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时间:2022-04-27 16:25:59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导语: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家长们要扮演好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配合好学校教育。用平常心看孩子,用耐心等待孩子,用真爱赏识孩子,用智慧导引孩子。如若孩子拥有这样的家长,相信孩子会视学习为快乐之事,会与学习结下不解之缘。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第一步,是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孩子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之旅。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次抓握,从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从第一次撕纸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蚂蚁,从第一次扔东西到第一次问“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在学习。然而,因为我们父母的局限、无知和怕麻烦,常常批评孩子“这儿太脏,不能碰”,“那儿太危险,不能玩”,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热情。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评八九个月大的孩子撕纸,甚至还为此打孩子的手。其实撕纸、扔东西,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获得乐趣和力量感,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和对空间的认知。

  用物质奖励等外部动机刺激孩子去学习,是一种阻碍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的做法。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考前三名,假期带你旅游!钢琴考过级,给你买iPad!”这种用贿赂利诱孩子学习的方式,传递出的信息是:1.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为了父母;2.学习动力不是孩子内在探索的乐趣,而是外在物质奖励;3.爸妈不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做到才要额外奖赏;4.爸妈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和态度。想想,孩子感受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这些消极、悲观和负面的信息,是会更爱学习,还是更讨厌学习?

  榜样的示范和环境的营造,是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条件。

  我们自己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们的学习热情;是否在家里有很多藏书;是否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并常和孩子一起共读?这些都会对孩子是否热爱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集集地追韩剧,却责怪孩子做作业不专注时;当我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快去学习,咱家全指望你了!妈妈没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样吗?”孩子会怎么想?他会认为:“妈妈看韩剧、打麻将时挺开心的呀。既然不学习也能挺开心,我为什么非要学习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求知是人的天性,但养成习惯才可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也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习惯,而只关注作业或成绩。比如,如果孩子有作业,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没作业的时候,则完全放任。特别是寒暑假,前一个月不闻不问,临开学一周又开始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当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孩子是不会真正爱上学习的。学习,原本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有没有作业、成绩好坏无关。比如,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是学习时间,有作业写作业,没作业复习、预习、看课外书等。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潜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都是不同的。就学习而言,有些孩子习惯听老师讲,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有些孩子适合做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适合场景性记忆;有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有些孩子则逻辑思维能力强……所以,父母不能总拿“别的'孩子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

  发展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情绪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质,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学习力的重要保障。

  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是植根于良好的性格特质、生活态度、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基础上的,只是单独抓成绩往往收效不大。很多写作业拖拉、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同时都伴随情绪问题,如冲动、任性;社会性问题,如适应能力差、缺乏规则意识;关系问题,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说谎等。要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功夫恰恰是在学习之外。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肯定有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学校与教师的原因,家长与家庭的原因。比如,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或学习方法不对;人际关系不好,或交友不当;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排斥这门课,或对老师有成见,或不讨老师喜欢,经常被批评;因为年龄太小就上学,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能力欠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健康,影响孩子的情绪,无心学习;家长管教太严,要求不当,天性活泼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家长要冷静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结果和分数,不去探究原因。原因找到了,再来研究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二、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如果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教育者就是制鞋人。目前的学校,可以说还是批量生产统一尺码的鞋子。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不太可能。家长也是制鞋人,甚至更有理由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在你的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他的脾性特征、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爱好专长都心里有数。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此,作为造鞋人的家长,更有必要为孩子量脚定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凡成功的教育都首先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三、了解孩子,走进内心。

  很多家长只盯住了孩子的学习,却忘记了孩子的“心”。其实学习是要用“心”来耕耘的。“心”决定“行”,“心”不畅则“行”不通。什么意思呢,即家长如果远离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有沟壑,有矛盾,就象银行柜台前隔着厚厚的玻璃说话,只见嘴形,不见声音——无法解读孩子的“心”。孩子最关注什么,孩子整天想什么,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最近有什么烦恼等等,家长都一无所知。

  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愿家长倾诉,那么,孩子当然没心思安心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微博]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疏通孩子心中的郁结,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和孩子说话,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个懂孩子的父母。当孩子心灵的精神支柱,情感的温馨港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孩子一样爱学习,学习好。是因为两代之间一直有亲密的情感依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理解孩子,尊重人格。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数不理想,不爱学习,就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发火,打骂,口不择言,唠唠叨叨。孩子考试没考好,成绩上不去,本来心里就难受了,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冷霜雪雨,就更难受了。所以,要理解孩子的处境,体验孩子的感受,宽容孩子的过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纳孩子的现状。相信孩子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哪个孩子最初是不爱学习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成器不成钢?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爱学习、自暴自弃是家长长期骂出来,打出来的。打骂只能让孩子雪上加霜,挫伤自信,增加自卑,激发逆反。就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来孩子还没被雨淋到,结果被家长用坏脾气的批评啦、责骂啦,推了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结果孩子索性让雨淋个湿透——反正已湿了!自己没救了!

