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特征出现的,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上,教育对社会的命运都曾有过贡献。而且教育本身也从未停止过发展,它传播着人类最高尚的理想。
(1)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现代化除了政治上的成熟,经济上的发展之外,还应包括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在世界各地,不发达的状况往往是与不发达的教育相伴而行的。正如约翰。内比斯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曾讲:一个国家如果对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支持大大减少,这将是一种潜在的灾难,是一种全局性的错误。
(2)从上述的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和将来的教育的发展我们就不能忽视。灵活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影响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是揭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受教的重要影响。十九世纪英国自然主义教育家罗伯特。欧文在强调环境对形成人的行为的作用,他认识到总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相互关联着的,如果社会糜烂,学习教育将是无能为力的。
(3)环境一词含义甚广,范围极大,它从多方面或是推动着或是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它使个体具有的发展潜能获得展现为现实性的条件和机会。
(4)所以,首先是家庭环境。早期儿童的教育对于他们以后的才智与个性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现代心理学和日常观察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智力发展,养成教育,人伦教育最早的基础都是由父母奠定的。从新生儿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亲就自然的担负起教育的角色,有意无意的实施着教育影响在正式进入社会性的教育机构以前为一个阶段。
(5)家庭成为孩子最早学习和获得知识的地方,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家庭在社会生活制度中的特殊地位,它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作用几乎是其他教育机构所永远不能替代的。家庭在知道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理想的最初往往是由兴趣爱好所引发的,受教育者最初的兴趣爱好正是在家庭生活中萌芽的。有些研究者指出:孩子的学习成绩同家长的态度以及家长在培养子女的作法上的不同有关。如果把教育看作是广义的对人的影响,“如果将教育定义为传授,唤起或获得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敏感性和一切经验的深思熟虑的有系统的,持久的努力的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性将被有效的扩大”。因此,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环境在教育效果上也有着特殊性。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
(6)离异和缺损的家庭结构对于其子女的教育而言,其影响带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这容易导致子女走上偏执的道路。这就是说,这种家庭的父母多对子女一是将就放任,不负责任,二是全心倾力,加倍弥补,导致子女也采取相应的两种偏执态度,其一是自暴自弃,其二是自勉自励,从维护自尊出发走向高度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7)上述事实表明,丧失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不良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某些困难,导致某些消极不良的后果。可以断定,即使在未来社会家庭将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和必要的履行教育职责的单位。
(8)所以家庭作为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我们加以更多的注意。
教育是社会化的力量,教育是由社会组织机构掌握,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受到社会的关注。
(9)教育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原因,社会变迁是教育的结果,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所以社会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成教育的大环境对于教育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具有制约着教育的本质属性。
(10)中国古代思想家看重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墨子说:“染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不变。”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这都体现了个体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变性(11)美国社会学家舒姆纳认为一个社会常由一种紧张状态走向协调一致的趋势,张与弛交替进行。当社会出现紧张状态时教育制度及其他社会制度都会受到影响。于是就要采取社会行动,求得协调一致。今天的许多事实证明,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强烈的刺激了教育上的扩张。
(12)在某些西方国家中,社会阶层也是造成教育成绩差别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美国儿童所受教育的类型和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或她的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地位。社会阶层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尽管一个阶层的内部的个别人会有变化。
(13)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上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的来说,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不都是有意识的和积极的,有时候环境的影响是自发性的,甚至是消极的。这就须得我们进行合理的调控了。当然环境是可以创造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并且环境这些外在因素不是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的主要因素,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对其予以相当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拓展阅读:
学校对教育的影响
学校环境
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前首先要考虑学校的学校环境,学校的办学规模,学校设备是否齐全,学习环境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安全、舒适、安静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年纪小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环境有着更多的依赖,如果学校太吵,太危险,那么这样的国际学校就不具备优质的学校环境,学校太狭窄,各种设备不齐全,学生很有可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对学校环境进行慎重的考察才是上策。
教学环境
学校教育除了体现国际化以外更加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学校多提倡遵循爱与尊重、身心健康、平等交流。很多国际学校都是通过跨学科、跨年级、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更加具备创造力。
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际学校为了节约成本,聘用不合格的外教老师,这对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的隐患。在学生心中,老师是非常圣神的职位,很少有学生质疑老师的观点,因此教师的教育水平对孩子的学习有重大的影响。
学生在国际学校学习为出国留学做准备,这需要在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教育过程中获得身体、意志和思想上得独立,实现生命的成长的教学环境,国际教育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鼓励孩子在具有自主性的互动参与中实现自我发展。如果没有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潜能将无法最大化开发出来。
文化环境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体,拥有各国文化交流的基因。在学校能说英语、学习国外课程是一种国际化,和而不同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一种国际化,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就只要求孩子会讲英语,懂美国历史,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甚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国际教育不应该放弃自己传统的东西,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是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交流、互相理解的氛围。这样国际学校的学生才不至于和中国教育彻底脱节。
