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19 17:52:4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茶馆》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馆》读书笔记

《茶馆》读书笔记1

  我们学中文的学生们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老舍的《茶馆》是很特别的,读者可以把《茶馆》作为历史材料,就能更深的了解从清朝到国民党时代人民生活上的问题。虽然这个时代不算长,只是一个人的一辈子。这段期间中国经过了好多的改变,这时候,中国是灾难深重的。《茶馆》里,读者不但了解到那时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方式。老舍先生的话剧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人,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最可怜的康六。我想每一个读者一定会找到一个你同情的人物。

  因为我在大学上了中国历史课,所以我觉得《茶馆》特别有意思。我们大学生念了好多政治家的书,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学中国历史,尤其是从老百姓的观点。为了彻底地了解中国历史,我们应该学文学作品,虽然我念了好多历史书,但是没有一本象《茶馆》那样,给我那么深的印象。我以前念了一些有关中国政府贪污的情形。但是到我看王掌柜被压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贪污到那么厉害的程度。美国人不容易承认共产主义有好处,现代的中国跟旧时代的中国无可比拟。在老舍先生的《旧时代的画卷》里,挨饿的人很普遍;卖女儿的人多,虽然我没有看见过很富有的现代中国人,但是我也没看到很贫穷的中国人。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是值得赞许的。

  除了学中国立时以外,我也享受了学老舍的文学作品,他写得太好了,而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儿。我真羡慕他的写作技巧和才能。他能包括那么多人物在一个短话剧里。每一个人的性格分别的很清楚,他们说的话也明显地表示他的社会地位。

  因为我是个女人,我特别对女性人物有兴趣。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康顺子,所以我很高兴地演那个角色。从康顺子的性格,读者可以看出中国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辈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还很坚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旧时代的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但是《茶馆》的故事也暗示这个情况会慢慢儿地改善。小花代表下一代人;虽然她是个女孩,她的父亲,爷爷,和康婆婆都鼓励她要好好念书,我看了这些女人的情况之后,我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有一次,一个人问:“如果你可以见到任何一个人,你想选择谁?”我回答说,“我的曾祖母。”因为我很想了解我家的历史,我不知道《茶馆》里哪一个女性人物象我的曾祖母。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也觉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观众一看大傻杨的样子就马上知道当时人民的情况,在第一幕时,他说得很活泼,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样子是“半死半活”的。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我们学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耻笑吧?”我也很喜欢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从王掌柜的台词里,我学了一些客气话,他专门说客气话;他自己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着谁我都鞠躬,请安,作揖,”所以,我现在知道一些话;比方“我的脸上有光”或者“那儿的话”,我听到新加坡人用这两句话,所以我学到的东西真有用!老舍先生写的对白也包括了面誉背毁的话,比方秦二爷跟庞太监似乎彼此标榜,但是秦二爷一走后,庞太监马上很凶地说他的坏话,显示他看不起秦二爷。还有一些说法我以前没听过的,比方说人人常称呼“某某人的妈”,当然也表现出大家对女人的看法:中国女人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孩子!我想如果人叫我妈妈“禾火、王利 的妈”她一定会生气。我们现代的中国女人坚持我们有自己的名字!

《茶馆》读书笔记2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馆》看似聚焦于一个小茶馆里,但这个人来人往的茶馆里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简言之,是一个小社会的浓缩。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刻跨度,六七十个主,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就是《茶馆》投影出的中国!

  裕泰茶馆在大时代中生存了下来,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从茶馆的内部装饰开始说起。

  从茶馆中桌凳的变化就侧面反映了那里生意的好坏。第一幕中店里放的是长桌,方桌,方凳,长凳,小凳。这样客人的容量还是挺大的。当时天泰,广泰,德泰都已经关门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大了,勉勉强强的混口饭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色桌布。墙上用的是时装没美人,可见王利发紧跟时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换成了小凳和条凳,家具也黯淡了,门庭也不光线了,岁月让裕泰失去了生气。体面也不是那里的形容词了。除了这明显的外部装饰,还有那些个字条。

