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寓言故事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寓言故事1
《中国寓言故事》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很多内容都很精彩,和《伊索寓言》一样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狐假虎威》,狐狸和老虎都生活在森林里,一天老虎的肚子饿了,想找点东西吃。突然他看到了一只狐狸,正准备扑上去。狐狸大叫一声:“哼,你敢吃我,我可是上天派来掌管你们这些大小野兽的。你要是吃了我,老天爷可以不会饶了你!”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话,可是听狐狸这么大的口气,也是将信将疑。狐狸突然冷笑一声:“你以为我在骗你的'话,不信你跟着我走着瞧”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果然狐狸走过的地方,其他动物都跟着跑了。老虎看了,以为他们真的害怕狐狸。
还有一个故事是《三人成虎》,魏国派遣大臣陪魏国太子去赵国做人质,临走前大臣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笑了笑说当然不会。于是大臣接着说:“如果有两个人呢?”魏王还是摇摇头。“如果是三个人呢?”这时魏王说,那当然是真的。
读完这两个故事我感觉中国古人的智慧。我学习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因为很多事情,表面上看到的东西和实际是有区别的。我们一定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再判断。另外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冷静处理。
中国寓言故事2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中国寓言故事3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二: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三:法如深涧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中国寓言故事4
我喜欢课外书,最喜欢看的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的《南辕北辙》这个小故事。
他讲了从前,魏国有一个人,要去楚国闹出的笑话。楚国在魏国的南边,可是他却让马车一直往北走,走在路上有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楚国应该往南走,说他的方向走反了,他听了却说我:“我有很多钱和好马,不要紧。”他不听路人的劝说一直往北走。路人也没有办法,虽然他的条件好,可是他却离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目标所在的.方向。不要在还没有弄清楚方向的时候,就着急出发,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努力错了方向,甚至会起到向反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强于别人就得意洋洋,根本听不进去他人的劝告。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谦虚听取他人的意见。好的意见就听从,不好的意见就忽略。
中国寓言故事5
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因为这本书讲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和他们做事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共有一百五十页,其中我最喜欢螳螂捕蛇这一篇,有一个姓张的猎人,他上山打猎,他走到一条小溪边看到有一只小小的螳螂在大战一条大蛇,那条大蛇有两米多长,有碗口粗,但是小螳螂一点都不害怕,却使劲地抓主大蛇的要害,任凭大蛇怎样甩打它的身体,而小螳螂还是紧紧的抓住蛇的脑袋不放,大蛇用尽了许多许多的'办法想把它甩下来,但是都没能成功,时间久了,那条蛇累的一动不动了,姓张猎人走过去一看,蛇已经死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中国寓言故事6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
“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中国寓言故事7
这学期,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知道了这本书蕴含了很多大道理,他们都隐藏在一个个小故事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我最喜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不会吹竽,却说自己会吹竽,而且吹得非常动听。他就这样骗过了齐宣王,混进了大部队里。每天白白拿着赏赐。直到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他也爱听吹竽,只不过不让他们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最后逃跑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没有真才实学,温竽充数带来的最终会是狼狈。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学习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跟我们一样每天在教室里学习。当老师提问时,他们也有模有样的.一起回答,如果老师让我们一起背古诗的时候,他们混在里面一起背,试图蒙混过关。
当老师点名他背时,他就吞吞吐吐,背不下来。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诫他们不要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等充数,只有脚踏实地地勤奋学习,真正学会知识,才能经受得住任何的考验。
中国寓言故事8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寓言故事。该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热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思来想去,最终想出了一个帮助禾苗生长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导致禾苗都枯死。通过这则寓言,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从事物的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则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生:坐井观天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27课寓言故事两则中的揠苗助长。
出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学生读)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 自主学习
1、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掌握
(1)会读的字(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读一读(出示词语,小组展示认读)
揠苗助长 总是 终于 累坏
筋疲力尽 非常 枯死
4、指导书写
出示 焦费 望算
(1)学生观察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过渡: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枯死了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故事。
1、出示自主学习合作 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2)、他想出办法了吗? 他想的是什么办法?
(3)、结果怎么样?禾苗真得长高了吗?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交流)
3、汇报
师:禾苗真的一点也没长高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为什么? 生: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
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你有过焦急的时候吗?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语气读读吗? 生:学生表演,多种方式读。
师:农夫是这样急不可待,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于是,他开始想
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的筋疲力尽。(多让学生读进行体
会)
师: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尽,摸着额头上的汗,心情怎么样?他是
怎么说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多
读,指导学生读出累并且高兴地语气)
师:禾苗真的长高一大截吗?
