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时间:2024-05-23 19:12:43 宜欢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特别渴望老师或家长的关爱,哪怕是一句轻声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哪怕是一个温柔的动作,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首先会选择观察的视角。一是随机捕捉,也就是观察的随机性。在孩子自主活动的时候,教师或家长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有效的信息,并运用教育智慧来利用好信息。二是心中有底,也就是观察的目的性。由于经验、能力的欠缺,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随机捕捉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觉得无事可做,这就可以采用有目的观察的方法。其次要掌握观察的技巧。教育观察是研究常态下的孩子的活动,因此我们所处的位置、距离既要能看到听到孩子的活动,又不影响孩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自然状态。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真实性。

  要善于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永远不要对孩子大动肝火。如果你真正能够理解孩子的心,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并非要无理取闹,他总是有他内心的道理。理解了孩子的心,老师或父母就必定会心平气和。我们对孩子生气,其实是对孩子不理解的表现,也是自己无奈无能的表现。面对孩子的问题,老师首先需要反躬自问:我在哪些方面还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呢?孩子的心灵奥秘在哪里?我应该如何重新认识孩子并进而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呢?平和、冷静是教育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请永远不要大动肝火。记住那句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方法。

  二、要有一颗非常心

  有一颗赏识、赞美孩子的心。今天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赏识是沟通、平等和理解,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是让家长和老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从本质上说一种激励。在教育的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因而,当今赏识教育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有一颗尊重孩子情感的心。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家长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一些决策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年龄大小的,也不管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家长都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因为孩子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自己父母尊重。从小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原动力。请家长们务必牢记,当与孩子出现暂时冲突时,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乱骂一气而伤害孩子。如果做家长的只在孩子有成绩时尊重他,出现问题了就任意贬低,责备,这样不但无法赢得孩子的爱戴,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讨厌父母。有些孩子确实在做不利于成长的事情,父母采取必要的措施也能理解,但如果依靠一味地指责或偷看日记、翻书包作为了解的途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要与子女很好地沟通,最重要的是平视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成长模式强加给孩子。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就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

  三、有一颗宽容孩子的心

  宽容是金,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德行,它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宽容之爱,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田,理解他们,爱护他们,能让孩子们走进老师,听之信之,身心健康地成长。宽容也能使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情镜中领悟道理,接受批评,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宽容说起来简单,其实,它应渗透在班主任育人行为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应该于细微之处显宽容,宽容就是爱心,宽容是理解,宽容是尊重。它能使教师变的胸怀宽广博大,它能使孩子们在看到人情的真善美,宽容打动了孩子的心灵,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宽容要有度,要得当。它不是放纵,不是姑息,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宽容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是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

  无论是教师的爱还父母的爱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成人成才,因此能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实践中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孩子的知识面在不断开阔,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的时候已完全不一样,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考虑问题的方法,都与从前的我们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得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节奏,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人去考虑,充分尊重他们,充分理解他们,充分考虑到他们与以往不同的个性,读懂孩子们的心。

  1.红色性格

  性格特点:不断地给大人提要求、找事情做,自己也一刻不闲着。脾气倔强,自己想不通的事别人很难说服。胆子大,有主见,从小就是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的孩子王。

  教养之道:给他们一定的职责和决定空间。带他出去时让他来决定一些事情。要事先建立规则,今天说买一样玩具就买一样,无论怎么闹,绝不给他买两样。让他们从小觉得被依靠这类性格的孩子天性是勇敢好强的,从小家长要让他感觉到你依赖他,没有他事情就不会做得那么好,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给他们一定的情绪空间当他们发脾气时让其发,你不要着急、焦虑,因为那是他们自我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

  2.黄色性格

  性格特点:多动,淘气频率,听老师讲课,只要听会了立刻就开始玩了。

  教养之道:经常描述他们的长处。对于此类性格的孩子,要经常描述他的长处,是人多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爱这类性格的孩子是感受型的,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光说出来或给个眼神还不够,还要经常有些动作,比如搂一搂、抱一抱他们。

  我们对孩子不要管教的太严格,会让孩子感到很痛苦,而常跟那些不如他们的孩子比比,他们反而会越干越好。对于黄色性格的孩子来说,要想让他们改正缺点,赏识教育最适合。做家长的要谨记才对。

