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优选)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
《我与地坛》是一部记录着作者史铁生对生活感悟的散文集。其中,地坛是作者在其中寻找自我和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的地方。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本书的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作者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他通过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并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指出,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丰富。同时,他也指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提醒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感恩我们所拥有的。
作者在书中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是一场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指出,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不断向前迈进。同时,他也指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提醒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感恩我们所拥有的。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向读者传达了许多生活的智慧和经验。他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放下,不要过于执着于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和珍惜,不要总是追求更多的物质和外在的东西。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和反思的书籍。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更好地珍惜和感恩我们所拥有的。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2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洞的啄木声。”作者史铁生用一串飞扬而典雅的文字带读者来到了北京的地坛里,倾听他的絮语和沉思。
史铁生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他青年时期双腿瘫痪,接着患上肾病,开始从事写作,最后又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通过这些短短的介绍,我仿佛已经看到这位身残志坚的人艰难而痛苦的一生。但读了《我与地坛》后,我惊讶地发现,他的文字中并没有频繁地抱怨和自怜自艾,而是描绘了很多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怀念了很多帮助他的人。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文字吸引着我读完了这本书,令我感触很深。
“死神最初的克星不是别的,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真挚而深厚的情谊。”在史铁生的书中,父母、朋友、妹妹、插队时的乡亲们、友谊医院神经科的医生护士,都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动力。这些人的无私、奉献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许多人:他们为我做了很多,可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意识不到,做出伤人的事情,或是让他们失望。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身边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在《复杂的必要》这篇文章中,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没有了机会,只剩下了后悔。我很庆幸我还能放下我的倔强和羞涩,带给我爱的人快乐和骄傲。
作者史铁生在写作中找到生活的希望,并释放自己的过程也让我十分触动。他告诉我,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
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生活应该关注积极美好的一面,化消极为动力和机遇,并珍惜生命中善待我们的每一个人。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心灵的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3
人生有大悲剧,世界有大荒凉,生命有万古愁。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多少劫难,多少苦楚?没人知道。
但如果,禁受不住命运的折磨而变得失魂落魄,那你就错了。史铁生就是一个对的范例。他在他最好的青春年华里残废了双腿,这就犹如盛放的花朵忽的凋零了。他不愿意面对残酷的事实,可是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在地坛里思考生死。要不要去死?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写作?读到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有细细地思考过。
为什么要死,只有当自己把人生活得精彩,有价值,觉得没有遗憾了,才能明明白白的闭上双眼,不是吗?人是为自己而活,自己做的事第一就是应该对得起自己,再谈对得起别人。写作,相当于是史铁生的爱好、工作,而我的学习就相当于我的工作。学习,说白了就是为我们以后进入社会所做的铺垫,为什么要学习,就是让我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快乐。这样想来,我真觉得我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让我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父母。
《我与地坛》给我的感悟不仅有关于生死,还有关于母爱。就像文中所提到的史铁生的母亲。“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位母亲,和其他母亲一样,当孩子遇到苦难时,她会十分紧张,甚至比孩子还要伤心。
母亲都想帮助孩子,虽然怕刺激到孩子,但是沉默又帮不到他,只怕他越陷越深。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有一回,我语文期末考试因为字体不工整,在作文严重丢分,最后的分数也只是八字头,可是我每次语文考试都是九字头的呀!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毕竟五年级上学期的成绩对于小升初可是很重要的呀!妈妈在我旁边,没有说话。等我心情平复了,她鼓励我,说:“没关系,这回考砸了,下回考好就行了。下学期努力,把你的`字练好就行了。别难过了啊……”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开始努力,在下学期的时候,我终于达到了我理想的分数。我和妈妈也是十分开心的。看来,我这成绩除了我的努力,也少不了妈妈的鼓励。
