,我想这是小哈里顿和凯西以后幸福生活的一种暗示,但是就是这种暗示,让我感到疑惑。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前面的部分预示着一种暴风雨的结局,而艾米丽所描述的结局则是一种安详的结局,我想也许这是迫于外界压力所更改的也或未可知。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女权主义的,有人说这本书属于批判性风格的作品。但是我想这本书是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努力却又无效的反抗的同情及呐喊。这本书中没有那种普通小说似地那种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的安慰,即使有哈里顿和凯西的喜结连理,也无法抵消呼啸山庄上那呼啸的狂风。评论家毛姆说,我不明白我不明白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感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以前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不得不说,毛姆的评论是十分的中肯的,相信《呼啸山庄》的神秘,那种怀着宏伟的信念的那份执着的内心挣扎,那份即使经年不见却不被世人认可的旷世奇恋必将会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3

  我看过艾米莉。勃朗特那三姐妹的作品,喜欢她们的作品,却对艾米莉。勃朗特有着另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情。

  旷野,西风以及远处的城镇折断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受世间无偿,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决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颗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我读了三遍,是有中英文互译的。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灭的杰出作品,也是一部有着永久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因为凯瑟琳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接着写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火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级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顿和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中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这本书中,我最同情希斯克利夫,尽管他坏,他把他们一辈的恩怨施在了我无辜的妹妹和凯瑟琳的女儿以及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恨。俗话说:爱得越深,恨得越深。他与凯瑟琳真挚的爱情使他充满了希望,而凯瑟琳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林顿。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4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我至今读过的最悲惨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呼啸山庄》。这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

  刚刚拿到此书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产生同情与可恶的'心理,我想这是每一本书里面都会有的,有好人必定会有恶人,没有恶人的话那么又何来好人,只有在有恶人的地方才能体现出恶人的恶。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中并没有谁是真正的恶人,没有起来与命运反抗,只是顺着一切的一切自然发展着,书中没有让人神经亢奋的地方也没有让人对此感到厌倦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静静。

  但就是这样的平静,才造就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里大多都是冷酷无情之中进行着的,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样的生活中看到人类不灭的希望与爱缠绕在人们的四周,让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可也不能忘记那份爱的真切与重要。

  这个故事情节同样是我们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某些情节,人心是肉长的,可是同样有的人因为爱与恨而做出了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而有的人却是因为爱与恨而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其实爱与恨只是一念之隔,至于你怎么看待爱与恨都是在于自己是如何想的,不要因为爱而忘记了别人,也不要因为恨而输掉了自己的人生,人生常存善念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与美丽。

  同时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去掌控命运的,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的一切,好好的珍惜现在的一切。

  正因为有了挫折人生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生长得更快,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有生的欲望,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感到彼此的珍贵,更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自己放弃希望,也不要因为“敌人”的打击而永远活在恨之中,其实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与生存的,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有太多的乐趣,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完全的敌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静静地,我慢慢的放下了这本书,细细的回味着这里的一切美好。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5

  爱亦爱得大气磅礴,恨亦恨得惊心魄。——题记

  荒原,狂风呼啸,人性中的刚劲、野性和激情被一种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内心对温馨和幸福的渴望,矛盾在不断升级,人性在不断扭曲,一场报复随之展开……

  《呼啸山庄》是一部浸染爱恨的跌宕起伏之作。一对青梅竹马,舍生忘死的生命伴侣,不是因为家族门第,也不是因为金钱容貌,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整个灵魂合二为一。这样的恋情,爱与恨交织,欢乐与痛苦并存,屡遭摧残与阻挠,甚至不得不向世俗低头。最终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强烈的爱迸发出刻苦铭心的恨与疯狂的报复之旅。

  面对凯瑟琳的无情背叛与抛弃,他无可奈何;面对自己的尊严遭受践踏,他无能为力。扭曲了的人生,扭曲了的`社会换来的只可能是血雨腥风的斗争。

  他的理性被现实一点一点的吞噬,他变得冷酷,无情,残忍,变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最后,如他所愿,两个家族的产业,两个家族的后人都掌握在他的鼓掌之间。但已成为孤家寡人的他却没有一丝大仇得报的快感,随之而来的庞大的悲伤,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就是如此,当你拼尽全力达到了你所谓的目标时,却发现结果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那样,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拥有的,而一切都已经晚了,无法挽回了,命运就是这般讽刺,这与当代著名作者郭绪明《幻城》的结局道出的道理,如出一辙。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6

  这是一部爱情和复仇的故事。故事有一种玄幻氛围,凯瑟琳明明死了,可是山庄的客人,还有希斯克利夫都看到过,这点给读者留下了幻想的空间。故事充满了互相折磨,外国人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所以,很以自己为中心,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错误也有原因,值得被原谅,这可能是和我们国家受到的谦虚教育有所不同。故事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大家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下一代并没有做错什么的两个人,也终于自由的在一起了。

  《呼啸山庄的》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原则。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7

  我迷惘了,不知道怎么评判《呼啸山庄》里的爱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对爱情的看法应该会变,唯一不变的,是对荒原,对岩石,对石楠花,对凛冽的风雪的向往与热爱。

  年轻时,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让我无数次留下激动的泪水,两人之间咬牙切齿的对话让我看了无数遍。我希望也能遇见一个比自己还像自己的人,我了解他,他了解我,陪我在人世间的荒野上牵手一生。

  而当我经历半生风雨,再来回看这样的爱情,虽然我还是流泪了,但是我想得更多了,却更迷惘了。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我想了很多如果,怎样呢?但是,在讲究门第的封建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他们注定要陷入悲剧。我的理智告诉自己,凯瑟琳应该选择一个舒适的正常的生活,相夫教子平安过完一生。

  可是那注定是个假设,从那个又冷又硬的狂风暴雨中依旧坚挺的'呼啸山庄里,长出一个向往自由广阔天地的野姑娘,一天到晚又笑又闹腾的姑娘,和骨子里就不受约束的吉普赛人男孩,是天生的一对,他们彼此燃烧,注定要在这荒原上,演绎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的蒋捷已说出了我们的看破和无奈,我们还有何话可说呢?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8

  话说这几天休息,重读《呼啸山庄》。初读时年纪太小,只看故事了,转眼到了三十四五,体验不一样,不由得想多说两句。

  故事并不复杂,幻灭的感情抵可是世俗的冲击,饱受冷眼的希斯克里夫远走他乡,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疯狂复仇。另一边,不顾上辈爱恨纠葛的子女在不被男主察觉的情景下堕入爱河,最终,勇敢的情爱治愈了被同样情爱伤得千疮百孔的一生。我不明白这样的结尾算不算救赎,可即便得到救赎,又怎样补偿他们畸形且漫长的一生。

  都说体验来自生活,出于好奇,我去查了艾米丽的生平,干净的像铺不开A4大小的白纸。没有结婚,没有男友,没有颠沛流离,没有大事件的笼罩,1818生,1848死,享年30岁。用清水的阅历,锻造出几近变态的传世感情,这种反差,自然迷人。只是闲暇时光的揣摩,便能全然代入,直击人心,写作才能令人钦佩。

  “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惊人的纪念品汇集,处处提醒着我她是存在过的,而我已经失去了他”比“睹物思人”好,比“除却巫山不是云”更直接。还有“到头来,我们总归是为了自我。温柔和慷慨的人可是比傲慢霸道的人自私稍微公平一点罢了,等到种种情景使得两个人都感到一方的利益并不是对方思想中要关心的事物的时候,幸福就终结了”像是“他人即地狱”的解读,但对温柔慷慨的不屑是否会摧毁很多人的人生信条,如何活着才是真实?