  看清孩子的10大心理问题

  1. 增进沟通,了解孩子内心需求。父母要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 建立亲子信任,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孩子面临心理压力时,往往需要一个倾诉对象。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深厚的亲子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勇敢面对心理问题。

  3.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情绪。情绪是心理问题的表现之一,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如面对挫折时学会自我调节,适当宣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面临心理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干预,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心理素质。

  5. 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父母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心理问题发生。

  6.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7. 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父母要关注孩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

  8. 加强心理辅导和专业干预。当孩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等的帮助,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9. 注重家庭教育方法。父母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尊重孩子个性,适度关爱,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责骂,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0. 树立榜样,身教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一、直接去读懂孩子

  1. 举个小例子

  禅宗讲,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让我们抛开那些拐弯抹角的理论、知识,直接去读懂孩子。

  上一年级的孩子昨天做完了作业,谁也没要求她,自己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开始朗读没学过的课文了。我在旁边很喜欢地听着她悦耳的童音,偶尔听到一两个错误,便和颜悦色地给她“及时”指出来,开始孩子马上就改了,但连续指正五六次之后孩子不高兴了,发了个小脾气:哼,不读了。

  我马上明白了我的错误!如果是我自己正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别人一会儿告诉你这儿不对,那儿不对,虽然明知道是好意,我也会觉得有些扫兴。只不过大人会忍耐,喜怒不形于色,而孩子天真率直,直接表达罢了。

  2.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常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他会怎么想呢?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孩子的心理其实和大人是相似的,基本心理反应已经和大人一样了。都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成功则喜,失败则不爽;被尊重则欣然,被鄙视则恼怒;自由自在就舒服,被限制则烦恼;喜欢顺利,不喜欢挫折;心里烦躁则容易发火......

  只不过大人经过训练或磨练,能够克制或忍耐,或者可以有更高的境界罢了,但是其基本反映机制是几乎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想读懂孩子,就先想想如果是自己,是否也会这样。

  二、想想自己,再去理解孩子

  1. 注意鼓励与批评

  妈妈把孩子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结果越来越不喜欢作文。鼓励了他几次后,文思泉涌,再没听他吵作文难写。大人是否也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呢?

  2. 不要逼迫孩子

  即使是好东西,逼着吃也会倒胃口。一位孩子的奶奶是数学老师,有了这个优势,错了就得讲一直到会,结果孩子很烦数学。大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3.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限制太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不让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生气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而你学会跟他商量了,他会觉得商量有用,就不必发脾气了。大人不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吗?

  4. 变难为易

  觉得难的东西,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大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要做的不一定是迎难而上,而是要想办法把事情变得不难,如家长的辅助,把目标分解等。

  5. 让孩子变成“董事长”

  自己的事会用心,而给别人打工就不那么情愿。其实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逼孩子从董事长变成了打工者。本来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而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了家长学习。

  6. 正确看待孩子的情绪

  很烦、生气的情况下保持常态很难。这是情绪的规律。你的做法使孩子很烦、很不高兴,又要求他很有礼貌,很喜欢你,不是等于希望他是孔夫子再世吗?

  7. 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兴趣的事爱做,没兴趣的事不爱做。很多家长眼睛只盯着成绩,不但没有着力培育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兴趣。

  8. 不要教条主义的要求孩子

  给孩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必须晚上九点睡觉,必须几点写完作业,必须……这跟教条主义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灵活性,大人不喜欢这样的要求,对孩子却乐此不疲!

  9. 用实践结果说服孩子

  实践的结果对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胜于七寸不烂之舌。所以,当孩子不想让我给她听写时,我就同意了。而课堂听写结果没有全对时,她就明白了,以后就欢迎我给她听写了。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做得比别人好的,所以用结果证明哪些行为带来好的结果,她就会接受这些行为,会把这种行为变成习惯。

  10. 注意与孩子的沟通语气

  如果和孩子沟通时,语气总是带有命令和责备,想想如果自己的领导也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我也会反感的,甚至故意“唱反调”。这样孩子自然不爱听,甚至逆反了。所以,为什么不想想怎么说,孩子才听得入耳,才不反感,才愿意接受。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相关文章:

如何克服孩子害羞心理01-07

利用心理学读懂孩子性格02-21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11-07

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害怕心理09-02

教你如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06-30

关于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07-27

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10-12

对即将开学的孩子如何进行心理辅导08-24

如何克服孩子怕老师的心理09-07

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心理问题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