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的游戏教育法的优势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高级心理机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社会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下面为大家带来幼儿教育的游戏教育法的优势,快来看看吧。
幼儿教育的游戏教育法的优势
1、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价值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不仅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本身还能反映出儿童的智力发挥水平。首先,幼儿通过游戏与不同的人、环境、材料交往,得到了多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从而使智力得到发展。其次,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把大脑的某些特殊、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激发起来,使儿童的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
1.1游戏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在游戏中,幼儿把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游戏情景相结合,形成了对某一角色、事物的概念,解决游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确保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两方面。
1.1.1游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并掌握某些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儿童根据事物所具有的某些共同属性,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进行认识,并形成组织性记忆。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单凭知觉或视觉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触摸探索出图形的轮廓,进而抽象出形状来。如在玩拍球与呼拉圈游戏时,幼儿从中感受并发现球体与圆的区别,而不再将“球”和“圆”相混淆。
在桌面游戏时通过摆弄几何形状积木,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几何形状的各种特征,掌握简单几何形状的概念,也使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对角色、时间、事物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会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改组,形成了对某一角色、对某一事物、时间的概念。
如在“交警指挥交通”游戏中,幼儿扮演着交警的角色,通过不断模拟交警指挥交通的行为,形成了对交通警察这一角色的概念;在使用玩具刀时,使幼儿形成了对刀是“锋利的”、“用来切东西的”的概念。幼儿通过游戏形成了对某些抽象概念的认识,促使思维形式从直觉形象向抽象概括形式发展。
1.1.2游戏能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开始于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游戏的不确定性、行为的可选择性给幼儿带来很多问题,幼儿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解决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具体的情节是不确定的,而且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幼儿通过不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即对收款员、顾客及买卖东西的认识,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重组,以及通过商量游戏情节该如何发展,如何使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自身问题解决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在游戏中玩具的使用、代替也促进了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时,由于材料有限,常常需要创造性地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同一个物体可以当作不同的玩具,或者自己动手把一件物体变成自己所需要的物体。如在“小餐馆”游戏中,幼儿会创造性地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而且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幼儿还会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用积塑条充当护士的“注射器”,充当警察叔叔的“警棍”等,在没有代替品时,幼儿还会用橡皮泥捏出要用的各种物品。
在这过程中,幼儿通过将代用物体与被代用的物体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然后思考如何代用物体,从而解决因缺乏某件物体而出现的问题,思维能力从中得到了发展。
1.2游戏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丰富,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在游戏活动中,由于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受众多规范的约束,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能够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他们可以真实、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联想、想象来模仿现实社会生活,而联想、想象也正是创造性必须具备的心理因素。
各种形式的游戏都可以丰富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如在结构性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建造各种物体,形式灵活多变,游戏为幼儿提供尝试、设计、实验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结构游戏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丰富的联想,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而且,幼儿实际操作游戏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如在“堆城堡”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设计城堡的大小、形状、外观,并用砖块堆砌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城墙、烟囱等,使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在不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幼儿会根据游戏的主题,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象游戏剧情的发展。
例如,幼儿经常玩的游戏“看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把玩具床当病床,把活动室的一角作为医院,戴上眼镜、戴上口罩模仿医生给病人检查等等。这些虚构性和真实性的独特结合,都是在幼儿想象力的干预下完成并实现的。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从外在生活状态向内在活动转化,使想象服从一定的构思,游戏情节按预定的情节发展,使创造有了主动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只是通过边摆弄几样玩具边用语言表达,就可以进行一场情节丰富的游戏,还可以根据几个人物编出情节丰富的故事。游戏使幼儿敢想、敢做、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出离奇的故事。
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游戏在幼儿从自我中心过渡到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习相互理解,这可以说是游戏经验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价值。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他们形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2.1游戏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幼儿通过游戏动作发现自我。幼儿在两三岁时,逐步区分出“我”和别人,进入幼儿园后,通过在游戏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
幼儿在游戏中,要与其他伙伴发生的关系,他们逐渐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并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被同伴接受。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交往,认识自我,并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中选择被社会认可的经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从而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个体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对于幼儿的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失败的体验,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减弱。
例如在玩“小餐馆”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切菜、炒菜、做饭,在模拟成人的劳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满足感,这种成功的体验导致了幼儿自信心的初步形成。而更多的游戏活动的成功体验则巩固了幼儿自信心,使幼儿有着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性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监督和调节,这样幼儿就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2.2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方法,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常见,其次是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协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的考虑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
例如:体游“齐心协力”是由3个小朋友同穿一对长鞋,听从带头小朋友指挥一起起步,共同前进完成的。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需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帮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社会化之中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放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能力时,社会化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许多幼儿集体游戏是需要协作完成的,在逐渐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无疑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地前进。
3、游戏对幼儿良好情绪发展的价值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现代社会要求孩子不仅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总会带着一定的情绪去参加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亲身体验积极情绪,学习调节情绪、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1游戏使幼儿经常体验积极的情绪。
情绪、情感是一个人对他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的态度。高兴、愉快、轻松等等我们称之为积极的情绪。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表现在游戏能发展儿童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动。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容易通过自我的努力而成功。另外游戏中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毫不畏惧地探索,从而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兴奋,产生愉悦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如在“过家家”中,幼儿模拟成人的生活,从做饭、打扫房间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