生:没有,枯死了。
师: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他长高。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生: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小结:小朋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情的发展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出示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画龙点睛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猜猜语言故事的名称。讲一讲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 种形式。
中国寓言故事9
在楚国,有一家人深受狐狸之害。狡猾的狐狸经常趁其不备,跑到院子里来偷只鸡呀,摸条狗呀,闹得这个家鸡犬不宁。这家人想了很多法子来抓狐狸,不过都没能抓到。
后来,有人给他家出了个主意,说:“老虎是山里的百兽,普天下的兽类见了它,都会害怕得丢魂弃魄,一个个只能趴在地上等死。”楚人感到此话有理,于是就用竹篾(mie)编了一个老虎模型,再用一张虎皮蒙在外面,放置在自家的窗户之下。没过几天,狐狸又来骚扰了,它刚一进院门就撞见了这个老虎模型,直吓得大叫一声,即刻就倒在了地上,只剩下束手就擒的份儿了。
又有一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野猪,窜到这楚人家的地里去糟蹋庄嫁。于是,楚人又将老虎模型预先埋伏在草丛之中,同时派自己的儿子手执利戈,守候在大路上。一切安排就绪以后,他就让那些在地里干活的人齐声大喊,吓得那头野猪赶紧往草丛中逃生,不过在那里又看到了老虎模型,于是又折转身来,往大路上奔去,结果就被守候在大路上的儿子给抓获了。
有了这两次经历以后,楚人兴奋异常,他以为凭着这个老虎模型就能够降伏天下所有的野兽了。恰在此时,野外又发现了一种形状像马的动物,这位楚人立即带上老虎模型前往驱赶它。
有些见多识广的`人出面劝阻楚人:“这种形状像马的动物就是‘駮’(bo)呀,它连真的老虎都会吃掉,你又何必带个假的老虎模型去送死呢?你这样去是要遭殃的!”不过楚人却听不进这善意的劝告,依然孤身前往。他到了野外之后,只见那像马的駮吼声如雷,一下子就冲到了楚人面前,迅速踢翻了他带去的老虎模型,接着就用前爪将楚人抓住,拼命撕咬,不一会儿就将楚人咬死了,脑浆溅了一地。
这个楚人制造了一个老虎模型,本来是只能用来吓唬狐狸和野猪一类并不强大的敌手的。不过他却错误地以为老虎模型无往不胜,结果在遇上了真正的强敌之后,只能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场。
中国寓言故事10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不加思考,经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合不适宜,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点汤,咂了咂嘴巴,觉得好像淡了一些,就顺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惊奇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
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毕竟在哪里出了过失,照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舍命加盐。
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日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
【寓意】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事物总是进展变化的,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推断全局的状况,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
中国寓言故事11
古时候,人们都喜欢用脚力极佳的驴子驮运笨重的货物。驴子的体力虽然很好,但也有着要命的缺点——就是传说中的驴脾气。一头驴子若是扭了性子,它的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固定在地面,一动也不动;无论主人怎样使劲鞭打,驴子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气,一步也不肯向前走。
这天,一位老和尚和小徒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小和尚面对着不肯迈步的驴子,高高举起了鞭子。老和尚赶忙制止了他,“慢!慢!每当驴子闹脾气时,有经验的`主人,不会拿鞭子打它,那样只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小和尚忙问:“那该怎么办呢?”老和尚说:“你可以运用智慧,很快地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进驴子的嘴巴里。”
小和尚好奇地问:“驴子吃了泥土,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老和尚摇头道:“不是这六的,驴子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干净,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才会往前走。”
小和尚诧异地说:“怎么会这样?”老和尚微笑着解释道:“道理很简单,驴子忙着处理口中的泥土,便会忘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土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这个方法用在驴子身上有效,同样也适用于人发脾气的时候……”
参破禅机:转移注意力可帮助我们调整心态。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显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这个故事中的大臣就是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让国王病愈的。注意力一转移,我们的心态也随着改变,沉重的变成轻松的,郁闷的变成明朗的,痛苦的变成快乐的,心态好了,一切也随之好了。
我们通常说好习惯是养成的,其实让自己幸福也是一个习惯,而养成幸福的习惯,除了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外,还要学会思考。首先,你可以拟订一份有关幸福想法的清单,然后,每天不停地思考这些想法,其间若有不幸的想法进入你的心中,你得立即停止,并设法将之摒除掉,尤其必须以幸福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下床之前,不妨先在床上舒畅地想着,然后静静地把有关幸福的一切想法在脑海中重复思考一遍,同时在脑中描绘出一幅今天可能会遇到的幸福蓝图。如此一来,不论你面临什么事,这种想法都将对你产生积极的效用,帮助你面对任何困难,甚至能够将困难与不幸转为幸福。
中国寓言故事12
出言不逊
