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时间:2024-06-15 10:41:1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令他们束手无策。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有技巧可循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法,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教育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

  与孩子沟通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和孩子协商每周看几次电视,每次看多长时间,协商完毕家长帮助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有时特殊情况也可通融,灵活处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少看电视,那父母应帮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获得生活、玩的乐趣。

  2、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甚至哭闹是很正常的表现,无论怎样,都要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是孩子接触集体活动、接触社会的必由之路。不能让孩子感觉有可能不去,也不要借助奖励、惩罚等手段。要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是很正常,不可改变的一件事。父母可以同孩子谈谈父母小时候也是在幼儿园长大的,谈谈幼儿园有意思的事情。总之,坚持一段时间,孩子总会适应。

  3、孩子做作业慢,办事拖拉怎么办?

  (1)对家庭作业的态度: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家庭作业完全是孩子和老师的事。父母可以暗示孩子:家庭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做家庭作业就像我们工作一样。父母不能太过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应当独立自主地处理家庭作业。许多有能力的孩子迟交家庭作业,在学校成绩落后,这是他们对父母期望的无意识的反抗。要想长大,变得成熟,他们需要独立存在的感觉,需要摆脱爸爸妈妈的束缚。当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单时,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家庭作业和高分是父母花冠上的钻石,孩子可能不自觉地想带回家一个长满杂草的花冠,至少那是他或她自己的。达不到父母的目标,这会让年轻的反叛者获得一种独立的感觉。因此,对个性和独特的追求可能会使孩子不顾父母的压力和惩罚,走向失败。就像一个孩子说的那样:“他们能够拿走电视,取消我的零花钱,但是他们无法抹掉我不及格的分数。”

  (2)制定计划

  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做作业的时间计划,前提是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先把作业完成,不要在做作业前吃东西、休息、玩耍、看书。尽快做完作业,可以有时间玩耍或自由支配。

  (3)巧妙沟通

  对待孩子的学习作业问题,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既不能太严厉,也不能放任。不断指责施压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而放任的态度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印象:父母接受他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没有轻松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法。应当尊重孩子,平等地交流。

  在对待家庭作业的问题上,威胁和唠叨是父母常见的方式,因为这让父母相信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事实上,这样的警告不仅无用,而且危害更大。而紧张气氛带来的唯一后果就是被激怒的父母和生气的孩子。

  例子:

  伊凡十四岁,他的父母收到学校寄来的一封不满的书信——伊凡在学习上落后了。他父亲的第一反应就是叫他的儿子过来,好好数落他一顿,惩罚他一下:“听着,儿子,从现在开始,你要每天做作业,包括周末和假日。不许看电影,不许看电视,不许看录像,也不许去拜访朋友。我要确信你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学习的事情了。”

  这样的话,以前已经说了很多次,但是结果总是父亲大发脾气,儿子不顺从。不断增加的压力只是增加了伊凡的反抗。他变成了找借口、伪装的专家。

  这一次,伊凡的父亲没有使用威胁和惩罚的手段,而是求助于儿子的自尊。他把老师的信给伊凡看,然后说:“儿子,我们希望你能做得更好一点,希望你学到更多的知识,更有见识。世界需要能干的人,世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你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

  伊凡被他父亲的话和语气深深打动了,他说:“我一定会更认真地学习。”

  4、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逆反怎么办?

  (1)态度方式很重要。父母用友善、协商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是沟通的基础。有时用幽默、调侃的方式解决父母孩子之间的对立冲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逆反往往是父母指责唠叨的结果,所以对付逆反首先第一点是避免指责唠叨。充分表达对孩子遇到的困难或处境的同情和理解是沟通的开始。这样有时可以了解到孩子遇到的问题。

  孩子4岁左右和青春期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逆反期,这两个时间段应特别注意沟通方式,不要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3)原则的问题不能向孩子退让。不违反原则的小事,应该给孩子选择和自主地权利,尽量少干涉。与孩子有分歧的事情协商解决合理让步可以让孩子高兴地主动执行。

  (4)多谈论孩子喜欢的事情,支持他的想法,沟通会更容易。

  (5)对孩子说相信信任孩子能够在某方面做好,适当有依据的鼓励表扬要比命令孩子去做效果好100倍。

  5、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1)每天安排适当的运动,充分释放孩子的运动活力,有助于改善其大脑兴奋平衡,提高注意力。

  (2)回家做作业时,家长和孩子协商制定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其余的时间可以玩耍和自由支配,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完成作业。同时,避免电视、吃东西、父母说话等干扰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影响孩子,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独立完成作业。

  (3)避免唠叨和指责,而是平等、尊重地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孩子是个很好的孩子,但是有个缺点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父母相信孩子能够逐渐改变。

  (4)注意力问题与孩子个性、年龄阶段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孩子的注意力会有所改善。

  6、孩子上课好动怎么办?

