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7 09:25:5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教学论》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1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外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读课外书可以增添智慧。读课外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从三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学原则特别著名。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今天已经广泛普及。在17世纪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全年不同时间都会招收新学生。这样使得同一教室内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师的个别施教使得学生相互干扰,效率不高。适应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参照耶稣会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明了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了新的教学形式,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指出:“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跟前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比如十人一级,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

  2)学科的划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课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此外,读过《大教学论》,自然”一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现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诸多原则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教育就会有可喜的结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听说《大教学论》可以说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奠基之作,同时它也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名著。也许正正因为如此,黄校把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给我们每位跟岗学习的老师。手捧着这本签有黄校的亲笔签名的《大教学论》,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读好这本巨作。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热情地赞美教育这一职业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他主张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充满爱心的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严肃的态度使学生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增进教学质量的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时常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师把他们应学的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再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和善地对待学生,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对学习倍感兴趣了。

  “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不要忽略个体。夸美纽斯说:“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这正正可以说明后进生的教育需要用爱去引导,我们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心理特点而进行教育。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就像书中所说的:“施用任何强力的结果,我们反而只能使人厌恶学问,不能使人爱好学问。所以,我们每逢看见有人心灵受了病,不爱用功,我们就当用温和的疗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绝对不可采用粗暴的方法。”

  《大教学论》还有许多精彩语言:

  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应该当心,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这样,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了。

  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

  须得学会敢于正视别人,学会应付真实的劳苦,不要畏缩。否则他们便会变成遁世的人,厌世的人,或是变成懒惰的人,碍事的人。

  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满足与冲动。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启迪有志于学校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要的一切事项”。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所必须修炼的真理。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须阅读的书。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源脉所在。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习惯于阅读行云流水般集中,顺畅表述的中国读者,初次接触到这本书会觉得新鲜:难道大教育家就用这样的“只言片语”在阐述他的观念。是的,恰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自然现象+实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纠正措施。整个论述的过程比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备的理念:从自然中模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程中反思,做好改进调整使之趋于完善。整个表述的过程带着温和不争的风格,但在不争中却已经有了不需要争辩的结论,征服的是读者的心。例如他阐述的教学便易性原则,改良学校的可能性,教与学的一般要求等,都是这样的表述方式,温文尔雅,以理服人,让人在很舒服的感受下接受观念。相比当下一些人急于推广的理念,咄咄逼人,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你接受,认同,还要付诸实践,最可怕的是要看到结果,而且是要拿出能证明观念是正确的结果。强制性的理念推广者们,可以读读《大教学论》即便是其中有些观点已经过失,经过实践证明未必是真理,但读者的心却是向着夸美纽斯的。我在阅读时会在心里替他说话:那个时代,能提出这样的观念已经很不容易啦!

  夸美纽斯的实践观也让我佩服。很明显,这是一个从教师成长为校长最后再到教育家的伟人。这样的人提出的观点带有强烈的“实践检验真知”的意味,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权威性。在我的身边,前两步走好的人不少,但还没有看到走到第三步的,中国本土上的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受到公众认可,系统阐释自己教育理念的,目前还未见其人。为什么?是体制,是个人因素,环境作用,还是别的原因?不管如何,还是请“有关专家”读读《大教学论》,感受温润的教育智慧吧。记得于永正先生说如何教小学生写字,要一边写一边提醒,要讲述字易错的地方。先生笑谈:如果是有关专家看了一定会反对,怎么能这样教呢?这样不是教死了么?先生说:先来教教看,一些理念能否在课堂上实施,能否产生实际效果。小学生生字的返生率有多高?所有理念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有效。深以为然。

  读《大教学论》可能有些枯燥,但是还是希望教育者读读。有些书,枯燥中才带着真义,枯燥就是提醒我们要边读边想,不要囫囵吞枣。

  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书中的很多真知灼见还依然是那么的精辟,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只是由于他做过牧师,信仰并传过教,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有些地方会难于理解。我坦率地承认自己阅读的收获是笼统肤浅的,感受不多。最重要的是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我也惊讶夸美纽斯对节制的见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我个人当然也希望有时间进一步研读和消化理解书中的思想。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2

  一、学习语文不是为了靠语文本身形成一部分博学和智慧,而是作为获得知识和给别人传递知识的工具。

  所以,由此而导致:不是所有的语文都应当学习,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学习很多种语文,因为这是无用的,也会浪费掉本来可以用于获得实用知识的时间。只有必须的语文才应当学习。所谓必须的语文是,本族语是在本国使用的,周边国家的语文是为了与邻国打交道时用的。

