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26 07:15:1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1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14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又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

  轻轻地翻阅《红楼梦》,那是一本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的著作,让人时常落泪,里面的诗词之多,令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红楼梦》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长辈对于晚辈婚姻的纰漏,可笑的是“指腹为婚”甚至第一次相见就是在婚礼上。可想而知在那时生活的不自主。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呢?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在那时,贾母是她唯一的亲人,而贾宝玉和他的爱情,就像林黛玉唯一的依靠一般,她很害怕失去,所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曾想过,如果她出了家,又会是怎样的一生呢,我想那仅仅只剩下一捧清水的淡然,并不可能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是最后第结局却永远那么苦涩,但我想黛玉并不后悔自己的抉择,我相信如果她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如今那苦涩的结果。而如今的她,也解脱了,不是吗?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

  《红楼梦》中散发的那股悲凉,让我思考了很多,或许,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一说,事事不能符合人意,不能得到完美,人同样如此。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0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同的身世命运,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纤毫毕现。

  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己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

  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本值得品读的著作。

  《红楼梦》看似是一场泪洒书画的儿女情长,实则包罗万象。有人说它无聊,只是这百年巨著,恐怕儿女情长是万万不够。它对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进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那曾经奢侈多年的世家,到头来也不过曲终人散。只不过,我们忘不了黛玉,更舍不得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为他流尽此生眼泪,最后,也因他抑郁而终。敢爱敢恨,奈何那世人的眼光。他亦如此,为她疯癫,最后剃发出家,戒掉这一生的心痛。但愿来世啊,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我最爱凤姐。她虽泼辣,却也潇洒坦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机关算不尽,交织悲与欢。欢一场,悲半生,宿命呀,向来如此。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反应封建社会的缩影小说。它非常深刻的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的*图,描述了各种的阶级,政治集团,以及各种伦理道德和种种矛盾。是一个封建社会的集中反应,对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批判。我敬佩曹雪芹的这种精神。这部小说也好像是曹雪芹的自传。他那坎坷的一生就如同小说一样。其中的种种无奈和悲愤在小说中有很多的体现。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其中,我最爱看的就是《红楼梦》了。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看《红楼梦》,黛玉给我的印象就是“水龙头”,动不动就哭鼻子,难怪姐妹们起诗社的时候,给她取了个“潇湘妃子”的雅号。刘姥姥又呆又笨又幽默,经常说出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话来。实际上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而又心细的姑娘,而刘姥姥说这些话的原因,是为了讨好贾母,多拿一点银子罢了。

  《红楼梦》里有一百多回,每一回都精彩纷呈。比如最后一回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落了片茫茫大雪地,真干净!令人遐想。

  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元妃省亲这一段。元妃原名贾元春,是宝玉的姐姐,对宝玉关爱有加。贾政为了庆祝,建了大观园,园中的对联都是宝玉所写。等元妃进来后,贾政赶紧跪下,这个我就不明白了,元妃是贾政的女儿,应该元妃跪贾政才是,怎么反过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贾元春被封为元妃,也就是贵妃,地位比贾政高,所以贾政要跪下。后来元妃在贾府没住上一天,就要回宫了,这哪里叫探望嘛,和没看过基本差不多嘛。不过元妃却让姐妹住进大观园,姐妹们起了诗社,快活极了。

  最后,贾府并没有好的结果,死的死,逃的逃,就是宝玉也看破世尘,入了空门。

  我想,真正使贾府一天不如一天的原因是贾府太铺张浪费,顾前不顾后的行为。

  名著不但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经得住各种学术的推敲。我认为,红楼梦还是一本绝佳的*学的巨著。

  只要你读懂了红楼梦,你就了解了社会,在走向社会时,就游刃有余。你看书中几乎充斥了复杂的关系学。贾雨村人们只是批判他的虚伪狡诈,忽略了他的才能。他是林黛玉的师傅,书中林黛玉几次才情大张。几乎被认为是第一才女。也只不过是贾雨村第几分之一罢了。即便是贾雨村这样的赛诸葛,如果不精通关系学,也只能落个侍才辱上,狡诈狠毒,被罢官。罢官之后,他云游四海,做了思想上的反省。

