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6 17:07:5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1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一部分内容,感觉很受启发。其中有几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到别人对你指出错误就生气,别人表扬你时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靠近,良师益友就会离你而去。这句话让我想起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

  暑假里我每天都要练习几张毛笔书法。有一次我刚刚写完了一张,感觉写得非常不错,就炫耀着让妈妈看,希望得到她的表扬。可妈妈却说:“有几个字写得不工整,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没有写出字帖上的'味道,再接着练习。”我一看妈妈不但不表扬反而批评我,顿时火冒三丈:“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呀,有本事就写一张比我还好的字来!”妈妈听了非常生气,就又批评了我几句。我更加气恼了,就怒气冲冲地跑进自己的卧室,重重地把门摔上,不理妈妈了。可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后悔了,不该对妈妈那样说话,惹妈妈生气,感觉自己很不懂事。

  今天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听到别人的表扬,应该态度谦虚;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你也要虚心接受,只有这样,你的良师益友才会多,你才会更加进步。

弟子规读书笔记2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弟子规读书笔记3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老师让我们回家背诵。同学们没有一个有怨言,因为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名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接待人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然后做到了这些还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

  看了《弟子规》,我发现,有很多的要求我们都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现在很多学生偷偷摸摸的出门去网吧,不告诉家长,让家长非常着急。放学回来,又不和家长说一声,直接把书包一扔,就急冲冲的去写作业了。从来不守孝道,而这又违反了“斗闹场,绝勿进”的规则。所以做任何事时都要先考虑一下后果,否则会犯下大错。

  其次,是信,任何事,都得以诚信为先。“诚交天下客,信从誉中来”。诚信是经商得到的基础,更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政治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他今天可以欺骗他人,甚至获得利益,但迟早会身败名裂!”是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一些奸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诚信,用尽了一切奸诈的手段,骗取了很多不该属于他的钱财。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人丢了“信”——火腿肠中有三聚氰胺,小吃中查出了地沟油,甚至连奶粉中都有了对婴儿不利的激素……他们都忘了“信”。而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少了诚信,那我们该怎么生活?那些制造奶粉的奸商有了孩子,还会放心让孩子和自己制造的奶粉吗?不会的,想都不用想,他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喝的。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信。

弟子规读书笔记4

  “出则悌”,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之间做到互相尊敬,和睦相处,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敬。

  “谨”告诉我们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衣着要整洁,符合自己的身份,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多为别人着想,凡事多予别人方便。行为规范了,外在素养自然得到了提高。“信”告诉我们日常言谈举止的规范,尤其是“见未真,勿轻传,知未的,勿轻言”。

  凡事不要妄加评论,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切记“祸从口出”。言谈得体了,内在修养自然会提高。“泛爱众”、“而亲仁”,主要告诉我们思想道德行为的规范。众人平等,皆需相亲相爱。不要自私自利要尊重他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和品行高尚的人相处,通过向他们学习,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余力学文”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的规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常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用功自会领略其中的精髓。

弟子规读书笔记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妈妈说过,爸爸说过,老师也说过,可我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我对这句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方圆,什么才是真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弟子规》给我们规范了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想我们会是一个文明高尚的小朋友。

  就说我吧,我以前学习习惯很不好,又不讲卫生,妈妈经常说我,我很不高兴。学习弟子规后,我慢慢地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妈妈也开心地笑了,夸我懂得了不少规矩。

  弟子规里有一段叫有余力,则学文,这一段中有一个故事。

  内容大致是: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所以知识渊博,人们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得用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得用这“三余”学习。董遇生活很贫苦,但他专心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董遇面对重重生活上的'困难,他没有回头、放弃,我们并没有遇到困难,如果不专心读书学习,就辜负了爸爸、妈妈、老师,和亲人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照董遇说的那样利用“三余”学习。

  没有规矩,真的不成方圆,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我们从小就应该人人守规矩,尽责任。行为上守规矩,学习上守规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规和矩画出真正的方和圆。

弟子规读书笔记6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好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好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时刻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因此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方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明白,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必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规读书笔记7

  中国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有《诗经》、《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以及《三国演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弟子规》。

  里面有让我印象最深的有“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意思是:称呼长辈时,不要叫名字,对长辈,要有礼貌。“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意思是:年纪小不要贪杯喝酒,如果喝醉之后必会丑态百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及时答应,不要拖拖拉拉的拖延时间,借此不做。“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及时回应,并来到他们身边,然后到相应的地方,如果没有看见人,也要在那等。“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意思是:自己的'衣服要有一定位置摆放,而不要随意乱扔,以至于衣服沾满灰尘,变得又脏又乱。“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要以诚信为先,随意的说话,又不讲信用,那就不必信这种人的说的话了。“过能改,归于正;尚掩饰,增一章。”有错能改,就归于正,而不及时改正,还去掩饰,便是错上加错了。……

  《弟子规》让我体会到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多太多,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谢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自己苦,帮助更多的人。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人的提升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社会,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书笔记8

  因为院系举办《弟子规》演讲比赛,我接触到《弟子规》这本书,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孝”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弟子规》的真谛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孤孤单单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狗孔釉倨凭赡且彩羌摇@先艘牟皇墙鹎皇亲』龅姆孔樱且桓鲇屑胰说募摇@先宋优闫渌校先说南M皇亲优芏喽嗯闩闼牵喙匦墓匦乃牵茉谝黄鹣硎苋耸兰渥钇匠L炻字帧?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弟子规读书笔记9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一样,因为不仅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本事,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我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向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我整理自我的物品摆放位置,此刻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忙很大很大,今后我必须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须会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万达指导教师姜崇艳

