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孩子安全自护

时间:2024-05-23 17:57:09 雪桃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教会孩子安全自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护是每个家长的重要责任。这不仅能帮助他们识别并防范潜在的危险,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教会孩子安全自护,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教会孩子安全自护

  一、教会孩子如何自护

  教育实例:

  圆圆在户外独自玩耍,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说:“小朋友长得真可爱,叔叔抱你去看小猴。”圆圆不愿意去,这位叔叔又说:“你爸爸和我是好朋友,他在公园门口等我们,让我抱你和他一起去看小猴。”圆圆点点头。正当陌生人要抱圆圆时,妈妈在楼上从窗户中探出头来喊:“圆圆——快回家吃饭了。”听到妈妈的叫声,陌生人赶紧走开了。圆圆跑回家告诉妈妈这件事时,妈妈非常吃惊地说:“圆圆,你差点上当受骗了,好险啊!”圆圆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教育反思:

  社会上诱骗拐卖幼儿的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让罪犯得逞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应在采取细致周到的安全措施的同时,认真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育策略:

  1.用具体事例,特别是社会上坏人拐骗儿童的真实实例教育幼儿,增强幼儿的自卫意识和自护能力。但不要恐吓幼儿,以免幼儿对所有陌生人产生恐惧感。要使幼儿懂得,社会上绝大多数是好人,坏人只是极少数,要对这极少数坏人有所戒备,但不要对所有陌生人都怀有敌意。

  2.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帮助孩子体验怎样自我保护。怎么办?在外面玩时有陌生人要抱你或给你东西怎么办?等等。家长应教孩子识别好人与坏人、应对危险的办法。

  3.用故事的形式教幼儿学习故事中人物的勇敢、沉着、机智的精神和本领。如:《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识破老狼假面孔的经过,会给孩子很大的启发。

  教育小贴士:

  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表演游戏,让幼儿通过表演游戏了解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

  附:情景表演:《陌生人敲门》

  (爸爸带上墨镜扮演陌生人,妈妈扮演邻居阿姨,小孩假装独自在家。)

  陌生人:“快开门!”

  孩子:“你是谁呀?”

  陌生人:“查煤气的。”

  孩子:“我爸爸倒垃圾去了,他马上就回来,你稍等一下。”

  陌生人:“赶快开门,我查完煤气还有许多别的事!”

  孩子:“邻居的阿姨在家,你先查她家的。”(大声地)“马阿姨——有人查煤气——”

  陌生人:(慌慌张张地走了。)

  邻居阿姨:(开门出来)“这肯定不是查煤气的!是个骗子!孩子你真聪明!”

  二、指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

  教育实例:

  小明和表哥一起去体育场看球赛,路上遇到了堵车,耽误了时间。等车到站时,离球赛开始只有两分钟了。哥俩非常着急,一下车不走人行道,横穿马路。正在这时,远处一辆车飞驰过来,“嘎——”的一声急刹车,好险啊!

  教育反思: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也不断发展,车辆增多,交通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其中不少是幼儿。思索其中原因,很多是因为家长的交通意识淡漠,孩子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家长和孩子都应明白,规则是为了交通有序,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只有孩子和家长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阻止悲剧的发生,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策略:

  1.帮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如行人要走马路两侧的人行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或过街天桥;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踢球、骑小自行车或追逐打闹;不要往马路或铁道上扔石子、砖块等杂物;认识交通标志牌和指示灯,懂得它们的含义,自觉按指示做等等。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和习惯。

  2.用具体、生动的交通事故实例,增强幼儿交通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有关的心理素质。在街上行走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乱看乱跑,遇事不慌张。

  4.用游戏巩固幼儿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教育小贴士:

  游戏:“我翻你猜”

  用一块可以任意翻动某一部分的题板,将各种交通标志分别贴在题板的背面,正面分别用各种水果、糖果等装饰,幼儿任意翻开一个标志,只要能正确说出标志的意思,如:“这是禁止标志,就是禁止通行、禁止跨越、行人禁行、自行车禁行。”“这是警示标志,提醒路人在铁道路口,注意危险。”这是指示标志,告诉人们“人行横道”“步行街”“人行过街桥”“地下通道”等,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水果和糖果作为奖励。

  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轻易否定孩子。被尊重的孩子知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实的感受。被尊重的孩子有价值感,感到自己被重视,因而敢于在强权面前争取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经常告诉孩子哪些做法是对的。有的家长在评论成人和孩子的言行时习惯说哪些是不好的,很少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不要和同学打架”与“和同学一起好好玩”这两句话,在孩子的世界里有天壤之别,因为小孩子是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根据头脑里的画面来行事,他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你在他头脑里描绘了什么画面。以上话语给他脑袋里的不同画面是:“打架”和“好好玩”。

  告诉孩子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人人都会犯错,别迷信老师和成人,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老师和成人的行为。

  留心孩子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比如孩子总说不舒服,却说不清楚是哪儿,医院也查不出任何疾病,这就是需要家长警惕的信息,需要耐心地取得孩子的信任,明确告诉孩子不论他遇到了什么事情,说出来家长都不会责怪他,责怪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来自亲人的伤害更难于修复。

  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相信并且认真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他的处境,引导孩子寻找可以帮助他的资源,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人无论如何都会支持他,这是最好的保护。

  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关键。如果我们不论有多忙,每天都抽出哪怕十分钟的时间专心陪伴孩子,倾听孩子诉说他遇到的人和事,孩子在融洽的家庭关系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保护自己;家长也随时了解孩子在外面的处境,自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一个人内心里有什么就会用什么方式与周围人互动,幼儿园里、学校里的确有个别老师有多重面具:在家长和其他成人面前表演对孩子的耐心和体贴,独自面对孩子时表现得喜怒无常、乖张暴戾,这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焦虑、压力和坏情绪没有消化,或者是将在早年、在别处发生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孩子。

  所以,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安全是保护孩子心理安全的前提。

  另外还有一些保护孩子心理的方法:

  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要对孩子宽严并济。父母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也不能苟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要注意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先让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过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让孩子扶着过马路。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而对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如何教会孩子安全自护】相关文章:

如何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方法06-04

教会孩子如何尊敬老人08-17

冬季安全自护小常识09-21

美国人是如何教会孩子理财的06-03

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压岁钱03-19

要教会孩子安全用电常识08-07

自护自救教案01-06

生命安全自护主题教育教案06-13

如何教会幼儿感恩06-04

怎样教会孩子理财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