  五、宽容孩子,学会赏识。

  在家长的眼里,成绩不好,似乎哪儿都不好了。俗话说“一俊遮百丑”,我看,也可反过来说,“一丑遮百俊”了。本来有闪光点的,不闪光了,本来突出的地方,不突出了。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生活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是立体丰富的,孩子总有闪光的一面折射出来。他一定有优秀的地方,只是你没发现而已;他一定有潜能,只是你没挖掘而已。家长要学会并善于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找到了优点,再加以利用。怎么利用呢?放大它,表扬它,欣赏它。要改变“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旧观念,实际上,是“优点越说越优秀,缺点越说越糟糕”。要接纳孩子,宽容孩子的瑕疵和不足;要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运用正面的心理暗示,肯定孩子,指引孩子。因为,维护孩子的信心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六、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似乎也让家长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看到别人的孩子提前上学,也不顾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心智和学习能力,也让孩子提早上学;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接受,就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培训班。结果孩子疲于奔命,弄不好,兴趣没培养出来,厌学情绪给牵出来了。看到孩子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看到几次考试没考好,以为孩子从此没救了。其实,孩子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些是生理上的限制,比如大脑发育不成熟,心智不成熟,有待于今后的发展。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孩子做事马虎,作业粗心,人际沟通不畅,情绪多变,调皮捣蛋等等,这些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技能的娴熟,阅历的积累会逐渐克服的,现在看来的小毛病也许过两年就不成为毛病了。而且,每个孩子都不同,孩子的成长有快慢,有些是大器晚成,有的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开始自觉主动地学习。人生是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接近胜利者的也许起点慢。所以,家长不要心急,不能早早给孩子盖棺定论,有些,只能慢慢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七、发展爱好,寻找成功。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那也不要紧。每个孩子都有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只是表现得有强有弱而已。发挥孩子的优势,发展孩子的爱好,就是“曲线救国”,帮助孩子重建信心。家长们很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以为除了学习以外,其它的事都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这是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是求知欲的表现。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同的知识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一方面的兴趣能锻炼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能够用在学习上,帮助孩子较好地完成学业。比如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的孩子,语文水平比一般孩子好;从小喜欢拆装的孩子,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很强;喜欢拼图的孩子,空间能力强,对学几何大有帮助……当孩子有了一技之长,有了某方面的优势,就容易获得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让自身变得“强大”起来,用这种强大的自信牵移到学习上,打败学习上的敌人,以强项带动弱项。比如,孩子利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来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利用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喜好,让孩子做一些数学推理的训练,以培养数学的兴趣。所以,家长要放宽视野,发展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培养孩子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八、设立目标,拾级而上。

  家长要帮助孩子设定阶梯式的学习目标,化难为易,让孩子踩着“台阶”上,而不是让孩子一步登天。如果一开始目标过高,孩子努力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就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开始时设立的目标要低一点,以后逐渐加高。比如要求孩子在一个星期内完成阅读一本课外读物,每天写三、四百字的日记。过段时间,孩子完成得好,适应后,再增加学习量和学习难度。为了表彰孩子,可以制订一张功劳薄,记下完成的结果,贴上小红花或印上刻印(去刻印印章的地方刻一个图案印),自己用硬纸卡制作一张张奖状,给孩子公布颁发奖励。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注意,家长的期望值不可太高,不要随意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拿多少名次或在多少名之内,因为,名次的排列会受到太多客观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千万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要和孩子的过去比,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掌声和精神上的鼓励,让他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表扬孩子的聪明。当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时,对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了,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快乐——成功。这里,快乐是努力的动力,成功是快乐的享受。

