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时间:2022-08-24 08:42:4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通用8篇)

  导语: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今天,jy135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些相关资料策略,欢迎参考哦!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通用8篇)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1

  一、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闲暇之余,我常常借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语文专业期刊,登陆语文教学网站,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拜读语文特级教师的'心得论文,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在这些教学资料中,丰富的教学论文,指导着我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导“思”,教会我如何优化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运用“比较法”激发作文创新思路,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四、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能力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进行。每一篇课文,我先自己反复研读,然后理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再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去设计该如何切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最后,在集体备课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做出较为成熟的定稿。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2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3

  【摘要】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模式中,严重地影响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学理论素养,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理论素养;文学鉴赏能力

  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被选进小学语文教材,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首先对“字”、“词”、“句”“意”的理解,接着进一步教学生简单地划分段落层次,最后理解文章中心大意的话,学生就很难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内涵,体会不到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

  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片段

  案例一: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生字、生词,紧接着学生齐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思路分析课文,

  师:小蝌蚪为什么认错了妈妈?

  生:小蝌蚪误把鲤鱼认作妈妈了。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读小蝌蚪误认鲤鱼做妈妈的这一段,然后全班齐读。

  师:小蝌蚪又为何把乌龟当做了妈妈呢?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一段,然后全班齐读。

  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和上面一样。

  最后:老师讲解小蝌蚪变为青蛙的生长过程,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复习生字、生词,很轻松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案例二: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学ppt,结合ppt课件,给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同学们都听得很入神,强烈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紧接着,教师带领同学们复述故事,再现童话形象。在复述故事的故事中,让同学们认读生字、生词,辨析字形、揣摩字的意义。

  接着,老师让同学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动物的头饰,进行角色表演,不知不觉地在表演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大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虽然两位老师都完成了教学任务,案例一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从字、词、意出发,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最后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生硬的说教达不到文学审美的效果。相对案例二更为精彩,教师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运用丰富的文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讲述技巧,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利用了童话中的“游戏”精神,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满足学生的游戏的天性,让学生和文本更接近,和文本正面交流,令同学们终身难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案例我们应该反思,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抓住文学作品本身的体裁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儿童诗时,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关键,讲解儿童故事时,需要一定的.讲述技巧,把握好语音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是核心。对于童话故事,我们要利用它独有的幻想性和游戏性来进行教学,更多地采用分角色表演。

  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的话,还需要做到以下二点: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必备基本的文学理论素养

  教师要想教好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儿童文学这门课,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系统地学习《儿童文学》这门课程。如果以前讀师范时,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现在应该通过网络或继续教育专门学习这门课程。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儿童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儿童文学是独立的文学门类,有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审美特征。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儿童文学发展史和现状研究为指导,广泛阅读各个时期国内和国外优秀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常走访有特色的儿童书店和儿童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一种精神活动,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对象所产生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美的鉴赏力。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原著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感受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原著作者那里挖掘作品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儿童文学批判家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感兴趣,还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有益处,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正确地评价作品的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弥补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阅读优秀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儿童文学批判的标准,以此来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和指导儿童阅读文学作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青.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以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吴振尘.论小蝌蚪找妈妈及其改编[J].影视评论,2013(04).

  [3]朱少先.论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M].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1.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4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通过身体锻炼来促使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锻炼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锻炼的原则、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从而达到终身锻炼身体的目的。而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协调各种活动以达到互相了解相互交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语言,这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对事物的感受、对教材内容及其技术掌握程度分不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科学合理地完成好体育教育任务。

  关键词:语言应用能力;体育教学;肢体语言

  1提高大学体育教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一般都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直接抽象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强,比较关心与自己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学科。那么,体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与学业成绩的辩证关系。现代大学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并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力刻苦地学习。但有时他们也苦苦思索,想求得更好、更科学的效率高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正好给体育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使学生了解只有强身健体,才能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只有建立起严谨的生活规律,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重视体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充分利用语言在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协调各自活动中的艺术形式,利用体育活动的生活气息强,运用体育教学和锻炼内容的丰富、生动性,搞好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声音宏亮、语言生动,就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课堂语言表达出色、顺畅、准确、运用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剖析富有特色的体育教育语言不难看出,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进一步推动学生世界观的良好形成,重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大学体育教师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性促进体育教育的进步发展

