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孩子在公共场合上又吵又闹,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介绍,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1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3. 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洋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4.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5. 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6.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
7. 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适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10.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1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13. 先关心孩子
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
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2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不少初为人父母者,面对宝宝的哭闹、顽皮、挑食等往往手足无措,甚至称孩子为“小恶魔”。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把孩子放第一位更幸福。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阿什顿·詹姆斯教授发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更幸福,并能感悟更多的生活真谛。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可以溺爱孩子。孩子犯错误,可以适当惩罚;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妥协。
3.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有些父母认为,爱就是成天围着孩子转,像“直升飞机”一样,有点事马上“飞”去“救火”。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4.避免严厉的批评。
调查显示,约90%的美国家长承认曾对孩子有过至少一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少见。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王明特(音)研究发现,严厉指责13岁左右的青少年,可能使他们的行为更放肆。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则。
5.规律作息有助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凯利教授在调查了1.1万名儿童后发现,3岁时就作息不规律,会导致阅读、计算能力低下,空间意识薄弱。研究还发现,规律作息对男孩女孩同等重要,越早养成习惯,越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6.一起做家务,孩子更快乐。
很多夫妻会为谁做家务闹矛盾。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戈尔文研究指出,父母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孩子更容易变得快乐。比如,饭后让孩子扫地,爸爸拖地,妈妈洗碗,大家一起共享做家务的.快乐,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7.少让孩子看电视。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琳达·帕加尼跟踪调查了2000名儿童后发现,孩子在两岁半左右时,每天多看一小时电视,他们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就更糟糕,尤其在词汇、计算和运动方面能力很差。对此,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建议,儿童在两岁前不要看电视,两岁后每天最多看两个小时。
8.锻炼让孩子表现更好。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布斯教授针对11岁青少年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计算等能力,对男孩与女孩同样有效。建议家长别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多与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
9.不要完全牺牲自我。
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里佐教授发现,这些牺牲自我的家长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这样的牺牲还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错,家长就易产生挫败感,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诸多因素共同支撑。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3
一、教育孩子其实是其乐无穷的一件事
如果你找对了教育方法,那么,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大家设想一下,人生的快乐有多少种?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孩子上,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找不到天伦之乐,找不到亲情,那么人生就太朴素了。如果亲情不稳定,不能体会那种恒久的亲情,那么自己就会觉得活得没劲。活得没劲,就把你的这种观念传达给孩子,孩子活得也没劲,所以孩子才不学习。
我想,会教育孩子的人能体会出在教育孩子中,树立了一个人的那种无穷的乐趣。教育好一个孩子,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尊严感、价值感。这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面了。教育子女是其中最重大的一块。人生成功方面之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不自觉地使用对了方法,你好像什么都没做,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好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有特意的追求。如果你要是教育不对的话,这个就难上加难了。有的家长说:“我都快被他逼疯了。”其实,在教育的互动中,你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我说:“你呀,你也快把他逼疯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绝对是一样的。所以,孩子快把家长逼疯了,家长基本上长也快把孩子逼疯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孩子的心灵世界》写到:教育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简单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父亲能够把心摆正,能够正视孩子,他能够把孩子当人看,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关键是怎么把心摆正?什么叫正视?怎么传达这种观念?这是根本。这个说简单就太简单了,要说难就太难了。所以,我们要是把这个方法学会,教育孩子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行了。其它时间,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每天在他身上投入十分钟就行了。找对方法,那简直太简单了。我们平时没有人教你这是对的,可是,我们做对了。也有时,这么简单大家却做不到。
二、人体的力量
如果你的潜能没有的话,那你还开发什么呢?假设说,我们在一座山上硬挖煤,而这个地方不是产煤的地方,你挖一百米,二百米,一公里,两公里挖出来全是石头,根本没有煤。就是说,潜能开发必需先有潜能,才能去开发。
三、家长的角色之生命教练
孩子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有人类行为,从简单的肉体上的肢体动作到复杂的精神上的活动,他全都不会。他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学习的能力,凭借孩子的这种本能,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学会任何人类动作。事实上,孩子后来一切行为动作都是有意无意学习的。
可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好像孩子不被教导和训练,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会很多的东西。甚至我们中国的圣哲孔子也认为:“人是生而知之”,这其实是一种重大的误解。由于人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在与成年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自动模仿我们成年人的言谈举止,同时孩子还会在他周遭的环境中,自动随机地摄取信息,然后他在不经意中表露出来了。我们成年人对此惊讶不已,我们所观察的现象仿佛孩子不用学就会。
其实,孩子的'这种自动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不规范的和不系统的。有些东西他学会了,有些东西他没有学会,而我们成年人无法知道他哪些东西学会了哪些东西没学会。基于此,我们认为那种留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很多人类行为,孩子不经过教育训练就应该会”的假设是不对的,并且是绝对有害的。我们应该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任何正确的人类行为,都是要经过系统教育训练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由此我们就可以推论出:如果孩子事先没有被教导过,他做错事是完全正常的,是预料中的事情,所以不应该被批评和惩罚。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杰出的人,就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使他逐渐学会不但按“人”的方式来行为,而且是按杰出的人的方式来行为。
我们人类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我们的肢体动作。从站立、坐姿、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睡觉、刷牙、洗脸、游泳、各种体育运动等等。这类动作的特点是它们都是有正确标准的,任何动作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孩子才能把动作做标准。如果没有经过耐心地教导和训练,孩子可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而“自学成才”这就使他很多东西都学歪了,学走样了,甚至不会做。因此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学爬行,就应该耐心训练孩子的各种动作,这样孩子才能干净利落敏捷迅速地做各种动作而不是拖泥带水行动迟缓。
