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时间:2024-05-21 09:07:16 蔼媚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通用8篇)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如何较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通用8篇)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1

  一、教师应该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文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平时的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却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时,一直都处于主体地位,并把眼光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上,关注的是“教什么”,这种“教师本位”观及“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使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

  我也曾观摩过一些音乐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幼儿只要跟着教师的指挥、思路“走”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活动似乎幼儿很感兴趣,也似乎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然而,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合理的,因为幼儿仅仅是在被动地接触音乐、硬性地感受音乐,久而久之,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就消失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音乐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动作特点等,然后请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从而进行一些体态律动时,幼儿就会产生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他们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创编出的动作各有风格,虽然没有统一的动作以及固定的模式,但都表现出了他们天真、可爱、活泼的一面,教师对于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的幼儿给予及时地表扬,这样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音乐的良好环境。例如在晨间播放一些优美的儿童歌曲及乐曲让幼儿自由地欣赏,或伴随着音乐听故事;

  还有我们在活动区中设立音乐角,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等,打击乐器既可以满足幼儿敲敲打打的游戏心理,又可以培养他们对乐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听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愉快成长,并请家长利用家庭的有利资源,如音响设备、电视等,鼓励幼儿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加深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记忆力。同时还家长可带孩子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幼儿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动作模仿,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所无法取代的。而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常见教师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不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不考虑他们的主观感受,权威教学,结果使孩子厌恶音乐学习。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教师也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有趣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四、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有人说,音乐像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可以这样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么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呢?怎么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我认为必须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其次,音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首儿歌“袋鼠”,来做这样一个游戏:请孩子边说儿歌边拍手,每字一拍。

  这样做使幼儿在说儿歌的同时练习了稳定的固定拍:或者还可以这样来玩,将孩子分成两个两个一组拍手,每字一拍。第一拍请幼儿拍自己的手,第二拍拍对方的手,并且左右手交叉轮换着拍。后面依次类推,这同样可以体会和练习节拍的强弱感觉,而且还可以增进幼儿的交往和相互间的团结友爱的品质。

  总之,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的运用中应将各种模式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地、深入地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寻求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最佳模式。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2

  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历来是音乐教育家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成果已得到公认和遵循。如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长期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2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又如松尔曼对儿童出世后的行为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把儿童音乐才能细分为如下几个发育期:1岁时,对声音刺激极为敏感,即使是噪声,也能引起注意;2岁~3岁时,开始模仿旋律唱自己喜欢的歌曲;4岁时,就会哼出自创的旋律;5岁~6岁时,对乐器产生兴趣,对音乐逐渐出现定向注意力。据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岁~6岁;二是学生期的12岁~15岁。

  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诱导和激发音乐兴趣,家长应重点抓好3个能力的培养来促进音乐才能的发育。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训练:一是听声音。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时发出和谐、悦耳、具有一定规律和音高的音就称为音乐。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如有意识地在婴幼儿身边发出声响,吸引儿童扭头寻找声源。啼哭时,敲打拍摇各种发声玩具,儿童在声音刺激感染下,就会停止哭泣,进而手舞足蹈,咧嘴微笑。但训练时,声音不宜过大。二是听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斯在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有专家认为:节奏感越强,对音乐越爱好。因此,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如用击锣的“ @①——@①——”声训练“x———|x———|”节奏;击鼓的“咚——咚——”声训练“x—|x—| ”节奏;石英钟“嗒、嗒、嗒、嗒”的`走动声训练“xx|xx|”节奏;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走动声训练“xxxx|”节奏;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叫声训练“xxx”节奏;汽车的“嘀嘀——”喇叭声训练 “xx|”节奏……由易到难,逐日积累。三是听乐曲。婴幼儿期如果听音乐的机会不被提供,儿童的心灵就不可能从情感教育中萌发音乐兴趣。家长切不可以婴幼儿听不懂而放弃。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健康、 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且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谣、儿歌、现代或古典音乐等陪伴孩子醒觉、进食、活动、睡觉,婴儿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学会运用语言一样地迷上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修养。