  再一次出山,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首先通过东家林如海的推荐,直接和上层拉上关系,而且还是本家,直接借送林黛玉之机,见到贾政,递上介绍信,首先由护送林黛玉的功劳,又有妹夫林如海的条子。果然一路平步青云。而且,他说什么也不肯舍弃这棵大树,和贾府中的有力分子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书中就说偏偏大老爷和他好,再者,有事没事往贾政这跑,知道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尖子,每次还要见宝玉。极尽巴结贾府之能事,甚至为了讨好贾赦,不惜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抄了石呆子的家,把他祖传的几把古扇抢来献给贾赦。连贾琏都觉得为了几把扇子弄得人家家破人亡有点过分。书中每一次提到贾雨村,都是他升迁的消息,这和他攀上了贾家这层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在这个周末,我把《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粗略地读了几遍,一部中华公认的鸿篇巨著,让千百万人研究探讨的文学作品,就着这样草草的读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

  在《红楼梦》中,我认为林黛玉最为悲惨,林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肚鸡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对于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清高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是这样的可怜,然而宝钗是那样的无情。宝钗,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难道她不明白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便会大失所望,便会把她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会叫她情何所堪。也许她根本没想到原本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会落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当我合上《红楼梦》后,不禁感叹:“真是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每阅一回《红楼梦》,便多生一种人生的情怀。”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3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4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两本书。再任选其一,写一篇读后感。我读了一本郑渊洁写的《皮鲁鲁之保卫叛逆者》,一本四大名著中,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在这两本书里让我感触最多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里面描写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但在那个封建制度下,不得不分开。宝玉屈从于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薛宝钗。结果却以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孤独终身而结束了这个爱情悲剧。

  其实《红楼梦》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就如曹雪芹在书的卷首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它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书的开始有一个叫“甄士隐”的人,他的真实含意就是:将真事隐瞒的意思。还有一个叫“贾雨村”含意是:假语村言,是借着老百姓的嘴去说,去流传……

  《红楼梦》里隐藏的秘密,读一次是看不出什么的。它需要你去反复的去研读、去探索。如果一下能看懂,那还要“红学家”干嘛呢!曹雪芹真是厉害,我一定要把《红楼梦》研读下去,把里面的秘密挖掘出来!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5

  我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小说。虽然我是个女孩子,但我酷爱武侠小说,几乎整天都沉浸在那些刀光剑影中,爸爸对此非常生气,而且也不太欣赏在我看来简直是天才作家的金庸。他常常说:“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暑假时,我在爸爸的“逼迫”下读起《红楼梦》,但我觉得实在没劲,看了几回,就把那书页已发黄的《红楼梦》束之高阁了。

  到了六年级,我对诗歌、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一次偶然中,看到了《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出于爱好,我就问“爸爸,《红楼梦》中是否真有那么多佳句?”“那当然。”父亲顺口说了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时我认为这句话太棒了。

  于是,我又捧起了那本书页已发黄的《红楼梦》,这次是在强烈的爱好中去读,但除了灯谜、诗歌之外,对别的内容,我依然不大感兴趣,但我仍去看,去读。父亲告诉我,书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有谐音,可一开始的我并没有发现,只好借助于工具书,书中是这样写的:“英莲谐应怜、霍启谐祸起。而娆杏呢?‘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实可谓侥幸。”

  确实,曹雪芹给人物起名时,的确费了一番苦心。像贾家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女,把“春”字隐去,便是“元迎探惜”谐“原应叹息”。第二十二回中,有一谜,乃贾母作;猴子身轻站树梢。答案是荔枝。既然谜如此简单,可贾母为何会出呢?有什么寓意?当时我一概不知,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是离枝这一意义。也暗示了后来的“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

  类似的手笔有很多,现在,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对《红楼梦》如此推崇。无论学习多么紧张,都抽出时间去读它。无论从那一角度,我都受益匪浅。的确是“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6

  或许能理解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第一位是晴雯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人。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我曾想,晴雯若放在如今,也是与我们一样的花季少女,是做朋友的最好选择,她会有什么话就立马说出来,不绕弯,直肠子。可惜她却生错了时代。她是不属于大观园的,不属于贾府的,每当我想起那篇《芙蓉女儿诔》,总为其身世感叹。我宁可愿其真的成为一朵芙蓉花,也不会被世俗之礼所束缚了吧。十六岁的绝妙姑娘就在这残破的屋中抱屈夭风流,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其命运就不是她能决定的了。她的出场无疑是一个悲剧,但她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礼物是具有怎样不可践踏的灵魂。她的生命毫无疑问是完美的。我眼中的晴雯是相当美丽的,也是任性的,宝玉骂她两句蠢材,她就惹恼了,而且毫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气得宝玉浑身乱颤。不能不说晴雯眼里没有对主子的畏惧,“晴雯撕扇”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笔,撕着扇子,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丑陋污浊的脸,更像是在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为他补裘。她有她高贵的尊严,心里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