(二)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个单个的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训练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孩子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该怎样对待别人,完全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存留在孩子潜意识里的各种“生活样式”品质优秀,那么他就会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与别人打交道,等到他到了必须与交往的时候,他会按他习惯的模式与人相处,如果这种交往给别人带来困扰和痛苦,别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他,而使他痛苦不堪。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在孩子生命之初,就对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进行训练培养,我们必须通过身教和言教等方式,把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怎样对待叔叔阿姨、怎样对待同学朋友、怎样对待老师、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对待自己等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并训练他彻底掌握为止。这样他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与人互动来获得别人的认同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
(三)我们的精神活动。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我们每天要用自己的大脑对我们外界的`世界进行思考加工,并且我们根据思考加工的结果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如果我们的思考方法是正确的,那我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如果我们思考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错误的结论指导下来行动,必然使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人教会他正确的思考,那几乎是灾难性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必须把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正确的观念传达给孩子,并且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开始真正的精神活动。而杰出的人就是从小在这方面训练的比较充分,他们的大脑被开发出来了,能够正确地思考他们所遇到的人、事和物,从而使得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决定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以此使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结果。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4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儿子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在这几年中,儿子成长迅速,进步明显,下面讲讲我的育儿心得:
一、多陪孩子“玩”。
我们常言:“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玩,我发现他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朋友。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做做游戏,在玩中增强体质,增长见识。记得我们刚开始和他玩飞行棋时,他输了就哭。为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遵守游戏规则,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和坚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相信孩子能行。
儿子在刚上小班时,比较胆小,害羞,不爱与人接触。后来我和他制订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在幼儿园里一学期获得10个以上五角星就有奖励。然后,我慢慢将奖励扩大到其他方面,于是他自己也有了一个目标,上课积极发言,回家向我们汇报。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课堂发言有了明显的自信。
三、学习的最佳期限。
我认为小孩的教育应该以他的生物成熟为前提。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从不强求他参加一些补习班,我尊重孩子,由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有爱好的进行学习,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进入大班后我发现,儿子对认字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走在路上,他会突然对我说“妈妈,这是××字?”于是,我边走边教,往往事半功倍。我始终认为,某一技能的学习有他最佳的年龄,不做拔苗助长的.事。
四、培养做好孩子。
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大班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尊老爱幼的表率,懂得一起分享,及时同孩子沟通,认真听孩子讲话。让他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教给他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尽力而为这都是应该做的,非常感谢大一班全体老师的淳淳教导,辛勤付出。其实每一对父母都有一本难念、难忘的育儿经,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父母的殊荣,我们也想做称职的父母,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5
一、如何教育孩子成长
期待孩子能够从小出色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期望过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最好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子才能够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从而让他们的童年过的愉快又充实。
1、孩子学走路
孩子学走路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旧式的看法认为孩子能爬就能走也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婴儿的骨骼中胶质多,钙质少,因此他们的骨骼比较脆弱,若是过早让孩子学习走路,身体的重量会加重四肢的负担,长久下去容易使得下肢变形,因此不要太早的让孩子直立行走,尤其是胖胖的小宝宝,孩子学习走路的正常时间是在一岁左右。
2、骑脚踏车
孩子骑脚踏车不要过早,因为骑脚踏车对于腿部的力量要求比较高,但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比较弱,太早骑单车容易让腿部肌肉发酸,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对于儿童的骨骼成长十分不利,建议孩子学习脚踏车可以放到五六岁左右再开始。
3、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这个现象在现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平板电脑,ipad等已经成为了许多孩子的幼年玩具,电子设备可以下载很多的游戏和视频,这让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但是孩子若是长期的玩电子产品,对于他们的眼睛视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宝宝不从小变成戴眼镜的小博士,还是要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4、涂鸦画圆
虽然说达芬奇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就是通过不停地绘制鸡蛋启蒙,但是这个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于宝宝,孩子的思维需要开拓性的发展,刚开始让孩子接触绘画的时候不要限制他们的绘画风格,即使是看不懂的涂鸦,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他们这是再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和感情,家长不要提前教育孩子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5、学习乐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学习乐器越早学可以学的越好,其实不然,钢琴,小提琴等优雅的乐器,过早接触并不利于孩子的手部发展,因为学前儿童的骨骼和关节并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过早接触正统的乐器培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会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挫败感可能会远远大于成就感。
总结:过早的让孩子成长可能会抹杀了她们的童真,带走了他们很多快乐,孩子的教育提倡循序渐进,慢慢的来,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培养下变得更加聪明优秀,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给孩子一个纯真美丽的童年。
二、教育孩子的五个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公共场合如何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如何教育撒谎的孩子08-17
最新如何教育孩子08-30
母亲在如何教育孩子04-28
如何教育熊孩子08-02
如何教育孩子认字09-17
刘邦是如何教育孩子的03-02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08-05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08-09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