  其次是表演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扶志。主要从两方面训练:一是玩乐器:利用儿童对各种乐器(最好是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的好奇心来辅导吸引儿童学习唱歌、练习音准、掌握音高、控制音准,培养毅力和表演兴趣。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一定的综合和自制力,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要先练准单音,逐步由乐句过渡到乐段,进而全曲。如儿童出现因单调而厌学的情况,家长不要生气,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磨炼意志的关键时刻。可改变训练形式,如走出家庭,邀约小伙伴一起练等,切不可废弃。由于儿童有效注意力不能持久,每天宜多次练,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 min~40 min为宜。二是玩音乐游戏。2岁~4岁的儿童已进入语言和游戏期,是音乐进入儿童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音乐的娱乐活动,如游戏、舞蹈,甚至家长与儿童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划划等都会使儿童产生兴趣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进音乐才能的发展。

  最后是识谱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寓情。分3步训练:一是认写简谱7个唱名(即1、2、3、4、5、 6、7)。了解它是组成变化莫测、美妙动听乐曲和倾泻心灵情感的基础。二是抄写简单的乐节、乐句、乐段或短曲。这是积累乐汇、丰富想象和创作素材的一种手段。三是鼓励儿童随意哼写旋律,哪怕是写来不成章法也要放手独立练习,培养写作兴趣。这不仅能随岁月增长而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识谱能力,而且还会逐步把情感 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音乐才能健康发展。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3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提出《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这一课题。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全面促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能形成有关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一、从寻找声音的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

  大自然有各种美妙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耳里是神奇又美妙的。刚进幼儿园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当孩子在哭闹时,有什么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呢。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水声;钢琴上的台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小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这些奇妙的声音在幼儿的耳中都是那么美妙。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浓了,时不时听见幼儿轻轻的说:“我听见XX声音喽”经常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了强烈的敏感。

  二、不同的.音乐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音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生活常规培养中,幼儿对老师的指令有时不能很好的接受,当我发现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时,听到摇篮曲他们就会不有自主的做出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同时自己也安静下 来。受此启发,我在让幼儿排队时,用《火车快飞》的音乐,让后幼儿迅速变成“小火车:我说:”快,我们的火车要开了“幼儿立刻就排好了队伍,在以后的排队活动中,我只要一弹这首音乐,幼儿就主动上来排好了队伍。我又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让幼儿听到这个音乐就朝前坐好,跟着音乐拍手,就象老师在敲小铃一样。通过训练以后,在以后的活动中,幼儿旧能根据音乐的要求来做,不在需要老师大声说了。同时,在幼儿休息和进餐时,我都给幼儿放优美的轻音乐,既能稳定幼儿情绪,又能促进幼儿的食欲。

  三、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章婧尧、刘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共产儿童团》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解放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 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四、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林仪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

  音乐欣赏能力的行动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尤其是音乐对幼儿的能力、情感、行动、习惯的熏陶更应从小开始。教师在 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4

  音乐堪称是一种没有语言交流障碍的世界文化艺术。人们在欣赏经典音乐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闭目、肢体晃动。那是一种已经达到人与音乐相互交融的境界,在那瞬间,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的累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朗诵的感染要胜过阅读;配乐朗诵则更能激起情感的交流;而纯音乐的交流却有着更深广的空间,那是心灵的交流。所以音乐是高雅的艺术、音乐是高智慧的结晶。人类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必须要在音乐艺术建立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培养起来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况且,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将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教育先驱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创办初期的幼稚园都已经有了音乐教学。

  但是幼儿的音乐能力总是会出现强弱高低之分,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现象,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教师、幼儿、音乐作品和方法使用等诸多方面。

  首先是教师因素。

  教师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在这方面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句老话不是说出了精髓吗——你有一桶水,才能给予他人一杯水。我们教师队伍中的绝大数都有着较好的音乐素养和较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她们无论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把握、还是对音乐的教学都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甚至有些教师还有自创音乐作品的才能。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有些幼儿教师自弹自唱能力差、清唱歌曲出现跑调、同一首歌曲的节奏时有起伏等等。试想,在这样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素质能力培养吗?我们能指望这群孩子长大后会出现贝多芬、巴尔扎特吗?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我们不要忘记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各幼儿园和各幼教基层也要经常加强这方面的检查督导。

