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孩子

时间:2022-03-31 15:43:02 教育 我要投稿

如何正确理解孩子

  导语:好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家长对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多一份理解,孩子就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正确理解好孩子必不可少。

如何正确理解孩子

  一、父母对自身角色认识

  每一个父母,当孩子一生下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许。然而,通常父母会希望有一个既乖巧懂事、又聪明能干的孩子,却疏于反问自己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和“母亲”。怎样认识自身的角色呢?

  1、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同样重要。

  2、即使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拨出时间陪孩子,教导孩子。

  3、父母应关注孩子身心两方面的成长,共同找出适合孩子的管教方式并保持一致性。

  4、重视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样做,孩子就会怎么学。

  二、认识自己的孩子

  1、生长缓慢而稳定。

  2、女孩比男孩早熟。

  3、易感染疾病。

  4、因过剩的精力,很少有静止的时候。

  5、爱赛跑、跳高、跳绳、做模型、玩游戏。

  6、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要求父母或老师回答。

  7、注意力短暂,对于长时间要求注意力的活动易显出坐立不安。

  8、爱画画及色彩,可以独自游戏或工作。

  9、由与邻座小朋友游玩,发展到小团体游玩。

  10、因富于想象力,而易产生恐惧。

  11、需要争取成人的注意与爱护,表示嫉妒。

  12、从成人的态度、语言或表情来辨别事物的是非,认为受到赞许的事就是对的,受到责备的事就是错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了解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正确解读自己孩子行为、表现很有必要。

  三、爱孩子需要的几种基本能力

  1、沟通能力:亲子沟通的过程,要有温馨、祥和的感觉,若引起彼此之间的僵持或不愉快,则是无效沟通,是没有能力的爱。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无效。

  2、指导能力:指导孩子,要能引发孩子的心智成长,若只是一味的要求与责备,孩子要么抵触反抗,要么消极应付,这是低效的,甚至是反效果的,是没有能力的爱。促进孩子心智发展才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而简单的要求和责备却不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

  3、正确评价孩子:认清孩子的能力,帮助他走出自己的路,若凡事要求他跟别人比,只会增加他的挫败感和盲目攀比心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发挥优势,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与自己比,天天有进步,足矣!

  4、有效的管教与赏罚:管教方式要依据孩子的发展和需要而适时调整,不可一成不变。赏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与一致性。具体做法如下:

  ⑴ 以爱为出发点:让孩子了解,即使惩罚他们,也是爱他们的。

  ⑵ 明确的规范:要制定行为标准,并切实执行,态度温和。

  ⑶ 有建设性: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引导他思考,鼓励尝试,以探寻正确的做法。

  ⑷ 有效的赏罚:多鼓励、少责罚,每次赏罚前,一定让孩子明白原委,强化正确行为。

  ⑸ 立即纠正:孩子做错事,立即说明指正,时过境迁再来翻旧帐,效果则差。此外,应避免公开场合羞辱、抨击,以保护孩子的自尊。

  ⑹ 避免情绪化:就事论事,切勿借题发挥,大发脾气,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⑺ 管教态度前后一致:让孩子有所遵循,可帮助孩子及早建立自我的行为标准。

  ⑻ 精神物质并重:切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应渐以精神鼓励替代。

  ⑼ 以身作则:孩子由父母的身教所习得的一切,是最自然且不费力的。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需要能力的,只有有能力的爱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并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四、管教孩子易犯的几种错误

  1、用刻薄羞辱的话责骂孩子。例:“你总是如此”、“你简直没救了!”

  2、忽略行为背后的原因,而强迫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3、对孩子唠叨不休,只管说教,不听孩子的心声。

  4、要求超出孩子能力的规范。

  5、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

  6、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及说别人的坏话。

  7、缺乏耐心,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8、答应孩子的事不能实现。

  9、教孩子不能做,自己却带头做。举例:抽烟、喝酒、吸毒、生活懒散、家居杂乱、沉迷电视电子游戏等。

  10、要求孩子做,自己却不做。举例:看书、运动、早睡早起等。

  以上是父母教养孩子时易犯的几种错误,为人父母,应多留意,避免触犯。

  五、协助孩子有效地学习

  子女能否学习得好,是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技巧很重要:

  1、帮助孩子喜欢新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接纳本班同学、对小学生生活充满向往。

  2、对低年级的小学生重点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遵守学校的作息、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作业、积极动脑筋、大胆提问等等。

  3、保护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而不是挫败与乏味,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增无减。

  4、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度的期望。期望过高,孩子难于达到,易产生挫败和无力感,而不喜欢学习;期望过低,不能满足孩子的求胜心和表现欲,不能调动孩子参与学习的热情。

  5、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对考试的分数要客观评价,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能得到这些分数?为什么丢了那些分数?”,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出调整。

  6、孩子是否能进步好学,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动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反之,则不然。

  六、协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新伙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让孩子感受到愉快的学校生活。怎样协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鼓励孩子经常面带微笑。

  2、仪容、服装整齐清洁。

  3、鼓励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多帮助别人。

  4、多和同学打招呼、问好、赞美别人的优点。

  5、待人真心诚意有信用,不欺骗、不捉弄同学。

  6、鼓励孩子邀请邻居小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

  7、不替代孩子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孩子感受对方的体验和想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办法。

