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电子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学生的计算能力呈下降趋势,故而,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计算的动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品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算,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1
1.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计算概念
计算概念包括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如小数的乘法法则与小数加减法法则是不一样的: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十分位对十分位,百分位对百分位,小数点对齐落下;
而小数乘法法则是用整数乘法法则先进行计算,对位方法则是将数字从右到左对齐,最后积的小数位数由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而定,如3.8×0.24,将4对8,2对3,3.8有一位小数,0.24有两位小数,积就有1+2=3位小数,乘积末尾如果有0,就要用因数的小数位数和减去0的个数,从而得到积的小数位数;
小数除法则要用到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多少倍,(即在小数除法中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整数除法又是小数除法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当落下下一位都不够商1时要用0占位,如816÷8,有学生算来得12,错误的原因就是当把下一位数学落下时不够商1,学生没有用0占位,继续落下下一位商产生的。老师在教学时要特别强调当落下下一位仍不够商时要用0占位。
又如在分数乘法中,不少学生约分时发生这样的错误:将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写了出来,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写在相应位置上,老师必须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讲到位。
分数乘法法则是将分子所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所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对于两个都是分数形式的掌握较好,但是如果其中有一个是整数,学生在约分时容易将整数与分子约分,而乘的时候又与分母相乘,遇到这样的困惑,可以让学生明白整数实际上就是一分之多少,从而写成了分数的形式,约分与相乘时就不会发生错误,久而久之,他们就知道如果整数与分数相乘,就用整数与分母约分,将约后的数与分子相乘。
混合运算的定律学生背得很熟(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可是在计算时就不能运用自如了,如3-3÷5,学生粗略一看,3-3等于0,0除以5得0,分析其原因,学生粗心大意,没有深入分析,受题目的直观影响。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第一步算什么,接下来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理清顺序,在混合运算时准确性才高一些。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错误,原因就是不能灵活运用概念造成的,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机械地让学生记忆,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2.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部分学生在遇到数位多,或比较复杂的计算时,干脆就空着不做,觉得太麻烦,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惰的毛病,不认真检查的毛病,不积极动脑的毛病。
所以如何让学生爱上计算,乐于计算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对表现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1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让学生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别把2写像3,别把5写像6,别把9写像7等,学生的注意力本身就不集中,有时对自己写的数字是多少都看不清楚了。还要规范作业格式,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让学生减少用修改液、改正纸、橡皮擦等工具的习惯,使整个作业本有美感。
3.2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做计算题时,要看清数字,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上面的数字写到下面就发生了变形;要形成整体的运算顺序,不要拿到题,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动笔。
3.3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仔细抄写,认真演算,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加法可用减法验算,乘法可用除法验算。乘法计算时还可观察末尾数的方法,如12×13=,积的末尾一定是(2×3=6)6,又如24×6,积的末尾一定是4(4×6=24,个位上是4)。
4.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等生及学困生容易出现加错减错的现象。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如退位减法:15-8=,个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有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强化记忆法,也就是让学把退位减法表背下来,当然背也是一种途径,可有些孩子偏偏记不住,我是这么做的:找减数的朋友(即减数与谁相加等于10,谁就是它的朋友),8的朋友是2,2加被减数个位上的5等于7,从十位减1,所以15-8=7;14-9=(9的朋友是1,1+4=5),将十位减1,所以14-9=5,这种方法可以归纳为"退一加朋法";
又如进位加法:15+8=,想8的朋友是2,5-2=3,进位1,所以15+8=23;25+9,9的朋友是1,5-1=4,进位1,所以25+9=34。这种方法可以归纳为"进1减朋法",学生掌握了这种技巧,就不用死记硬背加法表与减法表了。
又如,在比例尺的学习中,牵涉到单位的换算,基本上是由千米化到厘米,厘米化千米或米到厘米,厘米到米。对0的多少学生易错,我直接引导学生分析,千米到米的进率是1000,有3个0,米到厘米的进率是100,有2个0,千米到厘米就有5个0,小数点向右移动5位,如果是整数,直接在后面添上5个0;反之,厘米到千米,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如果有足够的0,直接去掉5个0即可。
又如,当两个因数的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相乘又不进位时,可以将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积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字相乘得积个位上的数,百位上是1,如12×13=156,12×14=168。
5.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5.1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乘除法的计算速度与准确性,所以要让学生倒背如流,必须人人过关。
5.2关于圆周率。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时都涉及到圆周率的计算,每次计算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于是我让学生把圆周率与1至10的乘积和圆周率与1至10的平方的乘积背下来,这样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虽然学生在记忆的时候用时较多,但对于后面的计算却是有百益无一害。
5.3关于个位上是5的平方计算。关于个位是5的平方计算是有方法可寻的,即:
(1)将5前面的数字乘比这个数字多1的数,将积写下来;
(2)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25。如15的平方,1×(1+1)=2,再在后面添上25,即15×15=225;25×25=625,即2×(2+1)=6,再在6的后面添上25。
6.科学地进行计算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计算训练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技能与技巧)。训练形式可是口算、心算、笔算,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寓计算于活动、游戏中。
7.加强口算训练
遇到计算教学时,老师要在课前引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低年级以游戏为主: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登阶梯""过桥"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只有持之以恒,学生才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8.在生活中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要为生活服务,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家长的知识基础是有限的,要鼓励学生帮助父母、邻居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成就感,获得学习的快乐。在运用中又增强了学习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一定能克服计算的困难,解决计算这一难题。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2
一、讲清算理和法则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二、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三、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五、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3
一、重视对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我们班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口算题卡,我要求不仅要算对,更要快一点完成,我会让孩子们写生他们做完一页口算题卡的时间,尽力养成又对又快的好习惯。
二、重视对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我曾经教授的三年级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
三、注重计算方法,数学思维的训练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比如学生知道23=5,我会把32=5进行对比教学,虽在一年级不学习加法交换律,但是我也要给学生一些方法,根据三个不同的数字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如给出2、3、5,除了能写出以上两种加法算式,还有两个减法算式如5-3=2,5-2=3。在我讲分与合时,老师先列举6的两种分法,并且按顺序分,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1,示范结束后教给学生自己写出其他的分法。为了更好地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在每种分法下面写出四种算式。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面临尴尬局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70%),而学生计算的失分率却非常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5与8写得模棱两可,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区分。