  如果说彼时的`女人因为不参与社会活动,从小浸淫在家族的是非漩涡中,十几岁就熟稔感情和人性的滋味,那么我此刻的浑噩,只是因为社会太繁杂么。寻到头来还是那个结论,要想活得坦然,得时不时的想想准备如何去死,至少能够肃清下身边的诱惑,让自我干净些。

  当然,如果大家都能更隐忍些,稍微收敛些欲望,那便更好了。不要因为纠葛而长牙舞爪,不必说,这每一爪,都会抓碎读书人的体面和温柔。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9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

  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的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所以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0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经典的心理巨著——呼啸山庄。一个世纪过去了,它没有被时间所埋没。它依然畅销着。依然傲立于这茫茫尘世间!

  我花两个多星期看完了它。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原来人性是如此贪婪,如此黑暗的!”它把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形象,贵族家庭孩子的娇宠不依,蛮不讲理······它可以把爱写的那么厚重,把恨写得那么入骨,把明争暗夺,忍气吞声写得如此深刻!它将人性的弱点,嫉妒产生的仇恨一一呈现给大众,让我们体会,让我们领略这一切。

  故事主要讲述了自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带回了主角希刺克利夫后,其女凯瑟琳对其十分喜爱,很快与他成为了朋友;其子新德雷却对其十分不满。认为希刺克利夫是来同他争夺继承权的,于是想尽各种恶毒的方法来折磨他。仇恨的力量莫过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希刺克利夫的忍耐力却更胜一筹,在老恩肖的宠爱下,有时他辛德雷的一些要求辛德雷也不得不去执行。记得有一次,希刺克利夫想要辛德雷的一匹马,辛德雷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上去就是一句脏话。可当希刺克利夫吧老恩肖搬出来的威胁下,辛德雷无奈,只好把马给他。之后,辛德雷却做出一些无可忍耐的事情,老恩肖得知后大发雷霆,决定把辛德雷送上大学。此后的一段日子,风波平静了。可是三年后,在一个狂风之夜,老恩肖驾鹤西去了。不久后,辛德雷也赶来“奔丧”,同时还带着与他同样性格的妻子弗兰西斯。自那以后,辛德雷与牧师强烈地折磨着希刺克利夫。几乎同时,在他与凯瑟琳在画眉田庄惹祸并听说了希刺克利夫的“恶行”后,画眉田庄的主人埃德加也对希刺克利夫产生了恶感。接着,希刺克利夫失踪了,他去外地赚了笔大钱,然后回来复仇。辛德雷对他积淀的仇恨太深了,或许平常人并没有希刺克利夫那样强大的忍耐力,加上他又害死了希刺克利夫最珍贵的朋友凯瑟琳。老天到底有眼还是没眼?让希刺克利夫以最残暴的方式折磨死了辛德雷并开心地占有了呼啸山庄。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1979年,他要走了他的儿子林惇并培育他,还处理了凯蒂与他表弟的婚事。可他十分的贪婪,也许这也是因为仇恨,埃德加死后,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占有了画眉田庄并将这块地发展出去,租给了洛克乌德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将精力花在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最后结束了自己黑暗而又辉煌的一生。正所谓世事无常,希刺克利夫几乎花尽一生时光与画眉田庄斗争,故事结尾凯蒂竟同哈里顿结婚了。

  作者在这本书上还精妙地使用了许多巧妙的写作方法。整本书真正发生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多少,多为耐丁莉在为洛克乌德先生讲述呼啸山庄的历史。书中对人物的描写,动作的刻画,都是十分精彩!我推荐大众读读这本书。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1

  偏执疯狂凶狠爱情复仇这些特点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他是魔鬼还是人类,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用种种残忍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时,却无法改变你精神上被审判的事实。

  《呼啸山庄》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呼啸山庄的老恩肖有两个孩子:亨得利和凯瑟琳,平时他对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宠爱的,但有一天,他出远门,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男孩,他叫希斯克里夫。希斯克里夫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开始出现了裂痕,首先,老恩肖不允许大家欺负希斯克里夫,但由于希的到来夺走了本应该属于亨得利的父爱,而遭到了亨得利的仇恨,但希和凯瑟琳却能玩到一起,两个人经常逃出山庄去外头玩,老恩肖去世,亨得利成了家庭的主人,他开始百般刁难希斯克里夫,但希斯克里夫为了凯瑟琳尽力忍耐,他深深地爱着凯瑟琳。

  凯瑟琳贪图富贵,嫁给了田眉山庄的庄主的儿子埃德加,希斯克里夫无奈逃离了呼啸山庄,一走三年,三年后,希斯克里夫回来了,此时,他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个有钱人,他仇恨着呼啸山庄和田眉山庄的一切,复仇计划开始一一展开。

  亨得利因为爱妻的去世,整日酗酒,他自己的儿子哈里顿成了他出气的牺牲品,希斯克里夫回到呼啸山庄之后,开始诱惑亨得利,并且很快就赢得了呼啸山庄的全部财产,亨得利在极度郁闷中一命呜呼,希斯克里夫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埃德加的妹妹伊丽莎白被希斯克里夫英俊的相貌所吸引,嫁给了他,但婚后,她并不幸福,在生下小林顿之后,也死去了,几年后,凯瑟琳自知对不起希斯克里夫,()也在精神错乱中,离开了人世,埃德加在爱妻离去后,整日里闷闷不乐,一门心思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精神也逐渐的抑郁,凯瑟琳的女儿凯茜自幼活泼,不愿意受到拘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碰巧她遇到了偶尔在外的小林顿,她对小林顿的身世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小林顿体弱多病,希把对凯瑟琳的仇恨都发泄在了小林顿身上,埃德加精神抑郁终于一病不起,希斯克里夫知道机会来了,他利用种种手段迫使凯西和小林顿结婚,埃德加知道了他的阴谋,想从立遗嘱,却没有等到律师的到来,终于一命呜呼,从此,田眉山庄和呼啸山庄的财产都归于了希斯克里夫的名下。

  但希斯克里夫却没有想到,小凯茜也在默默的报复他,她和哈里顿很要好,每天都要教给他写字,给他读书,并且告诉他,有机会会把希斯克里夫对他的爸爸亨得利所做的一切都讲出来,希斯克里夫无意中听见,感到很吃惊。

  希斯克里夫依然想念着凯瑟琳,虽然他得到了他梦想得到的一切,但他却永远也无法得到凯瑟琳,凯瑟琳的离世是他心里永远的痛,他从小凯茜的`瞳孔里依稀可以看到凯瑟琳倔强的影子。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希斯克里夫死了,他最后的时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和生活的漫长的搏斗后,一切终于结束了。

  希斯克里夫的灵魂和凯瑟琳终于在一起了,书中写道,总有乡人说在黑夜中,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附近,看到了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并肩走在一起。

  很难评价希斯克里夫,从爱情的角度,我欣赏他,因为他可以为了所爱的人做一切事情,任何阻碍他与凯瑟琳接近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报复,但从性格的角度来说,他是扭曲的,他的人生其实充满了罪恶。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2

  “他比我更像自己,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希斯克利夫,我就是希斯克利夫……”难道有比这更经典的爱情宣言吗?一切爱情宣言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呼啸山庄》的情感的浓缩。