  今日,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必须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必须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理解。"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来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样意让我补习英语,可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仅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那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经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书笔记10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认真遵守《弟子规》中的每一条。

  首先,我们应做到孝敬父母。现在,父母们都把我们捧在手心里,无比的疼爱我们,可有的孩子却不知道感恩,目无尊长。

  《弟子规》上说:“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还能做到孝顺父母,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更别说父母是那么的爱着我们,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好像父母做什么事都是理所应当,我们为什么不替父母想一想?我们难道不应该体谅体谅父母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意思是:我们照顾父母时,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帮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体谅父母,尊敬父母。

  不能给父母丢脸,照顾好父母,好好孝顺他们。平时我们可以帮父母倒杯水,为他们捶捶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菜、洗碗,扫地……关键是不能一时兴起,而要长期坚持,每天都把关爱像父母那样回报给我们的亲人。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用最优异的成绩去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读书笔记1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尽管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本学期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我在教授《弟子规》原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中学,玩中记,让诵读《弟子规》成为一种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拍手诵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诵,在诵中悟,并结合史料中有关故事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并感知《弟子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反复诵读中掌握了其韵味和节奏,在课下再让小组长组织学生比赛诵读,让学生边玩边吟诵,让经典不断渗入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了健体与健心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二、画中解,演中悟,让理解《弟子规》变为一种享受。

  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播放《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或者音像的方式进行诠释,更注重引导孩子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套曲演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三、家中行,校中做,让践行《弟子规》内化为一种本能。

  教师每周一节《弟子规》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来指导孩子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上课前能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此外,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会被学生悄悄捡走。由此可见,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弟子规读书笔记12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当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此刻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够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当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当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当恭敬地听而不能够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悲痛。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读书笔记13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规范、道理;做人应知的规范,应知的道理。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首先阐述了如何尽孝。在“入则孝”这一节中,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依稀记得曾经的我因为心里的小小叛逆,却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远离父母,同时也摒弃了他们给我规划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觉得和他们有隔阂、有代沟。对于他们的`话,总是默默地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然而,当我步入了社会,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才开始为当初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后悔。曾经在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一条能够预见未来的路,总好过现在的不知所措。当我慢慢的发现,仅仅是陪伴父母这件小事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时,我开始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会成为我多年后的遗憾和无奈。

  很多人都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入则孝”恰恰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并非一时之念想。所以以后我们要心怀对父母的感恩,将孝心落实到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上,这样就不会再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为难和悔不当初的感叹。

弟子规读书笔记14

  今天我朗读并背诵了《弟子规》,从“弟子规,圣人训”一直到“事诸兄,如是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要孝顺长辈,冬天的时候要用自己的身体焐热床铺,夏天的时候要把床扇凉。长辈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要主动给长辈让座。

弟子规读书笔记15

  所谓“弟子”,狭义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广义上说,所有人都可成为弟子。首先,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因为即便你不学《弟子规》,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是有教育传承性的,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机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才的教育雏形。所以,我们不能绕开孔圣人的时空作用和影响,也不该觉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尴尬的事情,因为我们继承了中国的文字和思想,就潜移默化的继承了我们中国古代先贤圣人的遗脉,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语,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语、俚语等,都能从《易经》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们知道,为《易经》建立图符,著辞、立传的'三位圣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说我们是古人的弟子,一点不为过。我们应该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敬畏感。“规”就是行为规范,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们都该学习聆听圣人的教化,圣人的训指。圣人也好,古人也罢,首先都应该是老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传承经验的人,所以,从老人处学得智慧,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少走错路。

  弟子规总共从七个方面阐述问题,这个提纲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最能直接去体会到它的含义,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忠臣出孝门”的说法,一个人能否懂得孝顺老人,是会影响一个人做人做事层次的,所以说,“孝”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中国的汉字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如果去思考这个问题,能悟到很多东西。“孝”和“老”字比较看,“老字头”下有“子”为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应该顶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头”下怀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这把刀像在雕琢我们的皱纹,它像摧残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这把风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们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转乾坤,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边的人,“弟”字旁一个“心”字旁,引申来看,就是用心关爱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是为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间矛盾重重,对家人总归是一种伤害。“弟子规”把首要学习的内容,放在了“孝、悌”上,因为古圣先贤早就认识到,“孝悌”是一种体用关系,孝字为本,悌字为用,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和影响,所以说,一个好的社会,要想健康良性的发展,本身离不开家庭氛围的教育和熏陶。

  “谨”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为,敷衍塞责。“谨”字涵盖的是一个人态度,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姿态,做人的姿态就是做事的姿态,有了这个姿态,我们才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伦这个大的范围。“谨”作为一个章节,有必要让我们从中悟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乃至起心动念,都应该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虚与委蛇,善伪巧诈,应该学会老老实实做事。现在人看到孩子聪明,都说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夸奖孩子,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用到了“奸”字,终归不是什么好词。这也恰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小聪明,善信力量的培养,实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独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如今经济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若没有良好的信誉作为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会变得虚妄。在后面,我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现状,深入并展开谈这些内容。

【弟子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笔记12-09

《弟子规》读书笔记02-15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1-25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范文09-11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5篇01-17

弟子规读书笔记15篇12-15

弟子规读书笔记(15篇)02-13

《弟子规》读书笔记15篇03-21

《弟子规》学生读书笔记15篇01-26

弟子规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