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好的阅读习惯
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我们获取知识,伴随我们一生的良师益友。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好的阅读习惯 篇1
一、研究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幼儿时期的阅读材料
幼儿天真纯洁,不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在迅速地发展,并且各方面每天都有巨大的变化。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意书写图画。他们很容易听从成人的教育和指导,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几乎完全听从成人的要求,并且会不自觉地接受和记住。
虽然这一时期的幼儿习惯于成人世界制订的许多规则和要求,但是随着他们接触事物的逐渐频繁,他们的心理已经开始发育,并开始逐渐产生独立意识。例如,穿衣服时他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衣服,吃饭时不再让家长喂等。
尽管这时期他们独立的心理意识发育的时间还不长,心理还没有完全发展到成熟水平,但是此时教师在为幼儿挑选阅读读物时依然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并选择适合他们的儿童类读物,如连环画、漫画、儿童百科、儿童诗歌以及散文等。在选择这些读物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读物中字体要大而且数量要少,插图要鲜明生动,并尽可能地配合幼儿生活经历。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幼儿侦探类读物。另外,教师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从各方面观察幼儿的阅读兴趣,了解他们对哪些书籍感兴趣,并据此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另外,还可以根据这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多提供一些能够激发他们阅读和想象的'书籍,除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外,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唤起幼儿的兴趣,并组织幼儿阅读,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而本文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从而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这一时期的幼儿是极具好奇心的,他们爱动并喜欢模仿,因此当教师在幼儿阅读的内容中发现有趣的角色或者动作的时候,不妨多多鼓励一下他们模仿书中的内容,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道具,当一部分幼儿表演时,剩下的幼儿则与之相呼应,让所有的幼儿都在不自觉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如,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轮流让幼儿为其他小朋友讲故事或读诗歌等,不论他们表现得好不好,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并且教师在组织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变化中逐渐改变教师的角色,从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协助者,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主动性。
三、为幼儿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幼儿的学习大多基于对周围事物的模仿,而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受周围环境的很大影响。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据此特点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并定期为图书角注入新的“血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幼儿进行推荐和指导。另外,幼儿教室的布置不能只求整洁,要充分发挥教室墙体的作用,在上面设置一些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要注意一点:能够与幼儿最大限度地产生共鸣。
四、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技巧
1.要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给予指导
大家都知道的阅读常识是读书要从前往后看,而很多幼儿看书则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毫无秩序地随意翻看。对此情况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指导,既不能损害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又能让幼儿认识到阅读的正确方法。
2.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指导方法
如,对观察比较细致、阅读能力较差的幼儿,更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中等水平的幼儿,则帮助他们理解图片的意思,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则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并引导他们学会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使幼儿大致能看懂画面的意思。因人而异的教学指导方法,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幼儿都能学到知识,学习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幼儿阅读素养的过程中,要抓住幼儿心理特点,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开展适合幼儿的阅读活动,幼儿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好的阅读习惯 篇2
落实阅读目标
在开展幼儿阅读活动时,由于幼儿做事没有目标性,所以在阅读时,不是看看这本,翻翻那本,就是手里拿着书与别人嬉笑。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图书区摆放的书籍不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是在开展幼儿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并没有提出相关的阅读要求,致使幼儿在阅读期间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三是教师在授课时将教学重点都集中在操作区,并不注重图书区。
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落实阅读目标,根据本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活动区添加一些符合本年龄段幼儿阅读兴趣的书籍,如诗歌、童话故事书等,内容可以涉及幼儿生活、生命教育、环境问题以及友谊等。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书籍。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立体书籍《春天的味道》。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且动手能力不强,因而教师在带领幼儿制作书籍时,主要以教师引导、幼儿回答的形式为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味道的吗?这些味道又是从哪里来的?”由于幼儿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有的说春天是妈妈的味道,有的说春天是花朵的味道,还有的说春天是巧克力的味道。教师将幼儿说的内容画在纸板上,然后对其进行制作加工,继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该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从而让幼儿养成坚持阅读一本书的好习惯。
