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管教孩子如何把握严厉和骄纵的度

时间:2022-05-11 18:15:0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管教孩子如何把握严厉和骄纵的度

  家长们经常会感慨:对孩子太严厉怕伤害到孩子,怕孩子太顺从没个性,也怕孩子反叛愤恨。放任孩子、骄纵孩子,又怕孩子太任性不听话。

家长管教孩子如何把握严厉和骄纵的度

  教育孩子,过分管制与放任自流之间如何把握?如何寻找严厉和骄纵的平衡点?

  在一个严厉型的家庭里,只有爸爸和妈妈才知道什么最好,孩子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有规矩没有自由,爸爸妈妈要求怎么做就得怎么做。

  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会使他在完全的专制中忍受屈辱,他生活在冰冷紧张的家庭气氛中,时常惧怕因犯一点点错误而遭受惩罚。他会缺乏主见而且自身的个性也将在父母专权下被压制。

  这种让人难以承受的重压之下生活的孩子,往往会产生缺乏独立性的性情、仇恨、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举个例子:一个寒冷的雨天,全世界的控制型妈妈都知道,小明应该吃热乎乎的玉米粥才能扛过这样的天气。可是,小明却有自己的想法。他看了玉米粥说:“不好吃!我不要这东西!”

  于是,严厉型的妈妈不得不走了下面四步:

  Step 1.说服小明他今天为什么需要吃热玉米粥。“这样你才会吃得饱饱的!”可是小明根本不为所动。

  Step 2.妈妈试图给小明上一课,让他学会懂得珍惜生活。“小明,你想想非洲那些快要饿死的孩子吧!”小明仍然不为所动,回答道:“那好,你给他们送去吧。”

  Step 3.妈妈这时已经被激怒了,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因为她的不服从而教训他一顿。于是,她打了小明一巴掌,并告诉他只能去饿肚子了。

  有些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是大人建立起来的。

  例如:当父母开始发号施令时,很多孩子就会“反叛”,而对于同样的孩子,如果大人换种做法,孩子就会很愿意合作,

  “严厉型”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过度管制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过度严厉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娇纵是爱还是害?

  在一个娇纵型的家庭里,孩子已经习惯成为家里的“宝贝”了,开始用长时间实践出的老套路来操纵妈妈和爸爸。

  在太过放任、娇纵孩子的模式中,孩子从生下来起就是自己的主人,他认为自己理当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大家都得围着他转,他常常不恭地对待与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家因他而处于混乱的状态,其中最紧张的就是他母亲。

  当孩子小时,母亲整天被拴在家单盯着他,生怕这位小魔头出去让自己尴尬。

  孩子长大后,更是无法顺服于外界的权威领导之下。

  娇纵型的家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询问需求:妈妈:“宝贝儿,今天的早饭你想吃点儿什么?”

  努力满足:小明先要吐司加软煮蛋。妈妈一直做到第10个鸡蛋才算达到了他的要求。

  可是,小明突然却不想吃软蛋吐司了,他想吃炸吐司。妈妈于是开始打蛋炸吐司。

  小明看到电视广告又说:“妈妈我要吃麦脆早餐。”在尝了一口麦脆早餐后,他又改变主意要吃鸡蛋卷,家里没有鸡蛋卷,妈妈赶紧去商场买了回来。

  小明已经习惯无需让妈妈内疚,就可以让妈妈24小时团团转。

  在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娇纵也会造成孩子任性、过分自我、缺少毅力、贪图享乐。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那么,如何不严厉也不娇纵呢?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和善与坚定的态度是正面管教法的基础——“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尽管和善与坚定被很多父母看成是非此即彼的两个词,我们可以用呼吸来做比喻:如果我们只吸气不吐气,或者只呼出而不吸入,会怎样?答案显而易见。

  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

  过于和善而不坚定可能会变成娇纵孩子,过于坚定而不和善则可能变成过度严厉。有时候,我们必须停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修复中包括的鼓励往往能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而无需再直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大人能够通过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从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之前,鼓励似乎也不会起作用。

  当孩子以各种方式闹脾气时,家长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这些行为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宝贝儿,我们知道你不开心,并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以后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我会乐意与你一起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表示出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

  “积极的暂停”可以作为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来运用。当发生冲突时,我们会转向选择“战”(权力争夺)或者“逃”(放弃努力,无法沟通)。所以,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暂停”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并且在亲密和信任(而不是疏远和敌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

  作为家长要明确规则和纪律,预防在先: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事先建立对孩子实际的期望及帮助他了解合宜的行为准则,是每一个管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立规矩前,我们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在买琴前,我就和女儿商定了“合约”,讲明“学琴时间”等细则,一旦违反,责任自负。这一来,她不仅自觉执行,还培养了诚信。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主,拥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有利于自信心和自主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在对孩子安全和他人利益无碍的事情上,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比如周末去哪儿、报什么特长班等;但是,如果事情是非分明,比如“红灯停、绿灯行”,一定严格要求和引导,没什么商量余地。

  但是,只有当孩子的自我控制和生活处理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在这个水平上制定相应的规则。如果你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半小时,而他这个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0分钟,你对他的要求高于他的实际能力,却又强迫他做到,就会给他带来挫折感。

  在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之前,必须先让他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纳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这一前提可以消除孩子因犯错误而受到批评产生的不满情绪,否则,他们会觉得家长这么做是不公正的。所以在没有向孩子明确纪律以前,先不要急于惩处他们。

  情绪上理解孩子,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此时,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当然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榜样法、暗示法等等。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家长管教孩子如何把握严厉和骄纵的度】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和孩子谈性03-31

家长必读:如何避免过度并正确管教孩子05-11

家长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07-26

家长如何安慰和鼓励高考失意的孩子02-21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03-17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07-21

如何和顽皮的孩子沟通07-28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06-04

家长如何教育离异孩子08-31

孩子被打家长如何沟通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