  初读《呼啸山庄》时,我读得艰难而晦涩,我无法理解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再读《呼啸山庄》,我的理解加深了一层。凯瑟琳内心里爱着希斯克利夫,但为了地位和身份,她喜欢画眉山庄的林顿,而最终,她也嫁给了林顿。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永恒的。当年,他在家偷听到凯瑟琳和女佣的谈话,生气地离开了呼啸山庄,他在外面的世界拼搏,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他带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呼啸山庄。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瑟琳,他不仅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地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凯瑟琳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他和凯瑟琳的'哥哥打赌,赢了他全部的财产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瑟琳哥哥怎么对待他的,他都双倍地让他偿还。最后,凯瑟琳在神志不清的昏迷中结束了生命。在希斯克利夫得知凯瑟琳的死讯后,他如同野兽一般把头往树上撞。他整夜整夜地,不知疲倦地为凯瑟琳守灵,连晚饭也不吃。回到呼啸山庄,他又为凯瑟琳祈祷。他始终相信凯瑟琳会回到呼啸山庄。

  其实,凯瑟琳当年在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的时候就受到了刺激,后来希斯克利夫重新去画眉山庄拜访凯瑟琳,更是对凯瑟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凯瑟琳神志不清。幸运的是,凯瑟琳神志不清时,竟然还认出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残缺的;有情人,最终只是在地下成了眷属,但他们的爱是永恒的。

  就是这样一部感动人的著作,竟是由一位三十多岁便辞世且终生未婚的女子写的。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她写的这本书久久不能被英国社会所接受。直到她死后,这本书才出版。这位伟大的作家表面上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她在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里,十分关心政治,又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她完成了《呼啸山庄》。这本书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不曾结婚,却可以把各种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痛苦一生,最后剩下的,依旧是无言的狂野和西风。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3

  《呼啸山庄》是一本奇特的书,它既是一本混乱的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是丑恶的,却又给人美的感受。它是一本可怕的痛苦的、充满激情的书。有人认为,一个牧师的女儿是写不出这样一本书的,因为她过的是一种隐士式的单调生活,认识的人很少,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耐心观察,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恐怖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根据艾米莉 勃朗特的性格,以及她那种强烈的、受到压抑的感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呼啸山庄》就是她写的。但是,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却更像是她那个无赖弟弟写的。有不少人确实相信,这本书即便不是全部出自她弟弟之手,至少有一部分是他写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主要是由约克郡的一个女仆讲述的,但是所有语句却和她的`身份极不相符。也许艾米莉勃朗特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个狄恩太太说出来的话不是她这种热恩说出来的,于是她就让狄恩太太说她在伺候人的同时也有机会读过不少书。但是,即便如此,狄恩太太的那种故弄风雅的言词依然令人吃惊。她从来不说 “我想试试~~~”,而是说“我尝试着~~~ ” 或者“我试图~~~”;不说“走出房间”,而是说“从房间中离去”;不说“碰见”某人,而是说与某人 “邂逅相遇”。我敢说,这部小说不管是谁写的,反正前后个部分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如果说前几章的文风真的比后面个部分更加矫饰和夸张的话,我想那也是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想以此来表现洛可乌德是个痴心而自负的年轻人,而她的这种尝试不能说是不成功的。

  我在某处曾看到有人推测说,如果小说的前面几章是她的弟弟写的,那么根据他的意图,他是要让洛克乌德在故事情节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确实,有一处暗示说,洛克乌德被小凯瑟琳吸引住了。如果他真的爱上了她,那事情显然回变得更加复杂。而现在,洛克乌德在小说中不过是个小小的饿捣蛋鬼而已。

  艾米莉讲的是一个涉及两代人的复杂故事,而要讲好这样 一个复杂故事并非易事,因为她必须把两套人物和两套情节统一起来,必须处处留神,不能因为对这一套人感兴趣而忽视了对另一套人的兴趣。她还必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这样才能像站在某处综观一幅大壁画一样,把在漫长岁月中发生的事情压缩扫读者能够接受的某一段时间内。

  作者先让洛克乌德讲出故事的开头部分,再由狄恩太太把故事进一步展开,她自己则像戴着双重面具似的始终隐藏在幕后。为什么她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去又能讲出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我想,这是因为她在故事中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泄露了出来。她深入到自己寂寞的内心的最底层,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与此同时一种创作冲动又使她不得不把这些秘密遮遮盖盖地讲出来,以次卸下心中的负担。据说她的想象力最初来自她父亲经常讲的那些爱尔兰神话故事,以及她自己在霍夫曼小说中读到的那些怪诞故事,尤其是后者,是她在比利时经常读的,据说她回到家乡后,仍然喜欢坐在炉边地毯上、搂着爱犬的脖子继续读霍夫曼的故事。

  夏洛蒂 勃朗特曾认真地说明过,尽管人们多方猜测这本书里的某个人物是对生活的某个人的影射,其实爱米莉并不认识这些人。我相信这是真的;我也相信爱米莉是从那位德国小说家的神秘、恐怖的故事中找到希兹克利夫和凯瑟琳这两个人物的某些次要人物,如林顿和他的妹妹、恩萧的妻子以及希兹克利夫的妻子等(这些人物由于性格软弱而成为她蔑视的对象),说不定是她根据自己认识的某些人的原型加以创造的。问题是人们往往不相信作者的虚构能力,当作家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出人物时,他们也不愿承认。我认为,爱米莉本人就是凯瑟琳,因为她像她一样任性,一样充满激情;同时我还认为,她又是希兹克利夫。把自己放到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有点奇怪?一点也不。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统一的;不止一个人居住在我们内心,他们往往还是相互矛盾的。

  小说家的独特能力,就在于他能把自己拼凑起来的人物表现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样。小说家最大不幸,就是不能赋予人物以生命,也就是说他的故事对于他的人物来说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和他自己却毫不相干。对于一个以《呼啸山庄》这样的小说作为处女作的作家来说,不仅把自己作为小说主人公是常有的事,就是在小说主题中出现随心所欲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希奇。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表现一种自由自在的梦想,一种在独自散步时或者在彻夜不眠时的梦想。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圣人或者罪人,伟大的情人或者邪恶的政客,勇武的将军或者冷酷的凶手。我想,《呼啸山庄》就是这样一个梦中的自由。

  我认为爱米莉把自己的梦想全放在希兹克利夫 身上了。她把自己的激愤、无望的爱、嫉妒、对人类的憎恨和蔑视,都给了他。我觉得,当她作为希兹克利夫对凯瑟琳又踢又踩时,她一定在笑;我想,当她欺凌、辱骂和威吓自己笔下的人物时,她一定是浑身颤抖,有一种透心的解脱感,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既自卑又抑郁,在人们面前总觉得受到了羞辱。

  《呼啸山庄》不是一本供人讨论的书;它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它具有一种只有极少小说家才能给你的东西,那就是力量。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它一样,把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著地纠缠在一起,并以如此惊人的力量将其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油画力作:乌云下昏暗的荒野景象,天上雷声隆隆,人们拖者长长影子在荒野里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恍恍惚惚,人们似乎都要窒息了,这时铅灰色的天空又掠过一道闪电,使其显得更加神秘而令人恐惧。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4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被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每每读到这里,心中感触不可言状。爱到极致便成魔,这大概是我能对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最好的诠释。夏洛蒂以强烈的光彩和情感诉说着“我爱”、“我恨”、“我受苦”,就如应该作家毛姆所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忍、执着,如此令人吃惊的描述出来。

  希刺克厉夫的一生是悲惨的,他少年为奴,中年发达,老年凄冷。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凯瑟琳在转,所爱所恨、所失所得全为一人。这样的感情太过强烈,太过炽热的爱往往是造成悲剧的源头。

  横在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阶级和等级压的彼此无法喘息,希刺克厉夫就像资产阶级最底层的一个缩写,童年的时候被埃德加欺凌,心中充满着憎恨,如果说他在凯瑟琳还在世的时候心中还是有希望与爱的,那么在凯瑟琳离开后他彻底变成了魔鬼。他是典型的“我不好过也不让你们任何人好过”的思想,欺骗伊莎贝拉的感情,掠夺林惇家的财产,可怜也可悲。但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样的魔鬼也会生出一种怜悯之情,他不择手段去让身边的人不好过,只因这世上再无任何能让自己产生喜乐的人和事,在下着雨的雨夜,谁也不知道他在凯瑟琳的坟墓上说过多少话,倾吐过多少孤单与悲伤。

