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家长要如何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在动机呢?怎么样在游戏中让孩子有主导感?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在宝宝的成长旅途上,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透过游戏,不仅可以带给宝宝无限的欢乐,亦可以促进宝宝学习、培养人际关系和增进感觉统合发展。
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在有趣、自由与想象力之上,如果一个游戏活动失去上述的本质,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快乐的游戏时间,而是沉重的训练课程。
什么是游戏的要素
Neumann曾在1971年于《游戏的要素Theelements of play》一文中提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是快乐的、无拘无束尽情享受、没有压力与充满想象力,因此游戏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内在动机
对游戏的内容感到兴趣,并且是自己心甘情愿从事,而不是被逼迫的。
2.控制核心
在游戏过程中能自我掌控,包括决定与选择游戏的内容等。
3.现实自主决定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自我决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在游戏中富含想象空间。
如何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在动机
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游戏之中
发现这对于家长而言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原因在于许多大人总是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并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将“自己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事物”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
例如普遍认为的孩子都喜欢迪斯尼卡通人物,就帮孩子买了一大堆迪斯尼的服饰;认为自己有音乐天赋自己的孩子也应该会有,不问孩子是否喜欢就直接参加钢琴培训。
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聊天、谈心,真诚地倾听孩子们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与需求。
主动找出孩子喜欢的物品,诱发参与动机
父母应主动探索孩子感兴趣的学习或游戏题材(例如孩子最近喜欢什么卡通、玩具,试着了解在游戏中喃喃自语时,是否正在与“想象的玩伴”一起玩等),运用这些题材提升孩子参与的动机。
时时刻刻动脑筋让学习或游戏方式更加活泼
用心的父母,会记住孩子每一个重要的日子;用心的父母,会想尽办法逗孩子开心;用心的父母,会竭尽所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用心的父母,永远会把“家庭”摆在第一位!
排除孩子不喜欢的物品
有效排除会在游戏中,令他们感到不安或威胁而退缩或抗拒活动的物品,如气球或大型动物模型等。
如何在游戏中让孩子有主导感
父母用心耗时陪伴孩子做游戏时,一定要记得忘记自己“身为父母”的定位。在游戏的过程中,你的身份是保护者、支持者、孩子的 “大个儿朋友”。请不要在过程中,状况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时,切换回“家长身份”阻碍孩子的游戏主导权。
让孩子感到安全感:
1、游戏时充满自主权,而且游戏的环境充满正向支持,周遭的人、事、物令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游戏前应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熟悉游戏的环境与伙伴,并尽可能排除会令人感到威胁的物品。
2、游戏的内容与规则,是由孩子自己决定或选择的。
3、营造安全、友善的环境,陪伴的大人和伙伴不随意干涉游戏进行,参与游戏也需经过孩子的同意或邀请,切勿贸然进入孩子的游戏世界。
增加孩子自信心:
尽可能增加孩子成功与快乐的经验,让他们有自信可以决定如何进行游戏,不用过度担心失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孩子玩积木为例:积木是富含自由创作与想象空间的玩具之一,尤其是随时可以重新拆开再组装的特性,让孩子自由的玩、不断地尝试与实验,做错了还可以随时重来,减少因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
除此之外,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组装成任何造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能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只要他觉得像什么就是什么,尽管今天孩子只是简单的在桌面上将积木排成长条状,此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觉得像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家长则可以引导命名(如毛毛虫),或者可以拿台车子在上面开,引导孩子说出马路。家长应该对于孩子的想象力给予热烈的正向回馈。千万不要在孩子一头热时,泼上一桶冷水,这将会浇熄孩子对于创作的热情与玩游戏的兴致。
让孩子多玩一些要想象力的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将自己、环境、伙伴或是整个活动都融入自己的想象之中,例如玩荡秋千时,可以想象自己坐在海盗船上随风浪摆荡;玩溜滑梯时,可以想象自己正从陡高的山坡上驱车狂飙而下。即便是稀松平常的桌底或被窝,孩子都可以当做是秘密堡垒唷!
多与孩子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等互动性较高的想象性游戏(可结合绘本故事、玩具与生活用品),可以多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与问题解决能力,并累积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
想象力与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阅读绘本、接受多媒体刺激、外出旅游或玩富含创造性的玩具(如积木、黏土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最后,提醒家长们,虽然玩游戏对于孩子有正向帮助,但游戏不能做为“训练”的手段,游戏应出自于自愿与乐趣,千万不能认为玩游戏好处多多就成天要求孩子玩。
用心的家长都能分得清“游戏”和“训练”的区别。成长中所需要的一些技巧还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来获得哦。
关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经常有很多年轻的父母问张文质,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了陪伴这个“1”,后面再添加上去的“0”才有意义。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晚年曾经这样写道:“这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过早离开了母亲,如果有可能,我宁愿什么都不要,也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可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引导他,帮助他,鼓励他,应该成为父母应尽的第一责任。
每天有8%的父母没和孩子说一句话,一周时间里孩子和父母一起用餐的次数达到7次以上的不到一半,孩子有烦恼找父母交流的不到15%。孩子在童年时,你不和他生活在一起,你不和他一起用餐,不陪他说话,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
因此,他说,“无论去哪里谋生,你一定要带上孩子”,“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
孩子最讨厌父母说这些话
所有父母都会说的一句话是:“你看人家xxx,成绩那么好,你呢?”而最伤孩子的一句话是:不要试了,“你肯定不行!”父母最自以为是的一句话是:“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最不理解孩子成长特点的一句话是:“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还是记不住。”后果最严重的一句话是:“你太让我失望了!”
教育孩子时要记住三个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活力,对孩子担当;二是做孩子的守护神;三是别小看孩子的智慧,一定要向孩子学习。
教育学上的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心理学家在1969年曾做过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而当心理学家用锤子将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沿用到教育学上,就是好比一个房间里很脏,就会有更多的人把脏的东西扔在这里,而一个地方很整洁,大家都会有意识地去维护它的整洁。“破窗理论”提醒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保持家庭的整洁,提醒孩子也要勤于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一个爱好劳动的孩子,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金钱观也有很大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孩子轻松备考04-14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恋母症”03-10
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04-07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挫折03-29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11-07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04-07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09-1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复习备考05-12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恋母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