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
《中国古代寓言》是我认为快乐阅读酒吧里最好的书,因为这些寓言是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每个故事都包含着生活哲学。它们就像散落在民间的珍珠,几千年来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关于学习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薛谭学唱歌;第二个故事是纪昌学箭;第三个故事是铁棒磨成针。《薛谭学唱歌》讲的是一个叫薛谭的人非常喜欢唱歌,所以他去拜师学艺术。学了一段时间,薛谭以为自己已经学完了老师的技能,就要和老师说再见了。结果老师送别的时候给他唱了一首送别歌,声音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薛谭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会老师的全部技能,于是决定留下来深造,再也不想当老师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如果你想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你就不能满足于一半的理解,更不用说骄傲和自满了。
纪昌学箭,讲的.是飞卫老师,他很会射箭,远近闻名。纪昌也很喜欢射箭,但是练了很久都射不好箭。他真诚地去拜飞卫学习艺术。飞卫告诉他:如果你想彻底掌握射箭的技能,你必须从基本功开始练习,这很无聊!纪昌听到飞卫愿意教他,忙着说:只要能把箭练好,我就不怕枯燥和辛苦。回家后,纪昌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练习射箭的基本功,经过几年的磨练,终于可以射中小虱子了。飞卫老师兴奋地说:你真的掌握了射箭的门道,不再需要老师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好本领,就要努力练基本功。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经常让我练习书法,妈妈经常说要练习书法必须练习基本技能,先练习笔画这些基本技能,单词可以慢慢练习。练字也是一个很无聊很无聊的过程,我很不喜欢,练左手写字回右手写字真的很难!我在妈妈面前哭了无数次,在床上哭了!但是,看看其他同学漂亮的字,我不想放弃!读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向纪昌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写好,练基本功。
第三个故事也是最重要的故事之一,那就是铁棒磨成针讲的是李白觉得读书太无聊,跑出去玩,看到一个老太太磨一根粗铁棒,他说:奶奶,你为什么要磨一根粗铁棒?奶奶说:只要一直磨,总有一天,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突然意识到,对!只要你有毅力,坚持每天做事,你就能做任何事。学习也是如此。虽然有些地方你不明白,但只要你坚持、努力和学习,总有一天你能实现你的目标。
这三个故事都是古人的学习经验,让我知道在学习上要像李白一样有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像纪昌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练好基本功;像薛谭一样,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点知识和皮毛的技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才能学好真正的技能!《中国寓言》,美丽的明珠,沿着它的光,我的学习之路会更加明亮!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2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国君捐弃前嫌而合理启用秦西巴的长处,这一点对我们是大有启发的。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3
近期,我精读了《中国寓言故事》,其中“塞翁失马”的故事使我记忆犹新。
文章主要讲了塞翁家的马走丢了,而他却觉得这事没准会成为好事。结果走丢了的马回来了,并带回了一匹马,这时,塞翁却觉得不一定是好事。果然,没几日他儿子在骑这匹马时摔下来骨折了。大家都来关心他儿子,塞翁又说:“祸福一体,不一定是坏事。”匈奴南下犯境,村上的青壮年全被征走打仗牺牲,唯有塞翁的儿子因为伤残,才幸存下来。
我感慨万分,对塞翁这种未雨绸缪、深谋远虑而大受启示。有人为了金钱和利益,铤而走险,置法纪于不顾,最后钱和利没得到,反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一时冲动,不深思熟虑的表现将让他后悔一生,毕竟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寻。我们要向塞翁学习他那种冷静、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精神,不要因为一点满足或一时失落而太大喜大悲,导致情绪的'不稳,悲剧的产生。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让好的一面利于我们生活和工作,让坏的一面给我们警示教训以便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社会的良性发展。作者:唐韵怡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4
有一天,在一片深山老林里,孤独的统治者、老虎大王正愁眉苦脸地在华丽的宝座下来回踱步。这几天,他一直为一件事烦恼:森林里的子民越来越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老虎大王叫来大臣熊总管问个究竟。熊总管告诉他,大批的动物都迁徙到了附近的`草原,投奔了狮子王国,因为狮子国王是一个公正的国王,他一直维护着草原的公平、公正和秩序。老虎大王非常生气,马上命令召开森林动物大会。
在森林动物大会上,老虎大王宣布,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王国,在我们的王国里,不管强弱、大小,都是我的臣民,谁都不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违者格杀勿论。另外,如果有谁再逃离森林王国,就以叛国罪论处。同时老虎大王宣布,任命豹子担任法官,狼担任警官,狐狸担任侦探,专门负责此事。王国里的动物们都说老虎英明,尤其是那些弱小动物们更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第二天,豹子法官、狼警察和狐狸侦探就开始了工作。他们巡查了一整天,感到饥肠辘辘。狐狸突然看到一只兔子在吃草,就蹿过去一下子抓住了它。兔子害怕地问狐狸,为什么要抓它?狐狸想了想,然后回答说,因为它以大欺小,踩死了许多蚂蚁。说完,就把兔子给吃了。
狼警官和豹子法官一看,立刻有了主意,他们分别咬死了一只麋鹿和一只猴子,然后一起到老虎大王那里去交差。
老虎大王正为晚饭发愁。一看他们三个进来了,装模作样地问,“你们抓到违反我法令的动物没有?”豹子、狼、狐狸赶紧汇报,兔子怎样欺负蚂蚁,猴子怎样拿野果打伤松鼠,麋鹿怎样用角撞死另外一只公鹿。说完,献上了猴子和麋鹿。
