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1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已经凸显出来。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他才不会是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会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闪亮的恒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我们一线教师虽然科研思路、方法等不及专业人员,但我们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是在学校这个“大田”、“车间”中对教育现象以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我们能随时进行观察、分析,掌握最真实可靠的资料,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谈“研”色变,觉得无从下手。要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得心应手,就要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
理论学习:教师教研的基石
对于教师而言,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简单地给予或传播给他人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谁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培养,必须通过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种“保鲜剂”,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师才能持续地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从而接受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和经验的补给。
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紧跟教育动态,了解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更应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教师需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怀揣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唤醒内心对自主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克服等待和依赖的惰性思维和习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和研修内容,促进个人专业素养的自我提升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只有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和成长,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更多有价值的人才。因此,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学习计划如下:每周我将阅读一篇教育理论文章,以加深对教育领域的'理解;每月我会订阅一本教育杂志,以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每学期我会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记录学习笔记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我还会多看现成的教育报刊杂志,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科研的新动向、新思路和热门话题。我也会尝试多获取各种专门性的科研信息,为将来进行科研选题积累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学习方法,并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我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水平和能力等,并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实践。同时,我会适当地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样不仅可以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还能帮助我认识自己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此外,我还会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我可以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以优化教学。
“一次充电,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永不停歇”的阶段,教师们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写作:教师教研的轨迹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细致记录,描绘出教师成长的轨迹,加速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过程,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应该升华为科研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反思等方式,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反思以及札记等,使得教育科研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实可行、触手可及。
教学案例——提升教研经验
案例分析,撰写教育案例是一个重新认识教育现实、进行反思、研究和总结、提高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师常常处于反思的状态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明确改进方向。这有利于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并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力。此外,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还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育案例的撰写和积累过程中,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教育案例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成果,也是撰写教育论文和课题研究材料的优秀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典型性,可以用来编写富有实际联系、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论文和课题研究材料。撰写教育案例、教育论文和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撰写教育案例是撰写教育论文和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育论文是提高撰写教育案例的途径,而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对撰写教育案例起到了提升作用。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能够促使教师将教育行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撰写教育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教育研究达到更高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撰写教育案例的作用。有了撰写教育案例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研究的开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形成探究意识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维活动。自我反思是教师的
教师应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这是一种研究方式。自我反思实质上是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在心灵中的交流。教师应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贯彻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展示教师双重角色的过程,在本质上说,反思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它是自评和他评结果的整合,是全面认识主体教育活动的科学影响、人文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结果。反思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更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教育理念和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是一种挑战,一种人格提升,一种全新的生命追求。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体验成长,领悟到成长的意义。