  2。1体育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学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语病,尽量使用简单而准确的话语,要准确讲解动作要领和概念,需要讲清楚难点、重点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已经教过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学内容的吸收掌握。

  2。2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利用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对学生的合理调动、指导和鼓动作用

  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种教育可以是教材所蕴含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的组织实施,通过使用合理的口令、口哨、肢体语言创造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借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动来合理组织队列队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合理而顺利进行。坚持正面教育,贯彻启发诱导,以表场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并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语言、语气要适当,实事求是,不能夸大,防止简单粗暴。语言可激起学生的兴趣,批评教育和比喻必须考虑有利于课堂教学,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启发和对动作要领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相应可以培养大学生守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这样必将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体育教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语言的运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以及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应用方面进行专业培养和锻炼,以提高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

  3。1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正确使用课堂语言,强化基本功练习

  上好一节体育理论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生理卫生常识,其次是对课的组织、讲授和表达的能力等。课既要上的生动,又能达到启发教育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经常收集、积累一些体育方面知识、素材和有关科学统计数据,还必须抽出一部分精力从事有关体育理论和技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课堂语言是教师主要的基本功之一。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难。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要简明、易懂,话不在多,说清为止。要注意语速与声调的变化,要讲的生动,切忌枯燥呆板。语言要规范,合乎语法和逻辑,语言声调的适当变化,结合重点或难点内容变化,才能引导起学生注意。

  3。2健全完美的人格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养

  完美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展示,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体育教师不仅在动手能力和技巧上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要在体育理论知识、跨学科相关教育知识、体育锻炼保健、预防、处置等多相关学科的边缘知识领域下功夫研究和学习,每位教师应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和结构,提高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

  3。3拥有全新的知识结构是体育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基础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科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普通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当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教给学生。新学期理论课教材,应选择对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有帮助的又能被学生理解的体育知识,生理卫生常识、建立正确、科学的体育观。随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结合人体特点与运动项目的相互关系,讲授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运动等系统的作用。并例举一些生理指标作为指导锻炼的科学依据,来进一步说明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锻炼中常遇到的一些损伤进行分析讲授,通过这些讲授,不但能帮助学生在锻炼中预防损伤、科学地进行锻炼,并在实际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辨别损伤、处理疾病,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专项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结合专项技术的锻炼价值、锻炼方法、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使学生学有所用,用之受益,学生才能学有兴趣,更利于终身锻炼。

  4体育教师语言合理运用应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指导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诱导、示范讲解内容和方法都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若只用一种陈述方式难以使全班同学都接受,教师要采用多种陈述方式加以讲解,但要避免重复罗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和教学中增加比喻语句的使用,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比喻常常用简单和常见的事物去说明其他事物,即使学生从未接触过其他事物,也能从比喻中想象其形象,领悟其含义。总之,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在重视动作规范、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加强理论课的教学。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自觉性,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健身锻炼的理论和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家生.论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3(4):56-57.

  [2]王兵克.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使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08-109.

  [3]张树玲.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71,107.

  [4]郭小平.浅析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155-156.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5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它反映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发现,当然要研究;怎样才能深入地认识,当然更要研究。

  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锻炼。

  (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

  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语文教学十分复杂,要探索其客观规律,必须有确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先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逐步扩展,逐步深入,才能对语文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

  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

  要根据语文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先搭选题的框架,形成选题网络,然后由总到分,纵横交错,找聚汇点,找熟悉点,确立课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是:①问卷调查。面可宽些,取得数据,作定量分析。②开座谈会。口问手写,取得具体的材料。③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

  资料收集后须排列梳理,归类集中;须剖析材料意义,分清主次;须认真筛选,选取最有意义的。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要遵循几条原则: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研究论文中列举的数据和例子,应该是千真万确的。②内容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论文内容的逻辑性是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必然反映。③语言要准确、明白,不能含糊其辞。④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有描述性的。如果是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那就是实验性研究报告。

  教学研究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论题,即论文题目。②引论。③本论。④结论。文前可加内容提要,文中可加注,文末可说明写作时间。

  初稿完成后,应反复琢磨,认真修改。

  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指示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

  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修养

  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学业修养,在语文能力方面尤其要刻苦锻炼,达到较高的水平。

  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师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力的强弱和教师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自身须有较深的语文能力修养。

