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时间:2022-04-01 12:13:0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导语: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重要的启蒙阶段,如果能够及时、科学地进行开发、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理想的发展。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1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

  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

  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因顽皮被学校开除,但他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出轨”行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定能有所收获。总而言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所谓创设情景,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需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

  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他们正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时老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孩子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三)发展语言,促进思维

  众所周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如教师讲述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幼儿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形成的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幼儿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当代我国特有的人文现象造成的。首先,当代这批儿童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儿童在家就是养尊处优,平时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有时还有外公、外婆的特殊照顾,使他产生了优越心理,他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

  养尊处优久了,养成爱发脾气、撒娇,凡事就动口不动手的坏习惯。其次,家长认识不足,许多父母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大人做的清楚就连幼儿自己能做的,能代办的就代劳了,反正小孩子长大后就会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反正大人会帮忙,就是想做也没得做,不如不做。所以一旦到了幼儿园,由于家长不在身边,马上就出现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恐惧、陌生、自卑感也就伴随而来,对儿童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三、培养儿童生活独立能力的正确理论

  三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此,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了这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

  四、培养孩子自立的几个原则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地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地一种个性品质。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首先要坚持以下认识:

  (一)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教育者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二)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娟、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依赖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三)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教育者一定要以积极的评议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四)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地强化和持之以恒地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经过实践,我认为:只要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利用其可塑性强、兴趣广的特点,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儿童能力的培养方面是有很好效果。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2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父母想对孩子创造力进行培养,首先必须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并加上对孩子的鼓励。如果孩子有创造力,对人与事物较敏感,点子多,问题多,常常喜欢刨根问底。而且对简单的问题答案不会满足。在回答问题时他们非常有主见。经常是打破常规的四维;新奇的想法很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幽默感;对较难、具有挑战性的事感兴趣;很专注的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且多才多艺。因此,父母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时,要有耐心、会包容、会赞美,以鼓励孩子多看、听、触摸、操作、探索。父母要倾听孩子的表达,关注孩子的想法,对他的意见及好奇心要给予尊重,这样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有帮助。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缺少创造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但阅读能力有限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对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益智物品如: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常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和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家长还要及时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提供强劲的思维飞跃推动力。要注意的是,要想对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起到激发作用,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是必须的。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要引发孩子积极的发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还对亲子关系有帮助,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要多问一些开放性没有惟一答案的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减多少等于9等等。不要只问单一答案的问题。当然家长最好还是要依据孩子自己的能力。孩子喜欢对不懂的事情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跟孩子一起讨论并解释这些问题。如果孩子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千万不要用虚假的答案回答孩子,或是拒绝回答孩子,要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得到正确的答案再给孩子解答。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掌握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例如:尽可能的给孩子参与家中事务的机会,并尽量采用他的意见。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砖头可以做什么用?”引发孩子说出别人所不常见的方法。还有,对一些突发性问题的提问,例如“如果你在百货公司走失了,怎么办?”、“怎样使房间的布置更漂亮?”跟孩子一起讨论“假如”、“想象”的问题;给孩子“改变”、“改良”或“创新”一些现存的事物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新的方法和经验。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自由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孩子创造的成果进行表扬和鼓励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有帮助。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1、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创造力素质是个人得以终身发展的保证,而只有终身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创造力培养是幼儿整体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向。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则很容易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形成人格障碍和人格分裂。具有创造力的人应具备下列人格特质:

  (1)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旺盛。

  (2)思维灵活,善独辟蹊径,想象力永不枯竭。

  (3)兴趣广泛,善于从各种角度收集信息,观察敏锐。

  (4)意志品质出众,具有冒险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神。

  可见,幼儿创造才能的发展与培养幼儿个体形成多侧面完整人格的整个过程是分不开的。

  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外显特征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创造性行为,父母可通过以下四个外显特征来识别其创造力的状况。

  1、对身边的事物寄予强烈的关心,有很强的求知欲,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2、常显露出一些独特的思想或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示出求异思维的倾向。有创造力的幼儿往往会干出一些奇特的事情来,可谓“想得出奇,淘得出格”。

  3、善于动脑,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过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同类的后继心理活动有定向的作用。如一个小孩,把香烟倒过来装在烟盒里,就避免了手上的细菌粘到过滤嘴上,为此他获得发明专利。

  4、有丰富的想象力。由于幼儿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常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感情和意志,呈现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从而给幼儿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也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了解了上述特征,父母应重视幼儿的这些行为表现,善加引导,从而促使幼儿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3