  “莫谈国事”这条子陪着裕泰一齐经历了半个世纪。第一幕中茶馆各处都贴着这条子“莫谈国事”。第二幕中的“莫谈国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旧。第三幕中“莫谈国事”有了一个伙伴“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更大,更多!这是一张神奇的条子。

  “莫谈国事”将封建无限的放大,也无限的反应了社会的落后。“茶钱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茶馆中不仅仅仅有陈设的条子,还有人。《茶馆》中人物繁杂但每一个都有鲜明的个性。

  其中在全文的结尾的时候有一个沈处长。他一共只有一点点的台词,是七个“好”字和一个“传”字。语言极其凝练,但同时把这个人表现的淋漓尽致。沈处长的`出场穿着军便装,高靴,带马刺,手持小鞭,后面还跟着两个宪兵。他明显是一个很霸气的人,但少言寡语。不说话,用眼神示意也许就是这些长官的特征之一。

  沈处长但是是这戏中的跑龙套,而王利发是贯穿整部戏的灵魂人物之一。

  王利发是一个小小茶馆的老板,为了生存,他阿谀奉承,逆来顺受。这不仅仅仅是他的茶馆,也是他父亲的。因此茶馆不仅仅是一个赚钱工具,更是他父亲的馈赠和期望。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个苟活之人,他很坚定的保护家人,自我坚守茶馆,最后用上吊来结束性命。

  《茶馆》是我读的第一本戏剧。人物繁多,我每每读过都不时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虽然人物多很繁杂,但老舍能清晰地写下这么多,可见他潜质的强大。一张张丑恶的嘴脸,一张张善良的脸庞,都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我读出了世道沦落,读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茶馆》很经典,人物很传奇。

《茶馆》读书笔记3

  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倒是写作背景得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茶馆》让我们看清了那三个黑暗时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一个个破落、衰败。《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读书笔记4

  已经忘记了第几次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既有相同的感动,却又有不同的感受。 《茶馆》只是三幕剧,但是时间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书中人物并不多,却囊括了当时世道上至皇帝太监下至流氓特务的三教九流,这些事情只发生在一间茶馆中,可是我们却能从中看到当时中国的缩影,不能不说这是老舍先生的功力,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的选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生动的,寥寥数笔几句台词,却能让人起幽默沉痛之心,再看《茶馆》会发现这短短的作品是如此完整而完美,再多添一字而不可得,再减一字而不可为,可见老舍先生的文字能力。

  同样的.能力亦体现在《龙须沟》中,纵然《龙须沟》只是时代的产物,并无如《茶馆》一般超越于时代之上的魅力,却依然让人过目不忘。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那么无疑《茶馆》做到了这一点。 《茶馆》是常看常新的,每次看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年轻气盛之时,最爱常四爷,因为他仗义执言,敢说真话,那一句“大清国要亡”在茶馆中回荡,他却也因此下狱,这次却更深切感受到王掌柜的痛苦,尽管他善良擅于变通,想尽办法生活下去却不可得,老舍先生说过: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而他的反抗不过是吊死在自家的茶馆中,最后与儿媳及孙女的告别都是如此仓促,思之令人泪落。而秦二爷与崔先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老舍先生塑造人物最妙之处就是寥寥数笔短短几句话,却勾勒出人物最鲜活的一面,秦二爷的实业救国之心,崔先生的心灰意冷,都让人不禁沉痛感慨,这其中呼之欲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救国,或许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在那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在那样的政府统治下,谁也没有办法救国,谭嗣同的死并未唤起大多数民众的觉醒,甚至唤不起他们的一点同情,拳乱来了又去了,普罗大众却依然生活在痛苦中,甚至比清末时亦有不如,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好人如王掌柜一般逐渐无立锥之地,只有穷凶极恶之人却生活得越来越好,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立意要探讨中国人的人性问题,也是在探究高于时代之上的社会问题。

《茶馆》读书笔记5

  相对于很多人看过《骆驼祥子》不同,我接触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却是《茶馆》,这薄薄的几页纸竟是让我迷上老舍的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作为当代青年,我对戏剧并不是很在意,如果不是世界性的歌舞剧或者音乐剧,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种夸张的表演。但是惟独一部《茶馆》让我看几遍都欲罢不能,我没法形容我对这部戏剧的深爱。不管是原著,或是电影,甚至电视剧,我都看,看到伤心处,眼泪不分次数的往下掉。

