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
幼升小的孩子在家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着做的,这样在进入校园以后很多事情自己不会做。所以,家长应该有目的的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幼升小的孩子在家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着做的,这样在进入校园以后很多事情自己不会做。所以,家长应该有目的的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只有一个要求:相信孩子,生活小事让孩子自己来。
像穿脱衣鞋、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摆放碗筷等生活技能,都是入学前孩子应该做到的。当孩子在家长的鼓励、示范和协助下、最后独立完成时,“我长大了!”“我很能干!”这样的美好感觉会油然而生,因此,生活自理的训练也是孩子面对挑战、验证能力、得到肯定的过程,能充分激发孩子对自我的信心。
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让孩子有自主感,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告诉孩子,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空间(床、抽屉、书柜和房间),他有自己安排的权利和义务。铺床、叠被、整理书桌、打扫房间,保持整洁是他的义务,而怎样装饰和摆设则是他的自由,家长可以提建议但不可干涉。
在时间安排上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权利,比如晚上睡觉前的游戏时间,在不影响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活动内容,决定各项活动时间的长短和先后。只要孩子的安排合理,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的方法介绍
一、让宝宝自己走路
宝宝学步时就应该适时的让他自己走路,时间也不用太长,只要频繁的让宝宝下地自己行走就好,宝宝可能会喊累,家长不要忙着心疼宝宝,抱宝宝,这样宝宝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二、在安全的范围内支持宝宝“自己来”
宝宝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要支持宝宝自己做,并且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他“自己来”的范围也要越来越咣。比如,宝宝1岁时可以自己吃饭,那就满足他的要求,不用担心把饭洒得到处都是;2岁时,宝宝可以自己脱鞋子、爬楼梯、洗手洗脸,家长都应该支持,允许宝宝自己完成。这样才能增强宝宝的自理能力,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
三、让宝宝学会忍受适度的疼痛
家长看到宝宝不小心的跌倒后都会紧张的扶起孩子,心疼的询问哪里痛,宝宝即便没有事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摔倒这件事上,甚至还夸大事实吸引大人的注意。而父母心理往往也很矛盾,一方面很想严格的管教宝宝,一方面又希望宝宝能依赖自己,向自己撒娇。其实,看到宝宝摔倒,家长可以换个问法,问宝宝“不痛吧”,宝宝如果回答“不痛”,那就鼓励宝宝很勇敢,这样宝宝的独立意识也被激发了。
四、让宝宝用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
宝宝因为动作不协调而摔倒,因为粗心丢了玩具,这些都是宝宝自己的原因导致的,不是家长应该揽错的行为,否则亲子间很容易形成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结果是宝宝从心里就不尊重家长,认为一切都是家长或者外界的错,不会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还会事事依赖父母,反抗父母,碰到事情很会找借口。
五、家长要以身作则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宝宝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启蒙作用。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没钱的时候不要伸手找父母要,吵架了也别赌气不回家后者搬“救兵”,不管说话做事,只要宝宝在身边,都应该想到很小的事都可能产生大的影响。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让宝宝耳濡目染父母的良好品行。
六、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
宝宝有自我意识,是一个独立个体,父母应该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允许宝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和宝宝平等的交谈,听听宝宝的意见。宝宝喜欢的事情只要不违反原则,都应当放手让他去做,充分展现个人能力。通过独立的活动,宝宝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用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父母最大的注意力就是在宝宝成长上面,尤其是教育问题牵动每个家长的心,所以家长们要及早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开发宝宝智力,给宝宝一个更好的起跑线。
为何要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那天我从你家门口路过,看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门口急得团团转,我以为她是把钥匙锁在家里,就停下摩托车来询问。才知道是你外出参观学习,孩子的爸爸又到省城开会,安排孩子到奶奶家吃住又死活不同意。相隔不到两公里的路都不愿意离开家,只好叫奶奶到家里来照料。奶奶匆匆忙忙地赶来了,她不开门,还又哭又闹,奶奶说尽好话还是白费口舌。父母忙于工作,由奶奶来照顾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她为什么就不肯接受呢?思来想去,总觉得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又太任性,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你同意我下的结论吗?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孩子的任性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团队到丽江七日游。一个同事上三年级的女儿因为要参加英语辅导班的学习,妈妈提前跟他说了好几次,让他放弃辅导班的学习去旅游,不同意,在家里由爸爸陪着也不行,就是不准妈妈去。妈妈又觉得机会难得,第一次违背了女儿的愿望,用时间改动作为欺骗,趁女儿没醒来就悄悄出门。汽车才开出几十公里,小姑娘就发现上当受骗,拿起电话就打,妈妈赶紧说是在边远山区听课,让他乖乖去上学,哄骗了半天才把手机关掉。还没装进包里又响起来,打开手机,哇哇的哭声填满耳朵,女儿的法宝弄得妈妈慌了神,劝不住、哄不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的爸爸告诉她把手机关掉,不要理皮,她于心不忍,总认为孩子可怜。孩子每天都要打电话折腾几十分钟,车上的人都说她是在为移动公司创造经济效益。我当时就问她为什么不跟孩子讲清楚,欺骗孩子是不对的。她还说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女儿总是要拿着妈妈的照片才睡觉。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竟然会如此迁就孩子。