  二、并不是所有这些语言都要完全学会,而是只学到所需要的为止。不需要像说母语那样流利的说希腊语或希伯来语,因为我们不能同任何人用这种语言交谈。学到能读懂用这些文字写成的书籍就已足够了。

  三、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在年轻时,应当与学习事物结合起来,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熟悉和对语文的熟悉,即是说,我们关于事物的意识和表达它们的能力,能齐头并进。因为我们所要培养造就的是人,而不是鹦鹉,正如在第19章原则六中所说。

  四、由此,可得出结论,首先,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它所涉及的事物;因为事物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没有语文就不能理解事物,这两者是一起存在,一起履行其职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出版了《语文入门》这本书。在该书中,组成句子的单词解释事物的性质。据说,该书取得的成功不少。

  五、其次,一门语文的完全的、详尽的知识,不论它是何种语文,都是不必要的。任何人若想试图获得这种完全的、详尽的知识,那都是可笑的、无用的。甚至西塞罗(被认为是拉丁文的最杰出的大师)也不熟悉拉丁文的一切细节,因为他承认他不知道工匠们所使用的词汇,因为他从来没有和补鞋匠和工人交谈过,使得他要去看他们的手工制品,听他们使用的专业术语。事实上,他能有什么事物可以学习这些专门术语呢?

  六、那些将我的《语文入门》加以扩充的人没有注意及此,二是在其中塞进了一些不常见的词和与孩子们的理解力十分不相称的事物。《语文入门》就应当是时入门,进一步的任何内容都应当留给将来。对于那些不是永远不会出现就是偶然碰到也容易查找辅助读物(如词典、字典、会变之类)的词语,尤其是如此。正是由于这个理由,我中断了我的《拉丁文近义词补编》(在该书中我介绍了许多已废弃的词和不常用的词)。

  七、再次,孩子的智力和语文应当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上优先得到练习,使成人感兴趣的`的事物应留待以后。如果把西塞罗和其他名家的作品孩子们面前,这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因为,如学生不理解教材,他们怎能掌握有说服力地表现题材的多种要诀呢?把时间花在使语文知识和一般智力同事循序渐进的是害死求实的努力上要有用的多。自然并不跳跃,人事也是如此,因为人事是模仿自然的。在教孩子们跳舞以前要先叫他走路;在教孩子战骑马以前,先让他骑玩具木马;在教他们说话以前,先教他们咿呀学语;在发表演说先学会说话。正如西塞罗所说,在一个人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不能教这个人发表演说。

  八、关于众多的语文,我们的方法是将它们归纳成八条规则,它们可以使学会多种语文为更容易的事情。

  (1)每一种语文都必须单独学习。

  首先应学习母语,其次学习在适当地方要用的的语言(因为我认为现代语首先应先于学者语文开始学习),然后可以学习拉丁文,学习拉丁文之后再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等。

  一种语文应在另一种语文学了以后学习,而不是同时学习,否则两者会学的混淆不清。只有在彻底学好了它们以后,用相同的语法、词典等对它们进行比较才是有益的。

  (2)每一种语文都必须有分配给它的规定的时间。

  我们应当留心不要把次要的学科变成主要的学科,或者把本来应当用来获得事物的知识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字。因为母语是与客观世界向感官的逐渐显露紧密结合的,它需要有数年的时间(8—10年或整个童年时代和部分少年时代)。然后,就可以进而学习其他现代语,每种在一年之内就可以充分掌握。拉丁语要学两年,希腊语一年,希伯来语半年。

  (3)一切语文用练习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更容易。

  即是说,用听、说、读、重读、抄写、用手和舌模仿,尽可能经常这样做。参考前章第一和第十一条规则。

  (4)在前章规则二中已经讨论过这一点。我们特别说到不得不从书本学习的学者的文字,虽然我们不排除现代语文。因为意大利文、发问、德文、波西米亚文和匈牙利文的学习可以归纳成规则,事实上已经归纳成规则。

  (5)从语文归纳出来的规则应当是符合语法的,而不是符合哲学的。

  这就是说它们不应细究词、短语、句子的原因和先行词,或找出为什么必须是这种结构或那种结构,对存在与文字和事物中的原因、联系、相似的或与不相似的、同类的与破格的细微研究是哲学家的任务,它只会耽误语文老师的时间。

