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23-03-16 04:57:39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用27篇)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寓故事,欢迎家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用27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

  在我国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宋陵子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却知足常乐;可是有一国财富的魏文侯却常常讥笑他,而且还鄙视地说:“你一直都很穷,难道要穷一辈子吗?”宋陵子不理会他挑衅的语气,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静地说道:

  “请你不要担心,慢慢听我说。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养有九十九只羊的富翁,他一天到晚就希望能再得到一只羊,好让自己的羊只数目变成一百!想来想去,他就想到隔壁那个贫穷的老人不是有一只羊吗?就兴冲冲地跑去找那穷人帮忙,想请求老人割让那只羊给他,以满足他的心愿。”

  宋陵子说完上面这段寓言式的前言后,又接着说道:“如果富翁还须求助于人的话,就很难说到底谁富谁贫了!”

  最后宋陵子语重心长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贫穷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贫穷。”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 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

  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

  “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

  “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败,百姓遭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

  东汉末年,曹操准备率兵南征,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谋士荀攸说:“周瑜刚死,可先打东吴,再打刘备。”曹操说:“如果大军南下,凉州的马腾来袭击许都怎么办?”

  荀攸说:“依我的看法,可以封马腾为征南将军,派他去征讨孙权,将他引进京来,然后消灭他。”曹操非常同意荀攸的主张,当即派人去凉州召马腾进京。马腾接到诏书以后,和几个子侄商量去还是不去。

  儿子马超主张去。侄子马岱不主张去。马岱说:“曹操这个家伙,阴险毒辣,心怀叵测,叔父如果去了,恐怕会遭到杀害。”马腾没有听从马岱的话,带着五千凉州兵来到京都,后来果然被曹操所杀。

  马岱心知曹操是个阴险毒辣,心怀叵测的人,所以并不建议叔父去,结果他的'叔父真的被杀害。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5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这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然后他把儿子们拿来的箭放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过来了。阿豺对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试试。”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就一定牢不可破。”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6

  楚庄王有一次主持朝会处理政事,一直到很晚才结束。樊姬走出屋子迎接他,关切地问:“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难道大王不饥不倦吗?”

  楚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诚贤能的臣子进言,所以我不感到饿,也不觉得累。”

  樊姬问:“大王所说的忠诚贤能之士,不知是诸侯国中的宾客呢,还是楚国内的哪一个人呢?”

  楚庄王说:“就是沈令尹啊。”樊姬听了,掩住嘴巴笑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发笑呢?”

  樊姬回答说:“我侍奉大王您,负责沐浴、梳洗、铺席,已经有十一年了。但现在,与我身份同等的有十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人。我难道就不想独揽大王的宠爱吗?我是不敢以我个人的'私欲来遮蔽别人的美好啊。沈令尹辅佐大王好多年了,但他不曾推荐贤能之人,也不曾贬退无能之人,这怎么能算得上是对您忠诚呢?”

  第二天早晨,楚庄王上朝时,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立刻向楚庄王推举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使楚国成为了诸侯国中的霸主。楚国的史官提笔在简策上写下:“楚国成为霸主,是樊姬出了大力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7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8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9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0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亡羊补牢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小寓言,但读了以后,我却明白了对自己的错误不能忽视。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以前有一个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破了,狼从那儿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快点把羊圈修好,主人却不以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主人后悔了,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读了这则寓言,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犯了错误不能不以为然,要及时改正。有的错误,我们不去改正,认为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这些小错误出现在大问题上,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森林里就会发生火灾,这会使我们国家遭到巨大的'损失。学习上也是一样,在做练习的时候,如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到单元测试时,这样类似的题目就会白白丢很多分。所以我们练习时应该特别用心。读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学习工作中出了差错,应该设法尽快补救,否则你可能会终生后悔莫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1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2

  来吧!让我带领你们去这本书的世界里参观一下吧!

