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独立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1
一、幼儿教师正确引导。
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修养,并且能够对幼儿充满耐心,热忱地悉心教导幼儿。幼儿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相对于成人来讲他们的语言和动作都比较缓慢,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习和生活时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幼儿能接受的语言鼓励和讲解。
幼儿的天性是喜欢玩耍,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各种科学性的游戏,利用幼儿对待事物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和吸收周围的事物的认识。
幼儿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学习知识之外还要在幼儿生活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尝试独立做事,诸如上厕所,吃饭,睡觉等,尽量让幼儿试着自己完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自己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用赞美的语言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样做很棒。幼儿的成长中赞美占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正确的赞美可以让幼儿深刻的意识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正确性,从而更加深化幼儿脑海中独立性的形成。
二、授课过程中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课堂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义务教育,不提倡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幼儿课堂教育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新事物。
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总会有小朋友想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的幼儿教师不应该替他们完成制作而是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幼儿时期的智力相对较低,他们正处于逐渐发展进步的时期,因此,幼儿自身具有极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幼儿的幼稚行为我们不能嘲笑而是应该细心引导,让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
幼儿教师要寻求不同方式和方法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科学的培育。例如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教师让幼儿自身分不同角色,不同游戏方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能够做出自身的选择,游戏是因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刻意布置的任务。游戏过程中积极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决定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领者,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鼓舞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用不同方式不断探索未知的事物,不应该替他们选择和思考。幼儿教师应当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学会聆听幼儿的心声,用温柔的语言作出要求,而不是强硬命令的口吻,让幼儿深刻意识到独立性的重要性。
三、家长注重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溺爱更不能苛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培育幼儿的独立性不能过分保护幼儿。
父母应当鼓舞孩子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身的事情,加强和引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提倡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装饰房间,和同学一同参与游戏,不限制孩子的社交范围和参与活动。
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成长特点,不能过分保护他们替他们做出选择,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父母应当鼓舞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许多行为都是效仿父母,因此,父母要十分注重自身的言辞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想培养出独立性强的孩子,那么家长自身也应该具很强的独立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宣扬真善美而不是日常琐碎的埋怨,在孩子心中要形成一个美好的形象,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深刻意识到自主独立的重要性,家长如果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在日后也会潜移默化的变得优秀。
结束语:幼儿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要想成为优秀出色的人才应当注重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培养。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当相互配合充分做到引导作用,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幼儿,并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独立性的重要,为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2
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小班孩子早上吃早点时,老师要把牛奶用吸管戳好,把饼干的塑料包装袋撕开好,孩子们只要来拿了就可以吃了。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在拿到一袋饼干后突然说“老师,这饼干怎么吃呀?”那一定是他拿到的饼干的包装没撕开。
我们常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学会生活”挂在嘴边,而事实上却事事不放心、事事包办,让孩子生活得舒舒服服,所以类似的情形皆是。因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做到独立自主。
一、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小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已初步拥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观察中增长知识、在观察中发展多元智能。
(一)从环境中的观察
幼儿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对教室里的环境,我们为了给幼儿的观察创造条件,在每一个科学主题活动中,都变换不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认识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墙壁上布置了许多植物的图片,有表现整体形态的,还有表现细节部分的,内容颇为丰富。在自然角内放置了多种不同种类和形态的花卉植物。让他们周围充满了可供观察的素材。从平面的到立体的,让幼儿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多方面进行观察。在环境的观察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孩子的兴趣,对他们喜欢的一些图片或者实验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仍然保留在墙壁上或科学角内,以满足他们的观察需要。同时,还要继续投放新的活动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观察机会。
(二)从操作中观察
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来完成各种活动,而促使他们完成活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在动手试一试的过程中,有好多都需要对比观察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如在开展“水的溶解”的活动时给幼儿准备了好多冰块,每组都有一桶温水和一桶凉水,还有好多盛水的容器以及扇子、棉花等等,让孩子自己摆弄,幼儿兴趣很高,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这时,老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冰块放到水里就化了。”我再引导孩子把冰块放进不同的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在这时作为教师要适时指导幼儿正确地对比观察——冰块要同时放进凉水和温水里,再进行观察。很快,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小手,纷纷告诉我,在温水中的冰块化得快,而在凉水里的冰块融化的慢。这时,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他们也很快掌握了水融化与水温的关系。