  语文能力修养包括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与语文教研能力等。下面着重讲讲语文教学能力与语文教研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众多因素,众多系列,既可分解,又可综合。从语文教学过程看,有钻研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案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测试考评的能力。要使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须有制订语文教学计划的能力。从语言文字来说,有阅读教学能力,写作教学能力,听话教学能力,说话教学能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力。这些能力又各自形成系列,纵横交错,相辅相成。语文教学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而且表现在课外,如课外阅读指导能力,语文课外活动组织与指导的能力等。

  语文教学能力是一个立体结构。中学语文教师要练就多项本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制订语文教学计划能力

  语文教学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切忌随意性。学生在一定的阶段,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缺少切合学生实际的计划,就会顾此失彼,贻误学生学业。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计划的制订,并提高制订的能力。

  学习和深入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把握阅读、写作、听话、说话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理清读、写、听、说训练的具体内容,弄清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把要求和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分解到各个年级,既循序渐进,又适当重复,增强训练效果。训练的项目要与课文对应,寻求最佳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按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明确的知识点和训练点。

  制订语文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研究学生语文的实际水平,学习语文的主要心态,学习语文的方法与能力,以此来调整教学要求的高低,调整训练项目的难易,调整教学的进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三年是一个整体,根据学生语文程度,可采取先慢一点,后快一点的做法,也可匀速发展。不管怎样安排,读、写、听、说,应各自形成系统,有明显的坡度,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须认真制定。把握三年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分年级、分学期制定的教学计划应目的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线条清晰,可操作性强。

  制定的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可作适当的增删,可作部分的调整,目的在有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钻研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师能否正确地掌握语文教材,关系到语文教学大纲能否得到贯彻,语文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掌握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切实掌握,须有独立钻研的能力。

  一是从总体上把握。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梳理得一清二楚,做到心中有全局。通晓全套教材的思路,脑中就会有教文育人的大框架。

  二是把握单元组合的规律。在通读全册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楚每一单元的内部组合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研究单元的内部组合,要正确把握读、写、听、说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研究各单元之间的关系,要妥贴地把语文知识和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分别联点成线,做到纵线清晰,横向能有机联系。

  三是把握课文的个性。一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须透彻理解。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探究思想内容,又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推敲语言文字的表达;反复琢磨,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剖析语言文字独特的表现力,洞悉课文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写文章的内在规律在一篇篇具体课文中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慧眼识特点。《庄子·列御寇》中说: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语文教师对课文的钻研要能由表及里,见人之所未见,把握到细微之处,须具有入深渊探取骊龙之珠的勇气和劲头。

  四是正确查阅资料。涉及课文中的种种知识,要查阅各类工具书,查阅有关书籍,力求准确无误,力求真正弄懂。切不可搞教学参考书搬家。钻研教材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精读课文的过程,广泛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自觉提高教学业务的过程。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才有真提高;照抄别人,只会在原地踏步,体会不到获得真知的欢乐。

  (3)设计教学的能力

  吃透教材是教学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学须有的放矢,有很强的针对性;只从教材出发,忽视学生实际,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教学生学好,因此,设计教学必须对教学对象作认真的了解与研究。当代中学生与过去的比,在年龄、生理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心理、习惯、追求等方面有许多明显的区别。要了解和研究当代学生的`特点,他们的理想、志趣、爱好、性格特征,他们的语文基础、学习方法,他们的可塑性等等,在课内外做有心人,眼看,耳听,心想,让一个个活泼泼的学生形象印在脑子里,既能抓住他们的共同点,又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特征。

  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①确定教学目的 不管是单元教学目的还是课文教学目的,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的教学目的,都应体现语文的性质,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目的不能泛,要紧扣课文或单元的特点;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又单一;不能任意拔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准星定得准,教学就不会偏离。

  ②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不管是知识点还是训练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教学目的才能真正达到。难点的确定一是视教材本身,如某篇课文的某个段落、某些词句难以理解,二是视学生实际水平,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难点可能就是重点,但也不一定就是重点。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剖析难点,化难为易。

  ③安排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不等同于写作思路,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心理安排教学程序。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训练,均要妥善筹划,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各个单元在每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各篇课文有各自的体裁,各自的特色,学生学习各类课文的兴趣,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安排教学程序不能拘泥于一个模式,要有效果第一的观念,要有创新的意识。