  (6)在学习一种新语文的书写规则是,已经学会的语文必须继续记住,以便把重点紧紧放在两种语文的不同点上面。

  要求主义它们的共同点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真正有害的,因为头脑比实际存在的更啰嗦更不规则的外貌吓住了。例如,在希腊文文法中,没有必要重复名词、动词、格和时态的定义或没有传达什么新东西的句法规则以及可以看做已经熟悉的东西。那些东西只需要在设计希腊文的用法以已经知道的拉丁文用法不用时提到。用这种办法,希腊文文法就可以缩减到少数几页,也因此更清楚更容易。

  (7)一门新语文的最初的练习应当与已经熟悉的教材相联系起来。

  不然的话,头脑就必须同时既注意文字,又注意事物,因此会被分散注意力,被削弱。所以,头脑的努力应当限于文字,以便使头脑更顺利更快速的掌握它们。这种教材可以用用教义问答或圣经史或实际已十分有名的材料。

  (8)所以,一切语文扣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即是说,通过实践学习,同时结合着学习一些仅仅设计与以往学过的语文的不同之点的简单的规则,同时通过与已经熟悉的教材有关的练习进行学习。

  九、关于应当精心地学习的各种语文。

  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处所说,不需要同样精确地学习一切语文。母语和拉丁语最值得注意,我们应当全都彻底学会。这种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区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第一阶段咿呀学语模糊不清婴儿期;

  第二阶段成熟期童年正确的年龄是更趋成熟期童年学会说的;

  第三阶段茁壮期优美的成年期;

  第四阶段有说服力的;

  十、这种分级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原则。

  任何别的分级方法都将使一切陷入换乱颠倒,这是我们多数人经验过的。但是,如果提供了语文教学的合用的教材,经过这四个阶段,一切想学习语文的人就可以顺利的学会,即是说,学生适用的教科书、帮助教师的手册,这两种都要简短,符合教学法。

  十一、适合几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教科书应当有四种:

  (1)临门书

  (2)入门书

  (3)升堂书

  (4)聚珍书

  十二、临门书应包含有儿童绘画的材料——几百字,组合成句子,再加上名词变格和动词变化。

  十三、入门书应包含有这门语文的通用词汇,大约八千左后,这些词汇应组成体现描写自然界生物的句子。再附加能确切知道这门文字的书写、发音、造句和用字的一些简短、清楚的文法规则。

  十四、升堂书应包含有关于一切题材的用各种优美的的风格表现的各种文章,富有摘录的成语、作者的旁注参考资料。在书末应有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写的解释句子的规则。

  十五、聚珍书系指就任何题材以严肃的目的和优美风格进行写作的经典作家的作品,附有有关评论的辑录有价值的段落的规则以及有关习惯语的精确翻译(一件最有意义的事)的规则。关于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些应选做学校的读物;另一些作家的作品应当编出目录,使得任何人想寻找就任何题材写作的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找出这些作家是谁。

  夸美纽斯关于语文的这段论述,不仅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简短有效的方式,而且对于学习其他语文也同样有指导意义。语言的学习对许多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不管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从夸式的经验来看,我们有时候是走了弯路的,过分注重于完全的知识,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去大力探讨的、实践的。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3

  最近我读了《大教学论》这本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并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人。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让我对夸美纽斯的“节制”这一品德有了清晰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中国报告网)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4

  1、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

  2、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3、追求伟大的事情在过去是高贵的,在现在是高贵的,到将来永远也是高贵的。

  4、离别母亲的子宫的时候四肢已长完全的人多么幸福啊!而离别现世的时候灵魂纯洁清白的人,则更有千倍的幸福。

  5、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就是相应地在向我们的终极目标前进。

  6、人心的能量是无限所的,他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渊。

  7、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

  8、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

  9、柏拉图说:“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10、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11、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的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

  12、即使死亡隔得还很远,长寿有把握,品行的形成同样要及早开始,因为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

  13、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14、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

  15、心灵的要素包含三种能力,就是智性、意志和记忆。

  16、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

  17、与智慧言谈是没有苦楚的;同它相处没有忧愁,只有欢喜与快乐。“人生没有比寻得智慧更快乐的事。”“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18、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19、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全视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为转移,所以,除非人人的心都在小的时候有所准备,能去应付人生中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被错过。

