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教育

时间:2022-04-30 08:23:0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教育

  父母教育职责不可以随意分工

  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诅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因而乐此不疲。殊不知,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享有较高的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惩一纵,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入,只听一个人的话。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做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的态度和见总是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是非木清,这很不利于孩于是非观念的形成。

  “白脸”纵容孩子“矫”上添“骄”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孩子在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如此有恃无恐,从而“娇” 上添“骄”。

  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在平时的家教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分工”,舞台上扮演“红脸”和“白脸”只能是一种游戏,切勿随意用于家庭教育。

  影响儿童心理教育的时效和效果 孩子犯错误常常是突发的,做得突然忘得也快,这就需要父母在他们“出事”的当时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肘,唱“白脸”的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在唱“红脸”的面前学会抵赖,给教育增加难度。

  孩子拼妈,谁之过?

  和同学比妈妈,到底对不对?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等孝道文化,父母辛苦养育孩子,没有的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感恩,反而是被孩子拿来比较,这是让父母们很伤心。妈妈们自嘲着,总结了“时下当妈标准”——“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当这样的'妈妈,真难!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无论妈妈如何普通,孩子都能理解并尊重她。

  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

  1、以身作则。幼小的孩子不一定能听懂家长的大道理,却一定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当家长们在孩子面前总是做比较时,就应该预料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孩子作比较。

  2、不以圣人标准苛求孩子。有攀比心很正常,这是心理成长的一个阶段,不要急着去骂他,成年人也知道要藏拙呢。关键是父母和老师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树立真确的价值观,让他认清母亲的伟大,真心为母亲自豪。

  3、教给孩子换位思考。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妈妈也不一定都美若天仙,爸爸一定都高大英俊。关键是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进而体谅父母。换位思考能让孩子明白,当他们攀比父母时,父母心里有多难受。

  4、教给孩子美的定义。美丽不一定是外表,美丽可以是一种气质,一种品质,一种内在的素养,教给孩子从更多层次去认识美。

  在家庭中,平等、宽容的环境很重要,心理咨询师提醒家长们,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有必要,请咨询专业的咨询师。

  离婚后,如何让孩子少受伤害

  夫妻关系不和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这时解体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首先要想清楚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再就是引导孩子面对事实,让孩子在变故中少受到伤害。

  杨雄与晶晶结婚12年,前不久,他们离婚了,儿子随晶晶,对于离婚他俩泰然处之,但面对儿子,却不知道如何交代。

  对5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一般对母亲的依恋更大。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以讲故事、做游戏、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让其接受父母分离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父母可以态度温和、自然地告诉孩子离婚的事,尽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同时,要给孩子适当的保证,说爸妈都非常爱他,不会离开他等。

  5至10岁间的孩子,谈到父母离婚,则要复杂一些,因为孩子内心已有父亲的形象。这时不要着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来缓冲。比如,刚开始时给予一些模糊的信息,如爸爸出差了、爸爸最近忙着赚钱没时间回家等。这个时期,应尽量向孩子树立正面的、良好的父亲形象,否则可能给孩子埋下心理阴影。由于父亲的缺席,孩子很可能会表现得更加依恋母亲,很多母亲往往通过宠溺来补偿孩子,却使孩子失去自我空间或者个性,结果更糟。最后,离婚后,要保持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让孩子感觉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而已。

  对10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无法隐瞒离婚事实,这时期,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会有自己的成见。此时,父母最好彼此补台,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因为他们中某一方的错误才离婚的,不要让孩子产生抑郁、自卑、敌意等情绪

  爸爸妈妈,我想要这些礼物!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爸爸妈妈说要送我一个礼物。我回头看了一眼房间角落里堆满的玩具,钢铁侠的面具,蜘蛛侠的玩偶,还有各种卡片和积木。去年我想要一双新皮鞋,爸爸妈妈送给我之后说不可以穿着它玩沙子,不可以碰水,更不可以踢石头。去去年我想要一个弹弓,爸爸妈妈说要拿到100分才可以,我拿到了,他们又说不可以在小区里玩,也不可以去学校玩。我忽然不想要礼物了,一点儿也不好玩儿。但是爸爸妈妈很开心地问着我问我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以为我会很高兴。我说暂时保密,等我想到了再告诉他们,然后我问我的伙伴们:“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呢?”