在认识“植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花的结构很好奇,他们提出,花朵中间细细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中间那个最高?碰上那个细细的东西会有粉末在手上,那是什么东西?孩子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了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非常细小的部分,观察很细微。通过这些细小的观察,他们知道了花蕊、花药和花粉,也知道了他们的作用。
也就是说,当孩子观察到一些不同的事物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和孩子一同去收集资料,一起观察,一起寻找答案,让孩子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时,对孩子错误的观察结果,也不要轻易的说出不对,而应该鼓励他们再观察。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变的创新能力。只有当幼儿这几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二、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尊重孩子 当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消极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自尊和自信心的建立不是靠说教,而是要把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要特别讲究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当在孩子的诸多摩擦过程当中,不要过于强调“裁判”的角色,评判谁是谁非,而应提供给他们自己解决纠纷的机会。例如: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时,小男孩压到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恼怒地嘟了嘴。这时,老师并没有像“裁判”一样评判谁是谁非,也不说“玩时要当心,谁也别碰了谁!”而要和蔼地问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呢?”小男孩沮丧地说:“因为我压了她的手。”老师就笑着说:“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试试用个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她愉快起来。”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那小女孩不吭声,但脸色好多了。老师便蹲下来,问那女孩:“你感觉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说:“我觉得用凉水洗洗手会好些。”老师就赶紧表示赞成,启发那个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间洗手。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手牵着手从洗手间出未了。小男孩高兴地报告老师:“她感觉好多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和好如初。
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习得并得到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自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应该解放幼儿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
(一)孩子能自理的事让孩子自理。自立应该先自理,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洗手、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这些日常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幼儿自立意识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意识,才会让孩子尽早学会自理的能力,如果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就会逐渐养成依赖性,从而缺乏自立能力。
(二)孩子能自主的事让孩子自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做一些决策,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思考、决断。如今天想做什么游戏,玩具应放在什么地方,想和谁一起唱歌,请几个小伙伴未做什么游戏……这些无关是非、好坏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只有给孩
子“自主”的权利,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贴近孩子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孩子今天的“自主”就是明天善于独当一面的萌芽。
(三)孩子能解决的事让孩子自己解决。在今年的小班幼儿中,曾有这样的现象,到了幼儿园,孩子也要让家长帮他搬椅子,拿玩具、图书,家长也很自然地安排好了这些事才离开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应该及时与我们的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这样是不利于小孩的成长的。孩子坐的椅子为什么不学着自己搬?想玩什么玩具,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拿?如果想要的玩具别人正在玩,你可以鼓励他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千万别剥夺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
(四)孩子能帮忙的事让孩子帮忙。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乐意做事,在学校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孩子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放、收拾玩具,擦桌子、拣垃圾等等。总之,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自立的。
四、从游戏兴趣上培养 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另外在幼儿做了以后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可以引导小班孩子让他们帮阿姨分勺子,搬椅子等,做做家中父母的小帮手,帮助父母拣菜,剥豆等等。
五、基本动作的慢速分解 尽管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没能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拿勺的方法不准确,东看西看不往嘴里放,我们可以多提醒,和孩子讲道理,但切忌包办。在针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动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许一般人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六、语言上的指导必不可少 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是很高,但如果配以清楚的示范动作和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小三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手指儿歌:《洗手歌》、《刷牙》、《我的好朋友》,四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认为只要在小班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的融入上述思想,小班的孩子就能独立地踏出第一步。当然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过程当中还有其他的方面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方法】相关文章: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06-04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问题和方法06-04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方法09-15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12-27
培养宝宝独立性有什么方法04-19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什么方法04-18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04-26
怎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03-31
幼儿的独立性怎么培养06-04
怎么培养幼儿独立性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