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

时间:2024-06-09 16:34:31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实用)中国寓言故事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中国寓言故事15篇

中国寓言故事1

  关尹子是著名的箭术教师。列子跟他学射箭。有一次,列子接连几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兴地跑去问关尹子:“老师,我可以算学会射箭了吧?”

  关尹子反问他:“你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吗?”列子说:“那我可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不行,你还不能算是学会射箭了,回去再学!”

  列子回去以后,认真琢磨射箭的道理,又苦练了三年,箭术进步得非常快,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他又去向关尹子报告自己的学习成绩。

  关尹子还是问他:“现在你知道能够射中靶心的.道理了吗?”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高兴地鼓励列子:“好!这样你可以算学会射箭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它包含的道理。学射箭应该这样,治理国家和做人更应该这样。”

中国寓言故事2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 “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

  两只猫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敢吵架了。

中国寓言故事3

  1.有天眼的法师

  一个相貌、才情出众的少年,摆出美味佳肴来宴请客人。一个道人入坐不久,突然笑了起来,少年问他:「请问法师在笑什么?」

  他回答:「我看到五万里外的山,山下有条河,有只顽皮的猴子掉入水中,所以忍不住笑了。」

  少年知道他在吹嘘,也不说破,只让人在其它客人的碗上盛满各种好菜,却将饭盖在菜上端给他,因而他的碗中,只见饭不见菜。

  这位道人看了,发脾气索性不吃了,少年问他为何不吃呢?他发怒瞪眼说:「碗里没菜,怎么吃?」

  少年反问:「你看得见五万里外的猴子,怎不见眼前饭底下有菜呢?」

  这位道人又羞又怒,赶紧跑了。

  智慧小语:见远不见近,是一般人的通病。但是为了炫耀自己外在的能力,反而给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肤浅。爱炫耀的人实在应该好好反省!

  2.长颈鹿和小羊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只长颈鹿和一只小羊碰到一起,长颈鹿看到小羊太小了,很看不起它。于是大摇大摆的走到小羊面前,高傲地对小羊说:“小不点,你在干什么呢?要不咱俩比谁本领大吧”.小羊说:“比就比,谁怕谁呀”.长颈鹿说:“看,那棵树上有许多果子,我们看谁能吃到果子”.小羊说:“好的”.结果长颈鹿个子高,很容易就吃到了果子。而小羊个子矮,又不会爬树,自然吃不到果子。

  又过了几天,小羊和长颈鹿又碰到一起。小羊说:“我们再比比谁的本领大吧”.长颈鹿又高傲的说:“手下败将,比就比,这次由你定”.小羊说: “前面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好多花,我没看谁能采到花”.结果,小羊个子矮,它从栅栏里爬进去,很容易就采到了花,而长颈鹿个子高,没办法进到花园,也就采不到花。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3.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解析:庖丁解牛能够做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顺其自然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中国寓言故事4

  鸽与秋果

  从前,有一对鸽子,同住在一个巢中,相依为命地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一个金色的秋收季节,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它俩共同采集了满满的一巢。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风干了,渐渐缩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鸽子气愤地斥责雌鸽子说:“别吃了!当初采集果子的时候是多么辛勤劳苦,现在你独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觉得受了委屈,就分辩说:“我根本没有独自大吃,是果子自己减少了。”

  雄鸽不信,又气又恨地说:“不是你独自大吃,那果子为什么会自己变少呢?”说完,便用嘴把雌鸽啄死了。

  又过了些日子,天降大雨,干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润,膨胀起来,又同原来一样,装了满满的'一巢。

  雄鸽这才恍然大悟。它悔恨地责怪自己:“果子一点儿也没少,是我错误地把它杀死了。”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并呼唤雌鸽,“我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啊!”

