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书的方法

时间:2022-02-28 14:36:1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子关于读书的方法

  孔子是我国读书理论的奠基人。他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既是其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最早形成系统的读书方法论,是中国读书史上珍贵的精神遗产。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孔子关于读书的方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孔子关于读书的方法

  孔子读书的方法

  1、好学乐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近乎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一番论述,实际上是要强调读书治学过程中,养成好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和习惯的重要意义.

  2、由博返约。这是一种由博学到精研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后来其学生总结的.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过程,便体现了孔子“由博返约”的读书治学原则和方法。

  3、学而时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着的重要方法:在读书时先要“学”,然后是“时习”。孔子提倡带着治学的目的和方法来读书,即“以学为读”,反对“为读而读”。“时习”是指时时反复温习和复习.

  4、学思结合。孔子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也。”这就是说,学与思不可偏废,应学思并重。

  5、学行结合。对此人们一般从学习的终极目的处着眼,把“学行结合”解释为“学以致用”。实标上其中还包含有“以行促学”、“以行助学”、“行即是学”、“行而有疑则思学,学而有疑以行验之可也”等有关底蕴。

  6、温故知新。孔子认为,旧知与新知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述而不作。指在读书治学过程中,应以弄懂作品的原旨、阐明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为要务,而自己不应去主观发挥和附会。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说,诚信而爱好前人的著作,阅读这些著作的时候,总是只阐述著作的本意,而不主观引申,牵强附会。

  8、默而识之。默,是“沉思默想”;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种读书方法也叫“沉思黙记法”。

  9、一以贯之。孔子不仅主张多学多识、学思结合,而且更强调必须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统一起来,上升为理论而又能付诸实践,成为行动的指南。

  10、举一反三。即获得了一种知识后,应善于根据这种知识去推知与此相联系或相类似的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读书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还有许多方法,如“多闻多见”、“不耻下问”、“叩其两端”、“择善而从”、“多闻阙疑”、“切问近思”等。其基本精神是:读书与治学的统一,读书治学原则与读书治学实践的统一,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阅读学习与非阅读学习的统一。孔子特别强调阅读目的、阅读动机、阅读态度、阅读情趣、阅读意志等对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的影响.此外孔子还特别强调,读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修身为人,循礼治国。这种读书治学的精神规范,直至今天仍具有不竭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境界。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读书的方法】相关文章:

孔子的读书笔记02-04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11-11

读书的方法12-09

林语堂读书的方法03-28

积累读书的方法11-21

介绍读书方法12-16

归纳读书的方法10-11

读书的实用方法12-22

读书的简短方法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