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谈孩子教育

时间:2023-11-15 09:15:51 德燊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井中月谈孩子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作为父母的人生大事之一,那么究竟要怎么教导孩子教育,才能让他健康正常的茁壮成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到的有关井中月谈孩子教育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有关井中月谈孩子教育

  有关井中月谈孩子教育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书接上回,心理学家为了研究道德、阶级的起源和道德沦丧、道德重建,又利用五只猴子做了一个非常实验,在上次基础上,改变了某些实验规则,变成了信仰起源实验: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

  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家长面对如今的教育不公平,总想让自己学龄儿童抢跑以获得上好学校的机会,这样自己就可以省下许多精力和时间。参见《你带着孩子抢跑,未来未必得第一!》。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好的资源非常有限且被垄断,故会被众人争夺。所以,现在的家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自然而然地导致其孩子,和信仰起源实验中的猴子一样,也有类似的吃香蕉阶级、拿香蕉阶级和干看着阶级,即一定能上好学校的孩子,需要抢跑或花钱、找关系才能上好学校的孩子,以及只能上很一般学校的孩子。参见《案例分析:教师节不能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这种希望自己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情况下,每当新学年来临,无数孩子类似信仰起源实验中的猴子F一样,都对那一根“香蕉”充满兴趣,故会其家长会各显神通,祭出自己的各种“法宝”参与战斗。于是,在想使自己孩子“升级”的想法驱动下,以及在商家“不输在起跑线”口号鼓动下,家长开始给孩子添加英语、钢琴、绘画等“攻击性”武器!参见《孩子学钢琴的实用经济学分析》。

  在众家长疯抢好学校的同时,谁也没有闲着,他们为了争夺屈指可数的好学校资源,且为了相对公平,于是就制定了一些“拿香蕉阶级”的要求。比如,孩子需要有各种超常的技能,或很听话、有礼貌,同时还要家长给力。说白了,你孩子想进入好学校,既要有各种可能的加分条件,还要当家长的具备一定赞助的经济实力,否则什么都免谈!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同化,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孩子想上好学校,就必须是好孩子!可问题是,谁也没有想这样做,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是不是孩子该阶段学习的重点。难道孩子的教育,就是交给好的幼儿园或好学校就完事了?如果你还是这样做的家长,真要用心反思一下了,那些培养流水线产品的学校真是好学校?参见《冤狱和培养“公认”的好孩子》。

  每个正常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提供大量的公立学校。但是,任何体制下的教育都会有其目的性,资源的调配是为占大多数阶级所服务。同时,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都依附给学校,特别是那些好学校,而放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道理也很简单,现代的学校基本都是集体学习,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兼顾到每个学生。参见《像妈妈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好学校未必有优质的教育,如果只是按照一个模式去培养,就成为流水线上出来的“标准品”,那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我井中月想,家长也在给孩子演示什么叫非正当的“竞争”,父母为了使自己能轻松一点,不惜争个头破血流。所以,父母永远不能摆脱自己也是老师角色,不要把孩子进入好学校当成一种信仰。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别教人性的劣根》。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确实不能否认好学校的优势,毕竟不少有能力的老师都在好学校中。但孩子成长不仅仅是学知识,父母不能因为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就盲目从众而放弃自己的教育职责。所以,真正和科学的教育,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未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仅指望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参见《科学育儿,别被专家闪了腰》。(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有关井中月谈孩子教育之坏习惯

  井中月以孩子的立场,逐一点评一下这12个坏习惯:

  坏习惯之一,打断谈话。

  出现这种情况,情景无非是家长之间或在说事,或是和客人在一起。当孩子长时间无人搭理,他们为了寻求关注,或对客人很有兴趣,或想参与谈话,就可能出现所谓的“插嘴”。既然知道孩子天性好奇,那为什么不安排专人和孩子玩,或者让孩子参与谈话,或等孩子睡觉后再说?如果事情很紧急,就需要和孩子事先说好。同时,家长要想想,孩子在说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按照惯性思维推断,抢先说出孩子的结果?参见《“砖家”爸爸把孩子惹哭了》。

  坏习惯之二,攻击性行为。

  是人都有攻击性,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不是感觉受到了威胁,就是由于语言表达不清,着急之下就采取了打人行为。所以,家长要想到,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攻击性行为是怎么处理的,是否在尊重、认同、接纳的基础上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同时,家长也要想到,自己的语言有时候比动手更具有攻击性!参见《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带孩子来告状的家长?》。

  坏习惯之三,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这是一种选择性失聪,也是自我保护和避免强烈冲突的方式,避免自己陷入过多的负面情绪之中。但需要知道的是,这种社会化行为一定是模仿学习的,或是自己说话时总被压制,说不过或没有机会说就不再说了。所以,当孩子遇到唠叨的家长,或总喜欢指责、训斥、抢话的家长,假装听不见是孩子最好的选择。参见《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危害》。