  ④选择教学方法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桥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讲述法、讲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等,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性。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加以选择。教学方法不宜单一,应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加以优化组合。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一点应特别注意,就是: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的,是如何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问题是学生通往阅读课文、深究课文的铺路石子,设计得精彩,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求知欲旺盛,举一而反三。

  ⑤设计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不能只理解为新课结束以后的作业和课外的作业。语文作业的主旋律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全过程中应该在适当的教学环节里安排训练的作业。设计语文作业应着眼于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的;应有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应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克进入应试误区;应形式多样,开发学生智力;应分量适当,避免学生过重负担;应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⑥设计板书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起提示、启发、强调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记忆。板书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就课文、就单元复习进行总体设计的,一种是随写随擦的。前者重提纲挈领,重醒目,后者往往是生字、难词,须说明的,须强调的。板书可用不同色彩的粉笔,但忌五彩斑驳,使学生眼花缭乱。成功的板书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熟悉,源于教学思路的清晰、新颖。

  教学设计行之于书面,就是教案。教案根据教师教学经验是否丰富、根据教学实施的需要,可写详案,可写简案,可部分详,部分简。教案须眉目清楚,教学步骤明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均有所反映。书写力求规范,第二遍、第三遍,乃至多遍教的课文,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及教师自己理解的程度而作修改、补充,乃至重写,体现改革精神,以求逐步完善,精益求精。

  (4)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设计的蓝图能否有效地实现,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要使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积极,主动进行语文训练,须着意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①组织能力 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面对班很几十个学生,如何把他们组织到教学过程之中,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因此,教师和全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合理的关系。这种合理关系就是:教师的教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积极性极大的调动,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窗交流;课堂里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传递信息的渠道通畅;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不仅可切磋琢磨,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与才能,能者为师。这种合理关系的主导者是教师。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这种辐射式的教学网络,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优化学习情境。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不能误解为只是课起始阶段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只是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它应该贯串一节课的始终,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②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组合体,在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材的矛盾,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等等时有发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控,妥善处理多种矛盾,使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目的实现。其中尤以教与学的矛盾为多,教师须具有教育机智,善于应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思想高度集中,会对教材的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提出种种疑难,会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看法持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是课堂教学中闪光的所在,应把握时机,充分肯定正确的意见,把学生组织到讨论的热潮之中,促使学习深入,促使课的质量提高。应变能力强不强,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对教材熟悉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二是反应的灵敏度,能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及时综合来自众多学生的正确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及时调整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信服;三是有相当的知识储存,并能信手拈来为我教学所用。摆脱照本宣科的死板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取决于教师应变能力发挥得如何。

  ③语言能力 教师的教学法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它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起凝聚作用。语文教师语言要活泼、生动、流畅,能悦于耳,入于心,对学生产生说服力与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语文教师语言要善于激趣,要新鲜、优美、风趣;要深于传情,要传真情,要亲切,要向学生传递健康的、高尚的、积极向上的情;要工于达意,要准确无误,简明、严谨,词汇丰富;要巧于启智,善于点拨、引导、启发。教师语言规范,能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起榜样的作用,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的基本功,课堂教学能否闪发光彩,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就在于此。这种能力的培养靠精心的探索研究,靠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磨砺。

  (5)处理作业的能力

  学生的语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教与学的质量,它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正因为如此,处理学生作业不能停留在只判断正误,只打分数,要做到:

  ①明确学生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反馈,不过方式是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训练,以巩固或加深理解课内所学的内容。处理时要加强目的性,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重视反馈教学质量的信息。

  ②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口头的、书面的,单项的、综合的等等,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分别处理,可集体讨论,可互批互改。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落到实处,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③批改作业要以正面鼓励为主,积极引导为主,千方百计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切忌横加指责,对错误与不足要说得具体,指引修改的路子。

  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有的学生的作文可面批面改,重点帮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分阶段地采用不同方法处理,以求得最佳效果。

  (6)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能力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语文,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封闭在课堂小天地里。从大语文的观念看,可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不赘述,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这样的意识。

  要在思想上重视,明确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

  语文课外活动内容要具体,形式要多样,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语文课外活动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搞课堂教学的延伸,不能以规定的作业束缚学生,加重他们的负担。

  要让学生做语文课外活动的主人,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主持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当参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组织活动时,应积极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

  语文教学能力表现在众多方面,上面仅仅就几项主要的加以简述,其他如考核学生语文程度的能力、对教学评价的能力、运用教具的能力等,也都应该积极锻炼,不断提高。

  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科学修养

  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以相当的文化科学修养为基础。由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修养外,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教师知识面越宽,视野越开阔,教学时就能内容充实,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

