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孩子眼中,大千世界无不充满着神奇的乐趣,无数问题从他们口中提出,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小编带来的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尊重支持的环境,给每个幼儿真正探索的机会,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
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急于告诉方法、答案,在幼儿充分活动独立思考后,再由教师给予归纳、小结。与此同时,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模式,变死板计划为灵活计划,以使幼儿在主动学习的同时,获得有益的、高质量的学习经验。
2、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重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为孩们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
3、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达,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4、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操作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问题如同针头一样牵引着操作和探索这条“线”一步步向前走。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5、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也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相关的意义,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6、巧妙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而科学教育活动也需要这样。
7、善于捕捉问题,随机生成教育活动
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们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幼儿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8、重视教育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
在评价时,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要进行鼓励,对采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幼儿要表扬。教师可利用非言语信息对幼儿作出评价,如点头、微笑等,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一起评价。总之,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9、灵活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儿科学教育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引导。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必须随时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验。
实验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充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这两种方法若能灵活运用,可以使幼儿既感知科学现象,又学习探索方法。例如,某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在中间。
孩子们还把自己所设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探索的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教育素质的早期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走进了幼儿园,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展有关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宜幼儿的科技的新路子,为中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一、为幼儿创设科学学习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常对外界的未知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现象,因此,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将起着事倍功半的作用。
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科学学习环境,首先应该满足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物质条件,比如说,学习《冰是怎样变成水的》,幼儿教师用真冰演示幼儿才能更直观地学习冰变成水的过程。
接着,幼儿的学习需要经过观察、理解交流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教师提供幼儿交流的条件,可以让幼儿更大胆的表达。
最后,幼儿教师应进行适当地总结和引导,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科学的理解并不能完全理解,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后,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引导,可以让幼儿更正确地进行理解。
二、根据幼儿年龄不同,选择不同主题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理论,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所处年龄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学习。比如说,小班的幼儿应该以简单、安全为主,大班的幼儿应注重科学性和学习性。
三、问题导向性,引导幼儿进行教学
幼儿园的幼儿就像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喜欢问个说以然,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师时,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平时,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比如说,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
当幼儿听到问题后,会积极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和现有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种探究性问题地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有助于幼儿园科字探究活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