  晴雯是芙蓉之神,高洁但美得孤寂。可以说,她是精神世界的代表,给人留下命运的伏笔。高处芙蓉定以其姿色而常开不败。她是《红楼梦》一书众多人物中、更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一个敢说、敢做、敢恨、敢爱的人。

  她和黛玉是相似的,却有不同,她们心中都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情节,晴雯表现出来的,是反抗,是与封建社会的斗争体现;黛玉表现出来的是隐忍,是泪水,是把惆怅寄予在诗词上。我欣赏晴雯她那撕扇子时的率真,与宝玉一起大笑时的爽朗,她虽只是个丫鬟,但心里肯定是渴望主仆平等的,她是爱着宝玉的,却碍于这种身份不能表达出来。不像袭人,外表装着粗粗笨笨的,但实际心中虚假得很。在又副册中,晴雯被曹先生安排在了袭人之上,位居第一,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晴雯身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真,一种封建时代下的悲哀。如若她生养在现代,也不用遭遇这般命运坎坷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7

  林黛玉,这个大家所熟知的形象,也是我所为之倾怀的。在我的心目中,林黛玉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多愁善感,年少才高,貌美如花,天真率直。这位封建主义统治的叛逆者因性格之故,而常因感怀身世、自己的`体质纤弱等问题悄然泪下。而这些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黛玉的泪,是贞洁的,是悲楚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当一滴滴晶莹的泪珠从黛玉白皙的脸庞悄无声息地划落,这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也随之流露。又言之,柔情似水之感,亦含其中。

  黛玉的泪,是纯粹的,是忧虑的,是伤感的,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黛玉的多愁善感似乎太严重了些。从某种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我们,社会也不认为多流些泪有什么好处。若换做是我们现在,也就是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去做这些事情,都会和黛玉的行为截然相反。换句话说,在当今社会上,黛玉之行无论如何都会受到排斥。

  黛玉的泪,是因感动而划落的泪,是对异端的崇敬,也是对自身的怜悯。这一切,都源之于黛玉的内心敏感,情感脆弱。加之宝玉、黛玉二人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使黛玉抑郁忧虑之情一直未减。若是黛玉常笑,再加之她十分聪慧,或许就不会落得那个下场了吧。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无凭无据的猜测而已。究竟怎样,我们无法知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她犹一高贵春花,羞也;如一善感秋花,愁也;似一天真夏花,纯也;如一孤傲冬花,慎也。

  好一个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泪,终得死,且含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8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述说了从小失去母亲的林黛玉,被父亲寄养在外婆家——贾家,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了黛玉的多愁善感,虽有贾母的'爱护,后来与贾宝玉渐渐相恋,但是结局却不完美。由于凤姐使的“调包计”,让贾宝玉误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因此气绝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哎,这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就这样被毁了!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我常常在书前落泪,读了它,我也懂了不少道理。我们不能像凤姐那样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不能像贾宝玉的父亲那样不顾他人意愿、霸道自私,要做一个单纯、自信、真实的自己!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林黛玉,她虽然身世可怜,多愁善感,身体脆弱,但她有很强的才女之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赋超群。我也非常钦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敢怒敢言,用这本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一部《红楼梦》感动了多少人,激励了多少人!这部佳作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懂了很多!事事不能完美,而生活也是如此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9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0

  续在红尘等候,为你请歌一曲。看空中那纷飞的雨,承载着谁的思念?清风迷惑君意,细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带走了回忆。——题记

  踏破时间,回望那一段凄婉的情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我曾以为华丽堂皇的大观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当我细细品尝这本书时,才明白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有的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上如此腌臜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一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袭道袍,随风飘曳,犹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洁不沾染一尘死凡。漂亮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多年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今却被这样无情对待。这便是我初识的黛玉。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书中是这样描写宝玉的。他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漂亮,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艳丽润泽。这样的美男子便是宝玉。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这样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艳羡,它是那样纯净,那么自然,纤尘不染。