  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到底是多么深沉的爱,才会让死者在去世后二十年灵魂还甘愿漂泊在旷野不忍离去。也会纠结凯瑟琳的感情,林惇与希刺克厉夫相比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希刺克厉夫尖酸刻薄、不择手段,他的爱太过炽热让人喘不过气;而林惇,温文尔雅,将一生的爱抚和温柔都给与了凯瑟琳,但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 她对林惇的爱就像树上的叶子,等秋天一到,树上的叶子总会变化;而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就如同大树下面的岩石,她依靠着他给与养分得以生存。希刺克厉夫就如同另一个自己,他们一起成长,陪伴了彼此最单纯快乐的年少岁月,他们太像了,对爱也都是一样的决绝与凛冽,只可惜爱的`太过痛苦,于是一个选择了离开,另一个就在这世上荒度人生。

  一切的爱与恨都太过炽热,你走好我再也无法好好生活,只能将感情寄托到曾经与你有关的任何人和事情上,哪怕是让他们都不好过,用别人的痛苦来让希刺克厉夫来感受到自己还是活着的。而当希刺克厉夫最后一切目的都达到了以后,他才终于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失去了他爱的人,他的一切都不再有任何意义。哈里顿就像希刺克厉夫年轻时期的缩影,也是他那些疯狂的权利、努力与堕落的幻影,他不再需要对任何人进行报复了,他也不要再重蹈年轻时候的悲剧,那些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得不到的幸福,就让年轻的凯瑟琳和哈里顿去得到吧。

  而他,希刺克厉夫,他的幸福,就让他牵着凯瑟琳的手,永恒的飘荡在这空旷的旷野上吧!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

  出现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毫不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憎恨、悲伤还是爱,都像野兽一样,毫不隐藏感情地互相谩骂、互相伤害,几乎都是让人不想与之交往的人物。

  凯瑟琳会因为耍脾气而绝食、希斯克利夫因为误会而憎恨别人、奈莉总是说些多余的话,把场面搞得更复杂、小凯瑟琳对林登本来是骄傲欺压的态度,到最后也转变成娇羞讨好了!看着这些人的行为,我实在很想把头伸进书里对他们大喊,请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吧!把事情搁着、先冷静一下吧!试着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辽阔吧!

  可是,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深深爱上这个荒唐无稽的故事——深深爱上这些自我封闭地活着又充满缺点的人们那种毫不虚假的灵魂。我忍不住想着,像他们这样以无比单纯的心灵,趋至极限地彼此渴求,彼此争夺的爱,不也挺好的嘛。如果有深受至此的对象,也不需要再管其他人了。可以碰到这样的对象,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这本小说,写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就算被卷进这个暴风般狂乱的世界,就算不安和恐惧受到吸引,所有的缺点反而成了魅力——这个故事的确拥有这种力量。

  光靠技巧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这是作者艾蜜莉以灵魂写下的故事。所以这本小说就算过了上百年,还是继续流传下去。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1-09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0-17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2-09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篇03-22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精选20篇)12-28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篇11-10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精选15篇)05-18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篇04-07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9篇12-30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篇)12-21

在线咨询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啸山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一、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虽然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用肝肠寸断这几个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也并不以为过。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二、特殊性格决定特殊命运

  拿破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有人嘲笑我个子矮,我就砍去他的头,这样他就和我一样高了”。相信希斯克利夫和拿破伦的想法一样:与其没有尊严,任人欺凌地度过一生,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既然弱者不得好活,强者也不得好死。正是爱与恨的鲜明反差,正是特殊环境下的爱恨情仇造成了希斯克利夫那份独特的个性,而那份独特的个性,又如火山的迸发,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希斯克利夫既然播种下了仇恨、残忍的性格,就将收获悲剧的命运。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他的复仇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对他而言,只有占据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才有了的财富,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利,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他屈服于了周围的环境,他的心灵因此而痛苦,因痛苦而扭曲,因扭曲而变得固执、残忍,他的恨难以抹去……

  的确,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如果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鄙视,又怎会形成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如果没有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导致他疯狂的复仇?只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于猛烈罢了,燃烧了别人,也燃烧了自己。只要人性的物质导向还继续着,痛苦的心灵还挣扎着,反抗就会不断高涨着……这是一种现实妥协中的残忍个性!

  可是,希斯克利夫除了残忍,天性中仍具有善良的因子,他在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善的可能。临死前,他能够放弃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就表明了这点,甚至于他自己最后也承认:“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这使人们不得不深思:在罪恶、仇恨、怨毒的土壤里,能否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任何富有魅力的个性,都应包含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在环境的突变里,性格中隐蔽的因素就会爆发,与环境一起构成合力,扭转命运。当弃儿希斯克利夫获得老庄主的关怀和凯瑟琳的爱情时,他是善的,满怀感激的,但老庄主的去世,特别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改变了他生存的环境,他的性格为之突变,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可当他不断报复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已经成为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主人,他的仇人也相继死去。身份的转变加之仇人们的死亡,使他复仇的动因一点点的瓦解,残存的爱再次萌发,他走向了“善”。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具有了丰富性。如果没有希斯克利夫向善的过程,这个人物也不过是个“扁形人物”1)罢了。

  希斯克利夫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命运揭示了环境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物真实的行动轨迹。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真正遵从了他本人的生活法则,毫无自己的主观臆造。对于这一点,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谈到:“你将不是要求诗人矢忠于他所强加于诗人的倾向,而是要求他矢忠于他自己的倾向,不要违背他自己的天性,不要逃避他的天职”。2)

  可以说,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可感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贫穷小人物的缩影与象征,他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个富有社会中贫穷小人物的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不断向人们警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与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这是希斯克利夫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是这部小说所显示出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它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原则。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关于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一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说之所以被不断争论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厉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内心阴暗狂野,耍尽手段报复世界的魔鬼。

  他从出场就是个被欧肖家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后受到凯瑟琳兄长亨得利的长期虐待和压迫,性格扭曲变态,仇视人类,甚至仇视世界。在他得知深爱的凯瑟琳嫌弃他而选择嫁给富有贵族林顿后,愤然离家出走,三年后重返呼啸山庄,开始了邪恶的复仇计划。最终,他用龌龊卑鄙的手段毁灭了两个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惩罚下一代的生活,在这片野风肆虐的平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话来形容克厉夫的人格最为贴切:“克厉夫先生他可是个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疯了?如果不是,他可是个魔鬼?”

  为什么,为什么女作家要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作为第一男主角?又或者,她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过程?

  我更倾向于后者。

  克厉夫也曾经被鸥肖家的老主人疼爱过,也曾和凯瑟琳一起平等的读书、学习,生活得很快乐。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完全剥夺,他过着被亨德利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猪狗不如的生活,唯一关心他的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是凯瑟琳,唯一能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也是凯瑟琳。她是他的朋友、爱人和偶像,是他为之生存的一切。可是,凯瑟琳却在选择婚姻时,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理由很简单: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克厉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欢林顿,但并不真心爱他;她全心全意爱着克厉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在那个夜晚,克厉夫没有听完凯瑟琳的所有表白,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伤心之地,他不知道凯瑟琳其后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但是,即使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激情折磨的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克厉夫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克厉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克厉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

  克厉夫终于完成了从人到魔的蜕变,完成了人性的彻底扭曲和堕落。而这在这惨痛的变态过程中,是仇恨还是狂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

  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是对凯瑟琳背叛爱、逃避爱的恨,把克厉夫从人折磨成了鬼。

  至今无法忘怀凯瑟琳大声宣称:“克厉夫是我快乐的源泉,是维系生命的灵魂,我就是克厉夫!”的迷乱和痴狂;至今无法忘记,在凯瑟琳死后,克厉夫用头猛撞大树,绝望的自语:“没有了生命,我如何活下去?失去了灵魂,我如何活下去啊?!”