老虎大王非常满意,语重心长地对豹子、狼、狐狸说,森林动物王国的法律和秩序要靠你们来维护,希望你们恪尽职守,继续努力,维护好森林动物王国的公正、公平。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5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寓言故事。该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热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思来想去,最终想出了一个帮助禾苗生长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导致禾苗都枯死。通过这则寓言,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从事物的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则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生:坐井观天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27课寓言故事两则中的揠苗助长。
出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学生读)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 自主学习
1、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掌握
(1)会读的字(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读一读(出示词语,小组展示认读)
揠苗助长 总是 终于 累坏
筋疲力尽 非常 枯死
4、指导书写
出示 焦费 望算
(1)学生观察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过渡: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枯死了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故事。
1、出示自主学习合作 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2)、他想出办法了吗? 他想的是什么办法?
(3)、结果怎么样?禾苗真得长高了吗?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交流)
3、汇报
师:禾苗真的一点也没长高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为什么? 生: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
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你有过焦急的时候吗?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语气读读吗? 生:学生表演,多种方式读。
师:农夫是这样急不可待,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于是,他开始想
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的筋疲力尽。(多让学生读进行体
会)
师: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尽,摸着额头上的汗,心情怎么样?他是
怎么说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多
读,指导学生读出累并且高兴地语气)
师:禾苗真的长高一大截吗?
生:没有,枯死了。
师: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他长高。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生: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小结:小朋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情的发展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出示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画龙点睛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猜猜语言故事的名称。讲一讲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 种形式。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6
暑假里,我读了这本书。书里藏着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怕鬼的人》。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怕鬼的人,只要听见枯叶落下或者蛇鼠爬行的声音,都认为有鬼。一个贼知道后就在夜里窥伺这人的矮墙,并发出鬼叫声。这人很害怕,不敢出来看。贼就这样反复了四五天,终于去这人的房间,把他的财物透个精光。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人才发现了,邻居们都说他的.东西“被鬼偷了”。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相信大家的话。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战胜心里的恐惧。故事中的人就是因为太胆小,太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了,才使他丢掉了全部的财务。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太有意思了,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我好喜欢这本书。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7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寓言世界吧!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更是举不胜举。其中包括了国家治理、世态百象、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整本书按照思想内容来看,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比如《杞人忧天》、《井底之蛙》、《郑人买履》。
第二类:一般用来劝人向善,惩处罪恶的,其中不乏积极的启示。比如《兔死狐悲》。
第三类:具有讽刺意味。一般会针砭时弊,痛斥恶俗陋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的一面。比如《邯郸学步》。
阅读方法
寓言都是含有寓意的',但语言和哲理的表达又十分的隐晦,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为了让大家读懂寓言、理解寓言、并感受寓言的寓意之美,大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来阅读:
第一、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
第二、悟寓言,带着阅读感受体会其中道理。
第三、思寓言,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
读后感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8
一
一片树叶被风吹向了高空,最后竟与一只雄鹰比翼齐飞了。
“你有一副强健的翅膀又怎样呢,现在我们不是在同一个高度吗?”树叶对雄鹰说。
“但我们的高度是不同的。”雄鹰提醒树叶。
“这有什么不同呢?”
