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导语: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为了补救改软肋大短板,知时识势,聚心智,拉满弓,早出发,盯落地,尽快开展一场以小见大的方法问题专项大改革,一扫长期笼罩的旧教学方法阴霾,以期收获投入相对较少而见效大且广的功用绩效,也是必要和可能的,而且会是泽及众生、功德无量的善举。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1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研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广泛兴趣。姚利民对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他与其合作者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国内的教学改革的现状,认为尽管政府和高校在教学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面临着很多阻力,包括来自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有必要打破教学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蒋家琼等在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学术年会中强调了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2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与手段
2.1 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
知识信息的海量增长、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性,今后职业变换的可能性等决定了高校教学的成败不能以知识传递多寡为衡量标准,而要教授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要转变以教授、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发展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2 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发展为启发式。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容器,他们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由重“教”轻“学”转到重“学”,探索、采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或个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程度与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3 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授受、生成、创新的基本素材,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教陈旧、无用、缺乏意义或价值、模糊、混乱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等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2.4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
2.5 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 的有效应用。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2.6 教学模式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不能一味地给学生满堂灌,不顾及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内容包括化探数据处理、化探制图以及数据解释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化探采样、岩石学肉眼观察,样品标记和样品加工处理等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与教师是构成大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两类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离开任何一方,大学就不再为大学,人才培养就不可能进行。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树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要把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惟一标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期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又要符合学生学习可能性和个别差异。潘惫元先生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高校教学方法并无绝对优劣之分”,“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寻求剔除所谓不好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好的方法,或剔除传统方法而采用现代的方法,而是寻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或是思想观念,熟练地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个性以及学生情况等来选择在达到目标时最合适的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是阻碍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改变以“注人式”和死记硬背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秉承现代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以及学生积极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
(二)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并顺利达到既定目标。教学改革必然伴随着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没有制度创新,教学改革就难以突破性进展。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回报率低及教学与科研难以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除此还表现在难以获得立项支持、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环境差、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足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仅靠教师群体的自发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学校而言,应从积极建立教学方法创新资源保障机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改变教师评价体制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根据教师情况各异,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有所区别。在进行职称、业绩评定时,处理好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之间的关系;发挥评奖评优引导作用,营造教学方法创新的氛围,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方法的探索;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在建设教学方法方面的做法,建立多种方式的教学经验交流渠道,让教师能够及时分享其他同事在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出台激励性政策,要求名师、教授承担教学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三)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教学名师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对学科专业的引领,应当成为教学名师管理的重要内容。所谓高校教学名师可以理解为出名的或是有名声的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艺术、教学成就的教师,是高校教师中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受人景仰的人。[10]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由每三年评选改为每年评选一次,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名师的重视及肯定,教学名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本身所具备的优秀特征值得其他高校教师学习。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名师不管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都是比较认可的,但多数教师也认为目前我国教师名师的示范作用发挥得不够。我们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83.7%的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方法的来源主要是自我学习与摸索,65.3%的教师认为是观摩与借鉴同事,来自专门培训和承袭教师这两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不大。这说明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不是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得到。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作用。高校可以通过推动名师上讲台、开设教学名师的观摩课,或者是学校组织教学名师开一系列的讲座传授创新的经验或心得,这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培养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良好途径。
(四)加强培训与引导,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要求教师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具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支持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高校应该改进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引导,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吸收新观念、新方法,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探索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育工作者,才可以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否真正树立起来。教育部教改项目“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用于知识传授的时间远远多于能力的培养;超过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程度一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时间分配上,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一言堂”、“唱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高校教师的首要选择,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本身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尽管一些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深人研究探讨的教师却为数不多,真正付诸实施的就更是少数。
(二)现行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学方法创新
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目前,对于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如何驾驭不同的课程教学,学校的政策制度应当提供什么支持,这些是我国大学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根据我们对普通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下表1),影响教学方法创新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回报率低(47.8%)、科研与社会工作任务重,精力不足(37.3%)、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差(34.5%)、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足(34.1%)、难以获得立项支持(30.5%),除此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还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激励机制还不够,教学方法创新涉及到的物质条件和运用环境有待加强。当教学管理难以营造和谐的环境时,教学方法的创新就难以进行。学校要采取根本的鼓励政策与措施,真正树立起重教风气,围绕“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以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教学评估制度(即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但就教学方法而言,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只是作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下面“课程”里的一个指标。按此评估,很难看出教学方法在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更难以谈得上促进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认为“普遍的”仅占7.2%,“较多的”也只占36.8%,“少数的”占最高的比例达41%olal换句话说,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尚未形成一种氛围,还处于一种教师个人自行摸索的阶段。
在高校中,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比,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政策制度的精神与教学要求不相吻合,是制约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障碍。对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视大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在实践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制约机制。如教师采用教学双方共同参与的,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素、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发现知识,甚至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时,由于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产生了难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难以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加上近年来,有关职称评定、考核政策的导向作用,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与成果轻工作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当评价不仅仅是源于行政压力,而是源于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教学的重心应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向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以多样化、适应性的质量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更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方式04-06
体育教学如何选择教学方法03-30
企业管理中如何用人 企业如何改革06-03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06-03
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06-04
如何完善高校后勤管理07-21
高校如何实行人本管理08-03
幼儿教育改革如何进行06-04
如何提升高校管理水平06-04
如何创新高中英语教学方法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