  其中有一则寓言是我国古代最著名《庖丁解牛》。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庖丁,因为他坚持不懈练习,最终从陌生到了熟悉到了然于心。另外,我还懂得了一件事做了许多遍之后就会变得无比的熟练。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楚庄王的宽容》啦!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楚庄王,他对别人很宽容,还很善良。通过这次的故事,我懂得了有时候,对他人的宽容正是对自己的宽容。

  我其次最喜欢的就是《空中楼阁》。那里有既愚蠢又不爱学习的主人家,竟然让泥瓦匠不盖第一层第二层楼,直接要盖第三层楼,真是愚不可及呀!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我们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事情做好。想要一步登天,那只是空想。

  来吧!快来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既丰富又多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3

  我看了一本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让人领悟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梦”。齐景公有次得了重病,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太阳打败了,这让他心神不安。然后齐景公就对晏子说了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请来占梦者为齐景公占卜凶吉。晏子让占梦者对大王这样解释:大王的病属于阴性,而太阳是阳性的就预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梦者就按照晏子对他说的做了。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并解除了郁闷,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之后赏赐了晏子和占梦者两人。

  这则寓言中表示对梦境的不同解释就对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齐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聪明的利用占梦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极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这就说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促进效果。

  我看完这篇寓言故事后,觉得心理因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质会带来成功,而坏的就相反了,因此在看待一件事情时,不要存在消极的态度和想法,要想着用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去对待它,这样才能做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4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大老鼠。这只大老鼠,长得跟猫一样大,而且凶悍异常,成为了宫中的一大祸害。

  皇帝下旨把民间善于捕捉老鼠的猫都搜罗进皇宫,让它们来对付那只大老鼠。但是,这些猫却一只一只地败下阵来,全部都被大老鼠咬得遍体鳞伤。

  正在这个时候,外国进贡来了一只猫,这只猫,长得十分美丽。它的毛像血一样白,是个狮子猫。这只狮子猫会不会捉老鼠,能不能够斗得过大老鼠呢?人们议论纷纷。

  一个太监把它抱了起来,投进了大老鼠所在的屋子里面,然后把门关了起来。不少太监们都好奇而又担心地从门缝里向里面偷看。

  狮子猫到了大老鼠的屋子里面,了解了一下环境,就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过了好长时间,才看到那只大老鼠从洞里探头探脑地走了出来。大老鼠一看到狮子猫,就“吱吱”地叫着,愤怒地扑上去。狮子猫看到这样大的一只老鼠,不由得吃了一惊,急忙闪了一个身,跳到了茶几上。

  大老鼠看见狮子猫跳上了茶几,也蹿了上去;狮子猫看见大老鼠蹿上来,赶紧条下了茶几。就这样蹿上蹿下,跳上跳下,狮子猫总是躲着,不肯和大老鼠正面交锋。

  从门缝里偷看的太监们看到这个情景,都认为这只狮子猫十分胆怯,肯定斗不过那只大老鼠。不由得有些失望。

  过了一会儿,那只大老鼠跳得渐渐慢了。大肚子一起一落地喘着粗气。它蹲在地上,想要休息一会儿。谁知道,正在这个时候,狮子猫猛然地扑了过去,用两只前爪紧紧抓住老鼠头上的毛,用嘴咬住它的头和脖子。大老鼠遭到突然袭击,知道自己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拼命挣扎。

  猫声呜呜,鼠声吱吱,一场恶斗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大老鼠终于成了狮子猫的手下败将。

  太监们见狮子猫胜利了,打开门拥进去。只见大老鼠已经被狮子猫咬下了脑袋。它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鼠肉呢。

  太监们这才明白过来,狮子猫开始的躲避,其实并不是胆怯,而是在和老鼠进行着疲劳战。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回我便出击,使敌人疲于奔命,终于丧命。以逸待劳,狮子猫可真是有勇有谋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5

  有个燕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到老年,他才有机会返回出生地燕国。

  他在经过晋国时,他的同伴哄骗他说:“这里就是燕国的都城。”燕人一听,立刻神情悲伤起来。走了一会儿,同伴指着路边的一座社庙说:“这就是你们乡里的社庙啊。”燕人听了,立刻长吁短叹,感慨万分。

  走着走着,同伴指着一间屋舍说:“这就是你的先辈曾经居住的地方。”燕人听了,眼含热泪暗自哭泣。同伴又指着一处隆起的坟堆说:“这就是你先辈的墓地啊。”燕人一听,立刻跪地嚎啕大哭。

  这时,同伴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我刚才都是骗你的,这里其实是晋国呢!”燕人一听,赶紧从地上站起来,觉得非常羞愧。

  等到他们终于到了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社庙,见到了先辈的墓地时,这个燕人的悲伤心情反倒变得很淡薄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当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悲痛过后,人的心理反应反而会越来越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6

  原本,读者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写好中考语文作文得高分,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价值,透过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读者本书的初衷是狭隘的。