  (1)每天安排适当的运动(比如乒乓球训练班),充分释放孩子的运动活力,有助于改善其大脑兴奋平衡,提高注意力

  (2)与孩子平等交流上课的体会感觉,同情理解孩子的上课时的感受,同时委婉地让孩子意识到真正的男子汉或好孩子,可以在体育运动和学习上一决雌雄,而不是在课堂上引人注目。自己的好动其实给老师、同学带来了困扰。

  (3)避免唠叨和指责,告诉孩子,孩子是个很好的孩子,但是有个缺点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父母相信孩子能够逐渐改变。

  (4)积极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多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7、孩子学习做作业粗心怎么办?

  粗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让孩子逐渐改变粗心的毛病。每次作业完成后,让孩子把因为粗心而做错的题目重新抄写一遍,如果粗心而错的题目有减少,就加以表扬,慢慢的,孩子会逐渐减少粗心,学习认真仔细起来的。

  考试粗心应找出粗心出错的原因。平时应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正确完成作业,考试时粗心出错的几率就少了。其次平时做作业速度快了,考试也有时间检查一遍,就可以发现漏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

  8、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父母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吧,恐怕没有孩子喜欢学习喜欢写作业胜过玩耍,关键是能否做到自控。

  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制定回家后的时间安排,比如作业时间,休息娱乐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和他讲明,因为作业是必须做的,就像父母必须工作也一样,早晚得做,因此要求是回到家第一时间要写作业,而且要专心快速正确,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作业完成后,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休息,或玩一会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耐心坚持,但不建议用粗暴的方法来实施,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慢慢培养。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问题探讨

  1、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们什么是应该学或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学或做的,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建议不要立即禁止,最好是和孩子沟通一下,跟他们说说这个兴趣的利与弊,然后给跟孩子约定好给他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可适当的放松。有时家长也可陪孩子玩玩游戏或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国的,并以此提醒他们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2、要经常和孩子沟通:用合适的方法沟通,但不要老沟通,因为孩子会烦。要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总是与他们的内心想法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彻底纠正孩子不听话,还必须了解他的内心,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进行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

  3、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让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偶尔让孩子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让他习惯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树立自信。

  4、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建议:家长们不要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对的,不能让孩子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想法来做,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建议,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不会对家长的想法反感,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是强迫他们一定要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

  4、家长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责骂孩子:家长们应该对孩子的自尊心进行保护,不要当着外人的面直接批评或责骂孩子,要多表扬、鼓励他们。

  5、家长们请以身作责: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请先从自身做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觉得父母应该时时刻刻给孩子做好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

  教育孩子的问题有哪些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微博]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教育孩子要注意的两点

  一、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

  二、树立榜样的艺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引导。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

  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教育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应因人而异。有个前提那就是要认清楚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量大,懂的事有时比父母还多,这是大多数父母最为头痛的事。所以,自己不明白孩子,教育当然无法下手。因此要有意识地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才能找到如何教育的方法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你有自己的办法。

  二、父母要有耐心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在发生问题之后进行的,正确的是要抓住任何可能教育的机会,潜移默化式引导最为有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说要培养孩子某一习惯,至少需要二十一天不间断的时间,实际上这首先是要父母的耐心,其实真正做到也不是很容易,耐心很重要。

  三、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这里说的健康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两方面,身体健康是不用担心的,现在父母对孩子身体方面还是很用心的,照顾也很全面。 心理健康,虽然人们已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但如何去做人们还没经验。要认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其异常行为要上心,不能因为其年纪小就不当回事。当孩子出现和常人的想法和行为不一样的地方,就应引起注意,必要时要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是治疗。

  四、父母不要追求尽善尽美

  父母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准则来教育孩子,所以就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因为父母自身就是不完美的,你的观念不一定正确,尺度不一定合适。再则,如果有让孩子十全十美的心理,父母和孩子都会活的很累,会经常发生冲突。 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十全十美是最残酷地剥夺孩子自由的手段,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和约束,孩子的生活空间成了无形的牢笼,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教育中的问题

  01、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我们每天都盯着他完成作业,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

  答:学习的过程是孩子对知识从认知到运用,并形成自己学习策略、思维的过程,这不是靠家长盯着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温馨的关心,给孩子创造独立的学习活动空间。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让孩子开着门,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有人关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紧迫盯人。

  02、孩子平时学习很累,我就照顾好他的生活,连家务都不让他做,为什么孩子成绩没有长进?