  九、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相信不少家长为孩子的作业而头痛。磨磨蹭蹭,拖拖拉拉,1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非要整到3个小时。你在一旁急火急燎,他在一边慢慢腾腾。作业拖拉固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在心理上有畏难情绪。如果把做作业比作搬一座山的话,他会觉得背着很重,反正很大的“山”,反正一下子背不完,慢慢来吧,于是磨蹭就来了。如果让孩子把这座山看成几座小山,那么,他会觉得背起来不累,轻松。这就是“分解任务法”。即把一晚上要做的作业,家长帮孩子切割成几小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一小部分。比如,有18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6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6道题。也可以运用“分解时间法”。即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不管采用哪一种,在休息期间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点游戏。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十、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孩子的心理能量,激发孩子的行动积极性。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如何让“无趣”变成“有趣”,就要家长去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越是学龄低的孩子,越是乐于接受学习的游戏化,生活化。如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份,就要家长开动脑筋,挖掘智慧了。比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当小老师给你上课,让孩子出考题让你考试,等于是让孩子重新把所学的知识温习了一遍;比如在孩子面前故意示弱,出错,让孩子“逞强”一番,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增强自豪感;再比如陪孩子玩学习游戏:玩词语接龙,续编故事,比赛造句;到市场买菜认斤两学计算,在家开家庭辩论赛,搞“记者访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当家管帐,培养理财意识,培养数学兴趣等等。此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周末或节假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多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兴趣广泛,才能知识渊博。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太忙了,我没时间陪孩子。那么,时间和孩子的未来比,哪个更重要?今天多陪一会孩子,明天就少操一份心,因为,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教育效果也越好。可以这么比喻吧:金钱买不来时间,但时间可以买到孩子的未来。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父母自己先对学习感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参加成人培训班,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园艺、制作模型、天文或任何事情;与孩子一起唱歌,念韵律诗和歌谣;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期间,家长的参与也是比不可少的。例子:我女儿小时候喜欢唱歌,每天睡觉前唱或教我唱首歌再睡觉,我之后又特意找有她会唱歌的歌词写的故事书,加到晚上睡前的活动中,现在她也非常喜欢看书。

  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能够做实验不用担心被嘲笑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宝宝,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走出去,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说白了就是活学活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适度给孩子自由

  你的孩子情况和我儿子很相似。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给孩子们很多的压力了,家长不应该再给了,我对他的要求是学校的作业必须无折扣的完成,其余时间自由安排,他可以看书,他也很有兴趣涂鸦爬格子,那就自己安排好就可以了,给他自由,让他快乐成长!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相关文章: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03-26

怎样培养孩子爱上学习兴趣06-01

怎样培养孩子爱上学习的兴趣06-01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06-01

怎样帮孩子养成优质的性格02-02

如何使孩子爱上学习05-09

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03-07

小升初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05-28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实录05-09

怎样帮孩子选四季衣服01-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导语: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家长们要扮演好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配合好学校教育。用平常心看孩子,用耐心等待孩子,用真爱赏识孩子,用智慧导引孩子。如若孩子拥有这样的家长,相信孩子会视学习为快乐之事,会与学习结下不解之缘。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第一步,是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孩子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之旅。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次抓握,从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从第一次撕纸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蚂蚁,从第一次扔东西到第一次问“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在学习。然而,因为我们父母的局限、无知和怕麻烦,常常批评孩子“这儿太脏,不能碰”,“那儿太危险,不能玩”,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热情。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评八九个月大的孩子撕纸,甚至还为此打孩子的手。其实撕纸、扔东西,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获得乐趣和力量感,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和对空间的认知。

  用物质奖励等外部动机刺激孩子去学习,是一种阻碍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的做法。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考前三名,假期带你旅游!钢琴考过级,给你买iPad!”这种用贿赂利诱孩子学习的方式,传递出的信息是:1.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为了父母;2.学习动力不是孩子内在探索的乐趣,而是外在物质奖励;3.爸妈不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做到才要额外奖赏;4.爸妈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和态度。想想,孩子感受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这些消极、悲观和负面的信息,是会更爱学习,还是更讨厌学习?

  榜样的示范和环境的营造,是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条件。

  我们自己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们的学习热情;是否在家里有很多藏书;是否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并常和孩子一起共读?这些都会对孩子是否热爱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集集地追韩剧,却责怪孩子做作业不专注时;当我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快去学习,咱家全指望你了!妈妈没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样吗?”孩子会怎么想?他会认为:“妈妈看韩剧、打麻将时挺开心的呀。既然不学习也能挺开心,我为什么非要学习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求知是人的天性,但养成习惯才可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也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习惯,而只关注作业或成绩。比如,如果孩子有作业,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没作业的时候,则完全放任。特别是寒暑假,前一个月不闻不问,临开学一周又开始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当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孩子是不会真正爱上学习的。学习,原本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有没有作业、成绩好坏无关。比如,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是学习时间,有作业写作业,没作业复习、预习、看课外书等。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潜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都是不同的。就学习而言,有些孩子习惯听老师讲,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有些孩子适合做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适合场景性记忆;有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有些孩子则逻辑思维能力强……所以,父母不能总拿“别的'孩子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