  七、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配合

  1、在衣、食、住、行几方面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比如,要吃早餐;根据天气和当天课程内容,指导孩子穿着合适的服装;务必约定好送接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放心;教导孩子记住自己家中或父母手机号码、上班的电话,以备紧急联络之需;教导孩子整理书包等等。

  2、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特殊需要,如气踹、过敏、心脏疾病、视力不良等情况要主动告知老师。

  3、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技巧要则如下:

  ⑴ 与老师谈话,先约定时间和地点,不宜于上课时间进教室打扰班级活动的正常进行。

  ⑵ 就事论事,理性应对。

  ⑶ 把事情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宜多方求证。

  ⑷ 用描述的语句,而不是评价式的批评。

  ⑸ 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不当的情绪反应。

  ⑹ 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⑺ 师生有了冲突,不要光听孩子一面之词,应同时向老师求证。

  ⑻ 不要在孩子面前责备、批评老师。

  ⑼ 充分信任老师,对老师的教学或管理不满意,不宜直接对老师无礼或攻击,而用委婉的态度向老师建议,或通过校长、主任,请老师改进。

  4、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要求。特别是学习以外,诸如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绪的掌控、兴趣爱好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树立等等更有赖于家长和家庭环境。

  八、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人类的发展跟家庭息息相关,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人格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气氛应该是温馨的、尊重的、接纳的、彼此支持的、相对自由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采用民主的管教方式:不以权威来压制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的互动规则,以鼓励与尊重教导孩子。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形成互动关系,彼此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多与孩子相处:您的事业固然重要,但孩子更需要您多花时间与他相处,多听他的心声,并和他互相讨论学习及生活的点滴。

  4、给孩子快乐的体验:莫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气筒,可利用纪念日、生日等重要的日子,使他感受到家庭和乐融洽的气氛。

  5、让权,给孩子关怀或照顾亲人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尊长的照顾。

  6、提供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

  【拓展】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

  理解孩子的情绪就需要先了解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年幼的孩子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弱,对压力和刺激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在大人看来也许不大的事儿,到了孩子那里可能会变得很困难。孩子的认知功能尚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不一定清晰准确,有时大人只顾着急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却忘了孩子可能也很着急,结果越急越说不清楚,越说不清楚越急。

  理解孩子的情绪时,家长应当注意: 反思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孩子的情绪变化经常是受家庭关系的质量影响。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与孩子聚少离多是诱发孩子情绪问题的一大原因。孩子如果长期与父母分开,或是经常与父母分离,可能形成不安全、不稳定的印象,使孩子变得胆怯或者规范性差;父母如果经常见不到孩子,也会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难以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要想把握孩子的心态,还是要多一些陪伴、关心和相处才行。

  了解孩子与伙伴的关系。孩子需要从同龄人那里得到认可和归属感,需要伙伴的支持和理解,有些话孩子愿意和朋友说,不愿意和家长说,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家长应该理解,允许孩子有隐私的空间。

  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学校是孩子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除了和同学的关系外,学习情况、课业压力、孩子对学习强度的承受能力、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等也都是与孩子情绪密切相关的因素,家长也可以从这些方面了解孩子的动态。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解记忆力

  记忆力的好坏并非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的,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解记忆,需要一些正确的方法。记忆力主要以理解记忆为中心,理解记忆是在记忆活动中进行思维加工的能力转移,也是智力活动的表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的各种思维加工技能,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下,孩子的理解记忆能力会随着他们的智力水平发展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一、分类记忆法

  如把西瓜、苹果、香蕉等分为水果类;把小狗、小猫、小鸟等分为动物类;把花、草、树等分为植物类。孩子通过对事物的分类、比较、概括,从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孩子的记忆效果。

  用分类记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当孩子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分类时,这些思维的操作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逻辑记忆的方式。对识记的材料给予最简单的条理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记忆水平。

  二、分段记忆法

  即是把整体的东西按内在的联系分为几个小的段落来进行记忆。如训练孩子复述故事就可以采取分段记忆的方法,按故事的发展情节进行分段,把一个情节作为一小段,这样孩子就较容易记住和复述了。背诵也是同样的道理,把文章分成几个中心点,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背下来了。

  三、用感官参与记忆活动

  如在教孩子辨认和识记各种物品时,可以让孩子仔细的看、摸一下、闻一下、尝一下,通过感官获得多方面的感性知识,加深孩子对物品的印象,自然就会记得快、记得牢。最好是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孩子通过多种感觉分析事物,让孩子更好的了解事物,从而加深记忆。

  四、重视口头记忆的培养

  3-4岁的孩子在语言记忆中和实物、图片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到了5、6岁的时候,孩子的口头记忆几乎和直观材料的记忆同样的好,这正是他们发展口头记忆能力的快速时期。要知道,孩子入学以后主要是运用口头、文字等的手法进行教学的,所以要重视孩子口头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孩子讲故事、唱儿歌等多种方法提高孩子的口头记忆能力。

【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相关文章:

该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的左右脑开发与潜能激发03-11

如何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10-26

如何给孩子退烧03-07

如何与孩子相处04-15

如何更好的了解孩子03-10

如何鼓励孩子读书08-03

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12-06

如何教育撒谎的孩子08-17

如何教育孩子认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