  其次是幼儿自身的因素。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对学习的态度、热情和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眼下,许多的家长都不惜代价,购置高档乐器,聘请专家级教师对孩子进行音乐基础的训练。但是,我们除了看到极少数的孩子在重压下取得了家长的预期成果,大多数的孩子在如此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反而失去了对音乐的神往,甚至还有的患上了音乐恐惧症。悲剧啊!家长的希望、教师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清,孩子有孩子的理想,每个孩子有各自的喜好和发展的潜能天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于在音乐领域的发展,也并不是所以的孩子都有可能在音乐领域获得成功。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在达平常的心看待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我们可以将此视为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补充完善、或把此看成是对孩子今后人生的一种娱乐兴趣造就,至于成名成家,则看成是补充完善、兴趣造就后的再提升,那不就挺好?孩子的兴趣要保护、孩子的潜能要挖掘、孩子的天赋要展示、孩子的灵气要发扬,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投入才是有效、高效的,我们的回报才是有点有面的'。

  第三个影响的因素是音乐作品本身。

  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我们祖国的花朵,在模仿歌星、歌手忸怩作态地演唱一些成人歌曲。起初我们也会觉得好玩、新奇,但是看多了,隐忧就会随之加剧。成人歌曲确实不适合3—6岁的孩子演唱。先不说歌词内容的健康程度,单说歌曲的节奏吧,时快时慢,有时,好端端的一个词组硬生生地给阻隔;有时,几句好长的歌词需要一口气才能唱完,没有几年训练功底的歌手都难以完成,呼吸频率快于成人的幼童又如何能抵挡?结果还不是落了个上气不接下气,慌慌张张,哪有什么美感?再说音域吧,更是大有问题,3—6岁孩子的音域只有1— ,至多到 ,可是我们成人歌曲的音域远远不止,幼儿在尽力模仿时,声带处于明显的紧张状态,在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下,久而久之,孩子的声带必将受到损伤,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必将受到挫折,没有兴趣又哪有发展可谈呢?这就是由歌曲作品使用不当引起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由音乐作品而引起的,那就是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引入得太少。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幼儿唱成人歌曲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时下动听的幼儿歌曲实在太少。我们都是唱着“一分钱”、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长大的。回想起童年,就会想起童年的歌谣。但是现在的孩子仍在翻唱那个时代的歌,那些在妈妈怀里就耳熟能详的歌,已经打动不了现代孩子的心,他们渴望有新的时代元素融入的歌,象“歌声与微笑”、“我有一个小秘密”等等属于他们的“流行歌曲”产生。有时当我们问及孩子:“你喜欢唱歌吗?”他们会诚实地相告:“我最不喜欢唱歌了。”当我们追问:“为什么”时,孩子们说的话令我们伤心:“没有好听的歌,老师教我们的歌都不好听。”只有好的音乐作品才能打动喜欢音乐的人,失去了前提,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所以缺乏令幼儿“心动”的歌曲也是导致幼儿缺乏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的可能,也就直接导致失去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可能。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方法使用的影响。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两个完全相反名词概念——“内在动机减少原理”和“内在动机增加原理”。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人的行为产生主要归因于由本人内在特性的信息处理方法。譬如,我们在看到一个孩子放弃休息练琴时,持“内在动机减少原理”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孩子是听从家长的吩咐,放弃休息,在苦苦地练琴;而持“内在动机增加原理”的人就会这样推测:肯定是这个孩子很喜欢弹琴,所以别人在玩耍,他却在练琴。在了解了这样两个不同的心理概念时,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就要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去实现努力归因从而形成努力的惯性。

  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是有潜能的,然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重应该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所有的成绩都归在幼儿名下。我们可以在幼儿面前直白地赞许他:“你唱得真好,老师小的时候,没有你那么出色。”然后,再寻找机会,在有第三者存在的情况下,当众表扬他:“他很喜欢音乐,很喜欢唱歌(弹琴……),而且十分努力,自己要学习。我觉得他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音乐家……”这是一份美好的希望,在这份希望的背后,却是一份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归根结底,孩子的学习动力还是来自教师或家长。但是,我们要注意方法的使用,我们中有些家长、教师正好和上述的做法相反,中国的早期教育曾经以过谦来掩饰成绩。当他人在孩子面前表露赞许时,家长或教师会迭声地说:“那里哪里,学得不好,还需努力。”孩子明明努力了,却永远达不到家长心中的定位标准,那他就会在家长和教师的“爱”中泯灭希望的火花,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会采取封闭、仇恨等过激的心理。