  (1)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中缺乏科学意识、对科技知识一无所知的人,几乎是寸步难行。语文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语文教材中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建筑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我们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能力的建设者,从小就要培养很强的科学意识,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参与的愿望和行动。课内启发,课外阅读推荐,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科学的种子。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广,可说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语文教师当然不可能通晓各门科学,但是读一点科普读物,关心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读一点科技发展史,对某一门或某几门科学知识了解稍多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2)社会科学知识

  语文教材有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学时要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有成效。语文教师除须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

  要熟悉我国的国情,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现代史;学习经济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点;学习法学,尤其是有关教育的法令、法规;学习文化学,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外文化的比较;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等。总之,要博览群书,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做知识富有的人。

  语文教师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居高临下,学生必能学有所得,受益终生。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专业修养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面对综合性如此强的十分复杂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必须用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做到既懂得教什么,又懂得怎样教,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学习教育学,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教学论,懂得教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学习现代教学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了解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应用心理学中感知、注意、想象、思维等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学习语文学科教育学,懂得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掌握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语文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语文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

  要学以致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育学,须树立正确的观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1)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看待教育价值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应体现工具价值标准与理想价值标准的统一。工具价值标准指的是: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政治、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理想价值标准指的是教育本体的价值标准,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两个标准统一的教育功能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样的认识,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思想端正,语文教学才能大面积丰收。

  (2)学生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实现者,传授文化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由不知转化为知,由知之较少变为知之较多,由知之不完善到知之较完善,体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的客体,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地进行学习。主客体这对矛盾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但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由未知、未能转化为知和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方能实现。教师的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学好或学不好的根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设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为了不教,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教会学生独立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千万不能把他们作为知识的容器,向他们灌输,要他们死啃书本,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把他们当作听众、观众。学生是具有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能力的人,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语文教学中就能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可取得良好效果。

  (3)质量观

  评价教育质量用什么标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衡量教育质量,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从整体上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不是重视一点,忽视其他;应遵循长效性原则,着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性的提高,而不是一时一事,满足于短期行为;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以客观性的社会价值标准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凭主观经验。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乃至唯一目标的质量观,违背了教育方针,远离了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语文教学的教文育人才能落到实处,才可避免高分低能的弊病。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6

  摘要:公安院校是专门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公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公安民警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了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其次讨论了新形势下提高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最后从争创一流的教学水平,锻造扎实的科研功底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公安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努力锻造一支有师德、业务精、结构好、活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公安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事。

  一、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目前,有关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对“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基本的界定为:公安院校教师在高校教师师德规范的指导下,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的发展要求,对在校学生实施课堂内与课堂外教育与指导的各项能力的总和。这个界定涉及师德规范、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和人的发展要求,最终的落脚点是对在校学生的课堂内外的教育和指导。

  二、新形势下提高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安教育体制历经了多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在办学模式方面也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断探索,几经改变。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公安政法干部学校的在职培训,到20世纪80年代公安系统的成人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安普通学历教育的人民警察学校,直至进入新世纪公安教育与非公安教育协同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与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共存的办学模式的公安院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其指导下的《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为公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公安院校面临着公安职业化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在学历层次上,由中等专科教育、高等专科教育转向高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发生着变化。新形势下的公安院校不仅为公安机关培训预备警官,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公安教育的改革形势,充分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公安院校的职责所在。

  (二)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公安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公安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专业人才。由全国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报送教育部的《全国公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8年)》提出,未来几年,要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实战型公安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公安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为抓手,坚持政治建校这一根本,围绕质量提升这一核心,贯穿内涵建设这一主线,强化公安特色这一关键,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化公安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贡献力量。这些都对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公安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加快公安高等院校转型期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传递者和创造者,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随着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公安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公安专业知识和相关公安技能的要求。拥有坚实的公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博学的文化常识、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及相关的教育科学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公安院校教师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同时,身处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只有做到坚定政治信念、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安院校教师。

  三、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通过提升教学水平、锻造科研功底和积累实践经验等手段,使得当前公安院校教师树立最新的公安教育理念,掌握一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公安高等教育事业不懈追求与创新的精神,是促进公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争创一流的教学水平

