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10-19 10:26:02 景辉 教育 我要投稿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推荐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推荐。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推荐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四、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五、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六、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

  5、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拓展阅读

  一、不知道、知不道、道不知

  ——反思学习观

  谈到学生的学习,就会想到教师的学习观,教师的认识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师的学习观更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几天的学习、研讨,我对学习观有一点新的认识。我认为就学习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不知道。这种学习观认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并不知晓,应该是全新的。因此教学中就会出现“面面俱到从头跃”的方式,把学习内容想尽办法掰开揉碎的呈现于学生面前。

  2、知不道。这种学习观认为学生已经会了,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因此,不让学生说,就不让学生说,要慢慢引导,从设疑开始,导入新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等等环节。

  3、道不知。这种学习观意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明确观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反思我们的教学,持怎样一种学习观呢?

  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需要怎样的学习观呢?

  二、重新解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当前,人们一直在讨论教与学的问题。关于学,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很多人理解为“学习知识而后多练习,才是最快乐的事。”听了北师大伍新春教授的讲座,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这句话。

  1、大量的练习是快乐的事吗?

  2、“习”只单纯的指“重复练习”吗?

  显然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

  回想我们的日常教育,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学习之后要多加练习,这才是最快乐的事。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会是这样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不仅不会增加“悦”的感受,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打个比方说: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时,感觉这个馒头可真香,再吃第二个馒头,还是很香,再吃第三个馒头,就感觉不到味道了,再吃第四个馒头,已经吃不下了,强吃下去,只会感觉恶心。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清楚,练习也是如此。

  那我们应如何理解“时习之”呢?

  这里的“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习”则可以理解为“应用知识和技能不断的解决新问题”。如解决“从1到2的问题”,再解决“从1到3”的问题,或“从2到3”的问题......,依次,不断应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感到“悦”的味道,才会体悟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练习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决不是“从1到2”的简单重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设计好练习题,新授的过程在精彩,缺少了精彩的练习设计,课堂就会失去光彩。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08-14

好学生的评语07-30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03-07

学习方法心得总结12-09

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08-05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8-10

文科状元谈学习方法08-10

c语言学习方法08-08

英语学习方法有哪些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