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

时间:2024-11-12 13:05:29 敏冰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

  传统教育忽视独立性的培养,甚至是压制幼儿独立性的发展。独立,作为幼儿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其意义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人的独立性培养至关重要,尤其应从小培养。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一

  一、幼儿独立自主发展现状

  为得到科学的分析依据,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的幼儿从入园开始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1、幼儿进园情况:幼儿在家长陪同下没有哭闹的占12%,家长离开幼儿哭闹的73%,经过老师抚慰停止哭闹的是15%,这说明幼儿在家庭中独立性没有很好的养成。

  2、幼儿进餐情况:幼儿自己能独立吃饭的占23%,幼儿需要老师喂的占49%,哭闹不想吃饭的有14%,边吃饭边玩耍的有14%。这表明大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独立进餐。

  3、幼儿看图书情况:幼儿自己独立看图书的有22%,和其他幼儿聚在一起看的占45%,根本不看书的占33%。幼儿看书的情况说明幼儿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很差。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幼儿情况的独立性调查发现,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是不容乐观的。“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如何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培养起来独立自主的性格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幼儿缺失独立性的问题分析

  1、家长的溺爱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在不断的加深,尤其是幼儿,只要一哭闹,家长就被迫投降,满足孩子的要求,如一些幼儿与父母走路,没有走几步就喊累要父母抱,这时的父母不是积极耐心引导孩子自己走路,而是主动抱起孩子,这就使幼儿有了依靠心理,他们会随时要求家长满足他们的条件,这不利于幼儿独立性格的培养。

  2、物质条件因素影响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出门坐汽车,高层住宅坐电梯,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少了,独立自主性格的养成条件就少了,同样一些现成的玩具、图书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就能完成,这无法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不可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幼儿之间接触与融入的影响

  当今家庭缺乏幼儿间的接触和融入,幼儿被禁锢在自己家庭的狭小空间内,无法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也就不会融入到幼儿世界中,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制约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独立性的研究

  1、幼儿园要重视对幼儿独立活动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定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幼儿入园后,教师是幼儿独立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师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真能干,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滑滑梯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那些主动自己走上滑梯的幼儿和敢自己滑下滑梯的幼儿。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是从幼儿独立活动开始的。

  2、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注意创造幼儿独立思考机会,要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幼儿的知识,要不断的给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如在幼儿早餐吃鸡蛋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小朋友告诉我这是什么啊?”一些幼儿会回答“是鸡蛋”,教师可以继续问:“那有谁知道鸡蛋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到鸡这个动物身上来,同时让幼儿尝试自己剥鸡蛋,对剥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再号召小朋友要把鸡蛋全部吃掉,不浪费。幼儿从吃鸡蛋中不但动了手而且还进行了独立思考,获取更了多的感官经验。

  3、幼儿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最初独立学习主要是模仿,幼儿喜欢模仿老师、大人以及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动作,在这种模仿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幼儿刚开始会做得不够好,教师要鼓励幼儿一次做不好没关系,要多学几次就能做好,比如:舀豆游戏,就是准备一个空碗及一个装一半豆的碗和调羹,让孩子把碗里的豆舀到另一个空碗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掌握了握勺吃饭的技能,给幼儿独立进餐提供了帮助。这种模仿学习很好地强化幼儿的自我独立意向,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能力。

  4、家园有效配合提高幼儿独立性

  幼儿园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家长要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穿衣吃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没有惰性,不再依赖父母家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也不能忽视家长以身作则的作用,要做到深入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鼓励、赏识他们,给幼儿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们大胆朝前走去。

  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与幼儿沟通,更应与家长交流,从而深入了解幼儿,可通过家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有目的对幼儿加以培养,从而促使幼儿独立性的确立。

  结束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多方面的,幼儿园要不断改进幼教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发掘有效的幼儿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不但给幼儿快乐的童年,更给幼儿良好身心素质的养成,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二

  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小班孩子早上吃早点时,老师要把牛奶用吸管戳好,把饼干的塑料包装袋撕开好,孩子们只要来拿了就可以吃了。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在拿到一袋饼干后突然说“老师,这饼干怎么吃呀?”那一定是他拿到的饼干的包装没撕开。