  综上所说,影响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单就起本质来说,还是一个兴趣的培养。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去做,才有可能做好。我们在揭开此道理之后,就有信心来帮助幼儿建立对音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了。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5

  音乐鉴赏,一般是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乐趣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初步发展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从新学期小班开始,注意通过音乐教育全面促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形成相关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一、从找声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

  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孩子的耳朵里是魔法美丽的。刚进幼儿园的孩子感情不稳定,孩子哭的时候,有什么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在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例如,水龙头没有关闭,有“滴答滴答”的水声。风琴上的闹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小摸铃会发出“叮”的声音。当风吹来时,会发出“呼”的声音……这些奇怪的声音在幼儿的耳朵里是如此美丽。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兴趣,有时听到幼儿轻轻地说:听到XX的声音。经常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强烈敏感。

  二、不同的音乐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音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生活的正常培养中,幼儿对老师的指令有时不能很好地接受,当发现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时,听到摇篮曲,他们不由得做了哄婴儿睡觉的动作,自己也很安静。受到个启发下,我让幼儿排队的时候,用火车跑得快的音乐,让幼儿迅速成为小火车:我说快,我们的火车说幼儿马上排队,在今后的排队活动中,我唱这首歌,幼儿就自愿排队。我又用铃响叮当的音乐,让幼儿听到这个音乐就坐在前面,跟着音乐拍手,就像老师敲铃一样。通过训练后,在今后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音乐的要求进行,老师不需要大声说话。同时,在幼儿休息和吃饭的时候,给幼儿放上美丽的音乐,可以稳定幼儿的感情,促进幼儿的食欲。

  三、挑选不一样的音乐原材料提升幼儿辨音能力。

  进行音乐鉴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鉴赏的.兴趣。选材要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不同的音乐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说很好,鸟飞来了,而且很快就做了鸟飞的动作,动作很美,男孩子跳来跳去的时候,也有女孩子说不能这样,燕子飞得很漂亮,必须轻轻,我热情奔放的音乐幼儿听到我是小兵的音乐,立刻做了动作,举行了军礼,精神饱满地走着。嘴里有时说我是士兵。他们说不出来,但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择很重要,要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欣赏歌曲,幼儿不感兴趣,只做自己的事,忽视音乐。音乐的选择必须接近幼儿的生活,给幼儿带来亲切的体验,他们对音乐有表现的欲望。

  四、为幼儿出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升幼儿音乐表达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例如。在活动中为幼儿开辟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在这个舞台上自由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征求意见。张德卿的孩子们对我说:老师听春天在那里跳舞……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呢?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孩子的话很幼稚,但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读、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体验,很多幼儿都喜欢上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提高了孩子们的自制能力,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音乐的感受能力,巩固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开拓了幼儿的思维,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种方法考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的感情更加和谐了。

  音乐鉴赏能力的行动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音乐对幼儿的能力、感情、行动、习惯的熏陶必须从小开始。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和谐发展,能力不同。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6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又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那么作为幼儿音乐的研究者及教育者,我们又如何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对音乐的认知

  一般3至6岁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幼儿。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词汇量不断增多,已经能够较完整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常常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较为敏感。同时,幼儿的记忆是很随意的,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记的很清楚,而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常常天马行空,甚至夸张、毫无逻辑,不受任何思维定势的限制。幼儿的情感也是反复无常的,易激动,易变化,不稳定。作为父母,或者教师,为了孩子们能够在幼儿时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格,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学会想象。音乐恰恰能够给他们制造一个遐想的空间,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

  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是不同的,有的小朋友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又蹦又跳,有的小朋友听到音乐则会变得比平时安静许多。这样也间接的影射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胎儿时期就进行音乐教育,无非是想利用音乐来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同时也不乏有些小小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长大后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而作为一名幼儿音乐研究者,笔者更多的是致力于幼儿身心更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有情趣的引导