史铁生的这篇《我与地坛》让人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它既让我学会了感恩,也让我懂得了坚强。也让我对心灵进行了一次审问,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4
《我与地坛》是一部记述地坛成为历史文化古园历程的著作。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地坛的演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而深沉的历史画卷。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简洁而深邃的文字,描述了他与地坛的点点滴滴。他时而独自行走于地坛之中,感受着古老园林的气息;时而深入探讨地坛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坛。
作者通过记述地坛的变迁,把地坛从一座荒芜的`古园重新建设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名园的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充满了对地坛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让人读后不禁感叹:原来地坛有如此多的故事和历史底蕴。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描绘地坛历史变迁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和人类精神的经典之作。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5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他凭着丰富的想象,用生的欲望,艺术的手法,将残损的躯体表达得淋漓尽致。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是作者思考的载体。是作者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思考命运,反省自我,挖掘灵魂,洞悉无常,以地坛为载体,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慨时光流逝,对生活的不满,以及抱怨。地坛让他拥有了人的肉体和灵魂,让他更像一个人。让他由里及外散发着浓厚的人情味。
我与地坛,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却隐含着很多不简单的哲理。它表达了作者对地坛的尊敬与喜爱,也表达了作者不甘于平庸,要与地坛一样,不卑不亢,活出自我,活出灵魂,活出生命的价值。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6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有着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气息,是一座包容万物、开放而又永恒的祭祀场所。地坛在史铁生的笔下,更像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载体。
史铁生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融入地坛之中,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他通过对地坛的'观察、思考和感受,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提醒我们,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是永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绽放自己的光芒。
此外,史铁生还通过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爱的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包容和接纳,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只有用心去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我与地坛》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生活。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用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7
好段摘抄:
(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让人联想到风华正茂的牡丹忽地被踩在脚下,满是无情。“绝望”,这是脑海中首先想到的词。史铁生最初的日子也却是如此。幸而他在某个午后邂逅了地坛,这有些宿命的味道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又或者,是扶正了他的轨迹。
作者用了“荒芜但并不衰败”来形容这个园子。有的时候想,若它不是个有着斑驳的琉璃、颓圮的老墙、飘摇的树叶,还有那“摇头晃脑”的蚂蚁、“一朵小雾般的”蜂儿、“会忽悠一下升空的”瓢虫的荒芜园子,换作欣欣向荣的大花园或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或许他就不会有那样细腻的思绪与略带沧桑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史铁生和地坛有着共同之处——他“身残但并不颓废”,“落寞但并不逃避”。他的内心许是和那些缠绕在褪了漆的柱子上的青藤一样,是生生不息的吧。
(二)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句话蓦的出现在文中让我着实为之震撼。
在史铁生最为落寞的时候,是母亲细心呵护着他生存的火焰,让它在微风中疲惫地晃动着而不至于熄灭。然而他的母亲是不幸的,她的儿子“被命运击昏了头”,却只能无言地望着儿子的背影,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拥有这份夹杂着辛酸与纠结的母爱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
那时的他对于那些遍布园中沿着他的车辙细细寻觅的脚印,早已刺破“倔强”深深地烙在心里了。然而就在他小有成就,理应回报这份磅礴的爱时,却再也无力和母亲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或许上帝是对的,但也因此让她携带着这苦离开了人世。终究还是会有遗憾与内疚的吧。
(三)
“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会死去?”人总是带着这两个问题降生,然后带着这两个问题离世。
地坛是最适合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场所,因为它洒满余辉的宁静和万物窃窃私语的生机。恐怕史铁生也是思考这两个问题最合适的人选之一,因为他在那样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龄所经历的遭遇。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继而有了他的结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虽然他接受了生的事实,可还没有寻找到生的方式。于是他开始寻找一个活着的理由。
(四)
有这样一对老人,他们一步步从中年走来。妻子从最初的“攀”到了后来的“搀”,仅仅一个细微的动作之差,却见证了爱情从相爱到依存的过程。这是永恒的。