  一项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只有2%的成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0%的七岁儿童具有创造力,90%的五岁儿童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的天赋,其发展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和保持是何等的重要。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创造而教育,也已成为了世界教育的趋势。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首先孩子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其次,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融创造力的培养于音乐活动之中已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特别是引用国外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幼儿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它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的“活”了起来。

  一、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的模唱形式常常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更有一些“历史悠久”或“脱离生活”的歌唱作品让孩子“心不在焉”;而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编的童谣式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却重新赋予了歌唱活动以新的生命力。

  首先,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什么动物你猜猜》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在已经学过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创编歌曲中关于描述小动物的谜面和谜底。此举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尾巴像把扇,什么身上有房子,什么唱歌呱呱呱”等等。孩子们有的是从身体分析,有的是描述尾巴特征,有的是描述鼻子特征,还有的是分析叫声差异。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孩子们唱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的歌曲,特别自豪,感情也特别真切,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对歌活动中,采用一问一答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另外,我们在学习一些季节性的歌曲中,如《冬爷爷的礼物》、《再见吧,冬天》、《春雨》等,都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曲歌词的创编。还有一些具有可迁移性的歌曲,如《颠倒歌》、《勤快人懒惰人》、《我爱我的小动物》等,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我们看到,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二、动作造型,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最初,我们把一味的模仿做各种舞蹈动作堪称为“律动教学”。其结果是,幼儿虽掌握了某个动作和造型,而单一的模仿却大大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渐渐地我们发现,在律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或提供主题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音乐活动的律动其实可以为孩子发挥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在音乐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平时看似最最普通的动作创造成带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样的走,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

  教师也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风中的小树叶”、“暴风雨中的树苗”、“水族馆里的鱼”、“微波炉里的爆米花”、“沸水里的面条”等等,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得去联想,尽情的去表现和发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世界”。

  我们还可以将好的乐曲与律动结合起来,给孩子更深的体验和创作的空间。例如乐曲《泉水丁冬》是AB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开始优美、舒缓,到后来又变得欢快,强烈。我用它作为音乐活动《音乐喷泉》的配乐。幼儿充分欣赏,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旋律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我们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有的手臂上举来回轻柔摆动,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喷泉之中;有的扭动身体,由下蹲慢慢站起;有的坐在地上将腿抬得高高的;还有的则几个围抱在一起做下腰动作……孩子们积极的联想,伴随音乐,身临其境的表现着。幼儿自然而极富创造性的动作造型让我们的音乐也随之更具童趣和音乐性了。

  三、节奏性创编,让音乐活动乐趣无限。

  以往的节奏性活动,只要求幼儿掌握最基本的节奏音型,认识和掌握最基本的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如今我们发现,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身体上的乐器、天然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在活动中,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如: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小动物找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可是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了。

  2、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欢庆腰鼓》节奏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意愿尝试敲击鼓的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节奏音型,摆放教学图谱,选择演奏的姿势。在摆放教学图谱时,不光让孩子们打击出多数孩子的摆放的效果,还给少数孩子的想法也留下尝试的余地,真正的让每个孩子的意愿都被表现和表达。

  3、将节奏性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存在着生动的音色和节奏:雨声、雷声;拍手声、跺脚声;用勺子和筷子敲打小碗的声音,用积木敲击塑料瓶的声音;将皮筋绑在纸盒上弹拨的声音,将废水桶制成小鼓敲击的声音等等。孩子们对它们很熟悉,很好奇,很喜欢。所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那么我们的节奏性活动就无处不在。在节奏性活动《敲小鼓》中,孩子们首先在身体上找“小鼓”,原来小鼻子,小脚和小屁股都可以做小鼓;接着在生活中找“小鼓”,原来桌子,地板,水杯,饭锅,鱼缸,铁盒等也都可以做小鼓;最后我们自己做“小鼓”,把废旧的小水桶翻个个儿就是小鼓,把纸板盒糊一糊就是小鼓……活动中,孩子充分的了解了乐器的特性,挖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全面的发挥让我们的孩子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并找到了属于他们的音乐。

  四、欣赏音乐,表现充满个性的音乐

  学会倾听和欣赏音乐,是音乐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综合体。在欣赏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1、倾听声音以后让幼儿用身体、日常用具去表现周围环境的声音,根据声音的变化想象和讲述声音所表达的有趣情景。

  2、分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扮演一些动物,模拟一些现象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孩子都喜欢在音乐中遨游。因为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它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