  坏习惯之四,无视规则。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坏习惯,敢于无视规则的孩子,一定知道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好处,或是得大于失,甚至是认为规则根本不合理!孩子也是聪明的,不会无缘故做家长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孩子故意违反界线,父母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否遵守界线,且要想到自己是否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逼得孩子以越线来吸引关注?参见《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

  坏习惯之五,使小性子。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极其复杂,甚至是多种原因的组合。除了个别情况和孩子身体状态相关,比如孩子生病,由生理原因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其他引发孩子发脾气几乎都和父母的养育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母“培养”出孩子这样的性格,孩子社会化习得后,把发脾气当成一种锐利的武器对付父母。参见《6角度37条谈孩子发脾气原因》。

  坏习惯之六,夸大事实。

  如果家长指望幼儿不夸大事实,那基本是幻想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而对于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夸大事实属于谎言的一种,是社会化习得的产物。如果孩子是恶意谎言,不是迫于压力、害怕承担责任,就是看到说谎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一般来说,认同、接纳、自己不说谎的父母,孩子也很少撒谎。参见《婴幼儿孩子撒谎的原因分析》。

  坏习惯之七,挖鼻孔。

  这条最不让人理解,因为据我这个井底之蛙了解,好像没有一个人不挖鼻孔!人类的鼻子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既要给吸入的空气加温,也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所以,在鼻腔中出现污垢是很正常的情况,而一般人清除的主要方法就是挖鼻孔!所以,禁止挖鼻孔会逼得孩子偷偷地挖,教会孩子正确清理鼻垢才是正理!

  坏习惯之八,不良擦拭。

  这多指孩子拿衣袖擦鼻涕和油嘴,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有意思的是,有几个幼儿会在意自己的衣服脏不脏?而进入少年后,有几个孩子会不在意自己衣服是否干净?所以,大家说应该什么时候教孩子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当然,父母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对应的工具也很重要,比如有没有系在衣服上的手帕?参见《不要介意自己孩子是脏孩子》。

  坏习惯之九,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

  这是在12个坏习惯中,唯一一个和孩子主体相关。出现这样的情况,多属于孩子的认知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很不符合成人礼节的方式。所以,遇到孩子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好,正确的方式是怎么做。至于说了很多次,而孩子还是这样做,则要考虑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了。

  坏习惯之十,抠疮痂。

  这条和挖鼻孔接近,属于一种生理反应。当人身体受伤出血后,结痂是肌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阻止感染和外界细菌、病毒进入体内。但问题时,伤口即将好的时候,疮痂处会非常的痒,使人禁不住要去抠。真正做到完全不抠的人,属于有高度意志力的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与其要求孩子不抠,还不如允许轻轻擦拭。

  坏习惯之十一,忘记洗手。

  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外出回家后,或便后洗手是很重要的事情。可问题是,父母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否去洗手,或带着孩子一起洗手呢?我想,许多情况都是父母马上要处理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先洗带泥巴的菜,然后再洗手,因为这样效率最高。可孩子没有这样的任务,单纯要求他们去洗,孩子真的可能会忘记。参见《放权就意味着要相信孩子》。

  坏习惯之十二,咬指甲。

  这条的出现,非常让人意外,难道咬指甲真是坏习惯?咬指甲表面看是一种不良的卫生习惯,但背后有着很深的心理原因。对周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探索和获得体验的表现,而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咬指甲,则是其内心焦虑的表现。家长越禁止孩子咬指甲,可能会更严重,或转移为其他的表现形式。所以,不解决孩子的安全感问题,无法根治咬指甲。参见《案例分析:孩子拿脏东西玩》。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问问自己,他们的坏习惯都是和谁学的?很多人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你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而且,当你的孩子真的出现很多条“坏习惯”,那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想让孩子没有坏习惯,父母就必须自己也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同时寻找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参见《对我的孩子,我能改变其命运》。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要求孩子去做。否则,会形成不同的界线标准,使王子犯法与庶民不同罪!如果家长说自己“积习难改”,那岂不是对孩子来讲,是更难的事情?另外,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而想改变一个习惯,那怕是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也不是几天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

【井中月谈孩子教育】相关文章:

谈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04-24

教育孩子要用谈条件的方式05-30

有关谈孩子的教育范文参考05-06

谈孩子的教育与国家的未来05-06

谈单身母亲如何教育孩子04-30

谈如何教育孩子心得分享03-31

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经验交流04-30

谈如何让孩子爱上英语05-25

二十六位富爸爸谈教育孩子的方式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