有这样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与作者寥寥几句对话,却使两个陌生人周遭的空气陡然变得柔软了。这是温馨的。
有这样一位饮者,随便的衣着随便的姿态,却在抬头饮酒时透着“醉翁”的气质。这是脱俗的。
有这样一个女工程师,以朴素的妆容优雅地踱过园子,举手投足间带着清幽。这是飘逸的。
有这样一名长跑家,用意志坚定的步伐推开了一扇扇紧锁着的铁门。这是不懈的。
这些是他们活着的理由。
(五)
人一出生,总是带着两件附带品——幸福与苦难。可见苦难本就是归属于生命的,而生命也因为苦难而得以成长。
“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若是没有前方牺牲的战士,就不会有满腔热血的斗志。
若是没有被荆棘划破皮肤的古猿人,就不会有今天灯火通明的高楼。
若是没有黑暗所带来的冰冷,就不会有阳光满地时的幸福。
然而问题又来了: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
于是就有了命运不公所带来的种种差异——脚下传来的声声哀鸣与头顶飘过的盈盈笑语。但是不论是哪一边,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充斥着对比的世界。有美与丑、善与恶、智与愚……正是因为两者的共存才使得美丽、善良、智慧这些东西愈发夺目。换种说法,是绿叶造就了红花。
绿叶是伟大的。受苦难者是伟大的。伟大地存在着,这就是理由。在我看来,史铁生自始至终在诠释一句话:先知死,后知生,然后知何以生。或许这就是人用一生来完成的问题。
赏析:史铁生的文字很美。喜欢他在地坛里平静地呈现出那些描写落日光辉、雨燕高歌、苍黑古柏以及四季中不变风貌的语句。但是更为吸引我的,却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沉重与苍凉。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8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多年创作的精华,透过地坛这个精神家园,我们可以一窥他内心的世界。本文旨在通过阅读这篇散文集,探索作者对地坛以及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是一个充满感情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他试图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通过地坛,他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了文字中,形成了一部部饱含深情的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史铁生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作家。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地坛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他的笔下,地坛不仅仅是一个实物,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作者对生命、情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考涵盖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童年到老年,从家庭到社会,内容丰富且深刻。
在分析部分,我将从主题、结构和内容三个方面对《我与地坛》进行剖析。我发现,作者通过地坛这一主题,探讨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结构上,散文集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先总述地坛对作者的影响,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作者对地坛的思考。在内容上,作者通过对地坛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情感和价值的感悟。
结论部分,我总结了《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我认为,作者通过地坛这个精神家园,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我与地坛》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地坛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9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20xx年全国十大散文榜首。这部书是史铁生长年积蓄、锤炼而出的上乘之作,内容情感丰富而深刻。我相信读后会对你有所启示。
全文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在地坛中寻找自我,第二部分,作者思考了生死,并在思考中找回了自我,第三部分,作者对地坛生出了敬意。
作者在第一部分时,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年轻的心境,和年轻的、迷茫的、痛苦的、挣扎的、无助的、无奈的、绝望的、崩溃的.的心理。
第二部分,是全书最震撼人心的一段,作者思考了生死,思考了人为什么要出生,为什么要死亡,为什么要痛苦,为什么要幸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痛苦、挣扎、无助、无奈、绝望、崩溃时,从中寻找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人。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与地坛的相处,以及在思考生命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展现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主人公以地坛为背景,通过与地坛的对话和相处,探索了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在作者笔下,地坛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物体,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灵性的`存在,与主人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和人生追求的问题。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面对生与死、荣与辱、成功与失败等人生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
《我与地坛》的叙事风格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
在阅读《我与地坛》这本书时,我被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洞察人性的力量深深吸引。书中的故事和思考涉及到生死、家庭、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和无常。他强调了珍惜当下、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应对挫折和痛苦的技巧。这些观点和技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他的.人生经验和故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故事和思考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也让我更加珍惜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生和人性,也让我在反思和成长中不断前行。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2