  我怎么没想到要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呢,反而只是为读而读。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自由舒展的.空间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些有趣的小故事简单易懂,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急于求成违反了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使我明白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刻舟求剑“使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一次经历总是挥之不去,甚至那段时间还有些迷惘,不知所措。我满怀信心,甚至抱着必胜的信念参加了浦口区第五届运动会。作为校田径队的主力,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参加了2个个人项目,2个集体项目。转瞬的100m我看着遥不可及的小组第一名,我欲哭无泪,算了,400m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没错,400m的跑到大半圈跑完了,我回头望了望,小组成员都被我甩掉了,我看着胜利在握的重点和遥遥无期、被我抛之脑后的同学们,我懈怠了,脚步也沉重了,我深知这小组第一名是毫无疑问的了。决赛名单出来了,为什么没有我,原来我只和第8名差0.09秒,她却进了决赛。我欲哭无泪,当时我只知道我的原因在于轻敌了,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没有分清真正的对手,就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大海呢。知道读了这本书,我才认真思考我的错误。就像书中的一个故事”心不在马“一样,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哦,我终于领悟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如果赵襄主不在意结果,抛弃杂念,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去驾驭马车,结果就不同了。我相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努力将这件事做好才能不留遗憾,又何必事后痛哭流涕呢。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过人生的道理和生活启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7

  以前,我不怎么爱看书,觉得书本太厚了,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寒假里,在妈妈的利诱之下,我读上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越读越觉得有意思。读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着《鲁侯养鸟》,我笑了,怎么能凭着自己的喜好,请海鸟喝酒听音乐呢?这比对牛弹琴还离谱啊!可不能把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上学期学过的课文《从现在开始》,猫头鹰和袋鼠让动物们按照它们的习惯过日子,大家当然不会选他们当“万兽之王”。

  读到《刻舟求剑》,这傻家伙更让我忍俊不禁。掉在河中间的剑,居然在岸边找,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在船上作了记号,真是笨死了。我以后可不能像这样的傻瓜蛋一样,不懂变通。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8

  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率精锐之师攻打魏国,连战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阳得意之余欲率军趁胜攻伐齐国。楚将陈轸见部队连续激战,虽情绪高昂,却已是疲惫之师,急需休整,便竭力劝阻昭阳伐齐,并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有个庙宇主人春祭,赏赐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难以分配,此时有人提议说:"仅这一壶酒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在地上画蛇,看谁先画好,谁就独喝此壶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约定时间,大家同时开始在地上画蛇,其中有个人画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还没有画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提笔,别出心裁地说:"我还要替蛇画几只脚哪!",正当他提笔给蛇画脚的时候,其中一人却已将蛇画好,伸手夺过正在加画蛇足人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何必替他画脚呢?"说罢,便张口喝起酒来,画蛇脚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懊丧地看着别人喝酒。

  陈轸的意思是说,楚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正是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军队可以养精蓄锐,我们也可受到楚王的`赏赐和人们的赞扬;如以疲惫之师,攻打有备的齐国,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遭到楚王的处罚和人们的唾骂。

  “画蛇添足”就用来比喻多此一举或弄巧成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9

  长颈鹿下岗后,她每天都郁郁寡欢,唉声叹气,过着没有吃没有睡的无聊生活。

  一天,邻居家的小羊羔看到长颈鹿,便对长颈鹿说:“长颈鹿,你愿意到我的挤奶公司来吗?”长颈鹿认为我以前寄信很好,因为它应该是好的送牛奶!于是他答应了羔羊。

  第二天一大早,小羊就去小羊的奶制品公司上班了。小羊羔把任务交给长颈鹿,把牛奶送到梅花鹿、松鼠、狼和黄鹂的家。“1、2、3…一共20瓶。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点牛奶。要浪费多少时间啊!”但是想想过去那些悲伤的日子还是要送它,送完长颈鹿很高兴的送牛奶。长颈鹿一路上颠簸着,来到梅花鹿的家,打开盖子看了看。这是愚蠢的。牛奶洒了。它吓坏了,跑回小羊身边,向小羊解释。小羊叹了口气说:“看来你不适合挤奶。”

  长颈鹿在回家的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他发现猴子在雇人摘水果。猴子家里的水果太忙了,不能交。长颈鹿冲上来报告它们的名字,但是在摘水果的时候,长颈鹿遇到了问题,比如摘苹果,香蕉,柿子,长颈鹿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摘桑椹和其他短水果的时候,长颈鹿就不能摘了。小猴子看着长颈鹿说:“长颈鹿,你好像太高了。”我在这里的工作不适合你。