自我反思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关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始终以问题意识来面对这些教育现象。这样,教师逐渐培养出了具备教育家的专业眼光、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的特质,也能够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了问题意识后,教师就能够找到进行反思的切入点,其反思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广度和深度也会更深入,引导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探索。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倡导自我反思的实践,使自己具备这种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最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师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一篇篇案例、反思或体验来展现和实践新的理念与追求。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能够善于研究教学问题,敢于进行创新思考,乐于进行写作并掌握写作技巧。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思考、交流和写作都是对新课程的积极回应,并且是一种深度学习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也为成为科研型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博客:教师教研的平台
写博客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教师而言,撰写博客不仅有助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记录下所获得的灵感,还能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博客的整理和编辑,教师们能够淘汰掉粗糙的内容,保留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完善。此外,博客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博客上,教师们可以与名师进行对话,与专家交流,并与同行切磋。这种面对面的接触和心与心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专业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博客是一种适合教师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历与体验,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并与在线的同行及专家进行深入探讨的平台。通过博客,教师们可以打破传统的信息隔离,获得更多的互动与反馈。
沟通的状态,博客的出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通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知识的纵向传承和经验的横向交流。博客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平台,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问题与理论研究相互借鉴。而且,博客所记录的信息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宝贵第一手资料。
博客承载了教师成长的印记,铭刻着教师专业修养的历程,教师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而博客则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自主的平台,成为他们专业成长的工具和媒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博客的功能,让我们的科研之路走得更远、更广。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为了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有趣,不让每天上课都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我们应该鼓励每位教师去从事一些研究工作,这将是他们获得幸福的道路。”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我心情豁然畅快。多年来,我一直负责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管理能力,我也一直阅读相关的教育科研书籍。然而,这些书籍中充斥着许多陌生的理论术语,对我而言过于晦涩,读起来总是缺乏乐趣,最终我放弃了阅读。但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传递着教育科研的愉悦之情。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围绕着“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我们将从五个话题来阐述: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以及如何修炼它,规划研究行动的重要性,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话题二——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洞察力,在一线教师中尤为迫切。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但当真正去寻找研究问题时,却总是无法找到有价值的教学难题。我们的许多教研活动需要提高其实际有效性,关键在于从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问题、从新角度看待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确实是研究的起点,但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在寒假作业布置中,我特意强调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并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然而,寒假结束后,参与的老师并不多,可见大家仍缺乏发现问题的洞察力。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研究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在倾听时的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他们的倾听效果更差。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以及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语文课上,教师往往过多地采用“以读带悟”的方式,而静默时间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算是真正的阅读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促进孩子们通过阅读来获得思考的启示等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我们需要思考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研究的过程。
二是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学校通常会安排听课活动作为校本研训的一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只是携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却把本子合上了,这样的听课效果很不理想。实际上,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并进行思考,在任何类型的听课中都能得到启发,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课程。这个学期我们仍然会继续执行上学期的听课计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有效的观课和讨论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在学校中,上级和学校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让一线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他们整天忙于应付这些任务,没有时间去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不将学校的任务和要求转化为自己的研究问题呢?我认为,通过这种思考和研究,我们的行动所产生的效益将最大化,并且不会感到过度痛苦,而是在付出之后获得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3
一个学校发展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发展如何更是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整体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青年教师是21世纪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学校未来的希望,承担着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责任。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教育科室安排了今天的座谈会,旨在加强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成才,打造一支兼具德才双全的青年教师团队。我们相信,只有抓住青年教师的成长,才能赢得教育领域的成功。期待本次座谈会能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二、对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几点建议