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谏,劝他不要小看曹操,应当派遣重兵保住乌巢,否则军队没了粮食,后果不堪设想。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却认为乌巢的.形势没有那么严重,应该调动主要兵力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张合觉得这样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坚决反对。
袁绍对郭图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队救援乌巢,而调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如愿以偿。结果,曹操真的攻入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袁绍大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落。
郭图知道正是自己的计策才造成大军失利,为转移袁绍的视线,就说张合的坏话,他对袁绍说:“您打了败仗,张合却整天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中国寓言故事13
寓言是智慧的花朵,它的花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它的花蜜是蕴含在故事的`道理。
最近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则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是《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欢。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凡是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出发,但最后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校人烹鱼》告诉我为人处事一定要诚实。《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学什么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屠龙之技》让我知道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14
华歆(xin)与王朗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都很有学识,德行也受到大家的称赞,分不出谁好一些,谁差一点。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大片的良田,百姓叫苦连天。华歆和王朗的家乡也遭了灾,房子都被大水冲走了,盗贼也趁火打劫,四下作案,很不太平。无奈,华歆和王朗只得和别的几个邻居一起坐了船去逃难。
船上的人都到齐了,物品也装妥了,马上就要解缆离岸出发。这时候,远处忽然奔过来一个人,他背着包袱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个人也顾不得擦汗,一边朝这边挥手一边扯开嗓子大叫道:“先别开船,等等我,等等我呀!”
这人好不容易跑到船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船都被人叫完了,没有人肯收留我,我远远看到这边还有一条……船,就跑过来……求求你们……带上我……一起走吧……”
华歆听了,皱起眉头想了想,对这个人说:“对不起得很,我们的船也已经满了,你还是再去另想办法吧。”
王朗却很大方,责备华歆说:“华歆兄,你怎么这样小气,船上还很宽裕嘛,见死不救可不是君子所为,带上人家吧。”
华歆见王朗这样说,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略微沉思片刻,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华歆、王朗他们的船平安地走了没几天,就碰上了盗贼。盗贼们划船追过来,眼看越追越近了,船上的人们都惊慌不已,不知该怎么办好,拼命地催促船家快些、再快些。
王朗也害怕得不行,他找华歆商量说:“现在我们遇上盗贼,情况紧急,船上人多了没有办法跑得更快。不如我们叫后上船的那个人下去吧,也好减轻些船的重量。”
华歆听了,严肃地回答道:“开始的时候,我考虑良久,犹豫再三,就是怕人多了行船不便,弄不好会误事,所以才拒绝人家。可是现在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怎么能够又出尔反尔,因为情况紧急就把人家甩掉呢?”
王朗听了这番话,面红耳赤,羞愧得说不出话来。在华歆的坚持下,他们还是像当初一样,携带着那个后上船的`人,始终没有抛弃他。而他们的船也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盗贼,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中国寓言故事15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
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
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
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
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
庄子辞聘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
杂技团里一只会表演杂技的虎给它的同胞弟弟写了一封信,说:“杂技团里的生活舒服极了。一天三餐,都吃的是最好最好的瘦猪肉和瘦牛肉。这些肉都经过炊事员的精心挑选,不带一点肥,不带一点筋,也不带一点骨头。隔几天,还有活鸡活兔换换口味。至于喝的,不是牛奶,就是鸡蛋花儿汤,全都送到面前,不担心风吹,不担心雨淋,更用不着累得气喘吁吁地去追赶猎物。在这儿过日子,真如同进了天堂一样。好兄弟,快来吧!我劝你也来享受享受天堂的生活。”
虎弟接到信以后,十分向往,决定到城里去看一看。
老虎进城,不用说是很危险的。虎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它来到马戏团,见门口一个大牌子上面挂着许多动物的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张,就是它哥哥的。
虎弟买了一张入场券。它迫切地想看看哥哥到底过得怎样快活。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挡车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5-30
中国寓言故事02-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1-06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2-17
中国寓言故事03-1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3-14
中国寓言故事经典10-23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经典)01-09
中国小寓言故事05-30
【热】中国寓言故事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