史铁生,听到这个名字大多和我一样有着初中学历的人来说都很陌生,因为他的一些散文文章没有出现过在初中教材上,只有高中以上教材才有他的作品,我也是不小心偶然的接触到了史铁生及他的作品。
如果人的一生能用三个符号来表达,句号、感叹号、问号,那么孔子、孟子的一生能用句号来表达,因为他们创造出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制,岳飞、文天祥等他们壮志未踌便离开了,所以用感叹号来结束,而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世上,又蒙笼的过了一生,我们这类人的一生就用问号来结束,我觉得史铁生就是用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来结束了他的一生。
《我与地坛》这是一篇励志、抒情的散文,也是一篇思念母亲及阐述母爱之伟大的文章,也是致地坛和自己人生的一封感谢信。这篇文章也能说是他与地坛的一个结晶或者一个产物。“正活到疯狂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如五雷轰顶,二十一岁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情感都寄托给地坛,他在地坛思考生与死,在地坛与死神做斗争,最终他谢绝了死神的邀请,坚强的把他人生的问号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史铁生能说是当代中国最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以及《我与地坛》和他的生命完全连在在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欢笑和明朗,他的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他一如既往的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出他是怎样活出意义来的。他居住在自己内心,仍旧苦苦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坚定的与未明的事物做斗争,坚定的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他的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的唤起了我们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他在《我与地坛》文中多次提到他残缺的身体,无可厚非的就是激励我们,而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自干堕落?又凭什么理由对生活麻木?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3
人一出生,总是带着两件附带品——幸福与苦难。可见苦难本就是归属于生命的,而生命也因为苦难而得以成长。
“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若是没有前方牺牲的战士,就不会有满腔热血的斗志。
若是没有被荆棘划破皮肤的古猿人,就不会有今天灯火通明的高楼。
若是没有黑暗所带来的冰冷,就不会有阳光满地时的幸福。
然而问题又来了: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
于是就有了命运不公所带来的种种差异——脚下传来的声声哀鸣与头顶飘过的盈盈笑语。但是不论是哪一边,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充斥着对比的世界。有美与丑、善与恶、智与愚……正是因为两者的共存才使得美丽、善良、智慧这些东西愈发夺目。换种说法,是绿叶造就了红花。
绿叶是伟大的。受苦难者是伟大的。伟大地存在着,这就是理由。在我看来,史铁生自始至终在诠释一句话:先知死,后知生,然后知何以生。或许这就是人用一生来完成的问题。
赏析:史铁生的文字很美。喜欢他在地坛里平静地呈现出那些描写落日光辉、雨燕高歌、苍黑古柏以及四季中不变风貌的语句。但是更为吸引我的,却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沉重与苍凉。
对史铁生这个人我是了解少之又少,说来惭愧,只知他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废了双腿的倒霉作家。尽管他那本《我与地坛》大名鼎鼎,却不曾入得了我的法眼。第一次有了想读史铁生书的欲望是见着程浩在《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里面有谈到过他,说一想不开就会去看《我与地坛》,也算不清看了多少遍了,大概有百遍了吧。当时看到那段话就目瞪口呆了,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才能让读者读过百遍呢?我想程浩身上必定有一部分像极了史铁生,也许说就是以史铁生的思想,生活轨迹为基础的分子所组成的会更为恰当一些,不然程浩如何能在《我与地坛》中一次次找到自己了解自己呢?史铁生那句命运嘛,休伦公道!,不知给程浩带来了多少生的希望,才让他由衷发出感慨,不幸与幸运都要有人承担才行啊。”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在史铁生最为失魂落魄的日子里,他来到了上帝为他苦心安排的栖息场所,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的地坛。第一次摇着轮椅进入地坛时他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他能逃避一切痛苦愤怒的地方,一个能让他”默坐,呆想“的港湾。在这里他能忘却最狂妄年龄的一切不幸,推开耳边的嘈杂,窥看自己的灵魂。陪伴他挥洒青春的是它,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当寂静阳光平铺把道路上每一个坑洼映照地灿烂之时,史铁生在颓墙边看书,当那对煞羡旁人的冉阿让和柯赛特在沿着地坛漫步时,史铁生在荒草旁写作。当彼岸的旭日升起此处的夕阳收起苍凉残照之际,铁生在这专心致志地思考。就是在这个偏僻的园子里史铁生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对生死的理解,用笔杆为自己捣鼓出了一条路,一条前无古人只得靠自己摸索的路,一条仅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且不谈他生命的厚度,单是在地坛这一并未有太多变化的环境下能不断汲取新知识产生新感悟,就足以令我羞愧不已。想到自己有时将思维的狭隘归结于没有足够多的渠道认识世界,这真是愚蠢至极的行为!看看摆在史铁生眼前的都有些什么呢,伫立在那的藏黑柏树,石阶上铺着的褶皱报纸,自然坦荡的野草荒腾......但他的思想源泉却未枯竭过,他自问”适合小说的生活素材为什么就要到你这个跛子这里呢?,人满世界都有灵感枯竭的危险,凭什么你能一片接着一片写下去呢?”,自答到:“因为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因为想活着,所以才不断写作,因为需要写作,才不断思考,琢磨,关注,咀嚼。我问自己:你想活着吗?想活。怎么个活法?不知道。这样不思考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因为缺少了一座连接思维与欲望的桥梁,并非什么缺少认知世界的通道,那与这座桥毫无干系。这座桥是抽象的,不可触碰,除了自己没人能明白,就像一本学生证一样,当且仅当属于你的那本被你持有时,它才有效。当你踏上这座桥时,你会看见令人沉醉的美景,你会体会到蕴含在沿路风景中所有独特的情怀和意蕴,情迷其中,醉生梦死。你拥有一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或一部豪华舒适的小轿车,也可能仅是步行,这都无足轻重,因为你并不会感觉到疲惫,这是十分神奇的事情,仿佛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注入你的身体,用以抵消前进所需要的能量。”