  我们常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学会生活”挂在嘴边,而事实上却事事不放心、事事包办,让孩子生活得舒舒服服,所以类似的情形皆是。因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做到独立自主。

  一、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小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已初步拥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观察中增长知识、在观察中发展多元智能。

  (一)从环境中的观察

  幼儿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对教室里的环境,我们为了给幼儿的观察创造条件,在每一个科学主题活动中,都变换不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认识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墙壁上布置了许多植物的图片,有表现整体形态的,还有表现细节部分的,内容颇为丰富。在自然角内放置了多种不同种类和形态的花卉植物。让他们周围充满了可供观察的素材。从平面的到立体的,让幼儿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多方面进行观察。在环境的观察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孩子的兴趣,对他们喜欢的一些图片或者实验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仍然保留在墙壁上或科学角内,以满足他们的观察需要。同时,还要继续投放新的活动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观察机会。

  (二)从操作中观察

  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来完成各种活动,而促使他们完成活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在动手试一试的过程中,有好多都需要对比观察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如在开展“水的溶解”的活动时给幼儿准备了好多冰块,每组都有一桶温水和一桶凉水,还有好多盛水的容器以及扇子、棉花等等,让孩子自己摆弄,幼儿兴趣很高,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这时,老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冰块放到水里就化了。”我再引导孩子把冰块放进不同的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在这时作为教师要适时指导幼儿正确地对比观察——冰块要同时放进凉水和温水里,再进行观察。很快,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小手,纷纷告诉我,在温水中的冰块化得快,而在凉水里的冰块融化的慢。这时,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他们也很快掌握了水融化与水温的关系。

  在认识“植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花的结构很好奇,他们提出,花朵中间细细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中间那个最高?碰上那个细细的东西会有粉末在手上,那是什么东西?孩子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了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非常细小的部分,观察很细微。通过这些细小的观察,他们知道了花蕊、花药和花粉,也知道了他们的作用。

  也就是说,当孩子观察到一些不同的事物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和孩子一同去收集资料,一起观察,一起寻找答案,让孩子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时,对孩子错误的观察结果,也不要轻易的说出不对,而应该鼓励他们再观察。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变的创新能力。只有当幼儿这几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二、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尊重孩子

  当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消极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自尊和自信心的建立不是靠说教,而是要把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要特别讲究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象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当在孩子的诸多摩擦过程当中,不要过于强调“裁判”的角色,评判谁是谁非,而应提供给他们自己解决纠纷的机会。例如: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时,小男孩压到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恼怒地嘟了嘴。这时,老师并没有像“裁判”一样评判谁是谁非,也不说“玩时要当心,谁也别碰了谁!”而要和蔼地问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呢?”小男孩沮丧地说:“因为我压了她的手。”老师就笑着说:“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试试用个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她愉快起来。”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那小女孩不吭声,但脸色好多了。老师便蹲下来,问那女孩:“你感觉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说:“我觉得用凉水洗洗手会好些。”老师就赶紧表示赞成,启发那个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间洗手。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手牵着手从洗手间出未了。小男孩高兴地报告老师:“她感觉好多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和好如初。

  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习得并得到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自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应该解放幼儿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

  (一)孩子能自理的事让孩子自理。自立应该先自理,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洗手、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这些日常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幼儿自立意识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意识,才会让孩子尽早学会自理的能力,如果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就会逐渐养成依赖性,从而缺乏自立能力。

  (二)孩子能自主的事让孩子自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做一些决策,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思考、决断。如今天想做什么游戏,玩具应放在什么地方,想和谁一起唱歌,请几个小伙伴未做什么游戏……这些无关是非、好坏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只有给孩子“自主”的权利,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贴近孩子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孩子今天的“自主”就是明天善于独当一面的萌芽。

  (三)孩子能解决的事让孩子自己解决。在今年的小班幼儿中,曾有这样的现象,到了幼儿园,孩子也要让家长帮他搬椅子,拿玩具、图书,家长也很自然地安排好了这些事才离开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应该及时与我们的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这样是不利于小孩的成长的。孩子坐的椅子为什么不学着自己搬?想玩什么玩具,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拿?如果想要的玩具别人正在玩,你可以鼓励他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千万别剥夺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

