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时间:2022-08-21 20:00:3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幼儿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这时既是关键时期,也是危险阶段,因此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下面小编带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欢迎阅读!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篇1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掌上明珠 ,父母的宝贝,爷爷奶奶的心肝,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好吃的先自己吃,不去管别人;好玩的强占为己有,也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和同伴一起玩也不懂谦让不讲友爱 。到了幼儿园,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地上有字纸不会捡,椅子倒了不会扶,小朋友有困难也不会去帮助。

  其实,在良好的教育与环境下,二、三岁的孩子就能做一些简单的关心他人的事情,如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下班回家的父母搬凳子,取毛巾,端茶杯;主动帮小朋友拾起玩具;能同情被欺负的小朋友,用笑脸和动作去关心安慰;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会自觉地去制止;见到小朋友摔倒了懂得去扶起;能把自己的好东西和小朋友分享。这些都说明,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下,是能够助人为乐的。因此,面对已经发生的自私倾向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1家庭与学校配合,注重日常小事的熏陶

  当孩子初步懂得好坏以后,有意识地引导他做些关心他人的事情,例如妈妈下班回家,主动给妈妈让座;奶奶做饭累了,给她捶捶背;爸爸口渴了,给他端上一杯热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当的再让他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譬如扫地,擦桌子,洗自己的手巾之类的事。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抑制自私行为的滋生。

  2学儿歌,讲故事,进行品德教育

  喜欢听故事,念儿歌是幼儿的天性。我班新开设了一个自带玩具区域,孩子们把家里自己爱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集中放到一起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可是,当区域活动开放时,孩子们就一涌而至,你争我抢,互不相让。这时候,我首先是让幼儿停下来,然后念起儿歌:“玩具玩具真好玩,你玩我玩,大家一起玩,”这样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做动作。幼儿由听到学会、记住,从而都知道了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做 。接着我又给幼儿讲述《雷锋的故事》启迪孩子幼小的心灵,日积月累,效果良好。

  3老师父母,当好幼儿的表率

  小孩子天真无邪,幼稚单纯,是非明辨能力不强,爱模仿一些故事里自己喜欢角色,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以及周围的成年人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思想水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使心灵上受到良好影响。

  4及时进行批评与表扬幼儿

  做了好事时,要及时对他肯定表扬,使其懂得这样做就是关心他人的好行为,唤起孩子由此产生的欢乐情绪和自豪感,从而养成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习惯。反之 ,当孩子得到别人关心和帮助时 ,也要懂得心存感激之情 。孩子做了自私自利的事情,则要及时教育纠正,使孩子知道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是错误的,必须要改正,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相互的,大家应该要彼此关心帮助,引导孩子抑制自私行为的发生。

  “训育重于教育,人格重于知识”,在注重幼儿知识培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篇2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如果孩子独占喜爱的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2、家长要做出好榜样。

  家庭教育中的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误区,并且,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学校和社会生活。

  父母自身应以身作则。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儿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万般挑剔,某一天,这对夫妇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其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其父母问他记住了什么,其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怎样对待祖父母,看我长大后怎样收拾你们。”,父母哑然。可见身正影不斜是何等重要的。

  3、培养良好的交往意识。

  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此外,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4、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

  “自私”的行为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身上。为了生存或者是更好地生存,他们占有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与生俱来的`本能。

  其实对于3岁之前的宝贝来说,他们是没有“德性”的,无所谓“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他们的特点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还不会观察和考虑别人的需要,因此对于三岁以前的宝宝,父母大可不必给孩子扣上“自私”这顶帽子;

  另一方面,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

  先使用交换原则。发生争抢冲突的时候,应先和那个希望得到他人玩具的宝宝商量,如果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就要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玩,而且要取得对方的同意才可以交换。再使用冷却原则。如果对方不愿意,绝不可以硬抢,否则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了。

  接受。比如尝一小口宝宝递过来的食品,或者,不拿走他的玩具,只是和宝宝一起玩一会儿。

  感谢。在感谢宝宝的时候,多表达宝宝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满足,而不是只空泛地表扬宝宝的行为。