  20、一个人所享受的生命不论长短,都是足够供他为永生做准备的。

  21、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这是对的,因为不仅时时复习可以把一件事实不灭地铭刻在心灵上,而且“教”的本身对于所教的学科可以产生更深的理解。所以天才的约阿希姆·福尔丁斯就常说,假如任何事情他只听到或读到一次,它在一个月之内就会逃出他的记忆;但是假如他把它交给别人,它便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什么事情能够把他夺去。所以,他的劝告时,假如一个学生想获得进步,他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学科天天去教别人,即使他的学生需得雇来,也应去教。他说:“你值得在某种限度以内牺牲你的身体安适,去得到一个愿意听你的教导,即在你求取智性方面的进步的时候来听你的教导的人。”

  22、一个人的心灵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记忆也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

  23、我们的真正工作是智慧的学习,它提高我们,使我们得到稳定,使我们的心灵便高贵——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道德,叫做虔信,有了它,我们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本身。

  24、主要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于正直。应当教孩子们在饮与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谈话与缄默方面,在整个受教期间实行节制。这方面的一条金科玉律“一切不可过度”,使他们学会在一切情况下,能在饱满之前就离开。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去学习。

  25、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生的眼目。应该当心,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这样,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5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他生活于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今天已经广泛普及。在17世纪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全年不同时间都会招收新学生。这样使得同一教室内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师的个别施教使得学生相互干扰,效率不高。适应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参照耶稣会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明了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了新的教学形式,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指出:“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跟前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p139)

  “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比如十人一级,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p140)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

  2)学科的划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课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此外,读过《大教学论》,自然”一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现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诸多原则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教育就会有可喜的结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6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古德教授曾说过:“17世纪开始了教育和科学的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夸美纽斯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特勒尔博士在一次报告中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引来并支配者整个现代化运动。他与我们现在的教学的关系,类似于哥白尼、牛顿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培根、笛卡尔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由此可见,夸美纽斯不愧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先驱,他的泛智思想是近代百科全书的先驱。在教育史上,《大教学论》是他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看着这本书的名字,夸美纽斯说过的话不由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畔:“我的主要教育事业之一是改良教育,这是我多年来的努力,想帮助学校里的青年,使他们摆脱所受的苦恼。”想想夸美纽斯所受过的苦难,国破家亡、丧妻失子、颠沛流离,书稿一再被毁,都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我敬佩他,爱戴他,我要带着这份敬重之情细细地品味他书中的文字,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者创作这本书的背景

  夸美纽斯于1592年3月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的'乌尔斯基--波罗特附近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新教徒。他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就成了孤儿,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于1654年首次正式公开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二.内容概括

  《大教学论》这本书共三十三章,有其完整的体系,大体可划分为六个组成部分:

  1. 总论:第一~十四章。

  2. 体育:第十五章。

  3. 教学论:第十六~二十二章。

  4. 德育论:第二十三~二十六章。

  5. 学制系统及课程论: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6. 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三.感悟

  夸美纽斯认为,“不仅是富人和有权势的人的孩子,而是一切孩子,不分男女,不分出身高贵或出身平民,不分富裕或贫穷,而是生活在一切城市和小镇、村落和小村庄中的孩子,都应该上学。”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不正是体现了受教育的人人平等性吗 ?这种普及教育为了使人成为理性的动物,成为万物的主宰,从而有益地利用此生,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想想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人,也许不受教育可以很好地生存,但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人一定受过良好的教育。也许你会说许多有钱的人不是照样没受过教育吗,但是他们所谓成功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靠什么去支撑呢?就像索尔蒂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学教育学,照样成为好老师;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所以一个人没受教育就像一个老师没有教育理论,好也好的有限。

  夸美纽斯说:任何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都能地步。一只筛子,如果你继续不断地用水泼去,它便愈来愈干净,虽则它不能够把水留住;同样,鲁钝和悟性孱弱的人,即使学问上面得不到进步,但是心性可以变得比较柔和……这些话语真的非常富有见地。他还对人的成长有先后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有些人小时候身体强壮,但是后来变得多愁多病;有些人青年时代多病矮小,后来却长得壮健魁梧;智性也是一样,有些人发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变鲁钝了,有些人原来很愚钝,可是以后变得敏锐、聪明。夸美纽斯的思考与我们现在的思想是多么的接近呀!想想我们的学校老师,对待一些智力有些迟钝,性格内向的学生又是怎样呢?有的老师会认为这个孩子有抑郁症,也许他只是性格内向而已。由于老师的疏忽,同学的疏远,孩子的自卑心越来越严重,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过早地下定论,应该让每位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爱,沐浴到教育的阳光。