  整部剧目里一个大茶馆,经过三个时代的变迁,两代人的挣扎。在那个馄饨的年代,好人没了活计,坏人发了横财,好坏颠倒,正邪倒置。从最底层到最顶层的北平人,都被剥削,被欺辱。老实敦厚的底层人被中国渣滓欺负,最顶层的老佛爷被洋人欺负。好好地一个大清朝,眼睁睁的在北平人眼中倒下。随之倒下的是北平人的骄傲和自信。外面兵荒马乱,就连锁上门都有可能被偷,被骗。不开门吧,吃什么?怎么活着?贵族开始卖家当,老百姓开始卖儿女,自食其力的又时不时被“王法”绑了去。煎熬啊!可就在这年月北平人也少不了礼节。好一个“北平人”。皇城脚下的皇上身边的福泽之地,怎么会这样脆弱。渐渐的这里的人们开始明白了“我爱我的国呀!可谁爱我呢?”一句话,怎一个心酸了得!

  那样老实与世无争的松二爷饿死了,到死都不懂得怨恨是个什么模样;那样争强好胜的秦二爷落得一无所有,实业救国也好,实业为己也罢,原来自己的远见还不如一碗烂肉面的见识来的实惠,多悲哀的结论;水灵灵的大姑娘嫁给个无恶不作的老太监,为了一碗饭,丢了一辈子的人,见惯了一座深宅大院里的狗咬狗,能被赶出来也算是一种幸运,只是一辈子都注定的悲剧,程度的深浅还有谁会有暇顾及呢!拖拉着破鞋的唐铁嘴和不招人待见刘麻子倒赚了个肚儿肥,一个半仙儿算了一辈子卦,救不了别人也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大清国;买卖人口是个缺德到家的营生,厚着脸皮发财,比那买人口的还可恶。宋恩子吴祥子凭着那官家的“本事”倒不愁吃穿,这些人自己作恶不够,教各自的后人也继续着他们的“风范”。……最后一个开了七八十年的大茶馆白白地成了人家的!上那说理去?没处说理。混乱的年代,政权的更迭,不停地改革,也许老大中国是到了该注入新血液的时候了,可是每一次的改变苦的是百姓,即便是这样容易满足安于现状的北平人也眼睁睁见证了流血的年代,是不允许安逸存在的。就连那说数来宝的`都为这满眼狼籍质问苍天,您睁开眼看看吧!天朝的子民们正遭受怎样的践踏和欺辱!!

  老舍先生的文字不如鲁迅先生的那样直白犀利,反倒给我这个相对比较脆弱的心一个缓冲的机会,我喜欢小人物的生活,即便他们是那样愚钝,那样不争气,那样平淡无奇,在鲁迅笔下也许那就是该永远批判的罪人,是中华民族的糟杷,除之而后快。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他们是那样可怜,就算知道那是错的,我也难免要同情一番,最后竟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老舍先生的本意,但是我确实没法不这样,读老舍,读《茶馆》,软化了我日渐被城市的风吹硬的心灵。

《茶馆》读书笔记6

  老舍先生的《茶馆》,我读了有几遍,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语言并不是那么的华丽,但是很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该说的话,老舍先生说“没有生活,既没有活的语言”,《茶馆》的语言都是来自生活,都是那些人物自己说过的话,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老舍先生把一些小人物集合到了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以此用这种侧面的.方式透露出当时的政治消息。老舍先生以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每一个纷乱时代的社会环境,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生活状况。

《茶馆》读书笔记7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

《茶馆》读书笔记8

  《茶馆》里有的对白能引人一笑,但是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无奈的自嘲。这些发笑的对白,要么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无奈之下说出的无奈之话,要么就是那些令人厌恶的主角的溜须拍马。笑过之后,不禁感到一丝悲凉——“人活着总得有条路走啊,但是哪有路可走啊!”愿为国家排忧解难的人们飘零四方,一辈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柜被逼上吊自杀,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毫无良心的.人却有钱有势,不惜让别人用命来满足自我的私欲。打学生的老师追杀爱学生的老师,给官差两个洋钱就能免去杀身之祸,官差指谁就杀谁——“这什么世道啊?”