  不可只见到表面现象,就主观武断地出口伤人,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不会犯错误。

  眼盲心明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

  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

  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中国寓言故事5

  找妻子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十分骄傲自满,因而他拒绝从亲戚和同类中寻找妻子。他说,他宁愿没有妻子,除非他能够赢得宇宙问最强大者的女儿的青睐。

  于是他到了太阳——强中之强者那里。他要求太阳把他的女儿嫁给他。太阳说,他应该到别的地方去找一个更强大的——那就是隐蔽和遮盖大地的云。他自己,太阳,不能穿过云去照耀大地。于是到了云那里,对云说他想向他的女儿求婚。但是云告诉他到别处去找,因为还有比云更强者——那就是风。因为风一吹,云就散了。“那么,我就到他那里去,”说,“你就留着你的女儿吧。”于是他到了风那里,对风说,云告诉他,凤才是最强大的,因为风所到之处,摧毁一切。因此,他想要风的女儿。风回答说,“你受骗了,你在这里找不到妻子,因为还有一个比我更强大的`——他使我发怒,然而稳稳当当地顶住我的强大力量。这个更强大者是一座高塔,它又高又牢,我怎么也吹不倒他,晃不动他。”回答说:“那么,我对你的女儿没有兴趣了。我必须要最高大者的女儿,所以我要去找塔。”于是他到了塔那里,要娶塔的女儿。塔低头看看他,对他说:“你错了。叫你到这里来的人是在捉弄你,因为你会发现有一个比我更强大的,对他我不能忍受。”

  “那么,是谁呢?”问。

  “那就是,”塔回答,“,她在我下面筑了个窝。多么坚硬的灰泥她都能咬碎。她在我下面挖掘,把我咬穿。没有任何办法挡得住她。”

  “什么?哈!哈!”说,“这真是奇怪的新闻!是我的亲戚。我想往上高攀——末了,我还得回到我自己的同类中来。”“这就是你的命运,”塔回答说,“回家去吧,要学会不要再轻看你的同类。先生,除了一只小外,你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妻子了。

中国寓言故事6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它讲的是有个叫愚公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北面,出入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为此,愚公带领着子孙开始挖山,迎着重重困难,日复一日地辛苦劳动,最终,愚公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便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从此,愚公家门前再也没有山挡路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有毅力和敢于行动的人。他不怕艰难,敢于冲破重重困难以劳动改变现状;他矢志不渝,拒绝智叟的劝告,迎着嘲笑,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一遇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会放弃逃避,然后去玩别的,做事没有坚持到底,相比愚公这位老人,我真是惭愧。我现在下决心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一定会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的。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而且带给我做人做事的启发,所以我向大家推荐。

中国寓言故事7

  【共工怒触不周山

  多年以后,黄帝的后裔颛顼登位。颛顼颁布了众多法典将华夏大地治理的很繁荣。法典给大部分人带来了利益,但是也侵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共工就是被侵害的`最严重一人,他纠结了很多人一起起兵造反。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无敌,直逼不周山(王城所在)。

  祝融身为大将,带兵下山迎战。祝融武艺与法术厉害无比,而带兵之道更是远胜与共工,共工一方全军覆没。仅剩共工一人。共工宁死不投降,最后盛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仙山。共工法力何等之强?这一撞可不得了,竟将不周山撞翻。这不周山不仅仅是王城所在,也是擎天柱。天门敞开,洪水泛滥,生灵涂炭。

中国寓言故事8

  我推荐的书是《中国寓言故事》,它是教育部指定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由吴书值先生编写,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里面有许多经典寓言故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则。

  在《一蟹不如一蟹》中,一个人看见好多只蟹,看起来一样,但名字不一样,它们的个头一个比一个小,都把那个人搞糊涂了。

  在《滥竽充数》中,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他听说黄帝喜欢听竽吹的音乐,还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他自称自己是很有名的.吹竽家,黄帝听了就没测验,让他进了吹竽队伍。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帝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单独地吹,南郭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就偷偷地溜走了。

  这本书很好看,里面会让你学到很多知识,快去看看吧!

