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时间:2023-01-09 08:42:28 教育 我要投稿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导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文章仅供大家的参考借鉴!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首先是散文的阅读.

  散文基本特征:情感浓烈,选村广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散文据内容和性质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3、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哲理散文。

  其次是小说的阅读。

  小说的基本特征:性格刻画丰富、细致;情节构造完整、复杂;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一、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名词术语的归纳整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描写方法:

  ①语言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外貌描写

  ⑤神态描写

  ⑥环境描写

  ⑦景物描写

  ⑧场面描写

  ⑨细节描写

  ⑩侧面描写

  5.修辞方法:

  ①比喻、拟人

  ②夸张、反复

  ③对比

  ④对偶

  ⑤排比、反问、设问

  ⑥引用、反语、互文、双关

  6.文章写法:正反对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类比比兴;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辛章显志;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7.赏析标题:

  ①总领全文、行文线索

  ②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③含蓄凝练、耐人寻味

  ④巧用修辞、引人入胜

  8.赏析结尾:

  ①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②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③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9.特殊用词:

  ①叠字

  ②反语

  ③双关

  ④褒贬易用

  ⑤大词小用

  ⑥词性变化

  二、阅读技巧与答题的方法的指导与探究

  (一)概括提炼能力训练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察“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有:

  1、概括提炼中心、主旨;

  2、概括题目的用意;

  3、提炼记叙的线索;

  4、概括文章的情节;

  5、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6、概括文、段的内客;

  7、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

  概括提炼中心或主旨其实就是归纳“人、事、景、物、情、理”之间的关系。具体方法与格式是人物和事件。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说明了…道理。

  概括题目的用意:

  ①总领全文、行文线索

  ②画龙点睛、突山主题

  ③含墓凝练、耐人寻味

  ④巧用皆辞、引入入胜

  提炼记叙的线索:人物、事物、感情。

  概括文章的情节;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比如:2008年市中考语文试题 冯骥才《失去了的书桌》

  第19题.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

  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①借书桌发泄自己对李老师的怨恨。(或回答“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

  ②借画画的事例来写书桌。(或回答“在书桌上画画”)③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比如:长春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季羡林《怀念师友》:老舍先生的美好品质可概括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待人热情,广交朋友,体贴细致。

  (二)词语理解能力训练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出题的正确形式为“说说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答题的形式为“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语句特色评价: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朴实无华、清新优美。比如:2008年长春市中考语文 冯骥才 《失去了的书桌》

  第18题.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恰切地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4分)

  ①每当坐在小桌前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②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答案:

  ①心旷神怡:原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里表达我坐在书桌前的喜悦心情。

  ②莫名其妙:原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这里表达了木匠师傅对我想要复原书桌的做法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三)语言能力表达训练

  1.修辞之美:了解几种修辞的形式与作用。

  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心情,说明道理。

  比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谢璞 《呼唤》

  第19.本文的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鹞鹰和老猫独特的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体会下面两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4分)

  ①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②它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示例: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具体地把鹞鹰擒斑鸠而没有得逞恨恨的神态描写出来。(答比拟或拟人均可)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猫看到猎物时急于得到猎物的状态。

  拟人:把xx事物人格化,增强生命力,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现人物xx的心里(心情),说明xx道理。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客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优美。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引用、反语、互文、双关: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活泼。

  2.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的抒情,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3.用词之美:动词的连续,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入物的xx心理(心情),刻画了人物的格特征或反映精神品质,表现xx的高超技能;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心情),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如“金光灿灿、杀气蹲蹲”“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等叠词的使用。很有表现力。

  (四)句子的理解能力训练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点题,总结全文。

  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呼应(照应)前文(开头)、行文线索。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内容方面:结古合人物性格、事件情节、事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

  写法方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来谈。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试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五)表达能力训练

  直桂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叔、描写,抒情、议沦、说明。

  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2.描写的形式: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思想等。

  语言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细节描写:指一些细小的或反复出现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云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描写了景物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衬托人物…的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为下文作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也起突出主题的作用。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铺垫情节

  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引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表现手法能力训练

  正反对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扬先抑;象征;联惩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类比比兴;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辛章显态;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理手法。

  1.正反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2.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4.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突出强调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5.托物寓意:即假托一个事物,寄寓某种深刻含义。所托之物同所喻的对象必须在事理上很相似,才能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6.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8.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即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表达方式是适应着写作目的和所用材料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材料不同,则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四种: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使人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说明——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便读者了解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都给人以知识。议论——是作者就所议论的问题所持见解,看法,态度,主张。抒情——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使读者与作者间产生共鸣.

  9.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作家在作品中为了使事物描写富于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统一,虚写与实写的结合,经常采用此法。

  10.类比:所谓类比几即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它介于对比与比喻之间,同时也含有对比与比喻之意。它所涉及到的两类事物中,前一事物或对象是次要的,起到领起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而令一事物是重点、核心,是作者所要集中阐释或说明的对象。  比兴,“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写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1.首尾拜应、自后照应:照应题目。解释题目、回答题目问题、结尾与开头内客一致、照应伏笔、前暗示后结果,后文对前文相同相关内容的照应。作用是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3.引用: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06-04

现代文答题技巧推荐06-04

现代文阅读答题套路06-04

【精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11-21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04-26

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推荐06-04

现代文阅读技巧06-04

高考小阅读答题技巧06-03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