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和缺点
世上的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和缺点(图文)。由于疼爱,于是喜欢迁就孩子,或者一概不管,就让着孩子一点。结果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一旦大了,也就根本无法管教了。这样的悲剧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当今许多创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他们成绩的取得是与他们的辛勤苦练和汗水分不开的。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有一年两年的长远计划,也有半年或三个月的短期安排,而且还每天有每天的运动指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苦再累天天都要完成训练计划。
世上五分钟热度容易,有始有终难。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惰性,遇到困难就喜欢打退堂鼓,而且还常自我宽恕:“明天再做也不迟!”
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是。因而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从小就应注重这方面的教育,维持一贯的作风。一件事情决定了,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允许半途而废。孩子如无故中途退却,做一半就撒手不管了,就应受到批评。父母绝不可迁就。宽容。因为有了第一次迁就,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迁就;有了第一次的原谅与宽容,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原谅与宽容。
因此,当父母在孩子的纠缠或要求下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者:“好吧!好吧!下次可不准了”。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五分钟热度或坏习惯的让步,就会造成孩子的任性。这只因为人多是怕困难,贪图安逸的。大人尚且如是,孩子更是如此。样样事情开个头,图一个新鲜;一旦失去了新鲜感,而遇到了困难,需要耐心和顽强时,就退却。在孩子们想撤退的时候,如果作父母的又在孩子的要求下迁就让步:那就不要再做了;或者:那就不要再学了。那事情就糟了。父母不敢严格要求子女,听任孩子。这个闸门一开,洪水就泄下来了。今天可以让步,孩子明天在新的事件上又可以要求你做新的让步。这时,父母即使想坚持,想严格一点也更加困难了。因为先例一开,再想要孩子遵守规定或制度,或者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要坚持,克服困难,把一件事情做得有始有终,把功课做完,就困难了。或者要孩子关掉电视,回房去做功课,都会行不通。
通常,父母为孩子制定的规定和制度,对孩子们很少能遵守和实行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孩子总是想贪图自由,无人管束。想于什么就干什么。而作父母的由于对子女的疼爱,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而放松尺度,不敢严格要求。就是以法律来讲,如果总是量刑从轻,社会上不法份子就会猖獗,社会秩序紊乱。例如在大街和马路上汽车必须严格遵守城市交通规则。如果开车的人都乱闯红灯,必然会车祸不断。所以尽管城市交通规则对司机是一种约束,但是大家都必须遵守。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计划和生活学习制度,对孩子确实是一种约束,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父母在带孩子到公园里玩耍时,看见孩子闯到花圃里摘花也不喊住;或去喊了一声孩子不听,就听任孩子摘花。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讲社会公德心或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恶习,以致有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犯人。
所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父母对孩子都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守规矩,遵守学校或家里规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当然这在开始时会有些困难,看似不近人情。但只要父母坚持、循循善诱,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自觉遵守了。而且一旦戒除了孩子的任性,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就都会坚忍顽强。
不要言过其实
在孩子不听话,而父母又想要他听话时,常会说:“你是个好孩子,应该听妈妈的话。”或“你是个乖孩子,不会这么做的。”父母当时说这些好听的话,完全是出于无奈,想哄孩子听话,变好,不再耍强。
当然,如果孩子很小,还不大懂事,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听了这些奉承话,也许会真的听话,不再吵了。不过即使是这样,孩子养成一种只听奉承话的习惯,将来也会变得任性,听不得半句责难。
但是有些孩子已经懂事,自己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会知道这是父母骗他的假话,实际上是说他不是个好孩子,没有听妈妈的话,于是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反正我是一个坏孩子!”孩子们喜欢听好话,也就是说喜欢被别人表扬、称赞,幼教之友《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和缺点(图文)》。但是表扬、称赞必须切合实际,有事实。这样才能鼓励孩子进步。而不切实际,言过其实的称赞不能真正鼓励孩子进步。因为这是大人哄孩子听话的一种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哄骗。要使孩子真正听话,必需让孩子充分了解事理,也就是说应该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才对”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样孩子才能自觉地节制自己的行为。
对孩子不能用恳求
有的母亲为了孩子不听话伤透脑筋,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有时急得无奈,只得向孩子恳求:“听我的话,你就做了这一次,好吗!”