  1、从听觉感知音乐。接触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音乐也是如此。尤其是幼儿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弱,而音乐所表达的都是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只给幼儿听一遍就想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反复倾听,同时在教育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才能慢慢的体会所听到的音乐。我们可以在每次音乐课开始时,都让幼儿一起听或者唱一首儿童歌曲,如《我有一头小毛驴》,在第一次听的时候不要告诉他们歌曲的含义,让大家随着歌词内容想象一下,听完后由小朋友讲述自己听后的感觉;再由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讲解。在放第二遍的时候大家就会随着老师的讲解听歌曲,这样很快就能进入歌曲中,有的小朋友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唱出来,甚至有的还会手舞足蹈的一起蹦蹦跳跳,想象着自己正骑着一头小毛驴,快乐的'模仿歌曲中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幼儿充分的了解、感知了他们听到的音乐,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2、从视觉感受音乐。回归音乐艺术,笔者认为应多让幼儿听音乐会,看歌舞剧等艺术节目,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了解。从听到的、感觉到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看法,觉得这场音乐会是好还是坏,哪些歌曲好听,哪些能听懂。这就使他们初步形成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孩子对艺术的感性认识,增强音乐带给幼儿的感染力。

  幼儿音乐常常表现的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孩子们虽然识字不多,但能读懂图片。所以,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在幼儿音乐课上为孩子们配备简单的与所听歌曲有关的图片也是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的。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边听《粉刷匠》边看有关《粉刷匠》的图片,如果有条件,视频结合就更好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将会逐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从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把音乐溶于游戏或表演中,收到的效果常常尽如人意。例如:幼儿们在玩“丢手绢”游戏时,大家一起唱《丢手绢》,当手绢放在某个小朋友身后时,大家会不由自主的唱得更大声,更兴奋,完全把歌曲和游戏结合,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又如:在听《一分钱》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跟着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歌词的内容,欣赏音乐。

  (二)情趣的升华

  在引导过后,孩子对音乐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听一些名著,如:《梁祝》、《二泉映月》、钢琴曲之类的,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升华。一点一点的倾听,慢慢的体会,由儿歌到名著,孩子们的音乐欣赏水平会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结语

  作为一名幼儿音乐的研究者,我认为,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听”、“看”、“做”等方面对儿童进行引导,全面发展,能够更好的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加强与父母的交流与合作,从小就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钻研下,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迎着灿烂的阳光健康成长。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7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是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现,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情感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音乐手舞足蹈,这些都是幼儿的基本特证。

  天真活泼的儿童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帮助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信念,每个幼儿都需要音乐,每个幼儿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什么是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从事音乐欣赏、演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的本领,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培养幼儿音乐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儿童需要音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觉得发现探索学习法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积极,更投入。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发现探索学习法是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做到探索在前,结论在后;启发在前,指导在后;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如:我在音乐活动“加油干”中,第一课时,我先组织幼儿在“雷锋月”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气氛,观察其他小朋友劳动时的动作,然后我请小朋友欣赏“加油干”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劳动性质的音乐是强而有力的。

  第二课时,我的目标是要求犹如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劳动动作,尽量按节奏做。我们班小朋友在舞蹈方面有特长,所以他们都很投入在创编动作上。我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他们创编的舞蹈,然后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谁的动作比较好,谁的动作与节奏不协调,应该怎样去改善。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朋友在活动中并不象以往那样,单一的去模仿老师的动作,被动的学习,而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时,我的目标是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演奏方案,我先出示两种节奏型︱xx︱xx︱和︱x0︱x0︱然后我再拿出打击乐器沙锤、碰铃、铃鼓让幼儿自己尝试发现这两种节奏是否相同,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是否相同,小朋友通过自己大胆尝试,并亲自演奏各种乐器,从而发现这三种乐器的性质是不同的,也知道了一首歌曲只是用一种节奏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反复尝试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加强幼儿节奏感的训练。