“你的高度是被别人吹起来的,而我的高度是靠自己搏击来的。”
“这又有什么不同呢?只要飞得高,就是本事。”
“但我们的本事是有差别的。”
“差别在哪里呢?”树叶的话音刚落,风停歇了下来,树叶一直往下落。
雄鹰俯视着往下落的树叶,说:“这就是差别!”说完,雄鹰展翅冲向了高空。
二
在风的吹拂下,树枝上叶子翩翩起舞着。其中的一片树叶见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不由羡慕起来:“如果我能脱离枝头,便也能像小鸟那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于是,这片树叶拼命地挣扎,在风的吹动下,终于挣脱了枝头。“啊,我自由了!”树叶欢呼着,可就在这时,树叶感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听使唤地坠落着,最后坠落到地面,动弹不得。“怎么会是这样呢?”树叶想不通。
一只小鸟飞落在树叶旁,说:“其实,你的天空是在枝头,那里才有你的欢乐和自由。”
三
“谁说飞翔就一定要拥有翅膀呢?我没有翅膀,不是照样飞上了天空吗?”被风吹向高空的树叶炫耀道。
“那你要飞向哪里呢?”小鸟问。
“飞向哪里,我也不知道。”树叶说,“风把我吹向哪里,我就飞向哪里。”
“然而,你知道吗,没有目标的飞翔,就是飞翔得再远再高,飞行的距离也等于零。”小鸟说。
四
一只小鸟栖落在一片凋落的`树叶旁,一阵风吹来,被刮跑的树叶问仍然栖落在原地的小鸟:“我怎么会被风摆布而你却不会呢?”
“因为你看不到生命的希望。”小鸟说,“只有那些没有希望的生命才会听从命运的摆布。”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9
5.挖掉马肝
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有一个客人说:"马的肝脏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曾经说过:“文成将军吃马肝而死”。"迂公听了便笑起来,反驳这位客人说:"您恐怕在说谎哩,马肝长在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话,马为什么不死呢?"这个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点糊涂,有心跟他开个玩笑,就说:"那您见过有一匹马活过100岁吗?这就是因为它们肝脏有毒的缘故啊!" 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马,是他从小养大的,感情远超过一般的坐骑。它也长有马肝,不是也要早死吗?想到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现了将来某天爱马倒毙的情景,"不行,我必须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赶去。
一回到家里,迂公顾不得休息,赶紧去马厩把心爱的马牵了出来,拴在院里的树上。又去厨房取了一把刀,坐在马旁边磨了起来。马看见主人用力磨刀,仿佛知道他想干什么,就用悲伤的眼光看着主人,发出一声声哀鸣。迂公不忍看马,背过脸去说:"你别怪我,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虽说有些疼,但挖掉了有毒的肝脏,你就可以活得长久些了。"迂公把刀磨得锋利无比,抓住马缰,咬了咬牙,一刀刺了下去,把马肝挖了出来。马长嘶一声,倒在地上死了。迂公扔掉刀,大哭不止,边哭边说:"马肝果然是有毒啊,挖掉了它,马都还是活不成,更何况是留在肚子里面呢!"