前方太阳正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我想早日踏上这座神秘的桥梁。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第二章中对母亲的描写令人潸然泪下。他写道:“我那时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离家去地坛,从那园子回来后又像着了魔一样什么也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情不该问,便犹犹豫豫想问却最终又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每次要动身时,她就无言地帮助我准备,帮我上了轮椅车,看我摇到小院“。在一次史铁生因事突然返回时,看见母亲还呆呆的站在原地,还是送他走的那个姿势,许久后才反应过来,对着自己被厄运折磨着的孩子说:”出去活动活动,看看书,这样也挺好。“这就是母亲,无声的陪伴,毫无保留的付出,只要孩子好就行。史铁生在母亲猝然离去后才明白母亲的艰难与伟大,为母亲黄昏来寻找自己却多而不见的倔强痛悔不已,现在明白了清晰了却再也没机会了。”坐起来,心神恍惚,等到古祭坛落满黑暗再渐渐浮起月光时,才明白母亲再也不会回来找我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在他心中的印记越来越深刻。有一天在地坛时,他突然意识到:”在这地坛中不单单有着我的车辙,在有我车辙的地方也有母亲焦灼的脚印。“每次看到着我都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想到了每一次通话时母亲对自己的嘘寒问暖,每次回家母亲准备好的丰盛晚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媲美母爱,这种伟大是绝无仅有的,从孩子嗷嗷待哺拉扯到成人,无时无刻不在未孩子操心,付出自己的所有。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因为倔强与羞涩,对母亲的关怀视之不理,甚至报以恶言。这简直就是恶魔的行为。为什么要将母亲拒之千里之外呢?或许因为得来太易而不懂得珍惜吧。大多数人对拥有的都熟视无睹,譬如我自己,总是故意忽视现在所有的,将目光投放在遥远的地方。想想看简直愚昧荒唐。我想对自己说,孩子,将那些花皮果屑扔到九霄云外去吧,抓住真正值得关心的,别被害羞和胆怯给阻拦住了,珍惜这最美丽的情感吧。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4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在经过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回绝了死亡。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坚决把自己的心变成一片沃土,而母亲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了第一把种子。
文中,作者朴实的一句话应当成为名言: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儿都是要加倍的。难道,我们的母亲天生就是来为我们承当苦难的?难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亲成为这世上最痛苦的母亲?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你的母亲在夜深人静时肚子哭泣?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默默地奉献着,而我们又该为自己的母亲做些什么呢?
史铁生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顽强地困难地一步步走了过来,因此,文坛上多了一名新秀。当他的第一篇文章被发表的时候,他想与母亲分享快乐,但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母亲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导,她只想让儿子活下去,简单快乐地活下去,此时此刻,作者也感受到了母亲坚忍的一直和毫不张扬的爱。
《我与地坛》给予了我们警示:要勇敢面对挫折,珍惜亲情,正确对待人生,不要轻言放弃,要懂得理解,坚强等等,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史铁生他的文章让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也让我们进展了一次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5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20xx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首次出版于1986年。这本书写的是地坛,实则是作者对地坛的心语,是写给地坛的祭坛。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作者企图以地坛的规律来佐证自己的经历,印证自己的思考,印证自己的灵魂。因为地坛和作者自己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有着平凡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然而他们却有着超脱的`甚至是轻松的思考,他们能在痛苦中发见永恒的真理。
文章中洋溢着的那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强烈地感染了我。作者在中年的时候遭遇双腿瘫痪,年轻的理想和生活的激情一下子都变成了泡影,角色的转变以及沉重的打击迫使他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残疾人的痛苦,残疾人作为一个“问题”推到作者的面前,让他无法回避。所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写”,写自己,写自己的痛苦,写自己的无奈,写自己由痛苦、忧郁、绝望逐渐走向看破生活、看破红尘、看破自我,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读完此书,我对作者有着深深的敬意,他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垮,相反地,痛苦磨砺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灵魂,成就了他的作品。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4-22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02-23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10-09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12-11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4-25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6-09
[热门]《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6-09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实用】11-01
我与地坛优秀读书笔记03-10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优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