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
导语: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
一、紧扣写作动机提问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揭示的语言信息。提问时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更直接、更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旨意,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全方位、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笔者在讲《故乡》时就这样提出了一些问题: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然后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时准确地把握住了作者写作的动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凋敝的现实。这样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便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比较提问原则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提问,在比较中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在关键环节上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会学,爱学,乐学。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中心参照其他材料进行比较。
如《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写家庭亲情的,不同的是《背影》的作者是怀着一种歉疚之情来述说的,而《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则是怀着一种崇敬来叙写的。先找到不同,再想想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春》和《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但文章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能了解到两篇文章中都流露出了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相同情感.
三、训练思维提问原则
课堂中的提问,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也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邓稼先对祖国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发散思维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四、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提问,同一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思维广度。
例:在讲析《犟龟》一课时,围绕小乌龟的“犟”可以有如下不同的问题:
(1)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提问:“犟”龟的“犟”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能答对一个就给予表扬。(2)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提问:你对小乌龟性格如何理解?考察其综合能力。(3)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提问:结尾部分小乌龟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一句话给你什么启示?以此问题鼓励学生深信“坚持就是胜利”。(4)对性格开朗但学习不努力的同学提问:蜘蛛的腿比乌龟灵巧,为什么没能参加庆典呢?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对其产生教育作用。(5)对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同学提问: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坚定的信心”的看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这些问题指向某一学生,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达到了共同教学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只有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把学生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加以搜集、整理,提供给大家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为了突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提问时尽量采用“你有什么问题吗?”“你有不同意见吗?”“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等语气,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宽思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又说:“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语文课堂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学记》中说过:“善问者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让他们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和横向的发展。如此,课堂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第一,教师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第二,教师要有“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第三,教师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第四,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尽量做到神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十分幼稚和肤浅的问题,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巧借教材设置的课后练习题,如“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课前精心设计一些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以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3.正确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释问”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知道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乐学”、“乐问”、“乐思”。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12-26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方法04-25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精选8篇)03-30
提问的礼仪06-12
沟通提问的技巧03-22
沟通提问技巧02-25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12-01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分享11-15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分享04-2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