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导语:音乐能力是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从事音乐欣赏、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本领和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如何较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的
1、幼儿园音乐活动应围绕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展开
听觉能力是一切音乐认知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应具备的基本音乐素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
2、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幼儿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并不是依靠外在知识的灌输与早期的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亲身参与而自然地获得。
音乐是有组织的、具有表现力的音响材料,音乐活动中幼儿必须亲自参与这个组织和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他们自己在组织,还是对别人的作品或创作做出反应,都是一种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积累。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
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设计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提高音乐能力。
2、音乐活动实施过程的“非音乐化”
幼儿园音乐教学应该集中在由各种音乐元素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组合上。而我们的音乐活动则往往从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开始,进而“跑出”音乐。
经常能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甚至教师还常让孩子用画图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类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幼儿的注意力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所涉及的其他层面。这样就使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成为了非音乐的,弱化或误导了幼儿对音乐本身应该产生的审美体验,忽略了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的基本目的。
以上问题反映了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所出现的误区,即音乐活动没有真正从音乐语言人手。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
这里更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三、聆听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如果教学目标围绕这些音乐要素制订,那么教学活动就应该注重如下几方面:一是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动作体会音乐中节奏的重音、跳音;
二是在身体律动的变化中让幼儿感知乐句的划分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三是在学唱歌曲中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分句和音乐表现的不同情绪;四是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继而通过相应游戏让幼儿初步建立对音乐结构的感知等等。
而培养音乐能力重要的.是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孩子聆听音乐。在音乐活动设计中,老师要首先想到如何激发幼儿的感觉,使幼儿的多种感官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音乐。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教师总是用音乐表演来解释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听的少,孩子的大部分经验是从老师的语言引导中获得。这样不仅违背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本身的规律和性质,更让幼儿产生了一种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解释的误解。其实艺术的独特价值恰在于它的“不可翻译性”——这正是音乐与语言的区别:如果所有的音乐意义可以用文字或语言充分的表达出来,音乐艺术就不会存在了。
音乐教育实则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音乐活动首先要以听为主,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获得音乐体验的条件,引导幼儿不断地在听中加深理解,帮助幼儿逐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商05-08
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05-21
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03-11
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06-04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05-08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05-08
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06-03
幼儿的倾听能力如何培养07-20
幼儿的动手能力如何培养03-04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