  公安院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知识的传递,使得公安院校学生积极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表层效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掌握知识已经不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公安学科相关奥秘的精神。众所周知,教育更应该注重人心灵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升华。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公安院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有可能力争一流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公安院校教师要按照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清楚课内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各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及相关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等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断更新公安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品质。其次,公安院校教师也要建立自身的教学哲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公安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等。最后,公安院校教师有责任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使用不同的评估策略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层面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在课堂外保持探求知识的乐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人,而是有着鲜活的独立思想的行动者。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时期,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指引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引领者。根据部分公安院校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有些知识和技能已经过时。因此,公安院校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唯有此,才能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和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能力,学生凭借着自己终身学习能力的这个利器,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公安院校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本人就必须是一个称职的且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者和不断创新的研究者,用自己在教学科研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给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的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二)锻造扎实的科研功底

  教育科研能够促进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及知识更新、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驾驭学科专业内容等方面的能力,而要使教育科研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则需要教师树立教育科研理念为日常教学服务。日常教学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重复性,而这一特性容易使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产生固化的思维定式,更甚者会出现职业倦怠。而教育科研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为科研提出问题研究的方向,在科研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公安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知识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再次实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锻造扎实的科研功底,从而有效提高公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公安教育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公安院校承担着公安警察后备人才培养、在职人民警察培训和警务研究等职能,担负着为公安实践服务培养公安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公安院校实践教学工作势在必行,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实践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公安院校学生在操作层面掌握更多丰富的鲜活实战经验,使教师的多种公安专业核心能力得到提高,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培训机制常态化是公安院校教师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实际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要不断加强公安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安院校应本着“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原则,使培训制度常态化、机制化。公安院校每年都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走出公安院校大门,多参与有关公安专业发展的研讨会、典型案例分析会、与一线民警的座谈会,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到公安大学或者警官学院进修。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提高公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安院校教师作为教学的承担者,对于公安院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公安院校要注重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强实践训练,促使教师道德能力和素质实现整体推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摸索出适应公安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而完成公安人才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建设.“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公安教育,2011(1):65-67.

  [2]许敏.创建与完善教官制:实现公安师资队伍建设在制度层面的突破[J].公安教育,2010(1):21-24.

  [3]王占军.试论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J].教育与职业,2011(7):167-168.

  [4]闵政,王硕文.公安院校专业教师每三年警务实践不得少于六个月[N].人民公安报,2010-11-26(5).

  [5]谢军.关于高职高专公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4):8-12.

  [6]朱孝平.当前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与方法评述[J].职教论坛,2009(5):4-6.

  [7]张新华.关于公安民警在职教育培训新模式的思考[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8-20.

  [8]倪玉霞.公安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5):13-16.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7

  一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本部分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访谈文本资料和录音资料的整理两个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问卷统计的结论与访谈情况整理的结论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

  1.学生最看重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课程信息量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调查时,“与大学学习期间遇到的所有其他教师相比较,你对该教师的总体评价”是调查的因变量。调查采用的解释变量有:教师对所讲授课程的知识基础、课堂准备、激发并保持学生兴趣、清晰解释课堂内容、对教学的热情、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激发思考、教学组织、信息整合能力、学科考试内容的涵盖程度。

  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对影响用百分比表示如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79%的教师评价与四项因素有关:热情24%,激发思考12%,学科知识23%,信息整合20%。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具有稳定性,他们倾向于用同一标准衡量不同教师的教学。调查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学生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91%的解释变量与知识相关。新知识获取量35%,信息整合31%,课程信息呈现量25%。学生对所有课程的评价标准具有稳定性。

  2.教师教学知识不能满足需要

  调查显示高职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条件性知识不足。高职教师从事教学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条件性知识匮乏,从知识结构上影响了他们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先天缺乏教育学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后天供给不足。从高职教师的毕业院校情况可以看出:高职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很少受到教育学理论的熏陶。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接受教育学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达不到帮助老师补充教育学知识的目的。(2)专业性知识不足。调查中发现没有系统学习过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老师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达到了20%左右;另外还有13%左右的教师只进修过所教专业的部分课程。

  二 制约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分析

  1.制度层面

  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对教师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职称与老师的身份地位、收入待遇直接相关,与老师们的核心利益密切相连,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领域。科研做得好的老师,收入高于教学做得好的老师。因此,老师们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了影响。