  《茶馆》最后的一部分,三位气数将尽的老人碰在一齐,回顾自我的一辈子,让人颇感心酸:心怀浩然正气的常四爷干了一辈子的活却“一事无成”,心怀实业救国理想的秦二爷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厂“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柜“做了一辈子顺民”,到了(liao)让人赶出自我开了50年的茶馆。这就是“爱国”“顺民”的“下场”……

  “我爱咱们的国啊,但是谁爱我啊?”常四爷在同一地点时隔五十年两出此话,着实让人嗟叹不已……好句子

《茶馆》读书笔记9

  老舍写《茶馆》旨在展示旧中国的社会现实,他要把从清朝末年到国共内战期间一般小民的辛酸、无奈、想要改变生活状况却不得的悲惨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并没有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平均的三幕剧切入了这一时期内的三个各有特点、本质却又大体相同的断面。变态的社会、畸形的文化、怪异的人生……各种光怪陆离的茶馆景象深刻的象征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等。老舍的笔象一根探针,每挑开一处疮疤,就有一股腐臭的脓水流出,腐朽的文化影射着腐朽的政治。于是,观众自然而然的感到,如此无可救药的社会自然而然要将它彻底推翻,才能有新生。

  为了凸显整个社会的悲哀,老舍在对大多数人物的处理上都采取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如果说,大多数戏剧中,人物本身性格的'矛盾和复杂之处是作者大用笔墨的地方,那么,在老舍的笔下,人物则更多地成为一个剪影或社会符号。他们的“极善”或“极恶”被用以描述事件而不是他们本身。于是,《茶馆》的观众不得不常常瞪大了眼睛,来直视近乎荒唐的社会现实。“侍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就连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做的”的庞大太监,明明已经断子绝孙却还要摆阔娶老婆;贩卖人口的刘二麻子竟不怕人们知道他一次“搭桥”就赚得190两银子,还大言不惭的宣扬自己的逻辑——“我要不分心,他们也许找不到买主呢”;江湖骗子唐铁嘴大模大样地吸着麻痹中国人的毒品,还美滋滋的宣称“大英和日本同时伺候我一人,那福气。”荒唐当中的幽默反映的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特有景致,这些景致在老舍巧妙的串联和结合下,展现了一个腐朽堕落的社会场景。《红楼梦》中有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茶馆》想来其实也可以如此形容。在会心的微笑过后,观众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无以名状的、深刻的悲哀。

  另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社会渣滓们竟无一例外的采取了“代代传承”的“世袭”制度。贩卖人口的刘二麻子和小刘二麻子,算命骗人的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官府爪牙吴祥子和小吴祥子,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后辈与前辈们做着本质类似,形式却不尽相同的阴损勾当。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舍仍没有让这些“小”字辈们为自己而存在,而是继续借他们的行为表现动荡社会的本质:无论统治人如何变换,下层人物的悲惨、无奈,市井败类的邪恶本质没有改变。

  当这些人物的命运也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起伏的。从此处我们并不难看出社会某些方面的“改良”。不妨以刘二麻子父子作为例子:清朝末期,刘二麻子靠权势、贫富差异倒卖人口,混的倒也得意;然而到了第二幕的军阀割据时期,他自己的命运却也悲惨起来——没有生意可做。这倒不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什么有力措施制止人口贩卖活动,只是刘二麻子本身的“理念”和“经营方式”都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封建大贵族扬眉吐气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刘二麻子失去了过去的客户和靠山,乱世袅雄才是新贵。他们在选姨太太时的标准和一掷千金的气魄让刘二麻子只能望洋兴叹,没有插手的份。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

  我干瞧着,摸不着门!”再到第三幕时,小刘二麻子的“经济头脑”便不是他爸爸可以比拟的了。他吸取自己老子“一辈子混的不咋样”的经验,勾结政府官僚、权利阶级,一心要成立中国最大的不法营业场所。这样的贩卖人口可说是花样翻新,登峰造极了,小唐铁嘴认为自己和小刘二麻子是“应运而生”“如鱼得水”。细想来在那样的病态社会,也只有像他们一样的人物才能立锥于社会吧?