  夸美纽斯提倡教学组织班级化。他总结了当时的新的教学组织的实践经验,把它们上升为理论,推动了教学组织的班级化。首先他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了干扰。其次,他确定班级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并据此制定了学年制以及学期、假期制和学时工作计划。再次,他还具体说明了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应有一定的目标;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讲授等。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夸美纽斯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很高。他对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提倡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人是有可塑性的,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有效教法,而不能死搬硬套地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这样只会害了学生。

  《大教学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给了我很多启发。从这本书里我可以看到夸美纽斯熟悉以往全部西方教育发展史,熟悉西方历史上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和教育经验。他对教育的研究理论是令人敬佩的。他提倡民主教育和泛智教育。我相信这部著作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典范。但是我想,夸美纽斯处于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他的思想肯定兼带时代的特点,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同情贫穷人的疾苦,提倡普及教育,民主教育,泛智教育。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另一方面,在世界观和教育观上都未能彻底摒弃宗教神学和唯心思想。这也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即使这样,也不影响《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会把这本书当做一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不断向前……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7

  我敬佩《大教学论》的写法和叙述风格,我也坚信,《大教学论》在300多年后的今天之所以依然流行,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特色的写法和表达。众所周知,作者的思想是著作的内核,但是我们何以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只能依靠“语言”这一媒介,尤其是对于没有统一符号系统的人文社科。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指出,我们能够得到作者心中的多彩的构图是经过三重炮制的,也即作者理解、语言加工和读者理解。值得肯定的是,不仅仅是历史学,对于所有人文学科,语言表达都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夸美纽斯十分注重“讲道理”的方式,至少,他思考了“怎么表达才能让人们理解并认同他的理论”这一问题。

  其一,“未尝离事而言理”。这是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的论述,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史论都是依事而发理,很多史论虽不以思辨为著,但恰恰由于它们据史而论,道理深入浅出,更加浅显易懂,因此他亦指出“六经皆史也”,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这是中国历史理论的.宝贵遗产。但是《大教学论》似乎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没有具体案例的支持下,教育学因其抽象、脱离实际似乎不被世人所关注,尤其是在夸美纽斯那个年代,对于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如果没有讲述的心服口服,很容易被世人所抛弃。但是夸美纽斯深入考虑了这个问题,整本书的论述并没有以讲道理为宗,而是借人们能够感知的自然界、事实来迁移论述。比如,他全书的指导思想是“教育适应自然”,他多次提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小鸟、花草树木等等;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举园丁、工匠、艺术家、画家、雕塑家等事例,由此推出教育应该做什么,道理深入浅出。比如作者试图论证学校教育要把握人成长的时机,他先指出“自然遵守适当的时机”,比如“一只鸟儿要想繁殖它的种类,它不会在万物都被寒冷冻僵了的冬天去繁殖……它只在春天去繁殖,因为那是太阳给万物带回了生命与精力。”在此之后,作者继续指出“园丁当心地不违背季节去做任何事情。所以他不在冬天去种植,他也只会在春天去种植。”这些事实摆出之后,作者认为有条件论述学校教育了,他指出:“人类地教育应从人生的青春开始。”经过这一类比,论述的道理自然就明显了。

  其二,叙述具有严整性。读罢此书,我敬佩作者的写作逻辑,为了让更多人信服,他以基督教的生死观开头,引出“获得永生的预备需要三个阶段——知识、德行、虔信,”随后,他进一步论证这三者其实是自然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我们要做的,只是通过教育发掘出来,因此,任何男女青年,都应该接受共同的教育,都应该进学校。论述到此,似乎并没有走进作者的核心,因此作者进一步观之,在此之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于是,改良学校是必须的。接下来,读者完全深入到作者创设的情景中了,至少,读者产生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在这样的层层铺垫下,后文作者用三分之一的大篇幅论述教与学的原则与方法才可以堪称经典。当作者论述教学原则与方法后,并没有结束本书,而是有见地的构想了四种类型的学校教育,使全书更加完整。重新审视,会发现作者的章节处理科学严整,层层嵌套,由浅入深。不仅如此,作者对全书结构的把握非常到位,四大板块设置合理,如此成功的设计就不失为一本经典。

  最后,我怀着崇敬合上《大教学论》,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书中很多的观点是可以慢慢品味的,第一次读的时候或许知之甚少,第二次读,甚至可以推翻第一次读的很多理解。我想,这正是夸美纽斯的成功之处,正是《大教学论》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的原因。至此,我告别夸美纽斯——这位“现代教育之父”,但是,这些珍贵的理论,我将受益匪浅。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8