  这是怎样的爱与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彼此谋杀。凯瑟琳至死还对克厉夫当年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对克厉夫为了复仇娶她人为妻怀恨在心。她折磨他,用明知残酷却伤透了心的冷言冷语刺激他、伤害他;克厉夫对凯瑟琳当年的背叛深恨不已,对凯瑟琳至今还怀疑他的深情而伤心绝望。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

  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彼此的泪水洗刷彼此的爱和恨,用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彼此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激情燃烧彼此的生命。

  这是怎样没有终结的爱和恨?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厉夫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后,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克厉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在这十八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到她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触碰。他的神智被无时无刻地幻觉折磨,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他怀疑她没有离开,她只是在故意和他捉秘藏……。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

  如果说克厉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万劫不复……。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2

  其实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因为它的叙述方式和沉重的故事情节,之所以会读完它,是出于一种对勃朗特家族的崇拜和一种既然开了头就读到尾的职责感。

  但是渐渐的就喜欢上了这本关于感情和复仇的书,觉得虽然是复仇的阴谋,但是这份阴谋让人觉得掺杂着一种让人无奈和敬重的幼稚般的的纯净。个性的喜欢这本书里的三个大男孩,希斯克利夫,埃德加林顿和哈里顿肖恩。希斯克利夫是主角,但是由于受《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他的那份对于感情的执着和狂野归咎于他的吉普赛血统。他的这份感情让人觉得珍贵而又难以承受。

  虽然说艾米丽有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一种不受羁绊的野性散发出来,但是不得不说,她的写作最后还是妥协了现实生活的,有点像老师上节课讲的《红楼梦》,虽然有创造但还是无法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和阶层。当读到书的前半截的时候,按照书的主线,在我看来,希斯克利夫是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的,感情的这种渴望和执着不会允许他出现这样的一个安排。有的时候我会把他和《飘》里的.白瑞德做比较,我觉得他们是很相似的,只但是是遇到了不同的宿命的恋人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凯瑟琳和思嘉都是渴望感情的,都有生而具有的占有欲。但是凯瑟琳缺少思嘉那样的勇气,她总是轻易的伪装自己的感情,她把自己自动归咎于自己的贵族阶层,这是第一次从画眉山庄回来之后就体现出来的,她的举止,她的着装,让人觉得生疏。直至之后她答应埃德加的求婚和对希斯克利夫的拒绝都让人觉得重复了以往别的小说的桥段,但是事实上,她还是喜欢希斯克利夫的,要不她也不会在希斯克利夫归来之后有那样的表现。

  所以她是礼教和感情的矛盾体,正是她的这种犹豫不决,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悲惨结局。而这正是她和思嘉不同的地方,思嘉最终能够不顾别人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她却做不到,她始终没有抛却道德外衣的束缚。而这样既骗了自己也最终造成了三个人的杯具。再来说说埃德加,埃德加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在这个小说中并不是作为男一号,也并不是艾米丽所着重塑造的典型,但是他的温文尔雅,古典的绅士风度正是我所欣赏的类型。他深深的爱着凯瑟琳,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和潜力去直面凯瑟琳内心深处的那份反叛、斗争精神,他内心的凯瑟琳是被束缚在18实际道德枷锁中的淑女,而这正是希斯克利夫一向想要撕破的她的伪装。

  埃德加缺少那样的手段,但是他是想要保护他的妻儿的。凯瑟琳濒死前他冲上楼梯去找希斯克利夫的场景,他临死前想要保护凯西财产的场景,都是他在整篇小说中少见的他下定决心的热血场景。哈里顿是亨得利的儿子,他和凯西都有着凯瑟琳的眼睛。这是希斯克利夫在死前见到他们在一齐是的错觉,但是我想其实哈里顿和凯西的那种反叛和对感情的向往是来自肖恩家的传统,而那份安享和谐的可能则是来自于画眉山庄。在整本书中,画眉山庄是礼貌是幸福的象征,而呼啸山庄则是斗争的场所。

  最后艾伦说他们要搬到画眉山庄,我想这是小哈里顿和凯西以后幸福生活的一种暗示,但是就是这种暗示,让我感到疑惑。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前面的部分预示着一种暴风雨的结局,而艾米丽所描述的结局则是一种安详的结局,我想也许这是迫于外界压力所更改的也或未可知。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女权主义的,有人说这本书属于批判性风格的作品。但是我想这本书是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努力却又无效的反抗的同情及呐喊。这本书中没有那种普通小说似地那种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的安慰,即使有哈里顿和凯西的喜结连理,也无法抵消呼啸山庄上那呼啸的狂风。评论家毛姆说,我不明白我不明白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感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以前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不得不说,毛姆的评论是十分的中肯的,相信《呼啸山庄》的神秘,那种怀着宏伟的信念的那份执着的内心挣扎,那份即使经年不见却不被世人认可的旷世奇恋必将会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3

  我看过艾米莉。勃朗特那三姐妹的作品,喜欢她们的作品,却对艾米莉。勃朗特有着另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情。

  旷野,西风以及远处的城镇折断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受世间无偿,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决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颗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我读了三遍,是有中英文互译的。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灭的杰出作品,也是一部有着永久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因为凯瑟琳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接着写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火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级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顿和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中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这本书中,我最同情希斯克利夫,尽管他坏,他把他们一辈的恩怨施在了我无辜的妹妹和凯瑟琳的女儿以及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恨。俗话说:爱得越深,恨得越深。他与凯瑟琳真挚的爱情使他充满了希望,而凯瑟琳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林顿。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4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我至今读过的最悲惨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呼啸山庄》。这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

  刚刚拿到此书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产生同情与可恶的'心理,我想这是每一本书里面都会有的,有好人必定会有恶人,没有恶人的话那么又何来好人,只有在有恶人的地方才能体现出恶人的恶。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中并没有谁是真正的恶人,没有起来与命运反抗,只是顺着一切的一切自然发展着,书中没有让人神经亢奋的地方也没有让人对此感到厌倦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静静。

  但就是这样的平静,才造就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里大多都是冷酷无情之中进行着的,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样的生活中看到人类不灭的希望与爱缠绕在人们的四周,让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可也不能忘记那份爱的真切与重要。

  这个故事情节同样是我们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某些情节,人心是肉长的,可是同样有的人因为爱与恨而做出了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而有的人却是因为爱与恨而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其实爱与恨只是一念之隔,至于你怎么看待爱与恨都是在于自己是如何想的,不要因为爱而忘记了别人,也不要因为恨而输掉了自己的人生,人生常存善念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与美丽。

  同时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去掌控命运的,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的一切,好好的珍惜现在的一切。

  正因为有了挫折人生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生长得更快,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有生的欲望,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感到彼此的珍贵,更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自己放弃希望,也不要因为“敌人”的打击而永远活在恨之中,其实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与生存的,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有太多的乐趣,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完全的敌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静静地,我慢慢的放下了这本书,细细的回味着这里的一切美好。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5

  爱亦爱得大气磅礴,恨亦恨得惊心魄。——题记

  荒原,狂风呼啸,人性中的刚劲、野性和激情被一种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内心对温馨和幸福的渴望,矛盾在不断升级,人性在不断扭曲,一场报复随之展开……