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国际学校必需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工程,包括知识、技能、品格等等方面,学校的各种环境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教学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教学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学生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那么教学环境就像是他们的“剧院”。表面上看来,教学环境是处于教学活动的外围,但却在整体上参与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影响着整个的英语教学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英语教学效果差的特点就必须对教学环境加以重视,建立起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教学环境。
1. 英语学习环境的区分
英语学习的内部环境指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即个体在英语学习中的一切生理与心理变化过程。从学习风格的角度对心理认知环境进行理解,其内容是人的认知结构、认知特征、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等。构成影响学习者的外部环境的因素有国家教育方针、外语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外语教研机构和民间团体、各类英语教学资源、其他学科的教学成果、所在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人们对学习英语的价值观、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等。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相互关系而言,外部环境影响人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内部环境控制外部环境地影响力。
2. 英语学习环境的内外部区分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2.1 建立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之中。其中教学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所说的教学心理环境包括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关系及课堂心理气氛。其中师生关系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会影响英语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构成了教学心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个好的教学课堂气氛,学生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相互信任,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如果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差的话,学生间交流会减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长期处于一种消极、麻木的心理状态。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心理背景,会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2 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更是十分关键的。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也随着科技的进展而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革。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语音教室及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更好的利用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来制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开展,特别是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紧密联系,即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网络的使用更加优化了英语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说的英语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注意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提高了英语课堂综合效率,而且改变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英语人才的培养。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也从单一的教授知识的教员转化为课件制作人、课程辅导员、网络领航员、技术服务员和设备管理员。这种转变并没有削弱教师的地位,而是改变了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那关系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这种转变也必定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除了教师以外,学生也是可以积极有效的利用这些现代科技进行自主地学习。譬如,课上要求学生做英文配乐诗朗诵就是个很不错的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课下学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英文诗歌并配上合适的英文歌曲,而且为了充分利用语音教室的资源且能在视觉上感染其他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将要背诵的诗歌或短文以Power Point的形式制作出来。
但是,课堂内语言交际的情景大多是虚拟的,缺乏实际的交际目的和情景。而真正的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社会语言交际能力。按照美国人类学家Dell Hymes的理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即语法知识,而且还包括话语的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不仅会讲,而且要考虑到讲话的时间、地点、场所,要对谁讲话,讲些什么等因素(D.Hymes,1974)。这种能力是不能只是单靠有限的书本练习获得的。创造语言环境就是要设法去创造自然真实的还具有真正的交际意义的情景,可以使学生们有置身于真实语言环境的感觉。
2.3 充分利用已存在的社会学习环境 此外,除了学校内部的语言教学环境外,整个社会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大的语言教学环境。教师应多提醒学生留意社会里各个有英语存在的角落。关注各个汉语标牌下面的英文,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还可建议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学生使用英语的生活范围。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在众多的英文出版物中找到适合自己英文水平的读物,鼓励学生多读英文报纸,多看英文电视节目,多听英文歌曲,多参加英语角和多同外国人进行交流。
3. 结语
语言教学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相关研究发现,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确定,课堂信息的交流,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及教学活动的程序、进度和效果都将直接或间接接受各种语言教学物理和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和社会应同时给予重视。且多多举办教师交流会,给教师们提供互相交流教学体会的平台以此促进人们对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视。
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
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孟母因此三迁。环境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古人也早有认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下面我就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环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家庭教育的作用与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互动频率高。家庭教育以爱为基础的个别指导和终身塑造,对个体的社会化作用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特点:1)先入为主的先主性;2)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5)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性。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
受教育者在人生“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影响往往表现出难以磨灭的铭刻性,这种铭刻性的品质给他们终身的发展打下不易改变的印记。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儿童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模式以及反映图式。在此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是最重要的参照系,是被模仿的主体。鲁迅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对儿童不仅有养育的责任,而且有教育的责任。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鲜明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班主任依据其优势特点组织与协调家庭教育力量,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早期性与奠基性。早期性和奠基性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婴儿呱呱坠地,首先接触的是家庭。此后的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里,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仍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这期间,他们除在父母那里获取自身生理、生活的需要外,还从家长的言语、表情中认识外部世界,从家长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形成对人类社会的最初印象。以后,他们就是凭借着这种影响,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进行选择,包括接受与其意愿一致的,排斥与其意愿相悖的。