  适度。不过,像马三立相声中说的那种,一口咬掉孩子多半个苹果的做法,那就太过分了。

  妈妈可以通过与孩子共享某些物品来强化他的分享意识,比如和孩子分享一盘切好的水果、戴戴妈妈的太阳镜等。

  等宝宝习惯与妈妈玩“分享”游戏之后,就可以邀请一些与宝宝相熟的小朋友,请大家各自带上玩具来一起玩。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篇3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但孩子不应成为家庭的唯一与生活的重心。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就是一切围绕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无私的付出一切,把自己的生活丢掉反而会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越自私的父母,越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我们总会在看到身边很多孩子不懂感恩,把父母的好与爱都当成理所当然,稍有不顺心就给父母甩脸色。其实孩子之所以这样,恰恰是由于父母不够自私。

  1父母自私,孩子懂事

  孩子懂事,是个缓慢的过程。只有父母自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闯,孩子才能逐渐明白道理,逐渐变得懂事。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够懂事,做事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但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只是企图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粘贴在孩子的生活里。

  自私的父母会有自己生活,不会把全部精放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自己摸索,自己领悟,让孩子有个思考的过程,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明白自己的内心。

  2父母自私,孩子自立

  很多孩子上大学后还不会洗衣服,很多人成家后连最基本的煮面都不会,他们指望父母做他们的保姆。

  父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自私,这种自私是怎么形成的呢?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父母的无私。

  如果父母自私一点,狠心一点,让孩子从小得到锻炼,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巨婴呢。

  父母自私,孩子才能自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明白,父母不是他的仆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父母都能帮他做。如果他自己不做他就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只有孩子从小树立了这种观念,才能更好的自立自强,适应社会。

  3父母自私,孩子感恩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父母两人舍不得吃鱼肉,总是将鱼肉挑出来给儿子吃,两个人吃鱼头。等儿子长大了工作了,一家三口坐在桌上吃饭,母亲想要吃鱼肉,儿子却责怪母亲不体谅自己。

  父母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资源,自己吃糠咽菜,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把父母的爱看做理所当然而不懂感恩。

  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要自私一点,让孩子知道,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人会围着他转,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是因为爱他,而不是理所当然。

  父母的东西如果孩子想要,可以给他,但要告诉他,这件东西是父母的,如果你喜欢,爸爸妈妈可以再给你买一件,但你不能把父母的东西占为己有。

  优秀的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把自己与孩子分开,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扰乱自己正常的生活秩序。只有父母学会自私,孩子才能变得优秀,孩子以后的人生也会更加幸福。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篇4

  在孩子品德和心理的培养过程中,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是离杖子最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破子的榜样。家长的责任应该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束缚。人类社会要求人们相互协调、合作,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不受欢迎的人。

  一、自私和自我中心的区别

  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将自己的利益和意愿放到第一位,很少考虑和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以侵占或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实现。自私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心理学认为儿童存在幼时自我中心阶段,儿童无法以他人的观点来考虑现实的状况。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两三岁的孩子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了占有欲,产生了”自私“心理。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中的孩子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所以,案例一中的孩子丫丫有”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要据为己有“等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并非自私自利,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去逐渐去除,减少自私行为,学会谦让、克制。

  二、自私的原因

  许多父母都感叹现在的孩子自私、冷漠,不关心人。自私是当前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模式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呵护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物质和情感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也没有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良好品质,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就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和别人的关系,所以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2、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发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从孩子,这就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这就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培养了孩子的自私。此外,父母家庭角色、地位的偏错,家庭氛围差等,都会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为。

  3、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篇5

  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在孩子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防止的自私自利现象,为此,家长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帮助孩子理解他人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随便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可以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简单的说教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道理的。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来个角色扮演,妈妈扮演孩子,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完全模仿孩子刚才的表现,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让孩子来体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角色游戏使孩子能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给别人的害处,从而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2、让孩子意识到自私的后果

  及时的提醒和讨论。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的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提醒和讨论。讨论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内容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意识到以后自私行为的注意和改正。

  3、让孩子明白分享的价值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如果孩子表现出分享,就设法肯定孩子这么做的价值,让孩子感觉良好,感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当孩子得到别的孩子或大人的分享时候,就告之这是他人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回报,别人也同样感到温暖和快乐。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这样多次,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强了,他自然地去关心别人。

  4、以身作则,训练利他行为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有时候我们家长对待那些问路人都没有一点耐心,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更会觉得事不关己,何必操心。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

  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经常创造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5、不给孩子搞特殊化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的需求,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相关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不自私09-28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金钱07-27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04-20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间的矛盾11-17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早恋04-06

如何造就不自私的孩子11-03

如何应对孩子破坏行为08-25

孩子的挑衅行为家长如何教育10-28

孩子的撒谎行为应该如何定义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