迂公不懂得动物的`器官是不能随便摘除的,所以害死了爱马还不醒悟。如果我们遇事不弄懂原委,胡乱听信别人的话,就会像迂公一样遭到惨重的损失。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那么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么是《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欢。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但凡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出发,但最后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校人烹鱼》告诉我为人处事一定要老实。《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学什么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决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
《屠龙之技》让我知道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故事》。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寓言故事》。
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四个故事,生动有趣。每一页里都有精美的插图和一些简要的文字。这几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领会了它们背后的含义,还让我享受到了像一幕幕精彩的动画般的彩图。书里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了诗仙小时候光想着玩,不爱读书。有一次,他逃学出去玩,见一个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她这是干什么呀?老奶奶说要把铁杵磨成锈花针。李白很惊讶,说:“杵很粗,何时才能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明白了读书也是这样呀,只要好好读书,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从此以后,他用心读书,终于成了一个大诗人。
《纪昌学箭》讲了纪昌跟飞卫学箭,纪昌先练让眼睛一眨不眨的本领,又苦练了把小物体看大的本领,几年之后终于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铁杵磨成针》和《纪昌学箭》让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自从我学习乐高机器人以来,每周我都要把学过的课程用日记记下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三十多篇乐高日记了,通过日记不仅把学过的知识稳固了,更锻炼了写作,多有成就感呀!我还喜欢做科学小实验,每周一个科学实验是我的最爱,现在我已做了四十多个小实验了,还有幸发表了好几个呢!真开心,呵呵!看看,努力是不是就有收获呀!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愚人买鞋》讲了一个人去买鞋,他不是用脚去试鞋,而是用一根稻草去测自己脚的尺寸。看到这里,我都笑出声来了,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呢!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这么简单的事儿不是小题大作吗?
《疑人偷斧》讲了一个人丢了斧子,他疑心斧子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怎么看邻居的儿子都像是偷斧子的,走路像偷斧子的,神态像偷斧子的,说话也像偷斧子。后来他找到了斧子,他觉得邻居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不能这样瞎猜疑呀!瞎猜疑不仅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得妄想症呢!
这本寓言故事,故事小,意义大,很值得一读哦!《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不仅具有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一句句通俗优美的语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都饱含着生活历练,闪烁着智慧光辉,蕴涵着深刻哲理,让我们领悟人生,启迪思维,学习知识,沐浴智慧之光。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井底之蛙》、《唇亡齿寒》、《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对牛弹琴》、《鹬蚌相争》、《道听途说》、《利令智昏》、《画蛇添足》、《曲高和寡》、《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呆假设木鸡》、《五十步笑百步》、《东施效颦》、《画鬼最易》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
在《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中,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寿陵少年。他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把戏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疑心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看到小孩走路,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瞧,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向我们翻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我们能够嘹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在这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中都是些什么文章?是告诉我们道理的?还是胡扯八道?让我来告诉你吧!《中国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道理的。比方“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开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比方“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方“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赏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我最喜欢这本书了。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1
如果下降两厘米寓言故事
清晨,在山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
有一只苍蝇在河面上方飞旋,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下有一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在岸边潜伏着一只熊,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飞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就可以冲过去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餐了。在河流附近,一个猎人正藏在高高的草丛里,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想着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鱼,而我就可以一枪击中那只熊。
在岸上的一个洞口处,有一只。它想着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而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我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拿走他袋子里的奶酪了。这时,在附近的'一棵树上,蹲着一只小猫。小猫想: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而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那只就会跑出来偷奶酪,那样我就可以快速地抓住它了。
大家心里都美滋滋地,满怀期待。突然苍蝇下降了两厘米。早有预谋的它们立刻按计划行动起来。鱼跳起来吃掉了苍蝇,熊冲出来一口将鱼吞进了肚子,猎人站起来向熊射击,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吓得忘记了奶酪,而猫也忽然失去了平衡,从树上掉了下来。
当我们紧紧盯着人生的诱惑而在心中做着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一声“枪响”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恐慌。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2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
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
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
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故事寓意:
有些人常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一个天旱无雨的季节甲,泥偶和木偶曾有一段朝夕相处的经历。时间一长,木偶渐渐看不起泥偶,因此总想找机会讥笑它。
一天,木偶带着嘲笑的口吻对泥偶说:“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们把泥土揉合起来捏成了你。别看你现在有模有样,神气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哗哗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涨起来,你很快就会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
那泥偶并不在意,它以十分严肃的口吻对木偶说:“谢谢您的关心。不过,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冲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稀泥,也仅仅是还了我原来的面目,让我回复到淄水西岸罢了。而你倒是要仔细地想一想,你本来是东方的一块桃木,后来被雕成了人。一旦到了八月,大雨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涨,波浪滚滚的河水将把你冲走。那时,你只能随波逐流,不知会漂泊到什么地方。老兄,你还是多为自己的命运操操心吧!”