  《呼啸山庄》是一部浸染爱恨的跌宕起伏之作。一对青梅竹马,舍生忘死的生命伴侣,不是因为家族门第,也不是因为金钱容貌,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整个灵魂合二为一。这样的恋情,爱与恨交织,欢乐与痛苦并存,屡遭摧残与阻挠,甚至不得不向世俗低头。最终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强烈的爱迸发出刻苦铭心的恨与疯狂的报复之旅。

  面对凯瑟琳的无情背叛与抛弃,他无可奈何;面对自己的尊严遭受践踏,他无能为力。扭曲了的人生,扭曲了的`社会换来的只可能是血雨腥风的斗争。

  他的理性被现实一点一点的吞噬,他变得冷酷,无情,残忍,变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最后,如他所愿,两个家族的产业,两个家族的后人都掌握在他的鼓掌之间。但已成为孤家寡人的他却没有一丝大仇得报的快感,随之而来的庞大的悲伤,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就是如此,当你拼尽全力达到了你所谓的目标时,却发现结果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那样,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拥有的,而一切都已经晚了,无法挽回了,命运就是这般讽刺,这与当代著名作者郭绪明《幻城》的结局道出的道理,如出一辙。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6

  这是一部爱情和复仇的故事。故事有一种玄幻氛围,凯瑟琳明明死了,可是山庄的客人,还有希斯克利夫都看到过,这点给读者留下了幻想的空间。故事充满了互相折磨,外国人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所以,很以自己为中心,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错误也有原因,值得被原谅,这可能是和我们国家受到的谦虚教育有所不同。故事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大家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下一代并没有做错什么的两个人,也终于自由的在一起了。

  《呼啸山庄的》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原则。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7

  我迷惘了,不知道怎么评判《呼啸山庄》里的爱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对爱情的看法应该会变,唯一不变的,是对荒原,对岩石,对石楠花,对凛冽的风雪的向往与热爱。

  年轻时,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让我无数次留下激动的泪水,两人之间咬牙切齿的对话让我看了无数遍。我希望也能遇见一个比自己还像自己的人,我了解他,他了解我,陪我在人世间的荒野上牵手一生。

  而当我经历半生风雨,再来回看这样的爱情,虽然我还是流泪了,但是我想得更多了,却更迷惘了。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我想了很多如果,怎样呢?但是,在讲究门第的封建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他们注定要陷入悲剧。我的理智告诉自己,凯瑟琳应该选择一个舒适的正常的生活,相夫教子平安过完一生。

  可是那注定是个假设,从那个又冷又硬的狂风暴雨中依旧坚挺的'呼啸山庄里,长出一个向往自由广阔天地的野姑娘,一天到晚又笑又闹腾的姑娘,和骨子里就不受约束的吉普赛人男孩,是天生的一对,他们彼此燃烧,注定要在这荒原上,演绎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的蒋捷已说出了我们的看破和无奈,我们还有何话可说呢?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8

  话说这几天休息,重读《呼啸山庄》。初读时年纪太小,只看故事了,转眼到了三十四五,体验不一样,不由得想多说两句。

  故事并不复杂,幻灭的感情抵可是世俗的冲击,饱受冷眼的希斯克里夫远走他乡,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疯狂复仇。另一边,不顾上辈爱恨纠葛的子女在不被男主察觉的情景下堕入爱河,最终,勇敢的情爱治愈了被同样情爱伤得千疮百孔的一生。我不明白这样的结尾算不算救赎,可即便得到救赎,又怎样补偿他们畸形且漫长的一生。

  都说体验来自生活,出于好奇,我去查了艾米丽的生平,干净的像铺不开A4大小的白纸。没有结婚,没有男友,没有颠沛流离,没有大事件的笼罩,1818生,1848死,享年30岁。用清水的阅历,锻造出几近变态的传世感情,这种反差,自然迷人。只是闲暇时光的揣摩,便能全然代入,直击人心,写作才能令人钦佩。

  “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惊人的纪念品汇集,处处提醒着我她是存在过的,而我已经失去了他”比“睹物思人”好,比“除却巫山不是云”更直接。还有“到头来,我们总归是为了自我。温柔和慷慨的人可是比傲慢霸道的人自私稍微公平一点罢了,等到种种情景使得两个人都感到一方的利益并不是对方思想中要关心的事物的时候,幸福就终结了”像是“他人即地狱”的解读,但对温柔慷慨的不屑是否会摧毁很多人的人生信条,如何活着才是真实?

  如果说彼时的`女人因为不参与社会活动,从小浸淫在家族的是非漩涡中,十几岁就熟稔感情和人性的滋味,那么我此刻的浑噩,只是因为社会太繁杂么。寻到头来还是那个结论,要想活得坦然,得时不时的想想准备如何去死,至少能够肃清下身边的诱惑,让自我干净些。

  当然,如果大家都能更隐忍些,稍微收敛些欲望,那便更好了。不要因为纠葛而长牙舞爪,不必说,这每一爪,都会抓碎读书人的体面和温柔。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9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

  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的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所以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0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经典的心理巨著——呼啸山庄。一个世纪过去了,它没有被时间所埋没。它依然畅销着。依然傲立于这茫茫尘世间!

  我花两个多星期看完了它。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原来人性是如此贪婪,如此黑暗的!”它把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形象,贵族家庭孩子的娇宠不依,蛮不讲理······它可以把爱写的那么厚重,把恨写得那么入骨,把明争暗夺,忍气吞声写得如此深刻!它将人性的弱点,嫉妒产生的仇恨一一呈现给大众,让我们体会,让我们领略这一切。

  故事主要讲述了自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带回了主角希刺克利夫后,其女凯瑟琳对其十分喜爱,很快与他成为了朋友;其子新德雷却对其十分不满。认为希刺克利夫是来同他争夺继承权的,于是想尽各种恶毒的方法来折磨他。仇恨的力量莫过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希刺克利夫的忍耐力却更胜一筹,在老恩肖的宠爱下,有时他辛德雷的一些要求辛德雷也不得不去执行。记得有一次,希刺克利夫想要辛德雷的一匹马,辛德雷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上去就是一句脏话。可当希刺克利夫吧老恩肖搬出来的威胁下,辛德雷无奈,只好把马给他。之后,辛德雷却做出一些无可忍耐的事情,老恩肖得知后大发雷霆,决定把辛德雷送上大学。此后的一段日子,风波平静了。可是三年后,在一个狂风之夜,老恩肖驾鹤西去了。不久后,辛德雷也赶来“奔丧”,同时还带着与他同样性格的妻子弗兰西斯。自那以后,辛德雷与牧师强烈地折磨着希刺克利夫。几乎同时,在他与凯瑟琳在画眉田庄惹祸并听说了希刺克利夫的“恶行”后,画眉田庄的主人埃德加也对希刺克利夫产生了恶感。接着,希刺克利夫失踪了,他去外地赚了笔大钱,然后回来复仇。辛德雷对他积淀的仇恨太深了,或许平常人并没有希刺克利夫那样强大的忍耐力,加上他又害死了希刺克利夫最珍贵的朋友凯瑟琳。老天到底有眼还是没眼?让希刺克利夫以最残暴的方式折磨死了辛德雷并开心地占有了呼啸山庄。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1979年,他要走了他的儿子林惇并培育他,还处理了凯蒂与他表弟的婚事。可他十分的贪婪,也许这也是因为仇恨,埃德加死后,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占有了画眉田庄并将这块地发展出去,租给了洛克乌德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将精力花在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最后结束了自己黑暗而又辉煌的一生。正所谓世事无常,希刺克利夫几乎花尽一生时光与画眉田庄斗争,故事结尾凯蒂竟同哈里顿结婚了。