  答: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他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

  03、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出来后,我比他还紧张,没考好就特别着急,甚至睡不着,怎么办?

  答: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家长出现焦虑症状,主要原因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许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怕自己的心愿不能完成。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等,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目标,可以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目标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那种,这样大家都能看到成果,增强信心。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04、我的孩子总在考试结果出来前焦虑不安,我该怎么帮助他?

  答:对于学生考前焦虑,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谈虎色变”。其实出现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学生对高考一点都不焦虑、不担心,也不是好现象。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形成动力。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创造沟通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弄清原因后再给予适当建议,而不要妄加评判,要帮孩子打消顾虑,树立信心。

  05、孩子成绩出现退步,情绪低落,我该怎么帮他树立信心?

  答:家长首先要明白,高考前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是老师为孩子迎接高考安排的工作计划,也是一种策略。考试是孩子必须参加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各种考试的试题是教育专家根据多年高考经验总结出来的,就是要检验学生在某一阶段哪些知识还存在疏漏。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考试的意义和退步的原因,成绩下滑是由于情绪紧张,还是由于复习计划有偏差,分散他对分数的注意力,并从中发现不足,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06、孩子最近情绪很不好,经常发脾气,该怎么办?

  答:高考就像爬山,最后冲刺阶段就像爬山就要到山顶,这时孩子有可能会出现逃避、烦躁的情绪。家长感到为难的时候,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坐下来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或者给孩子写封信、写张字条,让孩子了解遇到困难时父母是自己的后盾。也可以带孩子到户外踢踢球,跑跑步,放风筝,大喊两声,都可以释放情绪。家长尽量“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

  07、孩子每天复习很紧张,如果学校组织活动或家庭聚会,应不应该让他参加?

  答: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当孩子拿不定主意时,要给予客观建议。如果是重要的、特殊的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应该鼓励孩子去。因为这种活动有利于他们调节情绪,增长阅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家长还应该建议孩子做事有计划性,缩短或取消做无用功,让孩子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学习放松两不耽误。

  08、我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经常嘱咐他注意各种情况,结果被他说唠叨,很不耐烦,我该怎么做才好?

  答: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表达关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经常唠叨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09、高三复习很紧张,可孩子却出现了早恋苗头,作为家长应不应该加以制止?

  答: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的暗示提醒,但不要盲目禁止。高考压力大,孩子更需要朋友,有时异性朋友之间的帮助会造成他心理上的愉快。其实,现在独生子女都很孤独,他们更需要异性之间像兄妹、姐弟那样的情绪互补和交流。所以,只要是积极的,家长就不要过多干涉。如果确实行为出格,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家长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给予提示,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爸爸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二、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咨商心理学博士许皓宜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会产生源源不绝的“万一”与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四十四岁在媒体工作的沈志清(化名)表示,平时在家时,女儿“虐待爸爸时最开心”,升小五、小二的女儿喜欢爸爸扛着她们往空中抛,直到爸爸不支倒地。

  三、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但许皓宜认为,小孩三岁以后,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四、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是很多爸爸觉得“天经地义”的事。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倾向一件事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必太钻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万全准备后才出手,要灵活、随机应变,才能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五、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六、爱妈妈

  许皓宜幽默的说,爸爸要支持妈妈“爱给小孩看”,家里的小孩随时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七、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八、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邱永林认为比起“男穷养、女富养”,还不如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九、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去夜市吃小吃……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邱永林相信,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就可以远离丑陋、令父母担忧的黑暗面。爸爸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与美好回忆,也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十、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邱永林认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教育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关文章:

孩子性格懒散的解决办法02-12

孩子“性格内向”的解决办法02-16

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的解决办法02-13

孩子发烧手脚冰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04-10

孩子的教育心得10-25

教育孩子的心得02-25

教育孩子的方法06-13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06-02

孩子教育心得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