采用多元化阅读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要让幼儿产生愉快的心情,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定期更换班级书籍,让幼儿始终保持阅读的新鲜感。还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家中的书籍与其他小朋友的书籍进行交换,从而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阅读行为,对阅读表现较好的幼儿予以表扬,并以其为榜样让其他人学习。
教师可以每天延长一点阅读时间,以此增加幼儿阅读时间的持久性,为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为了让幼儿喜欢上班级读书区域,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坐在图书区域看书,通过言传身教对幼儿进行影响。教师可以一边为幼儿讲故事一边为其示范正确的翻书动作,防止幼儿在翻书的过程中因为用力过猛而撕坏书籍。
另外,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之前,应先了解书籍内容,然后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强化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制定读书规则
为了让幼儿在阅读期间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制定相关的读书规则。为确保读书区域能够保持安静有序的秩序,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做好人数的限制,这样也会促使幼儿珍惜阅读机会,避免在阅读期间出现说话打闹的现象。要求幼儿每次看书时只能拿一本书,这本书看完才能换另一本,避免出现争抢书籍的情况。
另外,幼儿在阅读书籍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的阅读坐姿,防止幼儿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影响视力等。
进行科学引导
幼儿由于自制力较弱,常常无法控制自身行为。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期间,为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减少走动次数,不许大声喧哗,以便幼儿在阅读期间能够全神贯注。
在讲授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夸张式阅读方法,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强化幼儿做事认真专一的行为要求,为今后读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引导幼儿到图书馆读书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除了要引导幼儿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引导幼儿到图书馆读书,并告诉幼儿到图书馆应做到默读,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阅读,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幼儿到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不仅能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促使幼儿掌握先粗略阅读,之后品读文中的语句的阅读方法,逐渐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后,无须教师反复提醒,就能够做到自觉读书。
为幼儿制订阅读计划
首先,教师要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教学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为幼儿制订阅读计划。教师应要求幼儿每天都要完成阅读任务,如每天放学后阅读一篇文章,并要求幼儿做到认真、流利地阅读,能够读出文中的字词句。幼儿清楚要求、阅读计划和阅读任务后,做到每天阅读,不仅认识了很多生字,积累了很多词句,而且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对此,教师应多加鼓励,在激励幼儿的同时,能够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其次,教师要依照阅读计划引导幼儿每天阅读故事类图书、神话类图书、寓言类图书。
幼儿每天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能够拓宽阅读面。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注重制订阅读计划,更重要的是监督幼儿每天依照阅读计划中的要求,每天阅读一篇课文,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
为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传授,要求幼儿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教师请教或者询问家长。只有扫除了文中生字的读音障碍后,才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文章内容。幼儿在明白如何才能流利阅读后,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及时请教,然后读出文中生字的正确读音。
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可以先带着感情范读,之后详细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在讲解之后,再让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读书,做到带着感情阅读整篇课文内容。
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注重预留时间引导幼儿读书,并在幼儿阅读之前提出问题,以便幼儿带着问题阅读,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带着问题品读文中各个段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引导幼儿阅读《好奇的乔治看旅行》《小白乘火车》等文章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求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在每天阅读时,都要带着问题读书,如此,不仅使幼儿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更使幼儿养成带着问题阅读、品读的习惯,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播放图书内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想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运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的图书内容,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读。选择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投影仪上呈现出来的课文内容。这样特殊的阅读方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其阅读习惯也能很好地养成。
总而言之,要想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还需要幼儿自身的配合与努力。只有这样,幼儿在看书时,才不会大声地喧哗吵闹,才不会有意损毁书籍,更不会随意走动,从而保证在阅读期间能够聚精会神,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幼儿在长期坚持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其想象力,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好的阅读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03-31
如何培养幼儿园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04-01
如何培养孩子好的表达习惯11-07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03-17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04-13
幼儿阅读能力如何培养08-1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精选5篇)03-11
如何培养宝宝阅读习惯促进智力发展03-31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