  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音乐自由的空间是我们作为新世纪教师的职责。我们的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融创造力的培养与音乐活动之中,在“乐”教“乐”学的境界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4

  第一点:用大自然的鲜活教育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各位父母可以经常更换孩子房间的色调,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一起去公园看花,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市场或者郊外体验自然人情,因为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够尽情的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孩子产生创造力的基础。

  第二点: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求知欲强的孩子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如果说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伸手去摸,或者干脆放进嘴里,这时候一味的责备孩子和制止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真的是什么危险物品,那肯定不能让孩子去碰的)

  第三点:耐心的回答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

  孩子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脑子里会自然而然的出现无数个为什么。孩子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所以无论孩子问多么奇怪的问题,各位父母也一定不要厌烦,要耐心的回答。因为如果大家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随便糊弄过去,只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阻碍创造力的开发。

  第四点:尽量让孩子多运动

  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让孩子多运动,如果是孩子刚学会走路的话,父母就要给他创造足够的运动空间,最初孩子可能不熟练,所以大家最好能在一边看护,通过走跳,上下台阶等运动,孩子的运动能力自然就慢慢提高了。

  如果不能充分发觉孩子的运动能力,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很内向消极。孩子探索心不足,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的话,很可能会变得懒惰。平时的话我们可以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道具的情况下,让孩子和父母一边唱歌一百做动作或奔跑,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在幼儿时间让孩子尽情的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第五点:培养孩子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妈妈影响很大。所以各位宝妈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且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让他接触各种丰富的词汇。在幼儿时期,妈妈和孩子做的语言游戏不单单只是为了学习说话。绘声绘色的和孩子对话,对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告诉孩子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学会精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扩大孩子的思考空间,这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土壤。

  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多看图画书

  为了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看图画书。因为一边看图片一边编故事的话,可以同时提高孩子的表达力和理解力,即使是同一本书。每次都能够读出新的故事,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多给孩子看图画书是很重要的,在孩子读完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还会引出新的故事来,这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哦!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5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 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 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 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在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系统与人交流时,美术成了他们表达思想、 宣泄情境、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廊的形象,再到图画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

  在幼儿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打破成人美术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独特的现象,正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有情感的感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的活动。

  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概括地说,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创造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像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另一类创造是幼儿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纲要》中的艺术领域对两类艺术创造都做了说明,并且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指导要点里第二条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要求的偏向”。内容与要求第三条也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以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得是否主动、 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 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灵活实施活动方案, 以适应幼儿的创作需要。如结合“三八”妇女节, 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的命题画创作活动。多多(系化名)小朋友的爸爸、 妈妈都在美国, 多多根本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对这次的命题画毫无兴趣。我通过和他交谈, 发现他对星期天和奶奶游儿童乐园的场景津津乐道, 我就建议多多把它画下来,多多欣然接受, 在我的辅导下,一幅《快乐的星期天》跃然纸上, 画面上的多多神采飞扬。由此可见, 当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他的表达方式,或是幼儿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 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时, 老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临时改变活动内容,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 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因为“兴趣”往往是孩子主动创造学习的源动力。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 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有的需要具体的指导, 有的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支持。例如绘画《马路上的汽车》, 有一位小朋友在宽阔的'马路上画上了公共汽车、 大卡车,后来,他很想再画一辆洒水车,可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反而使画面更加凌乱,最后他决定放弃。这时, 我及时引导他把洒水车和其它汽车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鼓励他再试一试, 由于我的及时鼓励和指导,这位小朋友再一次有了创作热情,最后他成功了。