  《茶馆》中每一位人物都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这些人物的身上带着沧桑中硬挤出的一丝诙谐,带着偶尔的笑声过后更加不可抑制的失落,带着病态社会的病态气息和整个旧社会的悲哀。

《茶馆》读书笔记10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十分现实,好人不必须有好报,恶人不必须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样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咱们此刻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咱们此刻汉堡牛扒能够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福楼拜的'名言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个性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之后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兄弟姐妹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我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咱们此刻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咱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馆》读书笔记11

  虽然少了文革时期老一辈文艺人的束缚,我却多了九零后的浮躁不安。总有自己不能窥探到的地方,毕竟历史太深。动荡不安的年代的是是非非我也只从胜利者撰写的书上读来又何况还是草草过目。简单写了罢。

  在那儿啊,那个老北平(历史我就不写了,名誉我也不重复了)和众多文革时期的积极分子一样,老舍先生也从生活的疾苦中走出来,为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新政权唱热情洋溢的颂歌,茶馆便是这样诞生了。就像先生深知戏剧的艺术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内在的悲剧精神,只有能够产生壮阔的悲剧美的戏剧才有可能称得上是伟大的戏剧一样——命运也深谙此道。

  茶馆,对于一个四川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现在的茶馆恐怕先生要觉得陌生了。那儿的茶馆和现在很像,世人一看便知是茶馆,许多桌椅,许多杯茶,许多闲谈的人。那儿的茶馆又与现在不同:灰大衫,洋缎裤褂,挂鸟笼的钩,打群架又有人来协调的场子,还有那越变越大的“莫谈国事”的字条……那儿的茶馆叫“裕泰”。

  那儿的人就复杂了,因为人在社会中总是有着复杂微妙的关系。谁推动了故事,谁又给它画上句点,这一代会不会在下一代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个人的命运在黑白颠倒的社会面前难道不是早被注定了呢?社会是个大染缸,有些生命被它染得黢黑,有的却化为了土地下紫色的灵魂。三幕戏,三代人,三个动荡的时代(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权覆灭前夕)。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了结了一生。

  然而我感觉故事却远不只这些,远远没有结束,而其中人物又何只王利发,常四爷以及秦仲义!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的旗人松二爷,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刘麻子,算命骗人的无赖唐铁嘴,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吴祥子和宋恩子……六七十个主次人物,三教九流见证那茶馆的'兴衰,见证着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悲哀,也不只,他们还是这兴衰悲哀的始作俑者和承受者。“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里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茶馆的魅力在于语言,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在动笔写剧本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求自己是在作诗,一字不苟。作者须既有高深的思想,又有高度的语言艺术修养。他既能够从生活中吸取语言,又善于加工提炼,像勤劳的蜂儿似的来往于百花之间,酿成蜂蜜。”先生真的做到了他所说的,以北平为驻地的茶馆有着浓重的京味儿,时而婉转,时而慨叹,时而轻巧,时而深沉。那深处的却是我跳跃的思考只获得了片段,毕竟没有见过那样的景。剧中地地道道的小角色的描绘绝无庸言赘笔,譬如卖小妞的乡妇,收电灯费的但都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全剧严谨,一气呵成地实现了老舍为三个旧时代送葬的创作主题。

  然而先生想不到,命运,总是不甘心一路凯歌。

《茶馆》读书笔记12

  书名为《茶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外公每次带我去茶馆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馆就是一个热闹而常常笼罩着烟雾的地方。可翻开了书,才发现它并不是仅仅讲的是在茶馆里的事,而是以对话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的黑暗社会,老舍从小小的一个茶馆中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以小见大。是由茶馆中的客人的话中而得。语言朴素却能体会出许多意味。书虽短小而精致。把我印象中的茶馆的形象完全颠覆,同《骆驼祥子》一样,老舍也是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书的主人公是王利发,他是他裕泰茶馆的老板,他也是整本书的线索。在第一阶段中,拉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王利发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而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我认为这部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事实,对我们有有教育意义。

《茶馆》读书笔记13

  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现在,我可看透了,中国非亡不可!