  (四)孩子能帮忙的事让孩子帮忙。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乐意做事,在学校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孩子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放、收拾玩具,擦桌子、拣垃圾等等。总之,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自立的。

  四、从游戏兴趣上培养

  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另外在幼儿做了以后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可以引导小班孩子让他们帮阿姨分勺子,搬椅子等,做做家中父母的小帮手,帮助父母拣菜,剥豆等等。

  五、基本动作的慢速分解

  尽管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没能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拿勺的方法不准确,东看西看不往嘴里放,我们可以多提醒,和孩子讲道理,但切忌包办。在针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动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许一般人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六、语言上的指导必不可少

  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是很高,但如果配以清楚的示范动作和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小三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手指儿歌:《洗手歌》、《刷牙》、《我的好朋友》,四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认为只要在小班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的融入上述思想,小班的孩子就能独立地踏出第一步。当然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过程当中还有其他的方面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三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由于成人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所以,成人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四

  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一、对孩子要放手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洗礼才会看见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有些家长认为幼儿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学会穿脱衣服、自己叠被子等等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大人随手帮助就可以,不必让孩子自己去做,就是让孩子去做也做不好,或者认为让孩子做太费神,还不如自己做省力。这些看法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渐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而发展起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碍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

  二、让孩子学会劳动

  有些大人认为那么小的孩子怎会劳动呢?还是我自己来做吧!其实从小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如当父母回家了,为他们拿拿拖鞋;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可以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父母可以及时的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谢谢”,“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听到赞扬的话语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三、模仿效应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作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拒绝和孩子进行亲子间的游戏,我们应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这样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五

  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3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到达了萌芽阶段,言语和动作都有了迅速发展,求知欲望也逐渐强大。而且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所见的世界与感官发育,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了尝试,于是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到学会做。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可以在身边的长辈教育下逐步培养起来,喜欢自己动手去探索。在这个自然地生长规律中,我们可以要求他们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逐渐学会自主生活。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能够自己做主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或者生活当中能感受自己独立做事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渐强或者根据情况作出评价和鼓励,并支持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二、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有一句话叫做"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其实,儿童本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逐步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并思考其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有方法的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游戏区时,我们可以选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游戏角色、自己去设计喜欢的游戏环节、和同伴一起讨论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原来自己有也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这个情况下,幼儿往往能自信的去完成去享受这个活动。

  三、让孩子在相处中懂得独立。

  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应该作为老师的角度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该根据情况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大班的孩子的情感发育已经到达了一个水平,我们可以尝试可以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判断机会交给幼儿,让他们在思考这件事情对错的时候懂得双方两边的问题。给幼儿多一些这样的锻炼机会。也是给幼儿一种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而不是每次依靠老师来取得胜负或者输赢。

  四、引导幼儿在自主思考中锻炼独立性

  幼儿一般都具有对事情好奇的天性,他们似乎对看到的事情都会问上一个为什么?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不直接出示答案,而去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动手进行探索,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可以尝试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幼儿。在此之中我们应该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可以认真的倾听孩子的一些疑惑和问题,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平等的,朋友的态度对待孩子。其实这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幼儿之间都是存在能力差异的,针对与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环境与氛围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须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所以说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就如算算术题来说,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可能有自身已知经验进行心算或手指算。但是有个别在数学逻辑方面较差,可能只有经过简单的点数来加减算式。但是,其实能力较差的幼儿所用的方法其实并没有错。所以我们在个体差异中应该注意: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做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产生依赖心理,寻求教师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及时的调整教学过程与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中进行独立性的培养。

  六、在家庭中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或者在幼儿园这个单一的环境里进行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其实是呆在家里的,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有些幼儿就是在园里特别积极能干,一回到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宠爱着,帮着孩子把一切都打理好,没有给孩子自主锻炼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逐渐变弱,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与家长的联系中主动了解沟通。与家长一同协商好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相关文章: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07-18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方法10-29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策略12-07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02-11

幼儿情商培养的方法06-19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03-07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势07-14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07-03

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的方法03-29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