  我有幸成为了一个文学社的一员,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几年里,我的读书笔记已经成为了我工作生活的一个方向。因为工作,我学习着更丰富更精彩的文学艺术,因为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的东西,使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思考更深刻了。

  一、读书笔记

  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我的人生财富。因此,每一天我都用心工作,从未停下来的脚步,一天一天地学习,看书,看报,我都是一天xx年过去了。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收获不同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使我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我坚持每个月的一篇文章《读者》,一直坚持这样写:《给我的一份信》,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努力,一种学习,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我也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作为大学生们的最初阅读见效的一个方面吧。

  读了这篇文章,作者思考得还不够透彻,我也不能很好的将自己读书心得写的更详细,我认为作为一个人,只要坚持,每天都有读书笔记,读了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理由,都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都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都能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来。因此,我也在读了几本书后,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

  二、读书心得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一直都是读书的心态。我的生活是平静的,我的生活也是充实的,我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这几年中,我读了不少有关文学方面的书,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也是读书的一种态度,因此,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享受。

  我的读书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我读的书籍是《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小学教师》等。我认为,读书应该是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花在读书的事业上。

  我认为,读书应该是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每个老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读书中闪光!

  三、读书体会

  读书,是一种文化,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心灵受到洗礼,也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读书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义务和使命!读书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我将利用我的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读完一本好书,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

  四、读后感想

  这次读书活动,是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的,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引路人。我将利用自己的读书活动,通过网络读书了解教育改革的动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工作展望

  读书,给了我们一种信念,一种境界,一种习惯。我将在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学习中,多读多思,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这样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读书计划

  每天的读书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周的读书时间不少于4小时。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9

  这个寒假,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后虽然不太能领略其中的精华,但还是有些感触。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这让我想到了班里的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又如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原则八也举了一个显浅易懂的例子:当一只鸟儿形成的时候,肢体与肢体连接,骨头与骨头连接,筋肉与筋肉连接。一株树木的情形也一样,树干是和树根连接的,树枝是与树干连接的,嫩枝是与枝柯连接的;所以,这些东西虽则都有成千上万,但整个都是构成一株树木的。一所房屋也一样,假如要能耐久,墙壁就必须建在基础上面,天花板和屋顶就必须建军在墙壁上面,总而言之,一切部分,从最大的以至最小的,都必须连接和装配起来,它们才能形成一所房屋。这几年,我们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实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一门也没落下,还特别开发了校本课程,如朗读、书法、形体、每周一歌等。看了《大教学论》这一章节,我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是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发展基础,建好牢固的连接、支撑框架。同时也为平时偶尔偷偷占用一点这些课程的时间去做语、数、英等区统考科目的习题感到惭愧,目光太短浅了,对不起自己的学生啊!是的,学生终生的学业应该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他们将养成一种习惯,能够轻易地、自然地从一件事情走向另外一件事情,让他们的眼睛将看到一个非凡的范围。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10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读师范时就对17世纪捷克大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大教学论》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真正认真的研读过,很是惭愧。所以本次假期,我找到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6月出版、任钟印翻译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来读。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感觉作者好像在进行基督教讲义,似乎和教学关系不大,可是慢慢坚持读下去才明白作者的精要所在。夸美纽斯在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3月28日,卒于1670年11月15日。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大教学论》一书承载了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全面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斯皮尔曼曾这样称赞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写的著作全给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是热切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要求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

  读完此书,我有以下感悟:

  一、尊重生命,让学生幸福学习

  《大教学论》的第一章标题“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是全书的指导思想之一。第二章“人的终极目的在于来世”,第三章“今生只是为永生做准备”,这两章,夸美纽斯在阐述教育的目的。因为夸美纽斯是一个基督教徒,他的学说借助宗教来宣传,所以我们要去掉其唯心成分,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对生命、对未来、对学生的幸福的关注。

  二、适应自然,让学习变得有趣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许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换句话说,夸美纽斯希望学习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展开。“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

  三、研究对象,让教学变得有效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和教学工作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以下几个有效教学的观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有用的原则。

  2.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采取班级授课制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

  夸美纽斯主张“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并建议采用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十人,各组都有一名学生负责管理,协助教师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功课。

  3.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是感觉论,即建立“感觉、理解、记忆、练习”的过程。

  4.教学原则的确定,强调适应自然。

  教学过程的`展开,除了要以感官为基础外,还必须遵守一些“规则”才能使教学过程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

  在书中第十二章第十八小节,夸美纽斯对学生六种不同性格的划分是这样的:“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坚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这三对相反的性格,我们一共得到六种不同的区分。”