不久之后,连续下了多日的暴雨,木偶被河水冲得不见踪影,泥偶却安然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觉。
故事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聪明人”,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谦虚谨慎,使自己进步得快一些。
不要随便嘲笑别人,想想自己的缺点,看看别人的优点。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伯乐训马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3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4
冬天如期到来,寒气笼罩了整个世界。每到冬天,气温下降到7-8℃时,就是蛇开始冬眠的时候了。冬眠时,为了更暖和一点,往往有几十上百条同种或不同种类的蛇群集在一起。 然而也有那些没来得及和同伴聚集到一起而独自冬眠的蛇。
这不,有一条小毒蛇还独自在外寻找食物呢,因为它还没有储存到足够的脂肪以备过冬,如果现在冬眠了,明年就醒不来了。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要么冻死,要么饿死。很不幸,当这条小蛇还在寻找食物时,天空飘起了小雪,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了。本来寻找食物就费了不少体力,再加上天气寒冷,小蛇冻得失去了知觉,再不能爬了,它便静静地躺在路边。
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看到了这条被冻僵的小蛇,由于天性善良,农夫起了怜悯之心,捡起小蛇放进了自己的衣服里,想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可怜的小蛇。
在农夫衣服里的小蛇渐渐暖和起来,恢复了知觉。当它醒来时,发现自己就在农夫的胸口,凭着本能,它咬了农夫一口,然后爬出农夫的衣服,逃走了。
由于小蛇有毒,胸口被咬之后的农夫感到一阵剧痛,最终不幸中毒而死。小蛇逃走之后也没有找到食物,还是被冻死了。
在去天堂和地狱的路上,小蛇的灵魂和农夫的灵魂相遇了。农夫问小蛇:“我救了你的性命,你为什么恩将仇报,反而咬了我把我毒死呢?”
小蛇说:“我是一条毒蛇,咬人是我天生的本能。你的死是由于你自己的无知,难道你不知道蛇本来就是冷血动物吗?”
后来,农夫的灵魂去了天堂,毒蛇去了地狱。
后来又有人从这个故事里理解出了另一番寓意,善良的.人往往不能被人们理解,但大爱能终将战胜一切阴险狡诈。正如许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再坏的恶人,最终也会被善良的人所感化。这又是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的。抱着对人性本善良的期待,去结交身边的每一个人,去感受每一个人身上的温度和善意。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5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献鸠放生】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曾参杀人】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猴子耍木棍】
峨嵋山上的猴子们头脑灵活摹仿性强,见到新鲜事总要跟着学。
一天,它们发现有的游客行走山路时总喜欢手里拿根木棍,感到很好奇。于是纷纷攀爬上树折下树枝当木棍,学着人样拿在手中。可是这木棍作何用途呢?猴子们你瞪着我我望着你,个个搔首挠腮的,谁也弄不明白。
这时,领头的猴子建议说,就把木棍拿在手里挥舞着玩耍不也很有趣吗?
建议立即得到响应。这群天性好动的猴们个个兴高采烈地舞棍弄棒玩得很开心。可不久就争吵了起来,这个不小心砸了那个头,那个不依不饶追赶着报复,最后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个个都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
终于玩厌了,猴子们纷纷把木棍丢弃一旁大声责骂说:“呸!什么破玩意儿,一点用途都没有!没啥好玩的不说,还害得我们兄弟不和骨肉相残!”
“这真是自作自受能怪谁呢?”木棍见了直摇头:“你们不去了解事物的本质特性然后合理利用它,而一味只凭表面现象加以摹仿,终究难成大事!你们都看清楚了,那些行路人用我作支柱,靠我的扶持走山路,有时还让我替他们壮胆防身。我只有在他们手上才能发挥作用,明白了吗?”
猴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游客们手上木棍是这样利用的。
【驴子与青蛙】
驴子驮着木料走过池塘,脚滑了一下,掉到水里,便失声痛哭。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他的哭声,说道:“喂,朋友,你摔倒一下就这么悲伤;如果像我们这样长久在这里生活又该怎么办呢?”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1-06
中国寓言故事经典10-23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2-17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经典)01-09
中国寓言故事02-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3-14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5-21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05-21
中国寓言故事03-18
读中国寓言故事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