  我是这么看,咱们死,咱们活着,还在其次,顶伤心的是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咱们对不起祖师爷!常言道:邪不侵正。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

  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1]。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茶馆》读书笔记14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每个都逃不过从繁盛到兴衰这条历史道路。有时候,觉得历史很残忍,曾给了一个偌大国家偌大希望。可是有朝一日,却要他甚至他的子子孙孙一并偿还。——每到那时候,总有很多很多的人家里破碎,血荐轩辕。

  大若,张居正、曾国潘。小若老舍笔下此书中的主人公王利发,见证了自己从小到大伴随的茶馆。见证这个过程是残酷的。一个法治的`国家,一个兢兢业业的茶馆主人,若非历史的洗礼,国家的推卸,怎会面对这个残酷的过程呢?

  所以,最后王利发和他的茶馆一起走向灭亡了。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个国家,如果不富强,那么他的子民必须为他买单,那么张扬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如何安民心,如何立足国际?所以我觉得,要说我国近年来是不是真的实现人民和谐发展的标准应该着重于人民总体的生活质量,倘若,人人常遭受飞来横祸,何以声称他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国家呢?

《茶馆》读书笔记15

  在我国五十年代的首都话剧舞台上,老舍先生是一位十分活跃的戏剧家。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写出了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欢乐之歌,也是作者对党和新中国的赞美之歌。在这些颂歌里,有一曲悠远低沉的带笑的旧社会的葬歌,恰似华美乐章的主旋律的一段变奏,它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深挚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它就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五七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茶馆》。

  《茶馆》通过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近五十年的旧中国风云变幻的描绘,埋葬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这纵贯半个世纪的三个旧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加剧、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觉醒抗争、掀起了反封建的革命怒涛的时代。老舍先生用三幕戏、三万字,深刻地描绘出这样一副广阔的时代画卷,出色地完成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任务。

  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广泛地展现了整个社会面貌。“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这个典型环境,通过茶馆里出现的稀奇古怪、荒唐可笑的人和事,让观众去认识那个不复存在的时代。同时,《茶馆》对时代的反映,都不是正面描写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说:“侧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作者通过各种贯穿人物生活上的变迁,表现了社会的发展演变。

  如,对于依附于帝国主义、满清、军阀和国民党的鹰犬爪牙与社会渣滓,如西太后的庞奴庞太监、说媒拉纤的人口贩子刘麻子、特务打手之类的压迫者吃人者,作者用“子承父业”的办法,让他们的反动职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他们越变越无耻、越变越反动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五十年来中国的统治阶级虽然几经变换,但反动派吃人的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三次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的结果,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越来越腐败、越来越黑暗;对于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压迫受损害者,如胆小怕事的茶馆掌柜王利发、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刚正不阿并由旗人沦为普通劳动者的常四爷、破产的农民康顺子等,作者写出了他们越变越穷苦,越变越醒悟的悲惨历史,特别是茶馆的被霸占、王利发的自杀、秦仲义的破产和他们的悲愤控诉,表现了国民党的罪恶统治是多么不得人心。而康顺子的最后走上了去西山追寻儿子的革命道路,更是说明了劳动人民的觉醒反抗和旧时代的必将灭亡。

  《茶馆》采用了特殊的戏剧结构,作者摆脱开剧作法中的“老套子”,甘愿冒着事件不集中,故事性不强的“危险”去进行“新的尝试”,这些“尝试”表现在:

  第一,作品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结构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用无数张人物速写组成的几十副时代的剪影,形成一个个戏剧片断,把它们巧妙地编织起来,从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貌,表现了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这里有太监买老婆之类的血腥买卖;有退隐的国会议员万念俱灰的忏悔和哀叹;也有流氓打手的寻衅敲诈、特务暗探的搜捕无辜….一幅幅生活画面,呈现出旧时代