做父母的能帮孩子由站立到行走,但是不能帮孩子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实际上都是父母的宠爱造成的。就拿外出参观这件事来说吧,把事情跟孩子讲清楚,让她自己拿主意,到奶奶家就自己去,路程又不算远;要留在家里就锁好门,自己煮饭吃。一个人在家,经历一个晚上的孤独和恐惧,第二天就会乖乖到奶奶家去了,打滚骗赖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不经历一些事情,不尝一些苦头,孩子怎么能懂事呢?哪个父母出门时给儿子准备了一个饼子套在脖子上,儿子只吃了胸前的一半就被饿死的笑话,你一定听说过吧?我认为那个儿子不是憨包,而是依赖父母到了连把套在脖子上的饼子转动一下都不会,不饿死才怪。
孩子的依赖性都是父母迁就造成的。许多父母都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也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成天围着孩子转,事事要求,处处关心。孩子做家庭作业,父母轮流陪在身边,读书要听,听写要念,做完作业要检查,再按老师的要求签上字。铅笔要削好一大捆备用,文具要收拾好,时间也要进行合理分配。我经常跟城镇的家长开玩笑,你们是跟着孩子再读一遍小学,重温自己的童年时光,他们只是用苦笑来作答。到了中学没办法陪读,就花钱请家教。生活上也不例外,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吃饭的多少,衣服的增减都要操心到,简直把孩子当成刚出生的婴儿来看待。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养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耐心和毅力,更主要的是会抑制大脑的发育,失去锻炼自己对待新问题、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这些年,强调安全过了头,弄得老师、家长整日心有余悸。就像我们老师开玩笑说的,应该弄个大背篓来,整天把学生背在身上才放心。老师无法做到这一点,一个老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孩子在家里就是被无数的大手紧紧地抱住。一个电话,全家人忙得团团转;一阵哭声吓得全家人手忙脚乱;快放学的时候,老天突然下雨,一家人忙着又送衣服又送伞。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有人操劳,自己就什么也不在乎,哪怕是天塌下来也管不着。
周围的人都夸我儿子懂事,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还能吃苦,都让我谈教子经验,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秘诀可言。我从事的职业是管事多而报酬少的小学教师,敬业精神又特别强,可以说是不分时间、地点地为别人的孩子操心。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不光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时间还要帮我做事情。扫地、洗碗、擦桌子,还不到四岁就学着做事。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除了口头表扬外,就把零花钱和做事挂起钩来,事情做好,每天可以得到五角钱。我经常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教学大讲赛,离家就是一周,如果他爸爸也有事,只好把儿子交给同事、朋友照顾,甚至还交给学生照料。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每次都会高高兴兴地答应,还告诉我放心去,自己会很乖的。我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家访,有时为亲朋好友帮忙,披星戴月才回家,他一个人早把作业做完了。儿子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父母必须在作业本上签字。看着我不敢落笔,儿子就说已经检查过了,只管放心签字。倒是儿子遇到难处来讨主意,我从来不敷衍了事,问清了前因后果还一起分析,共同想办法。最后还是让儿子自己去实施,我从来不包办代替。
女儿成了今天这样子,是你用老母鸡式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你能保护他一辈子吗?他将来大部分时间不在父母身边,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会变得娇弱不堪,走向社会以后才可怜呢,在生活环境越来越优异的今天,如何让孩子有生在苦中不知苦的素质是值得父母思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幸福的问题。作为父母,要为孩子的长远考虑,幼年的时候,让他经历些挫折,长大以后会非常感谢父母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人生财富,也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方法
独立意识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包括品德即对国家、社会、他人等设计是非善恶等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幼儿独立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幼儿及早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形成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良好的态度与友好交往的方式,以及对学习、生活、集体、自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使孩子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拥有较强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些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改变爱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宝宝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耐心指导,教会技能。由于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教会宝宝“自己来”的技能,帮助宝宝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势必导致宝宝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4、经常提醒,持之以恒。许多事情宝宝要自己来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而宝宝的兴趣广泛却并不稳定,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要使宝宝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必须靠父母的帮助和督促。经常提醒宝宝按时去做该做的事,如“该洗脸了”“该洗手了”等。若宝宝不愿自己做时则可说:“妈妈知道宝宝很能干,一定会做的。”或说:“宝宝上次做得那么好,今天一定做得更好。”以此来强化爸爸妈妈的指令,激励宝宝持之以恒,以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相关文章:
团队意识如何培养08-0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方法介绍03-23
如何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03-21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04-15
如何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03-24
如何培养创新管理意识08-04
如何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09-23
如何帮孩子度过幼小衔接08-10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