  作者在这本书上还精妙地使用了许多巧妙的写作方法。整本书真正发生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多少,多为耐丁莉在为洛克乌德先生讲述呼啸山庄的历史。书中对人物的描写,动作的刻画,都是十分精彩!我推荐大众读读这本书。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1

  偏执疯狂凶狠爱情复仇这些特点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他是魔鬼还是人类,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用种种残忍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时,却无法改变你精神上被审判的事实。

  《呼啸山庄》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呼啸山庄的老恩肖有两个孩子:亨得利和凯瑟琳,平时他对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宠爱的,但有一天,他出远门,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男孩,他叫希斯克里夫。希斯克里夫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开始出现了裂痕,首先,老恩肖不允许大家欺负希斯克里夫,但由于希的到来夺走了本应该属于亨得利的父爱,而遭到了亨得利的仇恨,但希和凯瑟琳却能玩到一起,两个人经常逃出山庄去外头玩,老恩肖去世,亨得利成了家庭的主人,他开始百般刁难希斯克里夫,但希斯克里夫为了凯瑟琳尽力忍耐,他深深地爱着凯瑟琳。

  凯瑟琳贪图富贵,嫁给了田眉山庄的庄主的儿子埃德加,希斯克里夫无奈逃离了呼啸山庄,一走三年,三年后,希斯克里夫回来了,此时,他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个有钱人,他仇恨着呼啸山庄和田眉山庄的一切,复仇计划开始一一展开。

  亨得利因为爱妻的去世,整日酗酒,他自己的儿子哈里顿成了他出气的牺牲品,希斯克里夫回到呼啸山庄之后,开始诱惑亨得利,并且很快就赢得了呼啸山庄的全部财产,亨得利在极度郁闷中一命呜呼,希斯克里夫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埃德加的妹妹伊丽莎白被希斯克里夫英俊的相貌所吸引,嫁给了他,但婚后,她并不幸福,在生下小林顿之后,也死去了,几年后,凯瑟琳自知对不起希斯克里夫,()也在精神错乱中,离开了人世,埃德加在爱妻离去后,整日里闷闷不乐,一门心思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精神也逐渐的抑郁,凯瑟琳的女儿凯茜自幼活泼,不愿意受到拘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碰巧她遇到了偶尔在外的小林顿,她对小林顿的身世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小林顿体弱多病,希把对凯瑟琳的仇恨都发泄在了小林顿身上,埃德加精神抑郁终于一病不起,希斯克里夫知道机会来了,他利用种种手段迫使凯西和小林顿结婚,埃德加知道了他的阴谋,想从立遗嘱,却没有等到律师的到来,终于一命呜呼,从此,田眉山庄和呼啸山庄的财产都归于了希斯克里夫的名下。

  但希斯克里夫却没有想到,小凯茜也在默默的报复他,她和哈里顿很要好,每天都要教给他写字,给他读书,并且告诉他,有机会会把希斯克里夫对他的爸爸亨得利所做的一切都讲出来,希斯克里夫无意中听见,感到很吃惊。

  希斯克里夫依然想念着凯瑟琳,虽然他得到了他梦想得到的一切,但他却永远也无法得到凯瑟琳,凯瑟琳的离世是他心里永远的痛,他从小凯茜的`瞳孔里依稀可以看到凯瑟琳倔强的影子。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希斯克里夫死了,他最后的时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和生活的漫长的搏斗后,一切终于结束了。

  希斯克里夫的灵魂和凯瑟琳终于在一起了,书中写道,总有乡人说在黑夜中,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附近,看到了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并肩走在一起。

  很难评价希斯克里夫,从爱情的角度,我欣赏他,因为他可以为了所爱的人做一切事情,任何阻碍他与凯瑟琳接近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报复,但从性格的角度来说,他是扭曲的,他的人生其实充满了罪恶。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2

  “他比我更像自己,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希斯克利夫,我就是希斯克利夫……”难道有比这更经典的爱情宣言吗?一切爱情宣言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呼啸山庄》的情感的浓缩。

  初读《呼啸山庄》时,我读得艰难而晦涩,我无法理解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再读《呼啸山庄》,我的理解加深了一层。凯瑟琳内心里爱着希斯克利夫,但为了地位和身份,她喜欢画眉山庄的林顿,而最终,她也嫁给了林顿。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永恒的。当年,他在家偷听到凯瑟琳和女佣的谈话,生气地离开了呼啸山庄,他在外面的世界拼搏,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他带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呼啸山庄。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瑟琳,他不仅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地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凯瑟琳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他和凯瑟琳的'哥哥打赌,赢了他全部的财产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瑟琳哥哥怎么对待他的,他都双倍地让他偿还。最后,凯瑟琳在神志不清的昏迷中结束了生命。在希斯克利夫得知凯瑟琳的死讯后,他如同野兽一般把头往树上撞。他整夜整夜地,不知疲倦地为凯瑟琳守灵,连晚饭也不吃。回到呼啸山庄,他又为凯瑟琳祈祷。他始终相信凯瑟琳会回到呼啸山庄。

  其实,凯瑟琳当年在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的时候就受到了刺激,后来希斯克利夫重新去画眉山庄拜访凯瑟琳,更是对凯瑟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凯瑟琳神志不清。幸运的是,凯瑟琳神志不清时,竟然还认出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残缺的;有情人,最终只是在地下成了眷属,但他们的爱是永恒的。

  就是这样一部感动人的著作,竟是由一位三十多岁便辞世且终生未婚的女子写的。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她写的这本书久久不能被英国社会所接受。直到她死后,这本书才出版。这位伟大的作家表面上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她在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里,十分关心政治,又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她完成了《呼啸山庄》。这本书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不曾结婚,却可以把各种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痛苦一生,最后剩下的,依旧是无言的狂野和西风。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3

  《呼啸山庄》是一本奇特的书,它既是一本混乱的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是丑恶的,却又给人美的感受。它是一本可怕的痛苦的、充满激情的书。有人认为,一个牧师的女儿是写不出这样一本书的,因为她过的是一种隐士式的单调生活,认识的人很少,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耐心观察,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恐怖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根据艾米莉 勃朗特的性格,以及她那种强烈的、受到压抑的感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呼啸山庄》就是她写的。但是,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却更像是她那个无赖弟弟写的。有不少人确实相信,这本书即便不是全部出自她弟弟之手,至少有一部分是他写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主要是由约克郡的一个女仆讲述的,但是所有语句却和她的`身份极不相符。也许艾米莉勃朗特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个狄恩太太说出来的话不是她这种热恩说出来的,于是她就让狄恩太太说她在伺候人的同时也有机会读过不少书。但是,即便如此,狄恩太太的那种故弄风雅的言词依然令人吃惊。她从来不说 “我想试试~~~”,而是说“我尝试着~~~ ” 或者“我试图~~~”;不说“走出房间”,而是说“从房间中离去”;不说“碰见”某人,而是说与某人 “邂逅相遇”。我敢说,这部小说不管是谁写的,反正前后个部分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如果说前几章的文风真的比后面个部分更加矫饰和夸张的话,我想那也是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想以此来表现洛可乌德是个痴心而自负的年轻人,而她的这种尝试不能说是不成功的。

  我在某处曾看到有人推测说,如果小说的前面几章是她的弟弟写的,那么根据他的意图,他是要让洛克乌德在故事情节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确实,有一处暗示说,洛克乌德被小凯瑟琳吸引住了。如果他真的爱上了她,那事情显然回变得更加复杂。而现在,洛克乌德在小说中不过是个小小的饿捣蛋鬼而已。