  2.文化层面

  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多数只采用出卷考试这样单一的形式,归结出来的原因是这样是应对评估最安全的方式。可见,组织环境设置了何种指挥棒,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师思维。教学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兼具普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要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必须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给教师发挥的空间,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专业背景,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形式。

  3.个体层面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专业课教师为维护和发展高职院校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专业课教师学术心态浮躁,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敬业意识淡薄,注重自身利益。

  三 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1.个人角度

  从喜欢学生入手,确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采用课堂快乐教学法,寓教于乐,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学习意志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教学兴趣。快乐教学法不仅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更能使教师从对着教案照本宣科转到深入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在收获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2.学校角度

  组织培训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发起,但是培训人员必须要选择专业教师,而不是由教学经验不足,甚至是没有从教经历的行政人员来负责,应聘请一些学校的资深教学名师和本领域的教学专家来担任岗前培训的教师,这样也从源头上避免了培训过程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应将“传、帮、带”导师制和教师教学竞赛合二为一。在教师数量和教学量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实行一对一式的组合,一对一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且可以避免一对多导师制产生的精力分散和关系淡漠。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给予担任导师工作的老教师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校内教师教学竞赛,对于评选优秀的教师公开表彰和给予奖励,对获奖教师的导师发放一定份额的奖金。导师制的双向资助和奖励,不仅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还促进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中,极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 结束语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其教学能力的高低代表着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学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只有切实培养出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连榕主编.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8

  [摘 要] 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和能力提升方面,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提升分析

  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学语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合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职业用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因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然,使该门学科的教学语言又与一般学科的教学语言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科学美和艺术美两个特点。首先是科学美。所谓科学美,是指语言的准确、精炼和富含针对性、激励性;而艺术美,则是指教学语言所具有的形象美、幽默美和新颖美。良好的教学语言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所以说,教师应该对此有充分的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使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语言提升

  1、树立起对教学语言的培养意识

  语言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业语言,更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对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而且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树立起一种长期的培养意识,经过长时期的日积月累后,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2、主动积累语言素材

  优美的教学语言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于教师深厚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所以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的积累语言素材,扩展知识结构。比如在《木兰辞》的讲解中,在讲到战友们十二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的时候,一位学生不屑的说道:“这是不可能的,木兰在河边洗脚时,被裹过的小脚就让她露馅了。”要想纠正这位同学的观点,显然需要以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倘若没有相关知识的积淀,那么教师就有可能哑口无言。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对自己知识储备的更新,无限量的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方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3、提升对教学语言的筛选能力

  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说的话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最准确的、最生动的语言,那么这种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呢?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总指导,只有紧紧把握住教学大纲,才能使教学语言的取舍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行。其次是对教材的努力钻研,要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特点和个性。最后则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不但每一个班级有着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商和情商,所以教师要根据的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语言。

  4、掌握标准的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农村地区和一些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普通话仍然不标准,远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用方言讲解语文课程,则势必会使语文的魅力被大大削弱,语言美感也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主动加强对自己普通话的训练,既可以自我训练,也可以参加一些培训。在此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诵读,使语文教学表现出一种语言之美。学会各种发音技巧,尽量克服方言带给我们的影响,说出一口流利而纯正的普通话。

  5、加强教师思维品质的训练

  语言的产生和个体的思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人的思维越丰富,越活跃,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学来说,其本身就对教学语言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首先是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日常的交谈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首先”、“其次“、“再次”等词汇,力争做到语言的条理和流畅;其次是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在美国备受推崇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开阔性思维训练,教师在日常的接人待物中,应该按照事物或事情的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尽可能多的想象和联想。

  6、突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每一个教师都有着性别、年纪、阅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教学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对此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审视,尽可能的形成个人的语言风格。比如有的教师的温文尔雅,有的教师则风趣幽默,有的教师则新颖时尚,这都是一些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个性化语言。相对于那些只会照本宣科,无论阐述什么内容都是一种语气和语调的教师来说,显然是前者那些充满个性的教师更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直接关系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表达的理由。然而长期以来,该环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理应予以及时的完善和改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为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袁海福.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吴迪泰,周建成.试论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

  [3]陈玉庆.语文教学的语言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8).

  [4]杨杰文.语文教学语言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09).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执行能力08-12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03-07

孩子的抗压能力如何提高11-02

如何提高管理能力08-06

如何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04-22

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04-11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10-30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02-22

如何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