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时间:2023-01-21 07:06:4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导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并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

  (一)基本语言技能的主要构成.

  1、组织内部语言的技能 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在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思考“为什么?”“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负责内部语言的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以及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获得信息,马上进入大脑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发生想象,形成了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组织得快,则语言就流畅,连贯;内部语言组织得好,则说出的话就清晰,有条理。可见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 人们说话,也是吧内部语言经过扩张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使语言能够顺利编码的条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多,这是语言编码的符号材料。如果教师掌握的口语储备多则讲解时对词语就有较多的选择可能,说话就准确,流利,生动。二是要掌握吧词语按准确次序组合的规则,即懂得语法规范。这是言语编码的结构法则。语法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在言语编码中,如果符合语法规范,学生才能听懂。总之,加速言语编码技能,是构成语法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如果这种技能缺乏训练,讲话时由于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汇,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较多,或者是词不达意。

  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 人们说话时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并编码成一定语句,同时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有声语言)。由于人类除有一个口腔外,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咽喉,转动灵活的舌头,所以能发出多种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使有声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多变的动人的感情色彩。善说的人很会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从而尊强表达的效果。可见,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也是构成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出发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口头语的特殊结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即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此要素的细节有: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师用不同方法,鼓励,诱发,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或执行教师的要求。此要素的细节有:提示——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行为的依据;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作出判断;追问——根据学生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再提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3)评核 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细节有: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价;更正——学生的答案还不准确或思想发放不全面,教师予以剖析,更正;追问——继续设问,引发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真确结论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和相关问题作分析,探索。

  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也修正、补充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三)头语言质量的评价。

  评价一位教师口头语言的质量,除了看语言内容是否正确、深刻以外,对口头语言形式本身,还可以列出以下评价指标: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送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要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吐字清楚、坚实、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矫正,并且经常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2、语量

  语量是指讲话声音大小。语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公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了不舒服、易疲劳。课堂口语的语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在师生数人对话的场合,能挑拨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语量的大小和气息的控制有密切关系。要达到一定语量,就要注意深吸气;讲话时,有控制地用气,课堂口语还要注意语量的保持,教师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不能先强后弱,越说越没有底气。爆发式的语音激变,会使学生吓一跳,也要防止。

  3、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添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要求语调自然、适度、力争优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调、短促调节器、加长调、重音调等"调式",进行朗读与讲述.

  4、语汇

  要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汇,并能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用语符合口语语法规范,这是让人听得懂的前提;语言准确――讲的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意和客观的事物,讲话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精练――讲的话一句有一句用途,没有不必要的重复,使人听起来干净、利落;语言生动――讲的话富有形象性、可感性,听众能想象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选词组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瘪、忌刻板;语言纯洁――选用的语汇是为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尽量少说方言语汇,不说土说、"流行语".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表现力.

  5、语速

  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能根据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在应该快速讲说时,不绊嘴,语言流畅;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在课堂教学中,语速要适度,一般每分钏200至250字,但是每个字所占的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的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也可以加强语调节器表达的生动性;使听众不疲劳、不紧张.

  6、语境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能根据讲话环境,内外纯朴、自然地诉说,有针对性的谈话.比如在正式讲课的场合,在与学生促膝谈心的场合,在佳节联欢的场合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不同需要、氛围说不同的话.教师讲课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时的心理情绪,以便选择恰当的说话角度、措词、口气和语调,使话语感情色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

  7、语态

  以态势语言(例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说话.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做到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二、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主要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周密组织,能力的改造,并且用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便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条理清楚,出口成章,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用语严谨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使学生感到真切和动听,必将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各学科的产生,发展,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本学科的语言。各科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对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学科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实质上就是学科语言符号,公式和他们所表示的东西脱节。

  第三,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高效率的说明,讲述,推理和论证,要求听讲的学生思维敏捷,有预见性,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发展。而这种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的良好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第四,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可以促进教师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时思维的原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通过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使教师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储备,锻炼了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这对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也是很好的培养。语言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师正是运用语言要素,组成话语来表情达意,以便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于修正,补充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又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一、正确使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基本技能在当今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这对初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目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既存在“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现象,也存在“我问你答”的低层次互动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行章节式教学。教案基本思路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结构,着重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进一步展开,补充一些资料和案例。

  (2)实行专题式教学。可根据需要整合教材的有关章节,补充近几年初中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容,设置若干专题,着重讲清重点、热点问题。

  (3)实行案例教学。可围绕精选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有关原理和观点阐释清楚。通过精心选择案例,力求讲出品位、讲出特色、讲出魅力来。

  (4)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初中课堂教学尤其要紧贴教学目标需求,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多下功夫。

  2. 倡导使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自讲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学。由教师指定自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全面浏览,指出自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由学生推演公式,总结概括观点、结论,演算例题和习题,从而实现难点突破和把握重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按基本观点和理论、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把学生也分成数目相同的小组;在学生全面自学的基础上,每组各有侧重,指定主讲人做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相互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组织相互讨论,对主讲学生的讲授正确与否进行讨论,并提出最简捷的答案。

  (4)单元总结。由教师或主讲人对知识、原理进行串线和总结。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熟悉现代网络技术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体要求是:课件的制作要图文并茂、要点突出;图片、动画的设计要形象直观、整体协调;视频的插播要紧扣主题、长短适当;录音的选播要特色鲜明、情景交融;网上的互动要谈心交心、积极引导;等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坚持为内容服务、与讲授相衔接、讲求实际效果的原则,切勿为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出彩”而喧宾夺主。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在初中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都是不同的'。

  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对教师讲课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初中任课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和思想状况,精心备课、精心施教,才能做到明确知识目标、实现能力目标、达成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初中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而成的知识体系。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弄通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要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还要启发学生承上启下,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寻新的知识点,实现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和有效处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能力,既包括学习和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包括一些通用性的实践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依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示范、模拟仿真、综合演练、才艺展示、课堂讨论、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

  3. 素质目标

  初中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初中生初步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寓价值观培养和德育于其他课程教学之中。渗透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音乐、体育课程中,通过学科史和学科代表性科学家生平的介绍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特别是可以通过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相关文章:

医学院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规范12-12

课堂教学评语06-30

课堂教学反思03-20

课堂教学反思06-13

课堂教学心得09-21

班级课堂教学技能11-2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3-15

课堂教学实习总结02-16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5-06

高效课堂教学心得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