  综上夸美纽斯的这些论述,明显让人感受到其中渗透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渗透了他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和有关教育平等的智慧。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怎样对待学生?是不是应该因材施教,分层对待?答案当然是不言自明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11

  1、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认识

  理论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己,而且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理底。理论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学习。因此,我们要坚持做到有时间、有学习效果、有反思,并且将理论联系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获得理论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应该把握好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的重点,把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在这个学期,我主要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教育理论方面,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以教育学生为中心,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学会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也能够积极认真地备课,做好课前的准备,不但可以把握教材,还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最新的教学实际动态。

  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余时间,认真批改作业,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和信心。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能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上的异常情况。并在平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也听取家长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问题我会做耐心细致的解说,尽量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12

  一、学习语文不是为了靠语文本身形成一部分博学和智慧,而是作为获得知识和给别人传递知识的工具。

  所以,由此而导致:不是所有的语文都应当学习,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学习很多种语文,因为这是无用的,也会浪费掉本来可以用于获得实用知识的时间。只有必须的语文才应当学习。所谓必须的语文是,本族语是在本国使用的,周边国家的语文是为了与邻国打交道时用的。

  二、并不是所有这些语言都要完全学会,而是只学到所需要的为止。不需要像说母语那样流利的说希腊语或希伯来语,因为我们不能同任何人用这种语言交谈。学到能读懂用这些文字写成的书籍就已足够了。

  三、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在年轻时,应当与学习事物结合起来,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熟悉和对语文的熟悉,即是说,我们关于事物的意识和表达它们的能力,能齐头并进。因为我们所要培养造就的是人,而不是鹦鹉,正如在第19章原则六中所说。

  四、由此,可得出结论,首先,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它所涉及的事物;因为事物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没有语文就不能理解事物,这两者是一起存在,一起履行其职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出版了《语文入门》这本书。在该书中,组成句子的单词解释事物的性质。据说,该书取得的成功不少。

  五、其次,一门语文的完全的、详尽的知识,不论它是何种语文,都是不必要的。任何人若想试图获得这种完全的、详尽的知识,那都是可笑的、无用的。甚至西塞罗(被认为是拉丁文的最杰出的大师)也不熟悉拉丁文的一切细节,因为他承认他不知道工匠们所使用的词汇,因为他从来没有和补鞋匠和工人交谈过,使得他要去看他们的手工制品,听他们使用的专业术语。事实上,他能有什么事物可以学习这些专门术语呢?

  六、那些将我的《语文入门》加以扩充的人没有注意及此,二是在其中塞进了一些不常见的词和与孩子们的理解力十分不相称的事物。《语文入门》就应当是时入门,进一步的任何内容都应当留给将来。对于那些不是永远不会出现就是偶然碰到也容易查找辅助读物(如词典、字典、会变之类)的词语,尤其是如此。正是由于这个理由,我中断了我的《拉丁文近义词补编》(在该书中我介绍了许多已废弃的词和不常用的词)。

  七、再次,孩子的智力和语文应当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上优先得到练习,使成人感兴趣的的事物应留待以后。如果把西塞罗和其他名家的作品孩子们面前,这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因为,如学生不理解教材,他们怎能掌握有说服力地表现题材的多种要诀呢?把时间花在使语文知识和一般智力同事循序渐进的是害死求实的努力上要有用的多。自然并不跳跃,人事也是如此,因为人事是模仿自然的。在教孩子们跳舞以前要先叫他走路;在教孩子战骑马以前,先让他骑玩具木马;在教他们说话以前,先教他们咿呀学语;在发表演说先学会说话。正如西塞罗所说,在一个人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不能教这个人发表演说。

  八、关于众多的语文,我们的方法是将它们归纳成八条规则,它们可以使学会多种语文为更容易的事情。

  九、(1)每一种语文都必须单独学习。

  首先应学习母语,其次学习在适当地方要用的的语言(因为我认为现代语首先应先于学者语文开始学习),然后可以学习拉丁文,学习拉丁文之后再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等。

  一种语文应在另一种语文学了以后学习,而不是同时学习,否则两者会学的混淆不清。只有在彻底学好了它们以后,用相同的语法、词典等对它们进行比较才是有益的。

  十、(2)每一种语文都必须有分配给它的规定的时间。

  我们应当留心不要把次要的学科变成主要的学科,或者把本来应当用来获得事物的知识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字。因为母语是与客观世界向感官的逐渐显露紧密结合的,它需要有数年的时间(8-10年或整个童年时代和部分少年时代)。然后,就可以进而学习其他现代语,每种在一年之内就可以充分掌握。拉丁语要学两年,希腊语一年,希伯来语半年。