(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
(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
(4)连带错误:如应用题列对算式算错数,计算题一时疏忽顺序出错导致整题错。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减少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我们不妨尝试一下:
第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
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第二加强口算,巧用简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平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口算本,在早自修练,课前练。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出些口算卡片,每组20道是一个类型,学生哪个类型的题目掌握的不牢固就专练那个类型的题目。找准了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练习,针对性强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还要对一些计算经常用到,对一些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题(举例:34×5÷34×5等形式)反复口算。还有计算时要求学生自觉利用简算,25找4、125找8等凑整简化运算步骤,提高计算正确率。针对某些简化策略要进行些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
第三,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1、养成校对的习惯。学生把数学题从书本抄到作业本,从横式到竖式,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要求学生先认真校对一遍抄的数或运算符号是否正确,再进行下面的计算。
2、养成验算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类型,教给学生合理的验算方法,验算减法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的方法,或者用看原式再算一遍的方法,当然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算。比如694乘以8等于5544,教给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693接近700,用700乘以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我们教师在刚开始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时,可有适量减少练习的量,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促进验算习惯的养成。
3、养成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比如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让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看,即题目中含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有哪几种运算,是几级运算?又没括号等等;想,即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想能否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使计算更简便等等。算就是在前两部审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探究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晰算理,掌握算法,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志品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持之以恒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5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加强基本口算训练,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在教学笔算乘法和除法时,是需要在加强基本口算训练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计算技能,比如238÷6 19×19,计算时都要以原有的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作为基础。且还总结了以下经验:
1、老师讲完,不要忙着让学生全体单独做,先指名几位上台板演示范,其他同学评判后,再练效果会更好。
2、少讲,让学生多练。
3、说明笔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种程序化劳动,要一环扣一环,马虎不得。
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口算除法算法是否一定要用书面数学语言描述呢?学生往往知道怎么算?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2个0,先算6÷3所以600÷3=200.240÷3想3×( )=24,24÷3=8,240÷3=80,从学生的这些回答来看,学生已经会算,但只是不会用书面术语来说;我花了不少功夫来训练学生说: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所以600÷3=200,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从效果上来看,学生说得还是很辛苦。应该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拆中的方法,算的时候,就照学生的去做,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0,先算6÷3所以600÷3=200。再解释,不看未尾1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十,不看末尾2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百。不能平白无故的少看0。通过这样的解释,就把算和说分开了,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三、计算教学应重视运用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应重视相关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是在前面所学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就先练习了2道3位数加减的笔算,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得出小数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了,数位就对齐了。由于有了对比,迁移,学习效果不错。
还例如在乘法教学中,从35排,每排29人,700名学生进场,座位够坐吗?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导入,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既又好算,又接近准确性的那种就是最好的方法。由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导入,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动力。
在笔算乘法教学中,也是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导入,比如算围棋盘有多少个交叉点?19×19,一开始我问有哪些学生知道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再通过计算19×19,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讨,得出计算结果,由于计算结果是学生特别想证实得到的答案,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就更为深刻。
乘法教学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去体会乘法的含义,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会跟更牢固。
还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也突显了一个计算问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一定要列综合算式吗?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掌握吗?”,教学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分析应用题上,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由于教材在例题1有合并成综合算式安排,在例1教学中我也花了些时间讲了怎样把两个相关的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5×50=250(人)
250×6=1500(人)
合并方法就是用第一个算式中的5×50代替第二个算式中的250。在例2.练习过程中,我也注重培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列综合算式的优越性, 但随着综合算式的增多,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括号,什么时候不该用?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不清?需要复习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在时间上没有安排这一个内容,然而通过对本册以前数学教材的调查了解,也没有这一内容的单独安排,由于课时的原因,我到底教还是不教?在教应用题时为这个计算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呢?“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握吗?”通过讨论也得到了正确处理,加了一课时总结复习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相关文章: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03-17
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04-12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07-13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06-27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08-30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03-15
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10-08
孩子的抗压能力如何提高05-25
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