2、自然性与随意性。家庭是儿童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儿童天然的老师。同时,这也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伴随自然生活的教育。这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中最经常的、大量的是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显现出来的品行、志趣、性格、生活方式等对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自然性。
家庭教育的自然性导致了它的随意性。这是由于家庭教育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家庭教育中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固定的教材,更没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职教师,也没有对教育方法、方式的严格、明确地规定和对教育结果的检查与评定,更没有升留级制度。
3、长期性与连续性。教育子女是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任何家庭中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对其子女的某一个阶段负责,而是对子女的终生负责。所以,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一时或短时期的,而是长期的、终生的。家庭是永久的教育场所,父母是终生不变的教师,这也就使家庭教育具有了连续性,可以使受教育者在稳定的、连续的家庭影响中,以累积的方式接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呐喊唱出了无数人对这变幻莫测繁华纷扰世界的迷惘与困惑,同时也道出无数教师和学生对现在某些家庭教育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心声:
──某生上学路上拾得手表一块,到校后立即交给老师,受到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夸奖。放学回家却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你一没偷二没抢,为什么把手表上交?傻瓜!”
──某幼儿园教师问学生:“当别人欺负你时怎么办?”大部分孩子回答说:“我也打他!”教师大吃一惊,刨根问底,回答大同小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教的。”
──某班打扫卫生,因老师一时疏忽,忘了强调,厕所没扫。老师问谁愿意去打扫,几个学生放学后自告奋勇去清扫。不料一家长来接儿子,见儿子正在厕所里满头大汗搞卫生,马上气呼呼地找到老师:“你凭什么让我孩子干这种臭活儿?他在家里还没扫过地呢!”……
目前,许多教师摇头嗟叹:学生难教。究其原因,原来是家庭教育从中作梗。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学生言传身教如何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学生也时常耳濡目染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处于夹缝中的学生对此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老师虽然是心中的偶像,但家长却是自己的“保护伞”,供自己生活、读书识字。于是感情的杠杆便偏向父母,家长“略施手脚”,教师的苦口婆心顷刻间前功尽弃灰飞烟灭。
学生良好的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社会固然责无旁贷,但家长也理应配合协助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否则误己子女殃及自身。
(二)、家庭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误区:
1、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孩子学习
通过对本校个别班的学生的家长调查显示,10%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此说。对“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这项调查,完全同意的家长仅占5%,有32%的家长完全持反对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有26%的家长主要是辅导孩子学习,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许多家长表示,现在即使培养孩子某项技能和特长也是为了能让孩子在将来的升学中比别的孩子有优势。
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2、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儿童在通过模仿进行性格学习阶段,由于缺少了父亲的影响,会导致男孩子言谈举止像女孩子,胆小柔弱,缺少男子气。
3、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
调查问卷中有“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5%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25%的家长读过《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23%的家长在这一项中列出的是《唐诗三百首》、《育儿家典》一类书籍;17%的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获得的;25%的家长在这项调查中留下空白。
专家认为,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盲从状态。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4、儿童消费过高
调查发现,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家长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50%。父母们在孩子们身上花钱不吝惜。有些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奢求。
太高的儿童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使儿童从小不懂得勤俭节约,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吃不得一点苦,容易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三、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因此,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前后统一、步调一致。
3、回避原则和信息净化原则。家长在议论领导或同事长短及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时,应避开孩子。对不正确的言论、现象应给予客观的分析、批判;对社会上、邻里间一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要帮助孩子分清,要求孩子对不文明的言行一定不学不做。
4、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目前,家长说了算,家长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对孩子随意打骂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是不可取的,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坏习惯。家长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不打骂,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孩子改正。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1、要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家庭中温馨愉快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长要坚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则。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极大的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2、创设整齐、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住房不论大小,都应布置得整齐美观,使人感到舒适。房间里光线要充足,色彩宜柔和协调。写字台应放在窗前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有利于学习。床应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有利于休息。如果父母与孩子同居一室,在布置房间时,应给孩子留下一个小天地。衣物、书籍等放在适合孩子取用的地方,并且让孩子自己布置,培养孩子爱美的心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相关文章:
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影响03-17
浅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04-09
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02-23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03-08
教育对人性的影响03-22
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影响08-23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01-08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03-09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