  第四课时,我的目标是初步合奏,并要求幼儿在演奏时注意指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和多的小朋友在演奏时不留心看指挥,而是自顾自的演奏,导致节奏是错的,影响演奏效果。于是在一次活动中我故意不指挥,让幼儿自己听着伴奏音乐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然后我把他们演奏的音乐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谈谈感受,小朋友都说“有一些小朋友演奏时节奏快了,有的节奏慢了,不整齐,不好听。”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有些小朋友上课不专心没学会伴奏歌曲”。有的小朋友说:“因为老师没有指挥,大家的节奏不统一。”于是,我请小朋友认真看指挥演奏一次,然后我又与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小朋友在演奏时应该看指挥,这样节奏才会准确,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好听。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合奏,我先让小朋友用一种乐器去演奏歌曲一次,然后再请小朋友用这三种乐器一起演奏歌曲一次,再与幼儿讨论用哪一种演奏方法好,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后,小朋友都同意用合奏的形式来演奏这首歌曲。小朋友用乐器合奏了两遍后,我就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来演奏一次,小朋友在这次活动中能积极投入,主动探索问题,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

  发现探索学习法有利于幼儿迁移能力的形式,有利于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运用发现探索学习法时,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积累与材料有关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之外,更重要是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去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幼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决不能让幼儿机械模仿,应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幼儿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8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是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现,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情感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音乐手舞足蹈,这些都是幼儿的基本特证。

  天真活泼的儿童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帮助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信念,每个幼儿都需要音乐,每个幼儿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什么是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从事音乐欣赏、演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的本领,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培养幼儿音乐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儿童需要音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觉得发现探索学习法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积极,更投入。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发现探索学习法是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做到探索在前,结论在后;启发在前,指导在后;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如:我在音乐活动“加油干”中,第一课时,我先组织幼儿在“雷锋月”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气氛,观察其他小朋友劳动时的动作,然后我请小朋友欣赏“加油干”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劳动性质的音乐是强而有力的。

  第二课时,我的目标是要求犹如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劳动动作,尽量按节奏做。我们班小朋友在舞蹈方面有特长,所以他们都很投入在创编动作上。我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他们创编的舞蹈,然后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谁的动作比较好,谁的动作与节奏不协调,应该怎样去改善。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朋友在活动中并不象以往那样,单一的去模仿老师的动作,被动的学习,而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时,我的目标是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演奏方案,我先出示两种节奏型︱××︱××︱和︱×0︱×0︱然后我再拿出打击乐器沙锤、碰铃、铃鼓让幼儿自己尝试发现这两种节奏是否相同,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是否相同,小朋友通过自己大胆尝试,并亲自演奏各种乐器,从而发现这三种乐器的性质是不同的,也知道了一首歌曲只是用一种节奏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反复尝试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加强幼儿节奏感的训练。

  第四课时,我的目标是初步合奏,并要求幼儿在演奏时注意指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和多的小朋友在演奏时不留心看指挥,而是自顾自的'演奏,导致节奏是错的,影响演奏效果。于是在一次活动中我故意不指挥,让幼儿自己听着伴奏音乐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然后我把他们演奏的音乐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谈谈感受,小朋友都说“有一些小朋友演奏时节奏快了,有的节奏慢了,不整齐,不好听。”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有些小朋友上课不专心没学会伴奏歌曲”。有的小朋友说:“因为老师没有指挥,大家的节奏不统一。”于是,我请小朋友认真看指挥演奏一次,然后我又与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小朋友在演奏时应该看指挥,这样节奏才会准确,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好听。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合奏,我先让小朋友用一种乐器去演奏歌曲一次,然后再请小朋友用这三种乐器一起演奏歌曲一次,再与幼儿讨论用哪一种演奏方法好,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后,小朋友都同意用合奏的形式来演奏这首歌曲。小朋友用乐器合奏了两遍后,我就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来演奏一次,小朋友在这次活动中能积极投入,主动探索问题,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

  发现探索学习法有利于幼儿迁移能力的形式,有利于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运用发现探索学习法时,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积累与材料有关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之外,更重要是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去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幼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决不能让幼儿机械模仿,应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幼儿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相关文章: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09-24

如何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08-15

幼儿语言能力如何培养07-25

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01-17

幼儿阅读能力如何培养08-11

幼儿的倾听能力如何培养07-20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04-13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03-30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