  小A说:想要爸爸妈妈的爱

  多简单啊,爸爸妈妈本来就是爱我们的!小A可真逗。可是小A说,他希望爸爸妈妈能好好听她说话,要睡觉的时候吻她一下,能来看她在学校的演出,难过的时候可以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还要天天说我爱你。哦,小A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总是周末才和爸爸见面。

  嗯,好像是有道理,虽然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但是上次圣诞节表演他们也没来,这个礼物要记下来。

  小B说:想要一天的自由

  小B可惨了,每天都要去上补习班,咱们的春游啊舞会啊都不能去。所以小B的礼物是要一天的.自由。小B说要是有这么一天,他肯定会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我问他那这一天你要干什么呢?他说要去找我们玩,又改口说要看电视,看一整天的电视,想了想又不愿意,要去海边游泳看浪花!噢,亲爱的小B,你真是呆在家里太久了!

  小C说:想要自己买衣服穿

  小C的爸爸妈妈总喜欢给他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小C自己可不喜欢,他喜欢蓝色的,酷酷的那种。这些大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眼光很好,说我们不懂,真搞不懂这些大人。我的爸爸妈妈还好,不会让我穿不喜欢的衣服,因为我总是跟他们说我长大了。但是有一次我听见他们和邻居的王阿姨说我偷穿爸爸的衣服,他们笑得很开心,一点也没看见我,我都快哭了!我不知道他们看见了,看见了还笑我,真是难过。

  小D说: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小D的爸爸妈妈真是太忙了!忙得我都知道了!小D说他每天回家就和小狗penny一起玩儿,“可好玩儿了,没人管我!”平时小D骄傲地说,所以当小D说想要和爸爸妈妈玩游戏时我们真是吓了一跳!好吧,原来小D也很可怜。

  小E说:想要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养成好习惯

  什么呀?爸爸妈妈总是跟我们说要养成好习惯,可他们的习惯是不好的吗?小E撅着嘴和我们说:“才不好呢,爸爸说垃圾不要乱扔,可是有一次在大街上随便就把抽完的烟扔了!我问爸爸为什么呀,他说小孩子不要管啦!哼!”

  哦,这真不像个好爸爸!

  小F说:想要爸爸妈妈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哦,她说的是不要吵架。这一点我也同意,爸爸妈妈吵架什么的可讨厌了,互相不说话,有时候就大声嚷嚷,妈妈还会问我:更爱妈妈还是更爱爸爸呢?爸爸妈妈吵架要帮谁?这可真难!我不知道。小F的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一点儿也不像别的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可没分开过,真让人纳闷。

  只有小G说想要一个大大的螺旋桨,这个礼物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一样真是太棒了!但是,谁知道爸爸妈妈会不会说:每天加练1个小时钢琴,好吗?

  儿童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据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龄儿童的才能。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

  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儿童都有天生的才能特征却往往因家长的忽视而埋没,那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开发还孩子的潜能,创造新的天才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不需要大人去填塞,相反,孩子会因“内在需求”而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获得他需要的一切。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需要,并施以援手。

  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有人说,天才是天生的,这是一种误解,就比如一颗具有良好质地的种子,如果没有适宜的条件(如土壤、阳光、水分等)来培育,种子也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养人才皆同此理。家庭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这是无容置疑的。比如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19岁肖邦就因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儿童心理真的纯的“白纸”吗?

  多年来,多数学者相信,7岁前的婴幼儿的意识相当朦胧。小孩子只是简单地摹仿周围事物,只具有最基本的情感--幸福、痛苦和愤怒。但美国学者指出,对婴幼儿情感的这种认识没有根据。早在孩子会说话和试图独立坐立之前就有十分复杂的感情。例如,幼儿有嫉妒心,会对他感到可怜的东西表现出同情心,甚至会表示强烈的`失望。

  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现象。一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揣摩别人在想什么。其实很简单,他是通过观察周围的人的眼色来进行判断的。

  了解了这点之后,儿科医生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小病人。除了固有的治疗手段外,医生还将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在许多情况下应当从孩子的心理状况中寻找生病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