  在封建礼教前,当宝玉挨打后和善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儿一般,她的哭并不是脆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支援宝玉,默默地反抗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只有她们二人心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眼,那段应当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1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是世界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叛逆者的悲剧命运描述预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文中精彩不断,睹后感慨万千。

  《红楼梦》中人物的形象生动传神,有鄙视功名利禄,行为“偏僻而乖张”,典型叛逆者的宝玉;有才华横溢,多愁善感,聪慧而又任性的黛玉;有罕言寡语,八面玲珑,奉承迎合,大方典雅,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的宝钗;有泼辣狠毒,唯利是图,贪婪成性的凤姐;有豪放潇洒的湘云;有善良内敛的袭人;有被众人称为"老祖宗"的贾母……我觉得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梦》的重要元素,她们气质出众,才华横溢。如紫娟、平儿、袭人、鸳鸯、司棋……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但是,最让人讨厌的是:她们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她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贾母,是"太上皇"般的人物,她最相信王熙凤持家的能力,王熙凤是一个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几乎没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但她心狠手毒,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真是不少。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被亲人所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红楼梦》中最使人难忘的片段是黛玉葬花和焚稿。《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是那曾经的清香,也伴随着风向远方流逝,可是又有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黛玉!但是当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又有谁会来思念可怜孤独的她呢?难怪她又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之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她以花代己,葬花实则是对自己怜惜和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自我安慰方式。黛玉葬花不仅使人物具有悲剧性而且预示: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势必衰弱,如同这大家族般,只余留最后的苟延残喘,这是注定不可扭转的局面。当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订婚的消息,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此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对宝玉的爱都烧光。病危之际,紫娟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中离开了人世。一对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真让人潸然泪下!更让人痛心的是《红楼梦》的结局十分悲惨,贾母归天,熙凤命丧金陵,宝玉出家,一个风光显赫的贾氏家族就这样消失了。

  我之所以喜欢《红楼梦》,首先是因为书中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态都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看后如身临其境,其次是因为品读《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们之间,既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2

  老版红楼梦是一部改编自清代作家曹雪芹同名小说的古装电视剧。该剧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衰兴替,以及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在人物塑造方面,老版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的'率直、多情,林黛玉的聪明、敏感,薛宝钗的端庄、稳重,王熙凤的机智、泼辣等等。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到位,使得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在视觉效果方面,老版红楼梦的画面非常精美,场景布置得非常考究,还原了清代的风貌。同时,该剧还运用了许多特效和镜头语言,如飞雪、落花、古琴等,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在剧情方面,老版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该剧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官场腐败、婚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够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老版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它不仅在人物塑造、视觉效果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剧情和思想内涵方面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3

  香菱一生有三个名字:英莲——香菱——秋菱。每一个名字都寓意着她当时的人生。

  香菱原唤作甄英莲,真应怜!一癞头和尚的口中之词“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真应验在英莲身上。元宵佳节,灯火通明,家家喜乐,却不料当天香菱被拐,从此远离至亲,漂泊在外。本应是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人儿,却因被拐变得颠沛流离,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亲人,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应怜!而她的名字里有一“莲”,寓意着她高洁的品格。

  香菱,结合判词中“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的.根与莲花一样是高洁的,菱花虽不似莲花那样受人追捧,却一样纯洁高尚。当时香菱被人买进了薛府,可她的“香”的气质与品格令她不像其他丫鬟一样低贱,周瑞家也称其“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而香菱学诗,更是体现了她的好学与执着。为了写出一首好诗而处处琢磨,冥思苦想,以至到了“茶饭无思,坐卧不定”的地步。即使后来嫁与恶俗的薛蟠,她也秉持着一如既往的“莲”的清香。

  秋菱,美丽的菱角花在秋天枯败,而桂花在秋天开至鼎盛,暗示了夏金桂是香菱的克星,她不仅中伤了香菱的清白,更是一步步耍心机将香菱逼上了绝路!判词中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印证。这一次香菱把自己的命丢了,把自己的香给消了。

  香菱带着自己的香活了一辈子,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她都秉持着高洁的品格,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样。人在香在,人殒香殒。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4

  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像,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08-30

《红楼梦》读书笔记09-26

红楼梦读书笔记08-20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04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2-04

《红楼梦》读书笔记10-16

红楼梦读书笔记11-13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11-13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11-13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