  离开猴子后,长颈鹿一路上抱怨,对自己很失望。他偶然遇见了山羊爷爷。山羊爷爷问他为什么无精打采。长颈鹿和山羊爷爷解释了他们的经历。山羊爷爷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你用心去寻找,你就会找到适合你的工作。”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0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书中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或深刻道理的短故事。比如《广纳贤才》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根据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就判断他的能力;《马和驴》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正免费享受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想想背后是否有阴谋。我最喜欢的故事却是《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主要讲的是:有一群捕猎者在途中遇见一匹狼,他们去追。狼在逃跑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名叫东郭的先生,它看见先生手上有一个麻袋,就对东郭先生说:“求求你,让我钻进你的麻袋里吧!”仁慈的东郭先生将狼放到了他的麻袋里,结果放不进去,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狼的四条腿绑了起来。不一会儿,捕猎者来了,他们询问东郭先生狼在哪里,东郭先生随便指了一条路,他们就追了过去。然后东郭先生对狼说:“他们走了。”他就将它放了出来,狼对东郭先生说:“我饿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把!”说着,狼张牙舞爪地扑向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就与狼徒手搏斗,一个农夫恰巧路过,把狼骗进袋子里,打死了狼!这就说明一定要懂得分辨好人和坏人,不能将同情心用在坏人身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1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2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几本寓言书。今天我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

  我最喜欢的寓言是《断箭》这个寓言,寓言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英勇的将军,他能征善战,总打胜仗。因为时间的`流逝,他渐渐老了,觉得用不了几年,就上不了战场了。他很看重自己的儿子,但此时他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于是,将军就把家传的金藏神箭给了儿子,说:“这把箭只能在最危急的时候使用!”儿子只看箭囊就觉得很精美别致,心想:“这真是一把神奇的箭”。有了这把箭以后儿子每天都把它背在身上,打仗时,仿佛充满了力量。不久,配戴箭囊的他,在战场上,果然变得十分英勇,杀得敌人人仰马翻。不料,敌人突然增加了兵力,他被逼到了山崖上,他想:“这不就是最危急得关头吗?”于是他抽出箭来,他万万没想到那是一把断箭,此时敌人已经来了,他再换武器就来不及了,他就拿着那把断箭杀敌,最终冲出了包围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同样,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什么艰险和难关都无法将他吓退。

  我们学习也一样,心中有坚强的意志,认真努力,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3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4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了使者,以后天天喂养这条犬,简直爱不释手。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看见了,他觉得事情虽小,但是不可忽视。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文中说:“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其力……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意思是说: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会轻视侮慢官员的,不然的话就没有人替他竭心尽忠了;轻视侮慢百姓,人民就不会拥戴他……如果沉迷于女色,就败坏了高尚的.德行;迷恋于自己所喜爱的物品,就会丧失进取的方向。

  武王读了《旅獒》,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的劝告是对的,于是把收到的贡品分赐给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则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

  玩物丧志,的确是这样的情况。时间就是生命,把时间放在玩乐上,而抛弃正业,久而发展下去,结果是遗憾,一事无成,所有的抱负,理想的目标均成了泡影。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放弃。所以为了以后不后悔,小朋友们可要多花些时间学习知识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5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6

  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块地甜瓜。到收获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这伙贼非常狡猾,他们经常趁乌吉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光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要下的,拿一只大的'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了不少瓜。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触动,或者是领悟到什么,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养贼”看似无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7

  我最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看似很短,很简单,但都包含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记忆最深刻的有两则故事:

  一:“刻舟求剑”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河,突然,楚国人的宝剑掉到水里了,别人大叫道:“哎!你的`宝剑掉了,还不快捞上来!”楚国人不慌不忙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不着急,我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了,水浅了,我再下去捞宝剑。”别人说:“船是能在水里飘动的,剑则沉到了水底是不动的,那样就找不到剑了……”这则故事讽刺那些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的人,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二:“三人成虎”讲的是,在魏国,庞恭和太子要去邯郸,在临走前庞恭问了魏王一个问题,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您信吗?”魏王说:“当然不信!”

  庞恭问:“那如果两个人说那?”魏王答:“我有一些怀疑。”庞恭又问:“如果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那?”魏王肯定到:“我一定信!”。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不要轻信别人的谎言,有时候说的人多了,谎言就变成真的了。我们要经过自己开动脑筋,实际查看后才可以判断正确与否!不能轻信谣言,也不能人云亦云。

  通过读这些故事,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和判断。以后我也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1-07

【精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5-19

(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6-23

(精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6-23

【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2-2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1-2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24则)02-1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热)05-19

【热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6-23

(优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09-16