中国寓言故事9

  被馈赠的机会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鱼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到水下帮他摸一摸。

  威廉一个上午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摸到那枚戒指。爱特威廉又找来了全村的男人帮忙。为了摸到这枚戒指,一村的男人竟然又花费了半天的工夫。

  过河人事先答应给爱特威廉一英镑的打捞费,想不到爱特威廉竟然请来了这么多人,用了这么多时间。这要多少报酬才行?过河人很犯难。谁知,威廉却一点都没提报酬的事,一点没有计较这次打捞戒指的巨大成本。他只是想为过河人解决难题,打捞戒指,仅此而已。

  不久,这位过河人又路过此地,他又碰到了威廉。这时的河里已经没有多少鱼好打了。过河人对威廉说:“威廉,你别打鱼了,我给你个打气补胎的活儿,你足以养家糊口。”从那以后,威廉便有了一个在路边修补汽车轮胎的活儿。

  有一天,一辆小车停在了威廉补胎的小店前,车上的`人要找一颗特别的螺丝钉,否则车就无法行驶。威廉翻遍了自己的小店,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螺丝钉。但威廉并不甘心,他骑上自行车,在另一家修车店里,再次翻找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一颗一样的螺丝钉。

  当威廉满头大汗地返回来,并将这颗螺丝钉安装在对方的车上时,对方拿出了10英镑来感谢威廉。威廉却一分不收。他说这是颗丢在箱底的螺丝钉,是不值钱的!不久,这辆小车的主人特地赶来,给了威廉一个五金店让他代理经营。威廉很是惊讶,问对方为什么。

  对方告诉威廉:“你是这个世上我所遇到的最诚恳、最值得信任、最无私,也是最可爱的人。”

  威廉这一生总能碰到好运气,别人总是会馈赠他。如今,威廉已经是英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问起他的发家史,他总是说,他一生的事业,一多半都是别人赠送的。

  威廉自己不知道,他得到帮助,是因为他无比的诚实和热心,对别人委托事情的认真和执著的态度,以及奉献精神感动了接受过他帮助的富人。而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成就事业所必不可少的。

中国寓言故事10

  今天,我又坐在书桌前,慢慢地欣赏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感动学生的100篇寓言故事》。我看了這本书其中一篇,名字叫《鳄鱼与狒狒》。

  這茖故事主要讲了,在一茖湖边,长了一棵果树,果子成熟了,纷纷掉入湖中,湖中住着一条鳄鱼,每吃果子生活。

  在森林里,侑一只狒狒,它和同伴发生矛盾,就离开了朋友。祂來這棵果树下,它在树尙吃果子,把鳄鱼吵醒了,它非常生气,要想法子对付狒狒。一天,鳄鱼驼着狒狒在湖中快乐地玩。忽然,鳄鱼对狒狒说,祂的母亲生病了,需要狒狒的.肝來医治。狒狒马尙意识危险來了,就急中生智,对鳄鱼说,祂的肝没带在身尙,要回树尙取。就這样,狒狒用瞒天过海之计,获得了胜利。

  读完這篇文章,我对狒狒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没想它巧妙地在凶残地鳄鱼面前逃脱了。

  我也侑一次和狒狒一样危险的经历。侑一次,我在老家田地里玩得非常兴奋,突然听"丝丝"声,我转头一看,一条蛇盯尙了我,我第一感觉是危险來了。我慢慢地往往前移动,可那条蛇不放过我,一直游走在我的后面。怎么办?我突然拣起一块小石头,往旁边一扔,那条蛇听声音,掉转方向游走了。好险,我用声东击西之计,逃脱了一劫。

  在生活中,会经常遇许多你意想不的危险和困难,只要你冷静,用力想办法,每次困难都会化险为夷。

中国寓言故事11

  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究竟存于何处,庄子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似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他希望庄子能具体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于是说:“‘道’就在蝼蛄和蚂蚁中问。”

  东郭子不解地问:“‘道’怎么会在这么卑微的生物中间存在呢?”

  庄子接着说:“‘道’还存在于农田的稻谷和稗草之中。”

  东郭子更糊涂了:“这不是越发低贱了么?”