  病态的社会横断面。这些都是由一张张绝妙的人物速写组成的。

  第二,作品结构戏剧冲突的方法和一般的戏剧不同。为了表现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它以茶馆为统一的地点,集中了三个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些人物和王利发茶馆的兴衰不一定都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相互之间也并非存在着你死我活的具体矛盾和冲突,但是作为阶级社会中的一员,必然分别隶属于社会矛盾的某一方,所以他们的言谈举止又无不反映着社会的矛盾。它用一连串特写场面,把许多场面、片断结合在一起,展览各个时代的人物,揭露了人民和旧时代的尖锐对立和矛盾。

  第三,归根结底,作品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物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它展览了七十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风貌和性格特点,揭示了社会一角。它没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没有共同一致的行动,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过去,成为一条独立的故事线。即使是稍纵即逝的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全部生活和思想。鲜明的主题思想把它们穿在一起,组成一台统一的戏。

  另外,《茶馆》的语言艺术也是极具特色的,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古往今来,一切成功的戏剧作品中,凡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必然有着性格化的语言。老舍自己也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话。”即“甲说甲的话,乙说乙的话。”如《茶馆》开幕后王利发和唐铁嘴的两句对话就非常自然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与此同时也生动地介绍了唐铁嘴江湖骗子的身份及其鸦片鬼的品性,和王利发作为茶馆掌柜圆熟世故,善于应酬的生意人面貌。这些话,看似平常,却都有着深刻的性格烙印。王利发一辈子谨小慎微,巴结认真,满以为按照父辈留下的方法就不会出错,可是,茶馆却每况愈下,最终被人霸占。王利发也只有悬梁自尽,与茶馆共存亡。“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就表现了他死前的痛苦心情;秦仲义原北京城有名的大地主,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想不到五十年的.心血,非但没能“富国裕民”,自己反而成了穷光蛋。所以,他感叹“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这当然是反话,是一种对旧社会强烈不满的激愤之词。

  第二,浓厚的“北京味儿”。老舍的话剧,和他的小说一样,是非常富有“北京味儿”的,用北京的话,写北京的人,北京的事,称得上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京味儿”作品的典范。比如,《茶馆》开幕时,茶客松二爷正和常四爷议论着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进来听见: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松二爷称他头次相识的二德子也用“您”。这是讲究礼仪的北京人一般对人的尊称。常四爷和二德子虽是初次见面,却不客气地互称“你”,这表明,他们正处在剑拔弩张的斗争局面之中,互称“你”,以示对于对方的轻蔑不敬;这里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语,如“当差的”(做小官吏或仆人)、“外场人”(旧指善于交际,好面子的人)等,这些语言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势欺人,无理挑衅,常四爷刚直强硬不服软,松二爷则软弱胆小,息事宁人。在许多场合,老舍常用俗语表现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体面的松二爷则爱说“外场人不做老娘们的事!”王利发精明圆滑,八面玲珑,牢记着“街面儿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的处世哲学。

  《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他的的幽默诙谐饱含着对人民的挚受,闪耀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光彩。讽刺的力量是真实,绝不能为追求艺术效果而背离真实、丢掉现实主义传统。由子作者将幽漱和讽刺围绑主题进行,而且善于擅长此道,所以既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加粥了艺术效果,从而使优茶馆琪实深刻地

  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且笔力雄健,气魄宏大,冷嘲热讽之中包含着深瓤的批判力量,以及富有幽默而严峻的艺术风格,被外国文艺界人士誉为是“东方的奇迹”。一部《茶馆》,以其内涵之宽广,窝愈之深邃,构思之梢巧,语言功力之深厚等,征服了中外观众,为我国话剧直得了世界性声誉。而且《茶馆》的影响不是短时期的,它对当代话剧的影晌已延伸到新时期,遵从艺术创作规律的《茶馆》成为了中国当代话剧史上一顺粗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减。

【《茶馆》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茶馆读书笔记02-22

茶馆的读书笔记08-15

茶馆读书笔记11-02

《茶馆》读书笔记(精品)07-13

茶馆读书笔记13篇01-21

茶馆会员制度10-30

扬州茶馆教学反思01-11

茶馆服务员礼仪05-29

关于中国茶馆如何经营和中国茶馆如何突破详细解释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