现在不少家庭有了钢琴,父母想培养孩子弹钢琴。或者家里有一个男孩子,父母想要他学画。有的孩子开始时,由于很小,父母怎样吩咐,他们也就怎样做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大了一点,而且练习量加大,他们逐渐体会到弹钢琴和学画的艰苦。他们对弹琴和学画不再感到新奇,反而感到长时期坐在钢琴前和画桌前枯燥无味、受罪。于是,放弃练琴、画画。父母急了,就来劝说,劝说久了,无效,就恳求。“我的小公主,你怎么不练了呢?快来,听妈的话,练完。好吧!”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小儿子在幼稚园里是有名的小画家。他的画曾几次参加儿童画展,并且获得过奖。因而外国友人来学院参观幼稚园,看他作画也就成了幼儿园的一个精彩节目。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把纸笔都准备好了,外国友人也来了,只等他作画。而他那天不知怎么,不想画。他不肯画,老师来劝也无效;只得把他母亲找来,母亲说了许多好话,他还是不肯,最后母亲只得恳求道:“乖孩子,听妈的话,就画这一回,好不好?妈就求你画这一回!”
那次,孩子在母亲的一再恳求下,虽然画了,母亲却从此欠了儿子一笔债,使他日后对抗母亲或要求母亲做事有了本钱。因而给孩子日后的教养留下永不可磨灭的阴影。
一般孩子任性,都是知道父母最后屈服。因此,父母恳求孩子也就是自动放下武器,屈服。孩子必然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孩子通常对父母的责备和讲话本就很敏感,如果父母还经常将就他们,日久只会造成他们任性。因此,儿童心理学家主张,如果孩子偏食,父母必须强制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吃完规定的食物。否则下次用餐时,不论孩子如何哭闹,均不给他食物。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偏食。
夫妻要唱一台戏
现在,在许多家庭里,夫妻之间常在孩子的教育上不知所措或产生矛盾。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想法,甚至矛盾。这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自然现象。如同对一个事业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看法一样,不足为怪。因此夫妻双方发生分歧时,不必彼此抱怨,可以通过讨论、协商,以达到共识。
但是,在夫妻双方有了分歧后,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那就是这种分歧和矛盾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
而我们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错误。那就是在母亲教育或责备时,父亲站出来替儿子说话;或者是在父亲责备儿子时,母亲站出来替儿子呜不平。这样固然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而且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孩子的不听话。因为既然父亲认为母亲责备得不对;或者反过来,母亲认为父亲的责备是不对的,那么孩子当然可以不必听了,因而孩子的错误或不良习惯也就得不到纠正,而且会对父母的意见和责备都置若罔闻。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夫妻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应出面袒护孩子,即或是一方,父亲或母亲责备的不对;另一方也不应在一方正在教育时,出来纠正,或者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争吵。这样既会损害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会伤害母子或父子感情。从而使得对方日后无法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那么在具体问题上出现不同的看法,应该怎样处理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母亲(或父亲)责备孩子之后,在孩子不在面前的时候,父亲(或母亲)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对方讨论,以取得一致的看法,避免日后重蹈覆辙。
夫妻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作出不同的答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发事件。当事人也习以为常。他们忽视了它对子女教育的不良影响。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孩子吃了晚饭坐在电视机前不肯起身,母亲便催促儿子去做功课:“不要再看电视了,该去做功课了。做完了好睡觉。”儿子不起身:“我看完再去!”母亲坚持说:“看完这个节目,就很晚了,还能做什么功课!快去,听话!”儿子正在犹豫时,父亲却在一旁调和:“等他看完算了!”儿子当然也就不起身了。结果功课也就不要做了。
在花钱上也常出现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孩子跟父亲要钱买新运动鞋,父亲认为旧的没有破,可以穿,不必买,因而不给钱。孩子又去找母亲,母亲经不起他的纠缠便给了。这是两个常见的例子,夫妻虽然没有争吵,但是给孩子的不良影响却是一样。他使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了威信,他使孩子有了依仗,可以不听父(或母)亲的话,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娇气。
【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和缺点】相关文章:
如何纠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03-25
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03-02
孩子常和大人嘻皮笑脸应该如何纠正08-11
如何纠正孩子的自负心理04-08
父母教育孩子纠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05-31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进餐习惯11-09
如何和顽皮的孩子沟通07-28
家长如何和孩子谈性03-31
父母如何和孩子共同成长09-21
分析如何和孩子谈“性”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