  庄子仍然不紧不慢地说:“怎么能说这是低下呢?其实,‘道’还存在于大小便里哩。”

  东郭子以为庄子是在戏弄他,便满脸不高兴地闷坐在一旁,再也不作声了。

  庄子知道东郭子产生了误会,便耐心地对他解释:“您再三追问‘道’存在于什么地方,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道’的本质。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某一个具体事物中去寻找‘道’,大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的规则,并无贵贱之别。”

  庄子的理论说明,世间万物在生存的意义上都得遵循生存的规律,彼此并无高下尊卑之别。而有些人在生活中往往要刻意去分辨贵贱并分别待之,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任公子钓大鱼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怀大志,为人宽厚潇洒。任公子做了一个硕大的钓鱼钩,用很粗很结实的黑绳子把鱼钩系牢,然后用15头阉过的肥牛做鱼饵,挂在鱼钩上去钓鱼。

  任公子蹲在高高的会稽山上,他把钓钩甩进阔大的东海里。一天一天过去了,没见什么动静,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鱼上钩。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也过去了,毫无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着大鱼上钩。一年过去了,任公子没有钓到一条鱼,可他还是毫不气馁地蹲在会稽山上,任凭风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旧。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一口吞下了钓饵。这条大鱼即刻牵着鱼钩一头沉入水底,它咬住大鱼钩只疼得狂跳乱奔,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沉入水底,只见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摇撼震荡,啸声如排山倒海,大鱼发出的惊叫如鬼哭狼豪,那巨大的威势让千里之外的人听了都心惊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后终于征服了这条筋疲力尽的大鱼,他将这条鱼剖开,切成块,然后晒成肉干。任公子把这些肉干分给大家共享,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一带的人,全都品尝过任公子用这条大鱼制作的鱼干。

  多少年以后,一些既没本事又爱道听途说、评头品足的人,都以惊奇的口气互相传说着这件事情,似乎还大大表示怀疑。因为这些眼光短浅、只会按常规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鱼竿,到一些小水沟或河塘去,眼睛盯着鲵鲋一类的小鱼,他们要想像任公子那样钓到大鱼,当然是不可能的。

  目光短浅的人难以和志向高远的人相比,浅陋无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经世之才的人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游水之道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鼋(yuan)鱼、鼍(tuo)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害怕影子的人

  有一个人突然得了疑心病似的,走在路上发现总有一个黑影跟着自己,再瞧瞧地上,自己每走一步,还留下一个脚印,于是他心里十分惶恐。他走几步就朝后看看,一串脚印一直连到他的脚下,一个黑影与脚印连在一起,他害怕极了,总想摆脱这个黑影和这些脚印。他紧走慢走,影子也紧跟慢跟,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它们。

  这个人走呀走呀,心烦意乱、诚惶诚恐。当他路过朋友家门口时,他实在累得很,便进到朋友家里去歇会儿,喘息一下。待他进了朋友家门,发现影子不见,他才算长长嘘了一口气,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朋友见他这般模样,很是奇怪,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又不好意思开口说实话,便支吾着说:“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是走累了,想在你这里坐会儿。”

  跟朋友聊了会儿天,休息了好半天,又见影子、脚印都没有了,这个人准备起身回家。于是他向朋友告辞,出门回家。当他一走在路上,发现影子、脚印又出现了,依然是一步不落地紧跟着自己。这一下他可更加害怕了,他使劲地奔跑起来,企图甩掉影子和脚印。可是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他跑的步子越多脚印也越多。他想,可能是自己跑得不快才甩不掉影子的,于是他更加拼命地跑,一下也不敢停,甚至路过家门口时也不敢回去,他害怕把影子和脚印带回家去。他就这样拼命地奔跑不停,最后终于跑得筋疲力竭、心力交瘁而死去了。

  这个人实在是太愚蠢了,只要有光亮就会有影子,没必要产生恐惧更没必要摆脱它。

  即使实在不愿看到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那也只需要往阴处一站就得了,靠跑是不可能摆脱影子和脚印的。

  东野稷驾马车

  东野稷十分擅长于驾马车。他凭着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驾车表演。

  只见东野稷驾着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么圆。鲁庄公大开眼界。他满意地称赞说:“你驾车的技巧的确高超。看来,没有谁比得上你了。”说罢,鲁庄公兴致未了地叫东野稷兜了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一个叫颜阖(he)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于是对鲁庄公说:“我看,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的。”