  因此,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 才能了解幼儿何时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 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 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 自主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来自于教师的信任尊重。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造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造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外在的标准,即使最简单的线条, 也能被用来表现很复杂的事物,例如:一次秋游结束, 我组织幼儿用笔把自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有的小朋友画了秋天美丽的菊花,有的画了秋天丰收的水果, 有的画了秋天的公园、小朋友在拾落叶等等, 这些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 基本上能反映秋天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在布置画展时,我将这些作品挂在醒目的地方,并组织幼儿评价,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岂料,这时, 贝贝(系化名)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 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贝贝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 依稀可辨几片树叶。所以这次就没有把他的画拿出去。 听他这么一说,我把他的画拿出来。“贝贝, 没有展示你的画是老师的疏忽,不过你能不能跟小朋友讲一讲, 你画的是什么? ”贝贝拿着他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金黄色的, 它把树叶吹黄了;秋天的风是灰色的,因为它吹在身上有点儿冷; 秋天的风还是红色的,因为它把苹果吹红了。 ”听了他的介绍,我瞠目结舌, 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秋天的风竟然也能画得这么精彩! 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又如:一次写生活动《电视机》, 在引导幼儿观察了电视机的外形特征之后,幼儿开始作画,只见玲玲(系化名)小朋友画的电视机上还装上了两个轮子, 当我问她为什么给汽车装上轮子时, 玲玲回答说:“电视机太重了,奶奶想搬搬不动,装上轮子就省劲多了, 连我也能推动哩!”听了她的一番解释,我不禁咋舌, 孩子的想象真是我们大人无法企及呀! 我及时鼓励了她的大胆想象,而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作品, 因为创造力正是萌芽于孩子天真浪漫的幻想之中, 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孩子蕴藏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说不定哪天电视机就真的给装上轮子哩!

  2、减少规定 ,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人人生而具有创造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 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譬如在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秋游,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色,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计划, 如“你打算表现秋天的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想运用什么方法”等等,让幼儿自己设定创作内容, 自由选择创作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多彩的橡皮泥, 说要用橡皮泥制作秋天的各种水果,有的对绘画情有独钟, 有的是多管齐下,又是折又是剪又是贴。在我们的鼓励下, 幼儿不断创新,一幅幅集画、折、剪、贴为一体的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秋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纵观整个创作过程,幼儿极其投入,注入了满腔热情。由此可知, 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 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创作,并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 这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

  3、 尊重幼儿, 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即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这样会给他们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在教育活动中常有这样一种做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一位幼儿创作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它既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它的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是儿童发挥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尊重、信任、容许、赞美的环境中,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三、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方式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平时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有趣的、另被他们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美术是一种符号系统,幼儿在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进行情感表达时,必然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美术媒介。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会因为美术技能的限制,不善于或是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可能因不会画而变得不愿画,他的创作欲望就会爱到压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四条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要点第三条也提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显然是必须的。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基本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可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运用观察、体验、联想、欣赏等方式进行,重在帮助幼儿掌握运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方法。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画面表达是指儿童通过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把知觉和体验到的东西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从表现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例如,创作“放风筝”,需要学习画动态的侧面人物,表现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场景。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怎样画,而是先带幼儿去放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放风筝时的神态、动作,并与静态的侧面人物作比较,找出其不同点。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创作“放风筝”,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发现幼儿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想法,随时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6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二、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五、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六、总结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7

  幼儿常常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让幼儿热爱生活,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绘画活动。

  一、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就会制约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例如,花草、水果、小动物等。因为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容易学会的。另外,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感知周围的事物,如果让幼儿直接画物体,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有关点、线、面、色彩练习的绘画活动。如:

  “下雨了”、“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活动,去满足幼儿的涂鸦需要,然后当幼儿对点、线、面绘画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笔者又设计了“摘苹果”、“可爱的小鸡”等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图像。同时,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想法去画画。这样,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但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还积累了相关的基本绘画技能。

  二、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直接运用范例进行单向的示范和讲解,从而使幼儿的作品在模仿中生成,这样,作品中就缺少了幼儿自己的想象、理解、情感,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便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式套用,没有自己的个性,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力求将绘画活动游戏化。首先,在选材上,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关系,激发创作的欲望。例如,笔者在“会跳舞的线宝宝”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自己去发现带子舞动中的变化,这就在无形中使幼儿掌握了各种线条的名称,笔者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发现的用笔画出来,结果一幅幅色彩鲜艳别具一格的画面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例如,《手的联想》《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活动,借助手、锅碗瓢盆的外形可变的特征,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象,这样的语言为幼儿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不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又可以有个性化的表达。又如《大人国,小人国》这个活动,通过大人、小人不同特点的对比,联想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把启发探索的语言变成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在被故事深深吸引后。教师就可因势利导,请幼儿联想“巨人”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小矮人”又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这样既生动有趣,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创造才能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的意义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让幼儿自主创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其他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给每一位幼儿以自信,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把自己想象的、画下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幼儿就会在这互相的评价、启发下,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分享创造的快乐。这时,教师再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加以肯定,幼儿的创造兴趣便会被激发起来。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可以重新点亮幼儿创造的火花,促使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相关文章: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03-15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03-23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07-03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创造力03-29

幼儿园怎么培养儿童的创造力09-09

怎样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03-01

怎样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07-2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03-30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