  艾米莉讲的是一个涉及两代人的复杂故事,而要讲好这样 一个复杂故事并非易事,因为她必须把两套人物和两套情节统一起来,必须处处留神,不能因为对这一套人感兴趣而忽视了对另一套人的兴趣。她还必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这样才能像站在某处综观一幅大壁画一样,把在漫长岁月中发生的事情压缩扫读者能够接受的某一段时间内。

  作者先让洛克乌德讲出故事的开头部分,再由狄恩太太把故事进一步展开,她自己则像戴着双重面具似的始终隐藏在幕后。为什么她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去又能讲出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我想,这是因为她在故事中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泄露了出来。她深入到自己寂寞的内心的最底层,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与此同时一种创作冲动又使她不得不把这些秘密遮遮盖盖地讲出来,以次卸下心中的负担。据说她的想象力最初来自她父亲经常讲的那些爱尔兰神话故事,以及她自己在霍夫曼小说中读到的那些怪诞故事,尤其是后者,是她在比利时经常读的,据说她回到家乡后,仍然喜欢坐在炉边地毯上、搂着爱犬的脖子继续读霍夫曼的故事。

  夏洛蒂 勃朗特曾认真地说明过,尽管人们多方猜测这本书里的某个人物是对生活的某个人的影射,其实爱米莉并不认识这些人。我相信这是真的;我也相信爱米莉是从那位德国小说家的神秘、恐怖的故事中找到希兹克利夫和凯瑟琳这两个人物的某些次要人物,如林顿和他的妹妹、恩萧的妻子以及希兹克利夫的妻子等(这些人物由于性格软弱而成为她蔑视的对象),说不定是她根据自己认识的某些人的原型加以创造的。问题是人们往往不相信作者的虚构能力,当作家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出人物时,他们也不愿承认。我认为,爱米莉本人就是凯瑟琳,因为她像她一样任性,一样充满激情;同时我还认为,她又是希兹克利夫。把自己放到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有点奇怪?一点也不。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统一的;不止一个人居住在我们内心,他们往往还是相互矛盾的。

  小说家的独特能力,就在于他能把自己拼凑起来的人物表现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样。小说家最大不幸,就是不能赋予人物以生命,也就是说他的故事对于他的人物来说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和他自己却毫不相干。对于一个以《呼啸山庄》这样的小说作为处女作的作家来说,不仅把自己作为小说主人公是常有的事,就是在小说主题中出现随心所欲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希奇。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表现一种自由自在的梦想,一种在独自散步时或者在彻夜不眠时的梦想。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圣人或者罪人,伟大的情人或者邪恶的政客,勇武的将军或者冷酷的凶手。我想,《呼啸山庄》就是这样一个梦中的自由。

  我认为爱米莉把自己的梦想全放在希兹克利夫 身上了。她把自己的激愤、无望的爱、嫉妒、对人类的憎恨和蔑视,都给了他。我觉得,当她作为希兹克利夫对凯瑟琳又踢又踩时,她一定在笑;我想,当她欺凌、辱骂和威吓自己笔下的人物时,她一定是浑身颤抖,有一种透心的解脱感,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既自卑又抑郁,在人们面前总觉得受到了羞辱。

  《呼啸山庄》不是一本供人讨论的书;它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它具有一种只有极少小说家才能给你的东西,那就是力量。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它一样,把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著地纠缠在一起,并以如此惊人的力量将其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油画力作:乌云下昏暗的荒野景象,天上雷声隆隆,人们拖者长长影子在荒野里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恍恍惚惚,人们似乎都要窒息了,这时铅灰色的天空又掠过一道闪电,使其显得更加神秘而令人恐惧。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4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被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每每读到这里,心中感触不可言状。爱到极致便成魔,这大概是我能对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最好的诠释。夏洛蒂以强烈的光彩和情感诉说着“我爱”、“我恨”、“我受苦”,就如应该作家毛姆所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忍、执着,如此令人吃惊的描述出来。

  希刺克厉夫的一生是悲惨的,他少年为奴,中年发达,老年凄冷。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凯瑟琳在转,所爱所恨、所失所得全为一人。这样的感情太过强烈,太过炽热的爱往往是造成悲剧的源头。

  横在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阶级和等级压的彼此无法喘息,希刺克厉夫就像资产阶级最底层的一个缩写,童年的时候被埃德加欺凌,心中充满着憎恨,如果说他在凯瑟琳还在世的时候心中还是有希望与爱的,那么在凯瑟琳离开后他彻底变成了魔鬼。他是典型的“我不好过也不让你们任何人好过”的思想,欺骗伊莎贝拉的感情,掠夺林惇家的财产,可怜也可悲。但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样的魔鬼也会生出一种怜悯之情,他不择手段去让身边的人不好过,只因这世上再无任何能让自己产生喜乐的人和事,在下着雨的雨夜,谁也不知道他在凯瑟琳的坟墓上说过多少话,倾吐过多少孤单与悲伤。

  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到底是多么深沉的爱,才会让死者在去世后二十年灵魂还甘愿漂泊在旷野不忍离去。也会纠结凯瑟琳的感情,林惇与希刺克厉夫相比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希刺克厉夫尖酸刻薄、不择手段,他的爱太过炽热让人喘不过气;而林惇,温文尔雅,将一生的爱抚和温柔都给与了凯瑟琳,但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 她对林惇的爱就像树上的叶子,等秋天一到,树上的叶子总会变化;而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就如同大树下面的岩石,她依靠着他给与养分得以生存。希刺克厉夫就如同另一个自己,他们一起成长,陪伴了彼此最单纯快乐的年少岁月,他们太像了,对爱也都是一样的决绝与凛冽,只可惜爱的`太过痛苦,于是一个选择了离开,另一个就在这世上荒度人生。

  一切的爱与恨都太过炽热,你走好我再也无法好好生活,只能将感情寄托到曾经与你有关的任何人和事情上,哪怕是让他们都不好过,用别人的痛苦来让希刺克厉夫来感受到自己还是活着的。而当希刺克厉夫最后一切目的都达到了以后,他才终于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失去了他爱的人,他的一切都不再有任何意义。哈里顿就像希刺克厉夫年轻时期的缩影,也是他那些疯狂的权利、努力与堕落的幻影,他不再需要对任何人进行报复了,他也不要再重蹈年轻时候的悲剧,那些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得不到的幸福,就让年轻的凯瑟琳和哈里顿去得到吧。

  而他,希刺克厉夫,他的幸福,就让他牵着凯瑟琳的手,永恒的飘荡在这空旷的旷野上吧!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5

  出现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毫不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憎恨、悲伤还是爱,都像野兽一样,毫不隐藏感情地互相谩骂、互相伤害,几乎都是让人不想与之交往的人物。

  凯瑟琳会因为耍脾气而绝食、希斯克利夫因为误会而憎恨别人、奈莉总是说些多余的话,把场面搞得更复杂、小凯瑟琳对林登本来是骄傲欺压的态度,到最后也转变成娇羞讨好了!看着这些人的行为,我实在很想把头伸进书里对他们大喊,请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吧!把事情搁着、先冷静一下吧!试着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辽阔吧!

  可是,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深深爱上这个荒唐无稽的故事——深深爱上这些自我封闭地活着又充满缺点的人们那种毫不虚假的灵魂。我忍不住想着,像他们这样以无比单纯的心灵,趋至极限地彼此渴求,彼此争夺的爱,不也挺好的嘛。如果有深受至此的对象,也不需要再管其他人了。可以碰到这样的对象,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这本小说,写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就算被卷进这个暴风般狂乱的世界,就算不安和恐惧受到吸引,所有的缺点反而成了魅力——这个故事的确拥有这种力量。

  光靠技巧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这是作者艾蜜莉以灵魂写下的故事。所以这本小说就算过了上百年,还是继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