  鲁庄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没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颜阖,心里想着东野稷会创造驾车兜圈的纪录。但没过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垮了,它一失前蹄,弄了个人仰马翻,东野稷因此扫兴而归,见了庄公很是难堪。

  鲁庄公不解地问颜阖说:“你是怎么知道东野稷的马要累垮的呢?”颜阖回答说:“马再好,它的力气也总有个限度。我看东野稷驾的那匹马力气已经耗尽,可是他还要让马拼命地跑。像这样蛮干,马不累垮才怪呢。”听了颜阖的话,鲁庄公也无话可说。

  世间万物,其能力总有一个限度。如果我们不认真把握这个限度,只是一味蛮干或瞎指挥,到时候只会弄巧成拙或碰钉子。

  鲁侯养鸟

  我国古代的那些国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都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每天接受着至尊的膜拜,欣赏着最美妙的音乐,吃着最讲究最丰盛的食物。这些人养尊处优,却不见得有多少过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附近。这是一只海鸟。它的头抬起的时候,身高达8尺,样子长得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人们都把它当做神鸟。

  鲁国国君听了臣属关于这只大海鸟的汇报,决定以盛大的礼节郑重其事地迎接它。

  鲁侯在宗庙里毕恭毕敬地设酒宴招待海鸟。鲁侯命宫廷乐师奏起了最高级的《九韶》曲。

  这是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乐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给海鸟摆满最上等、最神圣的“大牢”供品做食物,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盘子盛着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猪。鲁候侍立在海鸟旁边,诚心诚意地请它食用。

  海鸟看到这莫名其妙的场面,被吓得有些发呆。它离开了辽阔的大海,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看着面前纷乱的人世,只觉得头昏眼花,充满了惊恐和悲伤。海鸟始终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之后,它便在极度的惊吓忧郁中死去了。

  鲁侯十分沮丧,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其实,鲁国国君这是用供养自己的一套做法来养海鸟。他不知道世上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特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而鲁侯却不看场合不分对象,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办事,他不懂得用养鸟的办法去养鸟,结果事与愿违,做出了适得其反的蠢事来。

  神龟的智慧

  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捉住了,于是神龟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

  这天夜间,宋元君睡梦中只见一个人披头散发、探头探脑地在侧门窥视,并对宋元君说:“我住在一个名叫宰路的深潭里。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伯那里去,路上,被一名叫余且的渔人捉住了。”

  宋元君早上醒来,想起夜间的梦,觉得奇怪,于是叫人占卜这个梦。占卜的人说:“这是一只神龟给大王托的梦。”宋元君问左右的人说:“有没有一个叫余且的渔人?”

  左右回答说:“有一个渔人就叫余且。”于是,宋元君命令手下人传余且来朝见。

  第二天,余且来见宋元君。元君问他说:“你打鱼捉到了什么东西?”余且回答说:“我用鱼网捕到了一只大白龟,龟的背围足有五尺长哩。”宋元君命令余且将白龟献上。

  余且赶忙回家将捉到的白龟献给了宋元君。

  宋元君得到这只神龟后,几次想杀掉它,又几次想把它养起来,心中总是犹豫不决,最后只好请占卜的人来做决断。占卜的结果是:“杀掉这只龟,拿它做占卜用,这是吉利的。”于是,宋元君命人将白龟杀死,剖空它的肠肚,用龟壳进行占卜,总共卜了72次,竟然次次都灵验。

  后来,孔子对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这只神龟有本事托梦给宋元君,却没有本事逃脱余且的网;它的智慧能达到72次占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境地,却不能避免自已被开肠剖肚的灾祸。这样看来,聪明也有受局限的地方,智慧也有照应不到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哪怕再高,也比不上大家的智慧。因此,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比较周全。

  杞人忧天

  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

  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

  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

  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心呢?”