  十一、(3)一切语文用练习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更容易。

  即是说,用听、说、读、重读、抄写、用手和舌模仿,尽可能经常这样做。参考前章第一和第十一条规则。

  十二、(4)在前章规则二中已经讨论过这一点。我们特别说到不得不从书本学习的学者的文字,虽然我们不排除现代语文。因为意大利文、发问、德文、波西米亚文和匈牙利文的学习可以归纳成规则,事实上已经归纳成规则。

  十三、(5)从语文归纳出来的规则应当是符合语法的,而不是符合哲学的`。

  这就是说它们不应细究词、短语、句子的原因和先行词,或找出为什么必须是这种结构或那种结构,对存在与文字和事物中的原因、联系、相似的或与不相似的、同类的与破格的细微研究是哲学家的任务,它只会耽误语文老师的时间。

  十四、(6)在学习一种新语文的书写规则是,已经学会的语文必须继续记住,以便把重点紧紧放在两种语文的不同点上面。

  要求主义它们的共同点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真正有害的,因为头脑比实际存在的更啰嗦更不规则的外貌吓住了。例如,在希腊文文法中,没有必要重复名词、动词、格和时态的定义或没有传达什么新东西的句法规则以及可以看做已经熟悉的东西。那些东西只需要在设计希腊文的用法以已经知道的拉丁文用法不用时提到。用这种办法,希腊文文法就可以缩减到少数几页,也因此更清楚更容易。

  十五、(7)一门新语文的最初的练习应当与已经熟悉的教材相联系起来。

  不然的话,头脑就必须同时既注意文字,又注意事物,因此会被分散注意力,被削弱。所以,头脑的努力应当限于文字,以便使头脑更顺利更快速的掌握它们。这种教材可以用用教义问答或圣经史或实际已十分有名的材料。

  十六、(8)所以,一切语文扣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即是说,通过实践学习,同时结合着学习一些仅仅设计与以往学过的语文的不同之点的简单的规则,同时通过与已经熟悉的教材有关的练习进行学习。

  十七、关于应当精心地学习的各种语文。

  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处所说,不需要同样精确地学习一切语文。母语和拉丁语最值得注意,我们应当全都彻底学会。这种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区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第一阶段 咿呀学语 模糊不清

  婴儿期

  第二阶段 成熟期童年 正确的

  年龄是 更趋成熟期童年 学会说的

  第三阶段 茁壮期 优美的

  成年期

  第四阶段 有说服力的

  十八、这种分级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原则。

  任何别的分级方法都将使一切陷入换乱颠倒,这是我们多数人经验过的。但是,如果提供了语文教学的合用的教材,经过这四个阶段,一切想学习语文的人就可以顺利的学会,即是说,学生适用的教科书、帮助教师的手册,这两种都要简短,符合教学法。

  十九、适合几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教科书应当有四种:

  (1)临门书

  (2)入门书

  (3)升堂书

  (4)聚珍书

  二十、临门书应包含有儿童绘画的材料——几百字,组合成句子,再加上名词变格和动词变化。

  二十一、入门书应包含有这门语文的通用词汇,大约八千左后,这些词汇应组成体现描写自然界生物的句子。再附加能确切知道这门文字的书写、发音、造句和用字的一些简短、清楚的文法规则。

  二十二、升堂书应包含有关于一切题材的用各种优美的的风格表现的各种文章,富有摘录的成语、作者的旁注参考资料。在书末应有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写的解释句子的规则。

  二十三、聚珍书系指就任何题材以严肃的目的和优美风格进行写作的经典作家的作品,附有有关评论的辑录有价值的段落的规则以及有关习惯语的精确翻译(一件最有意义的事)的规则。关于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些应选做学校的读物;另一些作家的作品应当编出目录,使得任何人想寻找就任何题材写作的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找出这些作家是谁。

  夸美纽斯关于语文的这段论述,不仅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简短有效的方式,而且对于学习其他语文也同样有指导意义。语言的学习对许多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不管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从夸式的经验来看,我们有时候是走了弯路的,过分注重于完全的知识,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去大力探讨的、实践的。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快乐》读书笔记12-12

论教学反思11-12

教学论与教学计划02-11

孤独论教学反思01-11

学教学论的心得01-27

英语教学论教学反思12-13

教学论学习心得11-26

矛盾论读书笔记(通用20篇)07-20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汇集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