教育科研在拓展视野、提升境界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这个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将对增进教学智慧、促进教师成长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一位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曾鼓励学校管理者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并将其视为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途径。
对于教育科研,青年教师一要敢问津,二要敢探索,三要敢创新。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入门做法。
1、视界高一点
教育科研的源泉在于教育实践。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课堂上的互动,都是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时最为珍贵和丰富的素材。因此,教育科研并非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存在。它是与我们紧密相关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参与的过程。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之其中。”初涉教科研领域,宜读一些经典的理论著作,看一些具有“储藏价值”和“穿透力”的名家专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教科研才有高度、力度,也才会有日后的发展和“大气候”。以前瞻的眼光去观望教科动态,以开放的姿态去感受教育新潮。只有与时俱进,教育科研才有生命力,根于校园、课堂的一线教科研才不至于短视和琐碎。
2、落点巧一点
科研的开展,特别是论文的撰写,需要两个关键要素:实践和创造力。实践是建立根基的必要条件,而创造力则是灵感的源泉。成功的起点应该是高远的目标,而基点则必须扎实可行。最终,落点的选择则需要巧妙运用智慧和技巧。
换个角度思考。如对“提问”这一现象的探究,传统的、惯性的思维是教师如何巧妙设问有效启发,这样的阐述,踏步在“教”的层面,很难别开生面。但如果切换到“学”的角度,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出发,那么“老生常谈”或可蹊径另辟,风景殊异。
在探索和总结教育现象时,理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乏理论的支持,很难做到全面而有深度的分析。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需要善于选择适合的理论进行支持。例如,在研究差生成因时,选择以认知论或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支持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如果我们大胆地采用弗洛伊德的学说进行探究(当然是有足够科学依据的前提下),那么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那么,你的一篇“青春期学生成绩起伏原因的初探”或许会让人刮目相看。换个说法表述。
3、内容实一点
教育是源自于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创造力。教育科研也应该是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我们不应该追求虚无的高调,也不应该迷恋时髦的术语。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玩弄虚伪的架子,搞一些抽象的概念,“空谈学说”,对人对己都是十分有害的。只要翻看教育大家的著作,你就会发现,那些“大道理”、“新理念”实际上非常实用、亲切。它们是从生活中汲取的智慧,是教学实践的升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活的教育学”、陶行知的“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阅读这些著作,让人如沐春风。
注意个案的整理、“信手”写点教后感,这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教科的入门都有实实在在的帮肋。
4、笔法活一点
有的人一搞教科研,就阵势摆足,欣欣然,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我在搞教科研啦”;而有的人则始终顾虑重重,惶惶然,老在追问“我是搞教科的料吗”“我的文章像论文吗”。前者气躁,坐不得冷板凳;后者气虚,做不了大学问。
我们说,生活是活的,教育教学是活的,构建其上的论文完全没有必要老气横秋,铁面孔一副。死要面子,端臭架子,生吞活剥,故作高深,这样写成的论文到头来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干巴巴,使人读着味同嚼蜡。论文要“活”,除了材料“活”、观点“活”,笔法也至关重要。
首先要提及的是题目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举例来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写结合”的小论文,这个话题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最初我给这篇文章起名为“挑战阅读”,但后来改为了“链接读写”。令人惊讶的是,从投稿到发表仅用了一星期的时间。我相信这种惊人的快速度部分归功于标题,特别是其中的“链接”一词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我们绝不能小看题目的力量。
其次小标题、“言辞要活跃。比如《展现你的个性,提出问题吧》,光芒也肯定是一个活跃的词语。这篇文章的话题——课堂提问,毫无疑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话题需要有新意,观点和角度当然重要,但是文章的呈现方式焕然一新,效果也会不同凡响。这篇文章提出:提问不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辩证性,还需要具备个性化特点(即教师的提问要有独特风格)。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三个问题”:引人入胜的开头问题;独特的中间问题;余音绕梁的结尾问题。因为言辞生动活泼,所以这篇文章也会被编辑欣然接受。”
最后,再与初涉教科研究的青年教师共勉两点:
(1)、胆子大一点。
“初生牛犊不怕虎”,轻装上阵,无牵无挂。大胆投稿,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别要珍视来自于切身体验的“直觉”和第一手资料。
(2)、心态平一点。
不要急功近,不要追求过高的目标,不要贪求太多,也不要经常抱怨。时间虽然有限,我们总能抽出时间;条件虽然有限,但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教育科研之珍贵在于发现精神、探索欲望和积累经验。只要具备了这些,我们还会缺少面包和收获吗?
(3)、要使青年教师牢记谦虚谨慎。
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有真才者,必不恃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人可以有德,而不可以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这就是讲的谦虚精神。中国历史上常说的“大智若愚”,就是说有才智不露才华,似乎很愚笨,其实最懂谦虚。我主张在我校重用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政策上也应给以倾斜。但作为青年教师本人,要正确对待自己,不要喜欢自吹自擂。个人更不要恃才要挟领导和
一个人若过于自我吹嘘,实际上就是在贬低自己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人们赞美我谦虚,这样又增添了我的美好;而如果我自夸自大,只会进一步毁坏我的名声。”
综观历史,“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才能够得到进步和成长”,“不止步于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内的人才能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轻视他人的人才能够避免尴尬和受辱”,“不畏惧挑战的人才会面临更多机遇”。这些事例屡见不鲜,从而说明了一个道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常常源于是否谨慎行事。”青年人应该深刻领悟这个道理。
(4)、青年教师一定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精神。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年教师通过努力,超过老教师是自然规律,也是我们的期望。但依我看,在治学的态度上,在如何做人上,年青一代恐怕有许多方面还需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要本着高度责任感,尽职尽责,认真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使其养成“勤勤恳恳治学,老老实实做人”的习惯。
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书笔记06-22
教师教育书籍读书笔记03-30
教师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08-15
教师《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05-16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05-15
教师读书笔记08-01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1-01
教师读书笔记07-24
教师读书笔记(经典)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