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精选5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教育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粗浅的实践。
1、明确要求,制定计划。
要求实际上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要求方向,那么行动就是盲目的。从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我根据文科考试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写字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从宏观上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一年之后单科成绩。总分上一个新台阶;争做一个六好文明班。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首先组织全班同学学习政教处颁发的《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然后让学生自己明确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阶段性计划。这样在理论上就有了一个纲,在行为上就不会迷失方向了。柯生灿同学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还针对自己的字迹难认这一情况制定了练字的计划。他首先计划将字练得老师同学能够认清,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字练得整洁美观。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他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卷面经常被老师评为样卷在全班展览。
2、加强监督,及时反馈。
中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计划制定了,常常不能落实,这就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落实划是个关键。对整个班级,我采取的是量化评估制,根据年级组制定的评估细则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一周公布一次,对每个学生我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也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学习任务,发现失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四零三寝室在开学时是个比较差的寝室,开学第一周班内评估得了倒数第一。这可是给这个寝室的女生一个比较大的刺激。晚上班主任下班时,我听见她们在互相埋怨,我走进去对她们说:“是呀,女生寝室比男生差,可真是件让人难堪的事情,但面对事实,推诿责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是每个同学能明确责任就好了。寝室是每个同学三点一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个环境就会好起来。今天晚上,你们找出了问题,从今天起,将这些问题解决,责任落实到人,下个周,你们寝室就不会落后了。”就这样,经过督促反馈,这个寝室内务一直很好,而且保持到高三。
3、注意疏导, 防微杜渐。
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员,在控制着事物的发展,而学生就像一个操作员,在掌握着发展的进程。作为一个指挥员既要能运筹帷幄,又要明察秋毫,洞察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障碍,及时加以疏导。所以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既而弃之不管,这样就可能使学生逐渐地沾染上不良习惯。我认为老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误向河叉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能轻易地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去那样做,趋利避害,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陈前进同学是个尖子生,高二开学时在班上得过第一,后来一次考试发挥失常,从此一撅不振。他常常是满脸怒气,好象是谁欠了他东西似的。我及时找他谈话,得知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和班长闹别扭。因为班长在寝室里一句不经意的话刺激了他,他要复仇。他在脑子里,在课桌上都深深的刻上了复仇这两个字。我开导他说:“你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学生,由于对一些事情处理不好,你的好胜心扭曲了,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这种仇恨的心理影响了你的学习。其实,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谈清楚的呢?你主动一点找他谈一谈,把事情说清楚不就可以了吗?一个人在学识不断增长的同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应不断增长,心胸也就不断开阔,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后来他们和好了。由于解除了 思想负担,陈前进同学的成绩也上升到了原来的位置,而且很稳定。元旦他给我送来了一张贺卡,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老师,是你使我变仇恨为理解。我深深地感到,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班集体,让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顺利成才。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让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
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要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应该认真按计划执行。根据班上学生实际,利用班会、晨会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三、开展活动,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一、要及早开始培养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培养,否则,当不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就困难了,小学生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坐、站的姿势要正确;课前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听到预备铃声后,以最快的速度入座,静候老师到来。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持续稳定地得到全面发展。
三、加强训练,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整洁、认真检查的学生,举办优秀作业展览会。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发挥“主导”与“主体”的和谐作用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要靠教师正确的、合理的、及时的引导。在学生学习行为出现异常时,及时与之探讨互商对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讲”“灌”“压”。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身份来教育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主导”与“主体”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又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所以在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上我们做了努力并见到了成效;从计划开展以来,在领导的多方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根据观察现在小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日常行为中一些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如:见到老师问声好,借人东西说谢谢,不乱拿不乱丢等等。学校里不文明现象基本很少见了,学校一片欣欣向荣,整体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气息。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已经普遍形成,当然要100%落实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还得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坚信,积跬步,必至千里;积小流,必成江海;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总有一天必定形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尤其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在多方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少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怎么洗,怎样让细菌离自己最远,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最后也比较欣慰的是在学习方面同学们更有长足的进步,从早读到预习到听课再到写作业,组成了“一条龙“战线。每班学生早晨到校后自觉自主读书、中午到校后能自主写字。经过师生努力学生学习意识能力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每学一节新课前,都能依据预习提纲自觉地进行预习,用预习本记下预习到的知识及不懂的地方,并能提出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开展写良好习惯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发挥了其高智、启德、健体、审美的多种功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生的习惯养成,离成功的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再接再厉。虽然我们在这么多天来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的思想不够重视、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今后学生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能力,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养成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一个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处世,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人生。然而,一个人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后天成长中慢慢养成的。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一、改变固有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地区相对来讲,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好动和发展好奇心的环境,容易致使孩子性格孤僻;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农村家庭青壮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大多留守与老人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缺少文化知识的教育,致使影响孩子性格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因此,教师要营造环境,制造氛围,尽可能地弥补孩子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教育缺失,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帮助、心灵上的慰藉。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与赞扬的孩子,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固化习惯所致。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时,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愤怒与暴力,而应用理解、用爱心让其改掉,这样问题也就简单化,处理起来也就更顺畅了。因此,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键。
二、建设良好班级,营造学习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说明早在古代我们的祖辈就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其中个别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一个班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打好基础,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条件。
三、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一个人品质优劣的标准。教师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来抓。大量事实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说话不注意,出口成“脏”;行为习惯不好,到处乱扔;和同学说话方式不注意,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有益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活动。如:开展“寻找活雷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的习惯;坚持做“今天我真棒”小结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好事,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每周要求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返校后同学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劳动,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以身作则,用榜样力量培养习惯
有人说:“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教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比如,培养学生喜欢阅读,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地读书,自然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会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给学生安排合理的读书时间,并在教室里设图书角、阅读天地等,为孩子们课内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可以发动学生捐赠,定期进行更换。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从小培养,从点滴处培养。教师不应追求分数、工作繁忙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放下分数的压力,更多地去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昂首阔步。为他们展开梨花盛开的前路,采摘硕果的未来还会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