  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道。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这则故事仍然说明: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中国寓言故事12

  宋国有一个狙(ju)公,十分喜爱猕猴。为了观赏这种似人非人、富有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一群猕猴。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人猴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一举一动和喜怒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而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中领会人的意图。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粮食,所以他必须节制家人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食物拿去给猕猴吃。然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哪有财力物力满足一群猕猴对食物的长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入库的时候,因此意识到限制猕猴食量的必要性。

  猕猴这种动物不像猪、羊、鸡、犬,吃不饱时仅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觅食。对于猕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让它们安分守己是办不到的。它们会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经常给人闹一些恶作剧。既然没有条件让猕猴吃饱,又不能让它们肆意捣乱,狙公只好想主意去安抚它们。狙公家所在的村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栎(li)树。每年夏天,栎树枝杈上长出的`密密麻麻的长圆形树叶,早已把树冠装点得像一顶华盖。这棵树下成了人们休息、纳凉的好地方。一到秋天,栎树上结满了一种猕猴爱吃的球形坚果橡子。在口粮不足的情况下,用橡子去给猕猴解馋充饥是个好办法。于是狙公对猕猴说:“今后你们每天饭后,另外再吃一些橡子。你们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这样够不够?”猕猴只弄懂了狙公前面说的一个“三”。一个个立起身子,对着狙公叫喊发怒。它们嫌狙公给的橡子太少。狙公见猕猴不肯驯服,就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既然你们嫌我给的橡子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给四粒,晚上给三粒,这样总够了吧?”猕猴把狙公前面说的一个“四”当成全天多得了橡子,所以马上安静下来,眨着眼睛,挠着腮帮,露出高兴的神态。

  一群辨不清“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孰多孰少的愚蠢的猕猴,恰似那些没有头脑、只会盲目计较的人的一面镜子。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客观世界面前,看问题必须摒除实同形异的假象的诱惑。此外,在人际关系中,一定要讲原则、重信义,不做那种朝亲“三”,暮近“四”的见异思迁之人。

中国寓言故事13

  从前,有一个专门画魔鬼的'画家,他画的魔鬼张牙舞爪、恐怖之极。他每天日思夜想怎样才能将魔鬼画得更神奇,更可怕。

  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自己也变成了魔鬼,觉得世上所有的人也都是魔鬼,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阴森恐怖。

  最后,这个画家走火入魔,杀死了很多无怨无仇的人,成了杀人魔鬼——

  心中有鬼,易成魔鬼;心生邪恶,易成恶人!

中国寓言故事14

  【黄帝战蚩尤

  也许应验了那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战事连连,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华夏被分为五个大部落,这五个部落中以黄帝和蚩尤的部落势力,黄帝因不愿看到百姓因战争而受苦,便想停止这种战争局面,要想叫无休止的战争停止谈何容易?最后只得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

  先后分别消灭并收服了那三个较弱的'部落。最后集中全力在逐鹿与蚩尤展开决战。蚩尤兵败逃跑。黄帝命应龙(应龙:龙族的一类,长着翅膀的龙。在机缘巧合下被黄帝收服。)前往追杀。应龙不负期望将蚩尤杀死并割下蚩尤的头颅献给黄帝。

中国寓言故事15

  One day a man walking on the road met a celestial, who happened to be an old friend of his.

  一天,有个人走在路上遇到一个神仙。原来,这个神仙还是他的`老朋友呢。

  Seeing that his life was hard, the celestial pointed with his finger at a brick on the roadside, which turned into a gold brick at once.

  神仙看到他生活很困难,就用手指朝路边的一块砖头一指,砖头立即变成了金砖。

  And he gave it to the man.

  神仙把金砖送给了他。

  But the man was not satisfied. The celestial pointed again with his finger at a large stone lion at the gate, which at once turned into a gold lion.

  他并不满足。神仙又把手指一指,门前的一尊大石狮马上变成了一尊金狮,

  And he gave it to him too. But the man still complained it was not enough.

  也送给了他。可是他仍旧嫌少。

  The celestial asked him:

  神仙问他:

  “My friend, how much will be enough for you? What should I do to satisfy you?”

  “朋友,你要多少才能满足?我怎么做你才满意?”

  The man hummed and hawed and said:“I want your finger.”

  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想要你的这个手指头!”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寓言故事02-07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2-1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3-14

中国寓言故事03-18

中国寓言故事经典10-23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经典)01-09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5-21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05-21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1-06

中国寓言故事【精】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