另外游戏的假想情景能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能使幼儿的现实紧张感得以放松,消极的情绪得以排解。如本来孩子很怕打针,但通过玩“医院”游戏,孩子给娃娃打针,宣泄不愉快地回忆,从而减少了心理压力,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同时也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感觉、认识对方的情绪,进而学会关心、体谅对方,接纳他人的观点。
3.2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
情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情绪控制。幼儿情绪的控制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幼儿意志力薄弱,情绪情感容易外露、冲动,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但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而表现出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在许多角色游戏中,幼儿担当一定的角色,要把自己当作别人来考虑,这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但他必须按角色的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在一些规则性游戏中,为了使游戏更顺利的开展,幼儿必须服从游戏规则,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在扮演服务员时,即使自己有所不满,但是由于角色的要求,幼儿会适当的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微笑有礼地对待客人。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兴趣所致,幼儿在游戏条件下,更能抗拒诱惑,延迟自身的满足。因此随着游戏的发展,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也逐步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而又自主的实践活动。它与幼儿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习得了知识、概念,学会辨别事物,发展了智力;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和协调,向社会人转变;体验了积极情绪,学会了控制情绪。
所以说“游戏的过程即幼儿发展的过程,游戏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充分地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空间,让幼儿自由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民间游戏可交叉在语言活动中。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而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小朋友们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选择了《接龙》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们要根据老师所说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当作自身词组的第一个字,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需要老师强调。小朋友们玩了还想玩,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幼儿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其次,民间游戏可交叉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因此,我将民间游戏融入到角色游戏中,如,在角色游戏中,我开设了(1)“过家家”,在游戏中,儿童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的当爸、有的当妈、有的“煮饭”、有的“扫地”;(2)“娱乐馆”,里面设一些游戏,如“盲人”击鼓、“贴鼻子”等,让幼儿参与。这些可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小朋友自身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研究还标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得多。这种“一起行动看效果”,可促进儿童在一起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民间游戏可交叉在区域活动中。我的童年非常快乐,一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沛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邻居的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身体却是健康的。说实在的,民间游戏对我们的影响确是很大,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们如何相处,学会了分享。特别是“扮新娘”“石头、剪子、布”“丢手绢”等游戏到如今仍然让我难忘。由此得到启发,于是我在班上设置了民间游戏角,里面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内容,如“挑竹签”“翻花绳”“夹豆子”“吹羽毛”等,小朋友对这些游戏兴趣甚浓。
把民间游戏渗透进各种学习活动好处很多。
1、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自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达,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琅琅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两人边念儿歌边游戏,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有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知识较笼统,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大感兴趣。假如用保守的数学教育手段来教小朋友,认为以教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准备大量的教玩具,而小朋友们却学得并不理想。因而,我觉得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数学知识,幼儿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我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初步数学教学。如:在学习5的相邻数时,我利用游戏《跳格子》,在地上画一些数5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5有两个好邻居,就是4和6,4是5的小邻居,6是5的大邻居,大家一起做游戏,开心快乐又有趣。”将笼统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有节奏的儿歌,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巩固了数学的概念。
3、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舞龙灯”“揪尾巴”等。一局部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翻花绳”、“吹羽毛”、“弹蚕豆”等。而“老狼老狼几点了”、“帖人”、“冰棍”、“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基本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的,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因而我们要利用民间游戏的全面渗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
【扩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吸引幼儿注意力
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医生、警察、厨师等各种角色。像 “医院小医生” 的游戏,幼儿穿上白大褂,使用玩具听诊器、注射器等工具,模仿医生看病的过程。这种充满趣味的情境能够让幼儿全神贯注,将他们带入一个新奇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提升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不同,在游戏中,幼儿是主角。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角色和玩法。比如在搭建积木的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决定搭建房屋、桥梁还是其他造型。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积极性,他们会更愿意去探索、尝试新事物,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促进身体发展
大肌肉运动锻炼
许多游戏都涉及到大肌肉运动,如户外的追逐游戏、体育游戏等。在 “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中,幼儿需要奔跑、躲避,这对他们腿部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小肌肉精细动作发展
一些手工游戏、桌面游戏等则有助于幼儿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例如,在串珠子的游戏中,幼儿需要用手指捏住小珠子,再将其穿过细绳。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这种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于幼儿日后的书写、绘画等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认知能力
知识自然吸收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吸收知识。例如,在数字拼图游戏中,幼儿在将数字拼图块拼凑完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数字的形状,还能了解数字的顺序。这种通过游戏学习知识的方式,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加有效,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思维能力培养
游戏还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解谜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思考、推理来找到答案。以简单的迷宫游戏为例,幼儿要思考如何从起点走到终点,这需要他们运用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有助于他们日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四、培养社交技能
合作游戏提升合作能力
合作性游戏能够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比如在搭建大型积木建筑的游戏中,幼儿们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设计建筑结构,有的负责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从而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交流互动改善沟通能力
游戏也是幼儿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沟通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会模仿成人之间的对话。他们通过语言沟通来协商角色分配、游戏情节等内容。这种频繁的交流互动能够改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五、促进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与调节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表达场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例如,在玩 “打地鼠” 游戏时,幼儿如果成功打到 “地鼠” 会表现出兴奋和快乐;如果没有打到,可能会有些失落,但很快又会被游戏的乐趣所吸引,重新投入游戏。这种过程有助于幼儿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建立自信与成就感
当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达到一个目标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比如,幼儿成功完成一幅拼图或者搭建出一个漂亮的积木造型后,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会激励幼儿不断挑战自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游戏教育法的优势】相关文章: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10-08
幼儿教育法心得体会大全07-04
幼儿教育益智游戏运用12-07
幼儿教育的游戏方法如何进行02-13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作用与价值04-02
幼儿教育感言01-13
劣势与优势阅读答案08-27
自我评价个人优势06-07
幼儿教育解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