  发展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情绪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质,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学习力的重要保障。

  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是植根于良好的性格特质、生活态度、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基础上的,只是单独抓成绩往往收效不大。很多写作业拖拉、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同时都伴随情绪问题,如冲动、任性;社会性问题,如适应能力差、缺乏规则意识;关系问题,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说谎等。要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功夫恰恰是在学习之外。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肯定有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学校与教师的原因,家长与家庭的原因。比如,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或学习方法不对;人际关系不好,或交友不当;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排斥这门课,或对老师有成见,或不讨老师喜欢,经常被批评;因为年龄太小就上学,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能力欠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健康,影响孩子的情绪,无心学习;家长管教太严,要求不当,天性活泼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家长要冷静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结果和分数,不去探究原因。原因找到了,再来研究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二、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如果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教育者就是制鞋人。目前的学校,可以说还是批量生产统一尺码的鞋子。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不太可能。家长也是制鞋人,甚至更有理由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在你的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他的脾性特征、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爱好专长都心里有数。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此,作为造鞋人的家长,更有必要为孩子量脚定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凡成功的教育都首先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三、了解孩子,走进内心。

  很多家长只盯住了孩子的学习,却忘记了孩子的“心”。其实学习是要用“心”来耕耘的。“心”决定“行”,“心”不畅则“行”不通。什么意思呢,即家长如果远离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有沟壑,有矛盾,就象银行柜台前隔着厚厚的玻璃说话,只见嘴形,不见声音——无法解读孩子的“心”。孩子最关注什么,孩子整天想什么,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最近有什么烦恼等等,家长都一无所知。

  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愿家长倾诉,那么,孩子当然没心思安心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微博]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疏通孩子心中的郁结,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和孩子说话,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个懂孩子的父母。当孩子心灵的精神支柱,情感的温馨港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孩子一样爱学习,学习好。是因为两代之间一直有亲密的情感依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理解孩子,尊重人格。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数不理想,不爱学习,就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发火,打骂,口不择言,唠唠叨叨。孩子考试没考好,成绩上不去,本来心里就难受了,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冷霜雪雨,就更难受了。所以,要理解孩子的处境,体验孩子的感受,宽容孩子的过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纳孩子的现状。相信孩子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哪个孩子最初是不爱学习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成器不成钢?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爱学习、自暴自弃是家长长期骂出来,打出来的。打骂只能让孩子雪上加霜,挫伤自信,增加自卑,激发逆反。就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来孩子还没被雨淋到,结果被家长用坏脾气的批评啦、责骂啦,推了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结果孩子索性让雨淋个湿透——反正已湿了!自己没救了!

  五、宽容孩子,学会赏识。

  在家长的眼里,成绩不好,似乎哪儿都不好了。俗话说“一俊遮百丑”,我看,也可反过来说,“一丑遮百俊”了。本来有闪光点的,不闪光了,本来突出的地方,不突出了。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生活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是立体丰富的,孩子总有闪光的一面折射出来。他一定有优秀的地方,只是你没发现而已;他一定有潜能,只是你没挖掘而已。家长要学会并善于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找到了优点,再加以利用。怎么利用呢?放大它,表扬它,欣赏它。要改变“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旧观念,实际上,是“优点越说越优秀,缺点越说越糟糕”。要接纳孩子,宽容孩子的瑕疵和不足;要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运用正面的心理暗示,肯定孩子,指引孩子。因为,维护孩子的信心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六、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似乎也让家长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看到别人的孩子提前上学,也不顾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心智和学习能力,也让孩子提早上学;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接受,就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培训班。结果孩子疲于奔命,弄不好,兴趣没培养出来,厌学情绪给牵出来了。看到孩子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看到几次考试没考好,以为孩子从此没救了。其实,孩子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些是生理上的限制,比如大脑发育不成熟,心智不成熟,有待于今后的发展。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孩子做事马虎,作业粗心,人际沟通不畅,情绪多变,调皮捣蛋等等,这些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技能的娴熟,阅历的积累会逐渐克服的,现在看来的小毛病也许过两年就不成为毛病了。而且,每个孩子都不同,孩子的成长有快慢,有些是大器晚成,有的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开始自觉主动地学习。人生是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接近胜利者的也许起点慢。所以,家长不要心急,不能早早给孩子盖棺定论,有些,只能慢慢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七、发展爱好,寻找成功。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那也不要紧。每个孩子都有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只是表现得有强有弱而已。发挥孩子的优势,发展孩子的爱好,就是“曲线救国”,帮助孩子重建信心。家长们很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以为除了学习以外,其它的事都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这是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是求知欲的表现。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同的知识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一方面的兴趣能锻炼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能够用在学习上,帮助孩子较好地完成学业。比如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的孩子,语文水平比一般孩子好;从小喜欢拆装的孩子,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很强;喜欢拼图的孩子,空间能力强,对学几何大有帮助……当孩子有了一技之长,有了某方面的优势,就容易获得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让自身变得“强大”起来,用这种强大的自信牵移到学习上,打败学习上的敌人,以强项带动弱项。比如,孩子利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来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利用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喜好,让孩子做一些数学推理的训练,以培养数学的兴趣。所以,家长要放宽视野,发展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培养孩子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八、设立目标,拾级而上。

