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教育是一份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在孩子的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老师的教导,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欢迎大家参阅。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20xx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新舍大桥时,不小心从四米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一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一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军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关心他人的精神,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当前对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属于道德层次,可归纳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风尚,并以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重点。具体说起来可以从细微处入手,从具体行为抓起。
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
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要兄弟姐妹互相谅解,邻里和睦相处。
针对上述要求,看一看社会现实,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确实使人心寒。
有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跑遍市区为儿子买回一串香蕉。自己刚尝了一口,儿子声色俱厉地叫:“吐出来!”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岁的刘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亲。当审讯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你父亲?”他横眉立目地说:“他今天为什么批评我、骂我!”
在家长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是如此凶残地回报他的家长。这真是良心的泯灭!家长们,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已刻不容缓。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再如,“亲有过,谏使便。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意思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是可以批评和进谏的,在进谏时,要和颜悦色,要柔声细气。如果父母一时听不进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复谏)。
前不久,国家教委转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明确提出了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突破口。常规有十条,对家庭礼仪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家长们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根据孩子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在文明礼貌方面,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不说谎骗人,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事。在助人为乐方面,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对人要团结,别人有困难尽力去帮助。
在爱护公物方面,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伤害益鸟益虫。在遵纪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不吸烟,不耍流氓习气。
不要轻看这些小事,如果“习非成是”,对于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而认为是对的,将给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涂上阴影。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开导他的孩子的。“今后拾到一元钱以下可以交给老师,一元以上拿回家来。”如此开导,孩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形成拾到钱物归自己的不良品性。
南京某小学有一位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遭同学笑了。当他哭丧着脸向其父亲流下委屈的泪水时,这位父亲到学校恼羞成地怒吼道:“谁笑你,你就打谁!打出重伤,老子付医药费!”一叠50元人民币重重地砸在教室里。家教之道贯以德,这位家长要孩子向哪个方向去发展呢?
四、要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强化爱国心理定势。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于青年时期,孕育却在童稚年代。要通过激情、明理、导行,让孩子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好思想好风尚。从家庭角度来说,要让孩子多读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经常讲一些爱国的故事。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要尊敬国旗国歌,要引导孩子重视人格、国格。也可以讲家乡变化、家庭变化的事实,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有可能的话要带孩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重大纪念活动。当然,家长本身的爱国言行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下面说一个事例。著名小品演员郭达的儿子到英国去学习,他想为儿子买一面大型国旗让儿子挂在寝室内,用以提醒儿子时刻牢记自己的祖国,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中国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给祖国抹黑,酷暑天气,郭达领着儿子走了京城几家商场始终未能如愿。儿子出国后不久,郭达买到了国旗,托朋友带给儿子,总算了结了一桩心愿。这一言传身教的做法,值得家长们借鉴。
热爱祖国是人类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做家长的要牢记“教子爱国最为贵”,让“爱国”这崇高神圣的感情在孩子心灵中扎根,形成一种倾向风尚。
六个教育小技巧,让孩子收获行为好习惯
1、家庭环境的影响
教育中,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环境和父母的影响。想让孩子有所改变,那么家长的言传身教不能少,通过朝夕相处去影响孩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巨大的。想让孩子安心的去读书或者作业,可家长却在客厅开着电视,可想而知,孩子肯定会各种不配合。
所以,想让孩子养成某个好的习惯,家长要先从自身开始着手改变。很多时候,要求只会让孩子变得叛逆,倒不如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家庭氛围。
2、引导孩子产生兴趣
不管是养成什么习惯,都得要先让孩子认识和熟悉。所以,家长要先引导孩子深入的了解某个习惯,并且认同这个习惯的好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配合家长,然后通过日常的行为举止养成该习惯。
期间,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让他们对自身充满信心。因为很多习惯,开始都比较困难,孩子需要足够的信心支撑自己完成。
3、了解习惯的标准
想要做好一件事,自然需要了解它才行。每个好习惯,都需要从细节处开始培养。就拿写字来说吧,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练就一手好字,可是单纯的说教并不管用。再加上孩子对好字的标准和定义不清楚,自然很难养成这个习惯。
因此,家长需要把“好好写字”的要求告诉孩子知道。包括握笔的姿势,坐姿和下笔的要求,都要渗透在孩子的写字过程中。家长不厌其烦的纠正,才能让孩子知道写好字需要哪些要求。
4、持之以恒的锻炼
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的坚持,最后才能成为习惯。对于孩子而言,坚持的过程比较枯燥,甚至可能会半途而废。所以家长要成为那个合格的监督员,每天抽出固定的时候,陪伴和监督孩子做事。不仅可以拉近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还能促进孩子不断的进步。
说起锻炼,家长要试着“狠心”。有些时候,面对孩子的撒娇和哭闹,很多家长就会妥协。有研究发现,好的习惯需要长达66天的时间才能养成,甚至更长时间。只有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为孩子身上特有的习惯。
5、融入“榜样”的教育原则
孩子偶尔也会有“攀比”的心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优秀,所以会不断的像“榜样”靠齐。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利用榜样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多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秀特质。当然,家长的方法很重要,只有合理的利用这种心理,才能让孩子有明显进步。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家长可以先去了解孩子喜欢的偶像,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引导孩子像自己的榜样学习。
6、对于孩子的表现及时评估
习惯的养成,没有那么容易,孩子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中断的想法。这个时候,家长记得不要再给他们压力,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坚持。而是去分析近段时间,孩子的心路历程,并且给予适当的反馈。
家长可以把习惯分解成小部分,然后让孩子慢慢适应和熟悉。只要做的部分,就给孩子一个奖励,而不对的地方,也要给予惩罚。对于奖励的诱惑,以及惩罚的胆怯心理,都会成为孩子养成习惯的奠基石。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相关文章: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05-05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6-03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05-26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4-19
怎样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04-14
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5-10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5-09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05-07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