  家长要帮助孩子设定阶梯式的学习目标,化难为易,让孩子踩着“台阶”上,而不是让孩子一步登天。如果一开始目标过高,孩子努力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就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开始时设立的目标要低一点,以后逐渐加高。比如要求孩子在一个星期内完成阅读一本课外读物,每天写三、四百字的日记。过段时间,孩子完成得好,适应后,再增加学习量和学习难度。为了表彰孩子,可以制订一张功劳薄,记下完成的结果,贴上小红花或印上刻印(去刻印印章的地方刻一个图案印),自己用硬纸卡制作一张张奖状,给孩子公布颁发奖励。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注意,家长的期望值不可太高,不要随意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拿多少名次或在多少名之内,因为,名次的排列会受到太多客观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千万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要和孩子的过去比,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掌声和精神上的鼓励,让他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表扬孩子的聪明。当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时,对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了,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快乐——成功。这里,快乐是努力的动力,成功是快乐的享受。

  九、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相信不少家长为孩子的作业而头痛。磨磨蹭蹭,拖拖拉拉,1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非要整到3个小时。你在一旁急火急燎,他在一边慢慢腾腾。作业拖拉固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在心理上有畏难情绪。如果把做作业比作搬一座山的话,他会觉得背着很重,反正很大的“山”,反正一下子背不完,慢慢来吧,于是磨蹭就来了。如果让孩子把这座山看成几座小山,那么,他会觉得背起来不累,轻松。这就是“分解任务法”。即把一晚上要做的作业,家长帮孩子切割成几小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一小部分。比如,有18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6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6道题。也可以运用“分解时间法”。即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不管采用哪一种,在休息期间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点游戏。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十、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孩子的心理能量,激发孩子的行动积极性。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如何让“无趣”变成“有趣”,就要家长去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越是学龄低的孩子,越是乐于接受学习的游戏化,生活化。如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份,就要家长开动脑筋,挖掘智慧了。比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当小老师给你上课,让孩子出考题让你考试,等于是让孩子重新把所学的知识温习了一遍;比如在孩子面前故意示弱,出错,让孩子“逞强”一番,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增强自豪感;再比如陪孩子玩学习游戏:玩词语接龙,续编故事,比赛造句;到市场买菜认斤两学计算,在家开家庭辩论赛,搞“记者访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当家管帐,培养理财意识,培养数学兴趣等等。此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周末或节假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多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兴趣广泛,才能知识渊博。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太忙了,我没时间陪孩子。那么,时间和孩子的未来比,哪个更重要?今天多陪一会孩子,明天就少操一份心,因为,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教育效果也越好。可以这么比喻吧:金钱买不来时间,但时间可以买到孩子的未来。

  怎样帮孩子爱上学习

  父母自己先对学习感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参加成人培训班,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园艺、制作模型、天文或任何事情;与孩子一起唱歌,念韵律诗和歌谣;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期间,家长的参与也是比不可少的。例子:我女儿小时候喜欢唱歌,每天睡觉前唱或教我唱首歌再睡觉,我之后又特意找有她会唱歌的歌词写的故事书,加到晚上睡前的活动中,现在她也非常喜欢看书。

  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能够做实验不用担心被嘲笑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宝宝,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走出去,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说白了就是活学活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适度给孩子自由

  你的孩子情况和我儿子很相似。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给孩子们很多的压力了,家长不应该再给了,我对他的要求是学校的作业必须无折扣的完成,其余时间自由安排,他可以看书,他也很有兴趣涂鸦爬格子,那就自己安排好就可以了,给他自由,让他快乐成长!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